<p>霜降一过,陈维娜就从富平县城回到位于曹村镇马家坡的老家,和家人一起忙碌,开始做柿饼。</p> <p>马家坡地处虎头山和金瓮山下,盛产柿子、石榴、杏和花椒。维娜一脸骄傲地说,这里是被上天吻过的地方。</p> <p>采摘柿子。</p> <p>挑选。烂果和已经变软的不能做柿饼。</p> <p>做柿饼主要用升底尖柿。虽然富平柿子有十几种,但升底尖柿做的柿饼大而且软糯香甜。</p> <p>去皮。</p> <p>机器去皮,速度快了很多。</p> <p>柿皮飘飞如带。</p> <p>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一年一度的加工柿饼时节,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也不闲着。</p> <p>一些稍软的柿子机器无法加工,就得手工操作。</p> <p>老人手法娴熟。</p> <p>去皮场景。</p> <p>挂柿子。</p><p>传统的挂法是用绳子拴住柿柄,挂成一个一个的柿子串,宛如一串火红的小灯笼。高效低成本。</p> <p>这个挂法上架慢,但几十天后卸的时候很方便。一剪子就都落地了。</p> <p>挂柿子都是高空作业,有一定危险。但人们都愉快地劳作着。</p> <p>现在有一种塑料挂架,方便快捷,直接把柿柄往上一插就可以了。</p> <p>劳动中小憩。</p> <p>削下来的柿子皮也要晒干,将来包装柿饼的时候用。</p> <p>柿饼和柿皮。</p> <p>挂好的样子。</p> <p>火红的柿子墙。</p> <p>余下的事情就交给太阳。</p> <p>交给冬日不甚强烈的阳光和寒意渐浓的北风。</p> <p>这里成立了许多柿子合作社,为缺乏加工能力的农户提供了方便,也是集体奔小康的生动诠释。这是合作社里的场景。</p> <p>加工柿饼的季节,也是这里又一个旅游季。红红火火的柿子墙,招惹了众多的游客。老老少少,纷纷在柿子墙前拍照。</p> <p>“柿柿如意”是人人都渴望的生活。</p> <p>在柿子产业的带动下,马家坡人的日子一天天甜蜜起来。</p> <p>农户门前。</p> <p>快晒好的柿子。</p> <p>是不是隔着屏幕都甜。</p> <p>合作社。</p><p>柿子在历经一个月左右的日光浴后,下架堆放。在寒风和霜雪的洗礼中,渐渐结霜。制作柿饼就大功告成。</p> <p>富平柿饼早已享誉海内外,尤其受到东南亚人民的欢迎。</p><p>有千年神树的护佑,更有富民政策的引领,相信富平人民的日子就像这里的柿饼一样,红火而甜蜜,富足且太平。</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