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r></p><p>茶,是大自然赐予南洋人的礼物。</p><p><br></p><p>很早以前,在南洋镇北寮村石牛岽山就发现了古茶树群。</p><p><br></p><p>据林业专家认定,有一千多年历史。</p><p><br></p><p>一群古茶树见证半部水仙茶史。见可,历史十分悠久。</p><p><br></p><p>据调查,全市水仙茶种植面积4.5万亩。南洋镇是水仙茶的主产区,属小众茶,面积不大,但名气不小。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二块金字招牌等。</p><p><br></p><p>随着年龄渐长,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家乡的水仙茶。会同朋友筚路蓝缕,开辟一块小茶园一一公馆岭茶园。从此与茶结缘,时间较短,或者说茶龄不长,但对茶却用情至深。</p><p><br></p><p>九鹏溪旁,贵龙尖下。公馆岭是一个被上帝宠爱的地方。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日照足、有机质、无公害,远离工业区无污染无噪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阳光、水份、土壤都适合水仙茶的生长。</p><p><br></p><p>有人说真正喜茶的人一定会喜欢把自己置于茶园之中。就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说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全身心投入,躬身劳作。其实,喜茶的人也一样,不是在制茶品鉴,就是在打理茶园,或者是去茶山的路上。</p><p><br></p><p>“几年只写一行字,弯弯曲曲向公馆”。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朋友和我自己几年来与茶结缘并投入时间精力的写照。</p><p><br></p><p>茶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农产品,是与咖啡、美酒齐名的健康饮品,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茶园美化,茶旅融合,学研互补,把茶的健康文化融入到茶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构建一个独立的空间赋能,形成一个不可复制的人文小筑,参禅悟道,把茶场当着人生的道场进行修行。把茶与林,茶与居、茶与人、茶与禅融为一体。</p><p><br></p><p>许多摄友慕名而至,升起无人机,俯视茶园,环顾山峦,尽是丛林叠嶂,远山如黛,林木葱郁,九鹏溪从两山峡谷穿流而过,犹如一条巨龙环抱青山绿叶。乍一看,会分不清哪里是树,哪里是茶。定睛观察,却是高低有致,这里一片茶,哪里又一片茶,在林间跃动和生长。俯瞰茶树漫山遍野,大地碧波荡漾,就像一幅幅层次分明的水墨画。此刻,于茶海之心观茶海,是另一种美好。</p><p><br></p><p>在深秋,若是有充裕的时间,不妨起个大早上山,满山都是翠绿的茶树,在秋雾蒙蒙的天气里,嫩芽显得更加美丽清新,山上撒满了正在采摘最后一批秋茶的茶农身影,好似天宫播洒的五彩繁星。这仅仅是茶园随手采撷的几个镜头。</p><p><br></p><p>春夏秋冬,公馆岭茶园的风景各不相同,对于我来说,随手记录茶园的劳动场景和不同风景,己经形成了一种习惯。</p><p><br></p><p>春天是万物复苏,万物生长的季节,你置身其中,仿佛身心都充满了生命力;在这里坐观云海,不仅可以观赏雾锁双亭的美景,也可以感受丝丝渺渺漂移的云雾,十分壮观;“盛夏遮绿眼,紫薇红满堂”。这里的夏日可以看到紫薇花、木槿花以及忘忧草竞相怒放,花红茶绿,花枝摇曳,蜂飞蝶舞,生机盎然;秋天可以沐浴违久的秋风,仰望多彩的星空,在落日时分,钓一娄暮色,录记秋日的最美时刻;冬日可以捡鸡蛋,采磨菇,探幽古道重走红军路或者沿着步行栈道,怀“红”抱“绿”,登高望远,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p><p><br></p><p>当秋风过境,贵龙尖下的美丽茶园,招呼着人们赶赴一场金秋之约。既可以体验海拔“520”甜蜜高地的浪漫之旅,又可以观光品茗,是文学摄影绘画爱好者采风打卡的好去处,也是茶农茶旅茶商聚会的理想场所,或将成为中小学生研学与勤劳实践营地及大学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p><p><br></p><p>工作繁忙之余,谁不向往“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温情,悠闲宁静,禅意幽幽以及水仙茶的淡雅美妙,洗尽铅华,拂去风尘,提神醒脑,把你的心灵注满绿色,让你留下一份纯净、自我和本真。</p><p><br></p><p> 邱声光 2020年11日2日晚草于公馆岭茶园</p> <p>图片来源:巫秋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