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金秋 彭城相约 晋苏携手 逐梦前进

梦想的力量

<h5>——“国培计划(2019)”山西省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集中研修</h5><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span></p><p><br></p> <p>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山西省50位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来到千古英雄城徐州,相聚江苏师范大学培栋实验学校,开启“国培计划(2019)”山西省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研修之旅。</p><p><br></p> <p>  10月29日,在江苏师范大学培栋实验学校报告厅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开班典礼,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贾林祥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张明新教授出席开班典礼,向大家介绍了江苏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让我们感受到“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校园精神,看到了不懈奋斗的师大人,对后面10天的学习充满期待!</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团队建设</b></h3> <p>  同为三晋人,相聚彭城,携手共进,晋善晋美,在知性、优雅的陈美兰、朱美云老师带领下开启研修之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程安排</b></p><p><br></p> 本次培训分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两个阶段。集中研修阶段分理论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科研修、境域文化研究、教学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模块的学习。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传道受业</b></p> <p>  10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老师们送来饕餮盛宴:培栋学校领导蔡沛东校长和大家分享了培栋的教育故事;张明新教授《做有法治思维的教育人》;陈美兰教授从何为教育案例、为何要写教育案例、如何写教育案例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教育案例撰写之我见》;宋梅老师《融通场域的力量》的讲座,颠覆了我们对小学思政课的认识。</p> <p>李本松校长《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代表性实践探索》,详细地解读了当下比较成熟的“洋思”、“杜郎口”、“学讲计划”、“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杜秀兰法官《让法律成为学校的“护身符”,让学生远离不必要的伤害》;骆小成老师《小学思政课故事化教学》和吴锋教授《中国孝文化的审思》是一场洗涤心灵的课程,故事化的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广度、有深度,更有温度。</p> 王银娣老师《小学德法课的体验与成长》;李梅老师的《心暖花开 幸福绽放》讲座,全面解读了“健康”的内涵,诠释了压力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访教育——淮海战役纪念塔</b></p><p><br></p><p> 这里,青松巍峨,庄严肃穆;银杏灿灿,如蝶摇落。漫步园中,我们不敢高声语,更无喜笑颜。身为道法老师,我们更能明白,如今的太平盛世,河清海晏,正是这些永远长眠于此的烈士,用青春和生命交换而来的!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更不应该忘记,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要好好珍惜!</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潜心研学</b></h1>三晋学子们按时到课、认真聆听、仔细记录、积极求教、互相讨论、撰写心得,珍惜学习机会,内外兼修,博洽多闻见真知,思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力行,不忘初心,践行使命。 <p>专心致志</p> <p>屏气凝神</p> <p>认真记录</p> <h1>积极交流</h1><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有所获</b></p> <b>山西运城绛县吴满平:</b>参加2019道德与法治国培,初因是“因为一个人,关注一座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求,以及部编教材的使用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坚定了参加研修学习的决心和渴望,于是踏上了赴“五省通衢”的学习之路。为梳理所学、所思、所悟,关键词:1.项目式学习、生活实践、生活化、社会化。2.法治思维、依法治校、依法施教。3.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情景。<br>思悟:1.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及社会化需求。蔡校长紧紧围绕课程基本理念,做了《以项目是学习为抓手、助推生活实践教育》的精彩讲座,讲座从理论的提出到实施路径都做了详实的诠释,听后受益匪浅。“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在以后的思政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不能局限于课堂40分钟,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接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化发展。<br>2.依法治校提了多年,可老师们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仍然很淡薄,导致学校里侵害学生和老师的事件频发。作为师生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依法施教,科学施教,绷紧法律之弦,用法律来维护师生权益,这样才会营作平安校园、安全校园、法治校园。<br>3.陈美兰老师以《教育案例撰写之我见》为题,从何为教育案例、为何要写教育案例、怎样撰写教育案例三个方面,深入浅出,举例分解,使听课教师了解了撰写教育案例的重要意义,和撰写案例的路径方法。教育故事时刻发生在身边,我们要用心用情用笔记录之,这样才会快速成长,由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b>大同李志刚:</b>有幸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提高政治站位,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br>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一是我解放军装备远没有国民党先进;二是兵力也没有国民党兵力多;三是后勤保障也没有国民党军队的优势。但是在如此条件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终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br>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再回过头看看我们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就应知足、惜福。摆正自我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的先辈们! <p><b>山西运城丁密甜:</b>今天是听课评课环节,千人千课,对于《网络新世界》一课我有以下想法。</p><p> 1.导入环节,和孩子们不熟悉,第一次见面,很生疏,那我们可以通过既有互动又点明主题的导入方法—例如网上(抖音)学来的手势舞,(有音乐,有趣味,)带孩子们做一次,当孩子们意犹未尽,氛围热起来的时候,我们点出网络带给我们如此美的体验,让我们学会新的技能,那网络还会带给我们哪些便利?至此,调动气氛,点明主题,加深印象,展开活动一的四重目的全部达到。</p><p> 2.德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那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也应注意到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比如在我们要…不要…的环节中,教师应给出准确示范,提出明确要求。那孩子们的完整表达就应该是围绕:网络的危害有…面对这个危害,我们要…不要…这样的模式来进行的。</p><p> 3.王银娣老师的讲座中提到,德法课一定是解决真问题,触动真感情,产生真品格。那在我们的课堂中对问题的提出,有真实问题最好,没有真实问题,我们可否不说如果怎么怎么,既然是创设情景,那我们就化身为情境中的人物,例如:前段时间老师就遇到这样一件事,孩子们帮老师分析下,应该怎么办。</p><p> 4.在畅谈网络危害时,孩子们仿佛陷入一个误区,对于陌生信息,全盘否定!那其中貌似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一项重要的能力—甄别。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渗透的一个面对纷杂网络时的做法导向。</p> <p><b>运城徐国艳:</b>古代哲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东西方哲人又曾说:实践出真知。因此从事新教材的教学,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理解生活,更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是自己的。于是,体验向自我开放,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和探索体验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积极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能力,从而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的主人。</p> <p><b>运城文雪平</b>:总结几天来的学习,关键词是“触动”、“颠覆”。被教授们的理念触动:1.在生活实践教育中培养家国情怀。我们需要加强生活实践教育,让爱国、爱家乡不再停留在概念上,喊在口号里,而是实实在在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从了解到热爱,对英雄从了解到崇拜……爱国主义、民族大义内化于心,才是育人的成功。2.做有法治思维的教育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小学思品课改成道法课,是道德的仁性和法律的理性完美结合,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当代依法治国的趋势。而作为教育人有责任有义务加强法律常识的学习。3.写有温度的教育案例。通过老师的分享看到更多有温度的故事,需要拿起笔用规范的格式和要求把它记录下来,成为我们专业发展的助推器。</p><p>颠覆了我对小学思政课的认知。聆听了青年路小学的宋梅老师的《融通场域的力量》的讲座与案例分享,原来都觉得小学思政课副课,是偶尔让孩子放松的课,但却忽略了孩子的三观形成其实就是小学时段,在生活中建立从“我”“家庭”“学校”“社会”的场域融通,再从道德到法律的融通,聚合所有教育力量,达到教育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小学思政课是打好人生底子的重要课程之一。</p> 与有志者同行,携手奔跑!

教育

我们

案例

老师

法治

研修

学习

小学

学生

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