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铁道英雄】 守卫车站和桥梁的钢铁战士

yuanchao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敌人对铁路的封锁,主要手段是重点轰炸铁路桥梁和编组站。轰炸平壤、定州、新安州、价川、顺川、新成川、阳德、熙川、球场等大站编组站,多使用大编队的B-29型机群进行夜间轰炸,并在投掷的爆破弹中,夹杂大量定时炸弹。给煤水站、机车换头站和前沿停车站等,则多用F=80、F-84、P51型机,在黄昏即将行车之前,低空俯冲投弹、扫射,妄图破坏站场股道和炸毁机车车辆,阻止铁路运输。在保卫车站的战斗中,援朝铁路员工和铁道兵指战员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奋勇顽强地抢修站线,抢救列车,排除定时炸弹,确保运输畅通,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nbsp;&nbsp;</span><b style="font-size: 20px;">高殿甲</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通化铁路分局工务段养路工长。1950年10月12入朝,在价川站担任由114名铁路职工组成的抢修队长,负责抢修价川站附近几十公里的铁路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敌机每天都来轰炸价川站这个5条铁路交会的重要枢纽,把价川站周围炸得坑坑洼洼,原来站内的13条线只有2条线能够通车。高殿甲和工友们核计,决心再修复几条线路,但当时既缺钢轨,又缺枕木,连路基上的石碴都炸得七零八落,修复十分困难。没有材料就去找,没有配件自己造。他发动大家顺着被炸线路搜集有用器材,在一座老矿山专用线的泥土里挖出了300余根钢轨,3000多根枕木,冒着敌人骚扰,奋战4昼夜运回站内。配件缺乏,就自建小烘炉锻造,成立了一个“战地铁匠铺”。经过大家热火朝天的日夜抢修,很快恢复了7条线路,受到上级的赞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2月13日上午9点多钟,4架敌机把价川站附近的粟隅川大桥炸塌了,白天如不抢修好,夜间军运就要受阻。高殿甲闻声而动,带领抢修队火速投入抢修大桥的战斗。他们分成小组,沉着地躲过敌机几次扫射,机智勇敢地架好枕木垛,在上面扣钢轨,再铺枕木和钢轨。经过大家努力,提前2小时完成任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月21日傍晚,敌机在距价川站18公里的线路上,打着了一列装着汽油的列车。正在吃晚饭的抢修队闻讯立即放下饭碗向起火的军列跑去。高殿甲跑在队伍前面,立即协助运转车长和机车乘务员进行抢救。他忍着大火的烧烤,关上车辆的折角塞门摘开风管,提开车钩,大家一辆一辆地把列车分解开,抢救出即将引燃的7节车。事后,高殿甲的面部化脓,肿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大家劝他休息,他说: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能离开战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殿甲和他的战友们就象这样先后6次扑上被敌机炸着的军列,用生命保住了军用物资,支援了前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殿甲还10多次奋不顾身地排除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最惊险的一次是:1951年2月24日,距价川站25公里的清川江大桥遭到7架敌机轰炸。敌机还未飞走,高殿甲就跑去检查大桥,发现一枚定时炸弹带着白色降落伞挂在大桥栏杆上。他马上找到军代表刘玉所共同研究排弹方法。后来,他们分别找来菜刀和一捆电线,三人争抢着去捆绑定时炸弹。高说,时间不容许拖延,谁也别争,我是抢修队长,有一个人些排弹经验,我去最合适!他飞快地用电线把降落伞的8根绳从下面系牢,然后砍断绳子的上部,扑通一声,定时炸弹从7米多高处砸进桥下的冰层里。3人立即跑到桥下,带领其他同志一起使劲,把炸弹拽出来拉到200多米以外炸不着大桥的地方。隔了13分钟,轰隆一声,定时炸弹爆炸了,人和大桥都安然无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殿甲抢修队因功绩卓著荣立集体大功1次,他个人荣立特功1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关长海</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锦州铁路局黑水站代站长,1950年12月6日入朝,任价川站值班站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1951年1月25日早晨4:30时,一军列开到价川站。调度命令加挂装高射炮的6节车开往前线。关长海迅即指挥列车隐蔽于区间山洞中。当晚20点开车回站内加挂炮车,21点加挂完毕,停在13道待发。这列车编组24辆,机车后是12节炮弹车,中部分是药品车,后部6辆炮车和1辆宿营车,押车的朝鲜人民军和医务人员百余人已登车待发。这时10余架敌机飞临上空,投下5枚照明弹后向列车俯冲扫射。6辆炮弹车被击中起爆,弹片迸飞,硝烟迷漫。关长海见此情景,奋不顾身地冲向列车前部,指挥机车前行。行驶不到60米,敌机又来扫射,前方钢轨被炸断,机车脱轨。紧急关头,关长海置生死于度外,当机立断,组织人力从列车后部用手推调车方法,拼死抢救未被击中的车辆,又匆忙跑去搬道岔,提开车钩,大喊推车。在他的指挥下,很快把列车后部的宿营车连同6辆炮车先疏散开去。然后又把5辆药品车推到站外,接着又疏散出5辆炮弹车,最后只剩下一辆炮弹车待疏散。但这辆车紧挨起火爆炸的那辆弹药车,关长海不顾危险匍匐向前,刹时间只见他爬到车辆连接处,猛地弓起腰,嘎嘎两声响,车钩被提起,这辆完好的车也被推走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辆军车得救了,人们松了一口气。可关长海猛然想到,邻线还有两台点火回送的机车没有疏散。这时已来不及找两车司机,只能动员军车乘务司机协助,由关长海用手电灯光引导,那两台机车也很快进了山洞。不多久,站内剩下的那节起火弹药车就轰地一声爆炸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关长海因此荣立特功,曾参加援朝铁路员工英雄事迹报告团,回国向祖国人民汇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侯宗庆</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沈阳铁路局苏家屯工务段的领工员,1950年12月入朝,先后担任价川工务段军代表和价川车站指导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1951年1月3日,侯宗庆到工务段时,价川站13条站线只有2条能勉强通车,经常发生堵塞。修补站线,人员不足,材料缺乏,还有敌机袭扰。侯宗庆不畏艰难险阻,一面求助铁道兵配合,一面同当地政府联系,组织朝鲜群众参加搜集铁路器材和抢修,很快新建铺修了3条站线,同时将原有两条线改曲为直,使站内列车通过速度由5公里提高到20公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2月25日,敌机轰炸35公里处大桥,他到现场检查,发现第3孔桥枕木上有500公斤定时炸弹一枚,桥梁被震动移位500厘米。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侯宗庆用橇棍想把炸弹拨开,刚一拨动,炸弹就滚到枕木垛旁的水里。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去,用绳拴好定时炸弹,和大家一起拉出50米外,保护了大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6月14日,这座大桥又被炸,两孔钢梁掉落,他带领工人配合铁道兵苦战一夜,仅把钢梁提高1米。敌机又来骚扰,他想,只靠夜间抢修不行,又去动员来群众,昼夜连续抢修,敌来我躲,敌去我修,终于提前完成修桥任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在战斗中,侯宗庆先后立特功、一等功各一次,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王宝</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铁道兵团第3师运输连战士。1951年10月,美军发动了所谓“秋季攻势”,那时王宝在价川站当调车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他每天下晚在车站执行任务时,总是自动的把站内的线路检查一遍,这种习惯性的工作并未因没发现什么情况而中止过。10月15日夜,他在三股道南头突然发现一台无火机车左重轮前钢轨折损,马上报告工务人员,一小时后,就修好了。三股道是列车到发线,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时发现,那结果是不堪设想,也许脱线,也可能机车巅覆,以致半夜,或全夜不通车。</span></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车站军代表向朝鲜铁道人员具体传达情况,帮助这些新入职的员工提高业务能力。</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车站工作人员在紧张地抢救被炸物质和车辆</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利用搶修空隙時間,組織起复队,在東西兩線起復了大量的破損車輛和機車,给國家節約了大量財富——起復除起復破損車輛。</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7日,他在车站南头调车,23点10分左右,站长指示他由7股道引机车入6股道,这时,一个员工正由7股道引一列满载的列车入6股道。当他发现时,即向对面机车显示停车信号,这时对方机车正在弯道上,引车人员没有看见信号,列车一直向前开来,两车相距只有50米了,正面冲突眼看就要发生。机智的王宝沉着地引导机车后退,一面继续向对方显示信号,待对方发现停车时,两车机距仅20米了。他就这样机智勇敢,防止了车辆脱线事故,列车正面冲突,侧面冲突各一次,防止追尾事故2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12月31日半夜12点钟,王宝和王站长还有几个搬道员正在站内调车,每个人都手脚不停的忙着,机车在站内呼呼的来回跑,防空枪响了,王宝就把信号灯抱在怀里。用哨子和用口喊照样调车。他们没考虑别的,只想抓紧一切时间,抢运一列,就是增加一分力量。</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车站工作人员擦好信号灯,准备夜间作业,指挥列车迅速安全运行。</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敌机越来越近,忽听炸弹风翅“杀杀”的响,炸弹下来了,他们三个人谁也没动,就地卧倒了。炸弹在周围爆炸,王宝顺着钢轨回头一看,火光闪闪,炸弹声刚停,被炸飞起来的石子已疏疏的落下来了,一块石头正好打在王宝的腿上,把他腿砸个碗大的包,免强能走,飞机还在上空盘旋,王宝准备找地方待蔽,刚站起来就听见王站长的喊声,忙问“王站长,王站长,你怎么的了?”“我脚砸坏不能走啦!”当时他想:一个革命者的品质应当是舍己为人。他就拐拐拉拉地去了,到那一看,王站长还爬着呢,王宝弯下身一抱没抱起来,因为他自己腿也使不上劲了。王宝把搬道员也喊来了,他们一同架着王站长,走出二十米,第二批炸弹又下来了,在他们周围炸了,火光一闪一闪的直幌眼睛。王宝站起来要架着站长走,站长就说“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啦,我死了还有你们。”王宝说:“快走吧,有我们活着,就不能把你扔下,要死大家死在一块!”后来,遇上了医院的护士,把王站长抬走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王宝立一等功一次,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王国章</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铁道兵团第3师23团4连副班长,1951年2月入朝,连队担负价川地区铁路的防护任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1951年3月初,敌机在价川线35公里2号桥投下两颗各一吨重的定时炸弹,一颗落在路旁,另一颗正好落在桥墩的水中。上级决定尽量争取在炸弹爆炸前把它拉走,以免影响军事运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晚上,天空漆黑,寒风刺骨,战士摸索着把落在岸边路旁的那颗炸弹拉开了。落在2号桥墩下的那颗,在一米多深的水中,在又冷又黑的夜里要把它拉上来,确是不容易的事情。这时,副班长王国章要求执行这一任务。他脱光衣服跳入冰冷的水中,摸了好一会也没有找到炸弹,彻骨的河水把他冻得透不过气来,急得岸上的两个战友喊:“我来换换!”“我来换换!”王国章没有答应,只说:“不冷,不冷”,保证一定拉上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扑通一声钻入水底,终于把炸弹找到了。他迅速将勾子套在炸弹的小环上,用力拉紧。紧接着,岸上的战士们很快就把炸弹安全地拉出来,排除了险情,保证了通车的安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李茂</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吉林铁路局工务段技术员,1950年12月入朝,在新成川分局工务科任技术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新成川车站座落在沸流江畔,群山环抱,是通往平壤、顺川、元山方面的重要铁路枢纽,也是敌机狂轰滥炸的咽喉要冲。新成川,站内的13条线路屡遭轰炸,虽经随炸随修,能使用的线路也不过几条,运输十分繁忙紧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2月17日,20多架B-29型轰炸机疯狂轰炸新成川,在站内投下大批定时炸弹,个个穿透冻土层钻到地面3米以下,威胁着抢修工人的安全。李茂和工务科长廉昌杰立即带领抢修队冒险抢险。开始没有经验,只能挖出拽走,但冻土难挖,效率太低,时间越长,危险越大。大家商量后试着用汽油来烧开冻土,效率提高了,但还不够理想。李茂细心琢磨,提出用雷管、导火索、炸药来引爆定时炸弹的办法。好不容易领到炸药,安全地运回来试验,但爆炸还不理想,因为定时炸弹是引爆了,但又加重了线路的破坏程度。几经试验,李茂又琢磨出新的办法,即在定时炸弹的侧面挖一条通到炸弹下面的通道,埋好炸药,把定时弹炸出坑外再拉走。这个办法可行,但弹坑3米,导火索只有2米,在下面点火太危险。为解决这个问题,李茂和两位朝鲜族同伴朴始洽、韩东范自动组成试验小组,精心策划,三人分工后,朴下底坑埋好炸药,李将朴拉出坑外,接过导火索,韩拉着李的手下去点火,点燃后,李拉出韩迅速撤离。经过几次试验获得成功,用这个办法,他们把线路附近的27颗定时炸弹逐个拉出坑外,到站外深内爆,保护车站和线路安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崔必勋</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吉林铁路局新兴车站的运转员,入朝后任新川分局石廪车站助理运转员。石廪车站是主要卸车站之一,也是敌机重点轰炸封锁的一个区间。1951年10月27日夜,站上1道停弹药车1列,2道停汽油车1列,3道停空车1列。当时崔必勋正在调车,突然,有敌机数架临空,向车站进行疯狂的轰炸扫射,还投下了汽油弹,其中1个汽油弹投在2道汽油车与1道弹药车之中间,爆炸起火,车站的其它地方也多处中弹起火,弹片满天横飞,火光冲天,一切都暴露在光亮之中,情况非常紧急,如不及时抢救,车站和站场上的一切都将被炸光、烧光。崔必勋首先跳上4道的机车,带领机车把停在1道上的4辆弹药车拖出火海,送往1号山洞待避。接着他又立刻跑向2道的汽油列车,把已经燃烧的车辆从整列中分解出去,将完好的7辆车送进山洞待避。这时,他身上的棉衣也燃烧起来,他边脱棉衣,边向3道跑去。停在3道的虽然是1列空车,崔必勋也冒险把它拉进2号山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2年2月22日,敌机轰炸江东石廪两站间的线路。崔必勋闻讯,急忙赶到现场查看线路遭受破坏的情况,发现第2号山洞洞顶塌陷,待避其中的1603次列车及其牵引机车被炸,宿营车和列车上装载的大豆等物品也正在燃烧起火。洞中浓烟弥漫,什么也看不见,他只好向洞里摸索而行,只行进了几步,便触摸到一乘务员被烟熏倒在地,他马上将熏倒的乘务员抢救出洞。然后,跑回站里把这里发生的事情报告给军代表,要军代表派机车进洞抢救遇难的列车。崔必勋报告完毕,又立即跑回山洞,这时洞中的火势已大,他不顾个人安危再次冒险进洞。在深入山洞七、八十米处,又摸到两个被烟熏倒在地的乘务员,这时他自己也被烟熏得昏昏沉沉,难以支持。但他还是挺住了,连拖带拉地把两个熏昏过去的乘务员弄出洞外。不久,抢救列车的机车和大队人马赶到了,正在燃烧起火的列车被救出了山洞。山洞保住了,机车、列车上的火也被扑灭了,3个机车乘务员也得救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朱志桐</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1年从济南铁路局青岛工务段志愿援朝,担任驻新成川地区的铁道兵团第4师14团2营6连养路技术指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6连担负着12公里线路和新成川大桥的抢修任务。一天晚上,敌机轰炸新成川车站,停在站内的一列军列被炸,装粮食的车皮起火。敌机刚走,全连战士立即冲过去,把能抢救的粮食全抢出来,把弹药推到安全地带。紧接着又去抢修破坏严重的线路,保证了线路迅速畅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保证线路畅通,他们做到了:敌机天天炸,战士们天天修,随炸随修。开始,因为没经验,把钢轨放在车站备用,一旦铁路被炸,就到站上去拉,但往往是拉去的钢轨规格、型号不对,得拉回去再换,拉长了抢修时间。后来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把12公里线路各段钢轨的型号、规格编上号记录下来,分别把适合的钢轨放在线路两侧备用。大家把这种方法称为“对号入座”大大缩短了抢修时间。这个方法在铁道部队中推广,对提高抢修速度起到很好的作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朱明忠</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1年3月从天津铁路局援朝任新成川分局调度员。刚去时,为熟悉新成川至顺川间的线路设备情况,徒步走了一趟,然后回到山洞里指挥行车。那时主要是摸敌机轰炸的规律,按敌人的变化而变。有一阵子,天黑前两三小时敌机不来,摸准了,就这时出车。车开走后两个小时还没进洞就得派人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即作处理。问题是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变,有时也吃点亏。一次,两个列车差5分钟进山洞,遭到轮番轰炸都损失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四次战役时,前方急需大批物资,分局就在区间排着放重车;前方空车多了,就一列列空车轮着往回送,隔1公里安排一个人引导。像这样大批上重、大批回空,没有交会的片面行车,当时已经成了常规。空车多了,回送不了,就放在区间,炸了就往外推倒,让开线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敌B-29型机每晚22点准来炸桥,炸了几次之后人们就琢磨:它从日本起飞,大体这个时候来,前后差不多,就抢在这时以前,和在飞机走了以后安排抢运,这就叫做“抢22点”。</span></p> <p><b style="font-size: 15px;">——摘自《抗美援朝战争铁路抢修抢运史》,照片均来自网络或家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