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十一”、“中秋”两节恰在同一天,在家宅了五天后,突发奇想:六日应是出行最佳时间,外出旅游者已出京,度假返京者尚未踏上回程,高速公路应是车流最低时期,去哪儿?久闻冀南古城正定大名,车发河北,走起!河北简称“冀”,冀州自夏启划分九州即为九州之首,属地之一河北自西汉初即是兵家必爭之地,战乱连年不息。故以“定”字嵌入地名者甚多,诸如“保定”、“定州”、“定兴”、“正定”。</p> <p>正定原名东垣,汉高祖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后钦定为“真定”,意为真正安定。清朝为避雍正之名“胤禛”名讳,改名为正定。正定唐代广建庙宇,隆兴寺、开元寺、广惠寺、天宁寺均名闻遐迩。</p> <p>车到正定,入驻燕赵南大街(仅听街名即不禁令人联想到韩愈“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尚客优商务酒店,无意中发现大街尽头就是古城南大门,每晚都有灯光秀。于是不顾旅途劳顿径奔南大门而去。途中见一处红墙院落,院内一座砖塔、一栋飞檐斗拱的建筑在背景灯辉映下格外醒目,门前两方碑刻矗立道旁,隐约可见“开元寺”三字,一千五百年前的唐代古寺原来近在咫尺。</p> <p>步入开元寺,殿宇佛堂俱已毁损,只余九层实心密檐砖塔与砖基板门的红墙钟楼,两者之间原有法船殿已不见踪迹,钟楼在殿东、塔在殿西,相距不过百米,这种平面布局在国内寺院中仅此一例。</p> <p>寺内有残存三门楼石质框架,上半部为唐代遗存,下部为近年修葺,其上依稀可见刻有经文、图像、题记……,是了解开元寺的珍贵史料。</p> <p>开元寺钟楼绝非一般,面积不大却尽显唐代建筑风格,举折平缓,粗梁大柱,斗拱拙实无华,挑檐长远,庄重而不失灵秀,板门直棂窗更是唐代风范。在背景灯衬映下红光四射、魅力逼人!</p> <p>钟楼分两层,上层悬吊一口铜钟,钟高2.9米,径值1.56米,亦是唐代遗存。为破解传说“钟墜楼毁”的传闻,1952年华罗庚教授曾亲自考察计算楼基与吊架的力学结构,认为这是一道数学、几何、力学综合命题,当时未得出结论,迄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仍无人破解此题。</p> <p>开元寺须弥塔,“须弥”是梵文,意为“妙高”。佛教经典认为须弥山为宇宙中心、万山之王,此塔建于唐代(公元540年),能在历代兵燹中保存完好实属不易。</p> <p>寺院东墙下南北向卧有一尊赑屃,是五代后晋高祖石敬塘为镇州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敕建的功德碑基座,系自寺外移至此地存放,龟身已有残缺,现存身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为已知国内同类石刻之最!</p> <p>步行两公里,大南门迎面横亘路中,此门又名“长乐门”为四城门仅存,门楼高米,为单檐歇山顶,现存两侧城墙8106米,门楼高广且有两券顶通道,为县级城关所罕见。</p> <p>紧邻门楼后方是坐北朝南的关帝庙,庙前牌坊上照例是“忠义千秋”的题记。</p> <p>蓦然间,城楼上数十盏射灯齐放,夜空陡然被道道光柱照得通明,万丈光芒中的长乐门城关愈加显得雄伟瑰丽!</p> <p>关帝庙前蹲踞的石狮对此景熟视无睹,而千百游人见此“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美景无不叹为观止。</p> <p>次日,朝阳明媚,我信步走向正定文庙,心想:入住燕赵南大街真是误打正着,距正定的著名景点都可以步当车,用不了十分、半小时就到了。</p> <p>文廟大成殿前有一尊孔子铜像,自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他在“独尊儒术”的历朝历代都被赋予近乎神的地位。</p> <p>大成殿始建于五代时期,比曲阜大成殿早了五、六百年,也是县级文庙最古老的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门两侧楹联上联为“万世尊崇称至圣”,下联为”千秋景仰奉先师”。</p> <p>殿内正中端坐着孔子身着帝王冠冕的坐像,额枋匾额上书“万世师表”,左右是孟轲、颜回等弟子的神位。</p> <p>文廟内一幅地图勾勒出“古城古韵,自在正定”,正定,北方重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九朝一脉,从未断代,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尽在图中。</p> <p>为营造旅游网红打卡地,各地纷纷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新建道教城隍庙的却寥寥无几。正定却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府城隍庙。城隍与土地爷不同,他是城池的保护神,主一地冥间的神衹,当地人祸福、寿命均由他主宰,比管阳间的土地爷地位高,在《周官》中即为八神之一。</p> <p>城隍庙的主殿规格与文庙相近,面阔五间,东西庑殿、左右配房、后寝殿一应倶全。</p> <p>城隍庙左右庑殿、东西配房。</p> <p>配殿内供奉着十殿阎君。</p> <p>阎罗王排位仅居第五殿,传闻此君因怜屈死,屡放还阳,私放亡魂返阳间,故由一殿贬至五殿。</p> <p>民间礼拜最勤的赵公明是文财神。但随着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求神赐财的礼拜者寥寥无几。</p> <p>临济寺,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公元540年)。佛教八宗最主要是禅宗,而临济宗又是禅宗“一花开五叶”中最重要的流派。临济寺以邻近滹沱河得名,是临济宗的发祥地,也被日本临济宗奉为祖庭,</p> <p>临济寺塔是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法师的舍利塔。唐懿宗赐名“澄灵塔”。全塔为九层密檐砖仿木塔,举高30.47米,清雍正十二年,寺院奉旨在塔基圆拱状门楣上镶嵌有篆书《唐临济惠照澄灵寺塔》石匾。</p> <p>华塔,广惠寺内硕果仅存的建筑,始建于唐代,复建于金、辽时期。塔基为八面,塔四角由四个扇状六边型的小塔环绕,下半部塔檐以砖石为斗拱,上半部则极象南亚小乘佛教上座部的装饰,佛像、菩萨、狮、虎、象及金刚力士遍布塔身,像盛开的花束,故又被称为“花塔”,元代以后再无此种造型,现国内尚存十余座花塔,唯此塔造型、结构、工艺精巧均为国内花塔之最。</p> <p>正定最负盛名的寺院当属“隆兴寺”,又称“大佛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与一般寺院不同,隆兴寺沒有山门,取而代之的是天王殿对面一幅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20年)的照壁,红色照壁正中镶有绿琉璃二龙戏珠。寺院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p> <p>天王殿即为占地82500平方米的隆兴寺第一进通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消除,这里也是检测体温和健康码的“安检门”。</p> <p>第一进即宋代始建摩尼殿,殿堂造型奇特,在四方形正殿东、南、西、北四方各有一座山花朝前的歇山顶殿堂拥围,俯视则是一个“十”字,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例。</p> <p>殿内释迦牟尼佛的背面是彩色悬塑如意祥云、波涛汹涌的普陀山,观音菩萨的坐像居中。与其它寺庙坐北面南的观音菩萨不同,这位菩萨是坐南朝北,据说观音菩萨曾发宏愿:不普渡众生誓不回头。而众生是普渡不完的,所以只能倒坐,`成为名符其实的“倒坐观音”。五彩泥塑应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最著名塑像师何朝宗的作品,他一生塑观音像十八座,此即为其一。与寻常所见观音端立莲台手托净瓶造型迴异的是这座观音像衣袂飘逸,项饰垂胸,赤臂裸足,右脚搭在左腿上,右手轻抚左腕,面容柔美,神情恬静,全无悲天悯人的神情,倒象凡间秀丽女子。鲁迅曾得其照片一张,惊称“东方美神”,此照片至今尚安放在北京阜内大街鲁迅故居书桌上。</p> <p>第三进是隆兴寺最大的主体建筑“大悲阁”,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阁内有铜铸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像高21米,人称“正定府大菩萨”,故隆兴寺又称“大佛寺”。</p> <p>千手千眼观音铜像是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御旨铸造,铸造工艺极为繁复,一共分七段铸造合成,在铜像左右肋下各伸出二十只手臂,通体四十二只手臂,分别执日、月、宝瓶、宝剑,是世存最大最古老的铜像。民间素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大佛赵州桥”,为河北四宝之一。</p> <p>大悲阁前东侧是“慈悲阁”,阁内有宋代独木雕刻的弥勒佛像一尊,高7.4米,背景是熊熊火焰,由于弥勒佛又称慈氏佛,故此阁又名“慈氏阁”。</p> <p>大悲阁前西侧是藏经阁,阁内木制三层“转轮藏”,是国内最大的可转动藏经书橱,宋代遗存至今极为罕见。</p> <p>一般顾名思意以为”转轮藏”即藏传佛教转经筒,实则不然,为避免误解,有文为证。</p> <p>出大悲阁,穿过弥陀殿,即到了隆兴寺最后一座殿堂——毗卢殿,殿内最值得观赏的是明代崇因寺移来此处的铜铸毗卢遮那佛,毗卢乃梵文“光明普照”之意,佛像是明万历皇帝为庆其母慈圣皇太后寿辰而造。</p> <p>毗卢佛由三层莲台三层佛象层叠而上,铜铸鎏金,莲台花瓣千瓣千佛,三层莲台各有四尊戴五佛冠的毗卢佛,通高6.72米,共有佛像1072尊。整体构思奇特、造型优美,人称“千佛墩”。</p> <p>《三国演义》读者无人不晓“常山赵子龙(赵云字子龙)”大名,但赵云故里在正定就不为人所共知了。正定素有“三山不见山”的说法,盖因正定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中山、恒山、常山”,“常山赵子龙”在长坂坡一战中七进七出救出幼主刘禅,其故乡就在今之正定,当地百姓建了“赵云庙”以表示对这位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景仰。</p> <p>疫情也沒有挡住游人对这座国内唯一的赵云庙的热情。</p> <p>山门殿内赵云的坐骑塑像,长坂坡一战赵云的战马“赛龙雀”(风神名龙雀,是燕子的形象)来去如飞,成就了赵云一世英名。</p> <p>主殿内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和赵云立像,其中赵云正如《三国演义》描写的“银盔银甲”,手扶宝剑,英姿勃发!</p> <p>赵云庙内专祀赵子龙的《顺平侯殿》。</p> <p>赵云的顺平侯谥号是刘禅在姜维请旨后敕封的,因此得以享祭庙堂。</p> <p>来去匆匆两日自驾游,在正定市发现一项利民措施,全市所有公用停车场昼夜免费停车,这在各地、尤其是旅游城市,不一定绝无仅有,但也是凤毛麟角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