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心中的英雄!(下)

海狼

<p class="ql-block"> 父亲张继明从1939年5月参加新四军到1978年3月离职休养,军旅生涯整整四十年,其中经历过的战争时期长达二十年。美篇《父亲·我心中的英雄(上)》,记叙的是父亲在战争时期的战斗历程,本篇则记叙的则是父亲在和平时期的工作经历,由此构成了父亲的戎马一生的军人生涯。</p> <p><b> 父亲张继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b></p> <p><b> 在海军厦门水警区工作期间</b></p> <p class="ql-block">  “8.23炮战”结束后,父亲任海军福建基地炮兵处处长。虽然封锁金门战役已经结束,但两岸军事对峙仍然存在,厦金两岸发生过多次的小规模炮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台湾叫嚣“反攻大陆”,海岸炮兵部队布署于从龙海镇海角到晋江围头角长达近百公里的沿海一线,是敌特侦察和破坏的重点目标。那时,父亲的工作非常繁忙,时常下基层连队检查部队战备落实情况,而且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的。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见不到人影,问母亲父亲去哪里了,母亲总是说:你爸爸又去指挥部队打仗了。1962年7月父亲晋升为中校军衔,9月进入海军学院合成指挥系学习。父亲参军前只读过两年的私塾,但凭借顽强的毅力以优良的成绩完成了学习任务。1964年8月,父亲被任命为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部参谋长,晋升为上校军衔。1965年4月任厦门水警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父亲打过与日本鬼子、国民党军的陆上战斗,打过浙东海域的海上剿匪战,打过封锁金门的“8.23炮战”。作为海军军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带领舰艇编队打一场与敌舰的海战,为祖国再立功勋。在厦门附近海域曾发生了“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可惜父亲所在的部队作为预备队没有投入使用,期盼己久的战斗与父亲擦肩而过,战争的硝烟与父亲渐行渐远,直至消失。</p><p class="ql-block"> 厦门水警区是一个集水面舰艇,岸防部队,战勤保障和后勤保障为一体的综合作战部队,部队分布在从围头角到东山湾漫长的海岸线上,点多面广线长。父亲把工作重点放在抓部队的作战训练和影响事关部队战备的难题上。</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厦门虎头山,海军厦门水警区所在地,父亲在这里曾工作十五年。588舰(泉州号)为“海上猛虎艇”装备的第四代舰艇一056型导弹护卫舰。</p> <p class="ql-block"> 大嶝航道位于大金门与大嶝岛之间,是我舰艇编队的重要航行通道。由于航道弯曲复杂,船只过往需候潮航行。我小型艇船通过金门海域,走金门外海的航道行程远、费时费力,而且极易与敌舰遭遇,非常不安全。走大嶝航道根据当时部队使用的海图测算,我护卫艇满潮时只能勉强通过。因此,每次过往大嶝航道,都要请地方引水员导航,浪费了国家大量的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海军周仁杰副司令员和东海舰队陶勇司令员都到厦门来调研,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p><p class="ql-block"> 当时有的人提出方案建议开挖疏通大嶝航道。父亲认为这样做不妥,因为这不仅要耗费国家大量的资金,而且在金门的炮火射程之内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作业,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父亲来到了临近大嶝航道的部队蹲点。在海水涨潮时,站在岸边观察地方过往的船只。经过几天观察,父亲发现地方过往船只吨位并不小,而且滿载照常通过,即刻想到海图测定上数据存在误差。</p><p class="ql-block"> 回到部队,父亲立即召开由作战、航保、通信等部门会议,决定由他带队对大嶝航道进行实地测量。经过连续半个月的测量,发现大嶝航道实际深度,比海图标识的深出30公分,完全满足我护卫艇通过要求。经水警区陈雪江司令员同意,父亲先后组织和带领护卫艇单艇、双艇、四艇和八艇编队通过大嶝航道,全部获得成功,随后又组织了十多艘艇船的综合编队通过。至此,制约我小型艇船过往厦金海峡的瓶颈大嶝航道被开通,为国家节约了近千万元的资金。大嶝航道对我东南沿海战备和军事斗争,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父亲受到了海军的通报表扬。</p> <p><b>  大嶝金门航道(远处山峰为金门北太武)</b></p> <p class="ql-block">  此时,父亲正年富力强,是为军队建设做出贡献的最佳年龄。但不久“文革”开始,厦门这座历来以恬静、温馨著称的城市也陷入无休止的派性和武斗之中,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也受到影响和冲击。父亲一方面要抓好部队的战备值班,另一方面又要预防地方造反派对军营的冲击。其工作的艰巨性可想而知。1967年的一天,造反派冲进军营准备抢武器,父亲和政委杜光甫进行劝阻。最后杜政委被当作人质抓走,一位精通武术的军医眼急手快,才一把将父亲抢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鉴于厦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对敌斗争的需要,1967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对厦门市实施军事管制。军管会成员是:主任郑国(31军政委),副主任田世兴(31军参谋长),成员有李平(93师政委)、田军(厦门军分区司令员)和父亲等人组成。军管会的两项主要任务:1、消除派性,保持厦门市社会生活稳定。2、发展生产,保证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供应。父亲当时负责分管商业外贸,财政银行,港口航运,海关等方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当时厦门城市不大,为了方便工作,父亲专门要了辆自行车。那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海军干部带着警卫员,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来往于机关、商店、码头、银行等单位,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消除派性,恢复生产和工作秩序。在部队同志的介入下,厦门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1968年9月5号,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对参加武斗的造反派实行武装缴械。军管会立即进行布署,决定由海军派出一个连担任外围警戒,31军派侦察连对造反派的武斗据点一厦门市工人文化宫实施武装強制缴械的任务。父亲回到营区对参加行动的部队进行动员部署,晚上十点,执行任务的部队出发。经六号岗,绕道大生里,鸿山火车隧道到达文化宮。12点整,部队完成对工人文化宮的包围。广播喇叭反复播放着中央军委九五命令,31军侦察连冲进大楼,对造反派实施强行缴械。这次行动对制止派性武斗,稳定厦门社会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久,厦门市革命委员会成立,父亲担任厦门市革委会副主任。</p> <h3><b>  文革时期武斗指挥中心原厦门工人文化宮</b></h3> <p><b> 在福建基地后勤部工作期间</b></p> <p class="ql-block">1969年7月,父亲被任命为海军福建基地后勤部部长。至此他离开了工作战斗十五年的厦门,来到福建基地所在地宁徳飞鸾。</p><p class="ql-block"> 父亲从参军开始一直从事军事工作,从未接触后勤保障,在部队中有一句话:打仗就是打后勤。可见后勤保障在部队建设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面对挑战和考验,父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我记得当时有一本苏军元帅朱可夫写的《战争与思考》,书中有关后勤保障的章节全部被父亲勾画并写下许多心得体会。父亲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担负起领导一个军的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 海军的后勤保障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和困难些。除了人员的衣食住行、弹药油料补给,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根据形势要求和上级布暑做好战场准备工作。三都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和我海军重要港口之一。父亲到任时,三都军港建设基本还处于六十年代初的状态。根据台海军事斗争和海军建设的需要,军委和海军决定加大对三都港口和码头建设投入,父亲在贯彻落实军委总部和海军对三都港区规划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b>三都海堤围垦工程</b></p><p class="ql-block"> 三都海堤是指现在三都边防派出所至港口排水闸道这段海堤,全长约两公里。这条海堤的建设不仅能在堤内开垦千亩良田,增强驻岛部队后勤保障能力,而且对防止潮汐对三都镇的侵蚀和港口淤结,改善交通,完善岛内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三都海堤围垦工程于1969年5月7日动工。刚开始的时候参加围垦工程的部队只有4个连400多人在500米的作业面上展开。8月父亲到任后立即到围垦工程调研,认为这样参加施工人员少,作业面小,工程进度慢,很难抵御每年的台风侵袭。回到基地后,遂向基地党委提出建议,增派参加围垦工程部队数量,在整个围垦地段同时展开作业,保证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围垦任务,基地党委同意了父亲的意见。从10月份起在基地范围内抽调人员,使参加围垦的部队最多时达到14个连1600人,大大加快了围垦工程进度。父亲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围垦工程上,几乎每个月都要去现场检查进度和质量。人们经常看到一个裤腿卷的高高的,一手提着鞋子,一手拿着施工图纸,两脚踩在海泥里的首长出现在围垦工程现场。我自己也曾在1969年和1971年两次参加三都围垦,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在围垦期间,经常会有战友告诉我,小张,你父亲来了。围垦工程于1971年4月堵缺口那天,父亲来到工地对部队进行动员。也就那天,我们连创造了一个潮水人均填海泥1.1方的围垦部队填方最高纪录。围垦结束后当年我们就在新开垦的的农田里试种水稻和棉花,取得水稻亩产2100斤,皮棉亩产100斤的佳绩。父亲出生于江南水乡,种田是行家里手,也经常到稻田里察看水稻的生长情况。现在,我们参加过当年围垦的战友聚会时,他们还说,当时你老爸是围垦工程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 三都澳围垦工程现场</p> <p class="ql-block">   <b> 礁头油库扩建工程</b></p><p class="ql-block"> 礁头油库建设于五十年代。三都港内艇船众多,特别随着海军建设的发展,大型舰船逐年增加,原有的油库无法保证舰船的油料补给。七十年代初期部队在原油库基础上进行扩建新的大型油库。油库的建成不仅满足了部队舰船油料补给的需求,也在支援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1975年闽东渔场漁汛大发,而整个闽东地区缺油,千余艘渔船停滞港内无法出海捕鱼。当时父亲老战友,宁德地区副专员任玉芳找到父亲要求部队给予支援。父亲将此事直接报告军委总后勤部,经总后特批调拨给地方500吨柴油,解决了地方政府的无油之急。</p> <p class="ql-block">  <b> 石仔隧道开凿</b></p><p class="ql-block"> 过去从碗窑到礁溪的车辆都要经过礁头军港码头,特别是地方车辆频繁出入营区,给部队安全和管理带着很大问题。七十年代初期石仔隧道开始开凿。这是一条双向两车道,长1000多米工程。我多次看到父亲的车子停在施工中的隧道口,在隧道里检查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隧道于七十年代中期完工,对随后进行的礁头护卫舰码头建设和礁溪某仓库的扩建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改善碗窑到礁溪的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埕岙码头的开发建设,石仔隧道更加凸显它的意义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 <b>福鼎沙埕军港罗唇港区建设</b></p><p class="ql-block"> 流江是原海军沙埕巡防区所在地,沙埕港内原来只停靠护卫艇和小型的辅助船,七十年代初,海军决定在罗唇修建导弹技术保障基地,父亲参与了这项工程并投入大量的精力。1974年根据台海军事斗争需要,海军在罗唇组建导弹艇第205大队。港内基础建设工程大规模展开。在这个期间,罗唇1544工地也是父亲去的最多的地方。现在走进罗唇港码头、营房、油库仓库、后勤保障设施和导弹技术保障设施一应俱全。罗唇港区已经成为福建海军的一个用码头重要的军港。</p><p class="ql-block"> <b> 罗唇导弹护卫艇码头</b></p> <p class="ql-block">   礁头护卫舰专用码头</p><p class="ql-block"> 礁头护卫舰码头始建于七十年代中期,这里原来是个小岛。施工部队将小岛炸平,同时将石仔隧道施工中的石方填海,建成福建基地第一座护卫舰专用码头,该码头于八十年代初建成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父亲在任职期间还参与和组织了三都猎潜艇码头与水兵大楼,防救船码头,三都防波堤,礁溪某仓库扩建、飞鸾海军442医院等工程项目的筹建、选址、施工的各项组织工作。</p><p class="ql-block"> 三都和罗唇的军港建设是在军委总部统筹规划,海军组织实施,施工部队勤奋努力下完成的。父亲作为当时基地后勤部的主要领导,参与并组织了工程建设中的后勤保障工作。可以说,现在三都、罗唇的军港是那个年代的老一辈打下基础,并完成了雏型。</p><p class="ql-block">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父亲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差,难以承受工作的压力。因此,他几次冠心病突发造成心肌梗塞被送进医院抢救。在北京参加全军后勤工作会议时,又因病被送进解放军总医院治疗。1977年父亲才56岁,主动向军委和海军打报告要求离职休养。经中央军委批准,1978年3月,父亲离职休养,告别了战斗和工作40年的军旅生活。</p> <p><b>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合影</b></p> <p class="ql-block"> <b>  对父亲的思忆</b></p><p class="ql-block"> 今年父亲已去逝二十周年,明年又是父亲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父亲人已逝去,但是父亲的音容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浮现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父亲参战无数战功卓著,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 1959年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的国庆十周年庆典活动。鉴于海岸炮兵部队在炮击金门战役中的突出表现和出色战绩,海军领导直接给了岸炮部队一个晋京观礼名额。部队一致认为,父亲是岸炮部队中除安业民烈士之外立功等级最高的,又是指挥员,出席国庆观礼活动最具岸炮部队的代表性。但父亲坚决不同意,要求从基层连队推选一名代表参加国庆盛典。这样三等功荣立者,岸炮三十八营指挥排长肖亚贵代表岸炮部队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庆典活动。前几年,肖叔叔还拿着邀请函和观礼证对我们家人说:我知道,这份荣誉是你父亲让给我的。</p><p class="ql-block"> 说到父亲的清正廉洁,在福建基地部队中有口皆碑。父亲担任基地后勤部长长达9年,手中掌握大量的项目、资金、物质。但他从来都是按上级的要求和自己的职责安排使用,绝不徇私情。在生活上他严以律己。父亲刚到任时在后勤食堂吃饭,炊事员见部长来了,经常多打点好菜让父亲增加些营养。父亲工作繁忙经常不能按时吃饭,到了食堂炊事员又要重新开灶炒菜很麻烦,父亲见状决定自己做饭吃。他买了个煤油炉一日三餐自己动手,好在他的饭量不大,吃的不多,一个人好解决。他下部队检查工作,坚持和基层官兵一起就餐不许搞特殊。基层干部看了心里过意不去坚持要给父亲加菜,父亲也只允许加一个辣椒炒肉丝。</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任职期间一个盛夏的中午,父亲正在午睡。突然接到电话说:礁溪仓库背后山坡因群众开荒烧山引发火灾。父亲接到报告立即组织部队进行灭火,自己来不及穿上军装就驱车赶往现场。当参加灭火官兵看到只穿着汗衫短裤的部长出现在灭火第一线时,感到十分惊讶和感动,父亲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部队扑灭大火的信心。那一天,父亲是唯一赶到现场处置指挥灭火的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 我和妹妹都在父亲所在的部队服役,但是我们在入党、提干、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得到父亲的任何特殊照顾。我从小就希望当水兵,参加像崇武以东那样的海战,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为国建功。当向父亲表达了这个心愿,父亲一口回绝:不行!只要我在福建基地,你永远不要想上艇!最后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工作,才从岸炮部队的教导员调到护卫艇部队当政治处主任,从而圆了一场水兵梦!此时父亲已经离休十年。</p> <p class="ql-block">  当下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请客送礼成风,即使是在中央八项规定的高压下仍然屡禁不止。在我的脑海里清楚记着父亲的两次“宴请”。一次是1965年同安县委书记来家里作客。父亲早就嘱咐母亲做饭留书记吃饭。那天中午五菜一汤,当时我看了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人家一个县委书记,你是水警区副司令完全可以在招待所设宴招待,在家里就这么几个菜接待客人?一次是宁德地区副专员任玉芳到部队求援要求帮助解决油料问题,父亲到后勤干部食堂打了几个菜,两个人在家边吃边聊不亦乐乎。古人之间交往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说,父亲那一代干部都是从战场上打出来的,是经历了战火与鲜血的考验。所以他们在交往中绝不会在意吃饭时桌上有几个菜,喝的是什么酒,战友的生死之情把他们紧紧连接在一起,这是现在的干部与老一辈干部之间的最大差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滿怀悲痛送别父亲</b></p>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休后卸下了肩上的责任,没有工作上的压力,生活有序身体状况逐渐好转。虽然有几次冠心病发作,但在医护人员及时救治和护理下,都脱离了危险。1999年10月,父亲已年近八旬,到上海海军411医院住院治疗,我和弟弟海涛去看望他,父亲还兴致勃勃地谈到不久前的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说:能看到国家的今天已经非常知足了,希望能再多活几年,看到国家更加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 2000年春节前夕,父亲下楼时不慎造成轻微骨裂,住进了杭州117医院。2月14日晚,病房闷热护士打开了空调透风,新鲜空气流通让父亲头脑清醒有些兴奋,和护士聊着天没有睡意,值班医生给父亲打了一针安定让他睡觉。就是这针安定让父亲长眠不醒,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的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逝世后,东海舰队,福建基地、舟山基地,海军有关部门,父亲生前战友和战斗工作过的单位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悼念。</p><p class="ql-block"> 舰队首长特意委托舟山基地黄副政委(少将军衔)参加父亲的告别仪式,向母亲转达舰队领导的哀悼和慰问。</p><p class="ql-block"> 在告别仪式上,父亲的老战友,崇武以东海战海上编队指挥员,一等功荣立者,原福建基地副司令员魏恒武叔叔在父亲的遗像前连躹六躬,对我们子女说:我们这些福建前线的老海军怀念你父亲。当年要不是你父亲指挥岸炮部队支援我们水面舰艇部队作战,我们这些人早就没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忙于工作,从不顾及家庭,全家人连一张合影都没有。1974年父亲因病在同安416医院住院,恰逢三弟海涛从舟山到厦门出差,我也在厦门休假,父亲特意向医院请了两个小时的假。一家人来到中山路人民照相馆,拍下了这张,而且是唯一的全家福照片。</p> <p class="ql-block"><b>  祖国永远不会忘记千千万万的为国捐躯英勇牺牲的烈士们!</b></p><p class="ql-block"><b> 祖国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拼过命流过血的前辈们!</b></p><p class="ql-block"><b> 海狼(张海汎) 于2020年12月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