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十月三十日,天阴沉沉的。虽然天公不作美,我们还是踏上了回乡之路,因为这一天对我们太不寻常了。</p> <p> 十月的关中大地总是阴雨绵绵,现在是这样,四十五年前也是这样。那年的十月三十日,经过多日连绵的阴雨,这一天停了。我们整理行装要出发了。当时我们有一些莫名的兴奋,同时对未来又一无所知,感到茫然。怀着复杂心情,我们来到谭家公社插队,这也是我们踏上社会的第一步。</p> <p> 今天的谭家公社已更名为振兴街道办事处。我们几经辗转才找到当年我们熟悉的地方。</p><p> 四十五年前的公社大门是坐南朝北,门前一条东西走向大道。如今大门朝东,这应该是一个吉祥的风水选择,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人云:紫气东来。如今这片土地沧海桑田,一片繁荣。</p> <p> 振兴街道办事处2000年后进行了翻新改造,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原来的模样了。</p> <p> 在这曾经熟悉的土地上,让我们想起了许多往事。</p><p> 公社曾在这里组织我们全体知青学习,学习的什么记不得了,但吃的什么饭记得清楚。每人一个四两纯麦面馍,那时纯麦面馍也是不容易吃到的。学什么对我们不重要,吃饭和同学聊天才是最开心的事呢。</p><p> 谭家公社知青主要有两大群体,空工院知青和铁中知青,知青之间免不了有些摩擦,学习班相遇更容易擦枪走火。那个年纪头脑简单,莽撞、有血性,解决矛盾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学习那天,新农大队的一名知青腰里别着一把菜刀来到公社,准备以武力解决与铁中知青已激化的矛盾,后来在许多同学的劝阻下才放弃了行动。</p> <p> 今天我们偶然与振兴街道办事处书记相遇,他得知我们是当年的知青,就热情地攀谈起来。</p><p> 年轻的书记与我们年龄相差一代,我们在这里插队时他还未出生呢!但还是与我们谈到了许多我们共同熟悉的一些人,让我们倍感亲切,看来是一位熟悉民情的好书记。</p> <p> 这条路的地址就是我们当年生活了三年多的地方——新农大队。原来我们熟悉的房屋、道路都不见了。这里已被国家规划为航空工业园区,站在这四处张望,真有找不到北的感觉。</p><p> 不知乡亲们搬迁到了何处?我当年看护的那片核桃林又在哪里?</p> <p> 我们村南面的麦场边有一片核桃林,长约七、八十米,宽约四、五十米。多年来从未收获过,原因是核桃还没成熟就被人摘光了。没人管,也没人愿意管,就是怕事。</p><p> 应该是77年那年,村里决定把这片林子管起来,收获一些核桃,给村民带来一些福利。管核桃林的事就让我做了。</p><p> 一天,我正在核桃林里巡视,忽然听到林子靠路的那边传来一阵响声,我望过去,只见一人拿着旗杆在打核桃。我快速跑过去,那人正蹲在路上砸核桃呢,旁边还站着十来个人。我大喝一声:干什么!那人吓了一跳,两手拿着核桃吃惊的看着我。我说:把核桃放下。那人乖乖的把核桃放下,快速跑到那群人里,我看他正好站在我们大队支部书记身旁。大家看着我,也没说什么话,就都走了。</p><p> 事情过后听我们村干部说,那天是一群附近各大队的干部,他们在大渠上检查完工作回来,打核桃的人是临近大队的一位支书。有人问我们大队书记,当时为什么不为那位支书说话,我们大队书记说了一句:让他知道一下我们新农大队知青的厉害!</p><p> 在我的看护下,当年核桃收获不少,村里每户分了8斤核桃。这是有这片核桃林以来第一次。村民们都很高兴,有的人家不舍得吃,留着走亲戚用呢!</p> <p> 这是清河,让我想起四十多年的一件事。那也是十月底的一天,天气像今天一样阴冷 。</p><p> 好久没有吃到肉了,我们约了几个知青,带着土炸药来炸鱼。由于天气太冷,我一上岸就冻晕了。另外几个知青把我抬到一间小屋,据说还给我灌了一些酒让我增加热量。等我醒来,他们几个在一旁聊天呢!我一个人躺在草堆上,再过一会儿,就跟没事人一样回村了。</p><p>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人命也贱的年代,但那时也是生命力旺盛,有激情,不惧怕困难的人生阶段,凭着这些,我们在这里度过了那段令人难忘又艰辛的岁月。</p> <p> 不知不觉到了饭点儿了,于伯华为我们联系了一餐午饭,吃当地有名的卤猪蹄。一大盘猪蹄上桌,大家食欲大开。</p> <p> 饭后,我们来到附近的通远天主堂,“通远”取通向远方之意。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此地最著名的教堂。</p> <p> 我们来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参观,这是一所有着延安光荣传统的学校,是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p> <p> 王普的资源整合能力很强,把回乡、吃猪蹄、教堂、革命遗址整合在一起,使这次活动丰富多彩。短短的一天,我们不仅享受了美食,在精神信仰、革命信念方面也得到了升华。</p> <p>(感谢同行发小提供的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