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佐,你好!

清柠

<p>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峰人,对南佐这个地名,如同地庄、赵咀、杨寨子、孙家老庄、秦霸岭等等所有这些地名一样,从未想过它的特殊性及与其他地方的不同。</p><p> 第一次近距离走进南佐、认识南佐,牢牢的记住南佐,是在17年8月,一个草木繁茂侵古道,绿树掩映满池香的夏日,陇原读书会第三十期读书沙龙与庆阳市民协,在南佐遗址的玉女湖畔,共同联办的《荷花之约》活动上。</p><p> 南佐遗址坐落在平展展的大塬边,当地人称圪塔梁,只因这儿曾有凸起的九个高高的土台,形似皮肤上起的凸出来的圪塔,即传说中的九女绾花台。塬边两旁草木搭建的牌楼将一条小路向坡下,引伸到一方宽阔的土院落。院中有建成的两层陈列室,摆满了或完整或破碎的陶碗、陶罐、陶盆及旧石器时代,部落先民生产、生活用品的各种陶皿器物,有仿先民生产生活的各种劳动场景。场院里或蹲或卧、或爬或立、或大或小、或闭眼或含笑的各种石兽,雄踞在不同方位,打量如织的游人。座北向南倚崖傍梁,一排废弃的土窑洞,清晰的留存着仰韶时期先民的生活印迹,有几孔窑面已塌陷,窑院各处分门别类竖着此处有关重要遗迹说明的标示牌。面前是起伏连绵的深沟大洼。时虫噪鸟鸣,绿草葳蕤,山花烂漫,树木婆娑,门前沟洼的小道,全被茂密的草木深深掩映其下。参加活动的人,一溜一行,你叫上她,他唤上你,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穿密林越沟坎,抄小路向沟底的活动现场玉女湖走去。小路虽陡难行,但空气新鲜景色迷人,草木散发出的清香,涤肺沁脾,悦目赏心。沟路弯弯,搭伴前行,吆喝几声,吼喊几嗓,哼唱几句,认识或不认识的会心一笑,满沟滿洼便此起彼伏,前后应和起来,一路欢歌笑语不断,有穿越时空回到远古之感。夏天山沟美景好迷人。阳光透过林隙,把斑斑驳驳的光点洒在青绿葱翠的草地上,随着脚步的移动,不停的闪耀晃动,野草野花攀枝缠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爬沟趴洼尽情绽放,山雀叽叽喳喳在枝间任意跳跃,头顶走过的山路影影绰绰,走在前面的人几转几拐,很快掩映山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了。下到沟底,山涧溪水潺潺,田田的荷叶托起朵朵洁白的莲花儿,袅娜在清莹莹的湖面上。</p><p> </p><p><br></p><p> 在此有必要对南佐遗址作一下简单的介绍:</p><p> [很多庆阳人不知道南佐遗址在哪里,不了解南佐遗址是什么,那么,我来告诉你——</p><p> 1.南佐是庆阳人的南佐</p><p>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p><p> 庆阳市位于黄河中游、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座新型发展城市。西峰区是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流通中心。</p><p> 庆阳市东部与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县连接;北部和陕西省的吴旗、定边及宁夏的盐池县为邻;西部同宁夏的同心、固原县为界,南部与甘肃的平凉、泾川县和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县接壤。</p><p> 庆阳市全区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高原的主要部分。绝大部分土地属泾河流域,北部少部分属宁夏诸河流域,东部太白一带属北洛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有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王家河等。</p><p>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腹地、平坦宽阔的董志塬中部,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西距西峰城区5公里,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p><p> 南佐遗址分布于董志塬西北部两条沟壑之间的塬面上,是黄土高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原始聚落中心式重要遗址。</p><p> 2.陇东先民的宫殿式房屋建筑基址,</p><p>埋藏在南佐遗址地底</p><p> 南佐遗址于1964年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从1985年开始,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多次在该遗址内进行科研考古发掘,清理了多处房址、灶坑和大型灰坑等,采集到了不少陶、石、骨器标本,为研究黄土高原人在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p><p> 其中在遗址的中部发现了一座大型宫殿式房屋建筑基址,编号为F1,房屋布局基本为长方形,南北长33.5米、东西宽18.8米,总建筑面积达630平方米。前后室中心四根木柱直径达0.8至0.82米。房址中部有一道东西向隔墙,将房址分为两部分,隔墙开三个宽1.6米左右的门道,通连前后,形成前堂(厅)后室结构。后室近隔墙处有一直径2米左右的大灶台,夯土版筑而成的宽大土墙上抹有草拌泥,房址地面有6层白灰地面并见火烧痕,还见有多处土砖(胡基·土坯·土基子)的使用。室外沿墙有一米左右的白灰面散水台,台外还有排水小沟。散水台及小沟均见有经火烧烤的痕迹。在房基F1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有灶台、白灰面及烧烤痕迹等。</p><p> 另外,在遗址区还见有9处大型夯土人工台基,现残存4处,功能待考。其中5号台基位于F1北部约50米处,这些夯土台基被当地人戏称为“九女绾花台”,有很多美丽的传说。</p><p> 该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有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罐、缸、瓮、纺纶,人物雕塑、动物形象等陶器,有石刀、石斧,石臼等石器,有匕、针、镞、笄等骨器,还有稻、粟、黍等粮食碳化物。</p><p> 这些遗物对研究我国特别是陇东地区上古史时社会形态及其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同时发现的大量炭化粮食(稻、粟、黍等),是我国古代农业考古研究的重要物证材料,对研究农业起源、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交流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p><p> 3. 南佐遗址的发掘,将重现仰韶中晚期文明的荣光</p><p> 根据发掘提供的资料表明,南佐遗址是甘肃陇东地区一处非常重要的,仰韶文化晚期人类生活过的大型遗址。单就发现的这座宫殿式的古建筑房址而言,面积巨大,结构宏伟,与秦安大地湾大型房屋建筑遗址相近,但它比大地湾遗址中编号F901的宫殿式建筑更加恢宏,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聚落中心遗址,对研究庆阳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p><p> 该遗址不仅保持了史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地形地貌,而且还揭示了黄土高原人在原始聚落阶段发展的完整过程。它是我国史前史极为难得的实例,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甘肃原始聚落文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故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南佐遗址的考古资料现保存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于至今还没有正式公布或发表考古发掘报告,所以,对其进行的深层文化内涵研究还很少,我们期待发掘资料的尽快公布,相关研究的有序跟进,从而揭示这一人类文明曙光的宝贵历史财富和价值。</p><p> 4.一点揣想……</p><p> 庆阳市也是黄帝文明的主要传说区之一,是岐黄文化的发源地,全境密集分布了大大小小千余处新旧石器时代遗存,南佐遗址是已知规模体量最大的一处,中国科学院曾采集样本做过碳14测年鉴定,给出的数值是4750年左右,与传说中的黄帝历高度吻合,不得不说是一个美丽的巧合,不禁让人遐想无限。</p><p> (选自南佐遗址公众号)]</p><p><br></p><p><br></p><p> 活动就在此湖边亭子间举行。各位民间艺术家临湖剪纸、作画、泥塑,文人雅士即兴写诗作文,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会儿,郑会长的提篮里已有五十多篇文章了,随机抽取的,由市朗诵协会大咖现场朗诵。活动别开生面,丰富有趣。从主持人郑晓红会长的介绍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南佐遗址守护人徐磊的感人事迹,大致了解了一些南佐遗址的前世今生。特殊的地理位置,神奇又神秘的南佐,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记住了南佐,认识了徐磊,也认识了其他几位热爱庆阳,热爱家乡,为宣传庆阳,复兴仰韶文化荣光而不辞辛劳,不遗余力,四处奔走呼号的仁人志士: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院长马啸教授,“南佐野人”陶艺大师、汉服发起人魏一行,遗址的另一位守护人杜小平等,对他们油然而生敬意。</p><p> 能与文化名人及民间艺术家同行,共赴《荷花之约》,在五千年仰韶文化圣殿,追忆历史,感怀当下,进行一场先民与后人的时光对话,内心无比激动和兴奋。</p><p> 有了第一次与南佐遗址近距离的接触,以后又和部分同学及亲友去了几次。每次去它的面貌都有不同的改变,我对它的印象也更加深刻。</p><p> </p> <p> 这次, 是本人继2017年《荷花之约》第三十期读书沙龙活动后第四次来到南佐遗址。故友重逢,倍感亲切,南佐,你好,我又来了!</p><p> 《走进庆阳》新书发布会_____陇原读书会第40期“游读家乡·知遇庆阳”主题读书沙龙“古址九墩谁参星月,诗书半卷我识春秋”活动,在读友们的热切期待中,会旗终于高高飘扬在南佐遗址630平方米殿址的上空。用残片复原后的陶鼓,在传统民居保护与研究专委会主任、《探秘庆阳》发起人、市民协副秘书长、遗址守护人徐磊先生那坚强有力的震天鼓声里,深埋地下5000年的仰韶文化,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的活动,在旷野一片落叶厚积的核桃林里,就此拉开了序幕。</p><p> 这可不是一般的开阔之地,在它下面土层深处的地底,有我们陇东先民宫殿式房屋建筑基址,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北京大学与甘肃考古所考古回填后,仰韶文化时期先民高等级生活聚落中心的宫殿之上。</p><p> 深秋时节的陇原,正是落叶飘零的时节,也是果实收贮的季节。选择这个时节,这个地方,举办这样的活动,足见创办人的匠心所在!果不其然,整个过程及所有细节,会长郑晓红成竹在胸,如统领千军万马久临沙场的大帅,环环紧扣,指挥若定,杂而不乱,从会前筹备,会场布置,谁拍照谁录小视频,谁发书签到,谁买小凳子谁插花等等等等,都有详细周密和暖心的安排,如读友坐在地上会受凉就让玲子专门去市场买小凳子等细节都会想得到。由引领主讲人徐磊,后勤保障处王部长、玲子、老壵,活动主持人郑晓红,诵读主持强歌,特邀嘉宾马教授等,组成的强大阵营,及现场诗书气华的众读友们,将主题活动推向高潮。坐在台下,认真聆听着读友们对家乡满怀深情的表述,既振奋又难过,眼里不由涌出泪来:我们对得起先祖,对得起家乡,对得起脚下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厚土吗?她叫什么?在哪儿?我们真正的认识她吗?又为她作过什么?别说深爱,许多地方,我们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啊!这样想着,又怕不停涌出的眼泪被众读友们看见,赶忙起身走到场外,欲平复一下汹涌的内心再继续聆听。看到诵者强歌,导引主讲徐磊,后勤部的玲子、老壵、云昌等人,站在边上,不声不响专注地听场上读友一个个的发言,强歌边听边不自主的点头,似有所动。恰好有一位读友正讲到家乡的美食,说请大家到庆阳旅游,来品尝老家的臊子细长面…站在旁边一手搭在树枝上的强歌,不由喉头上下蠕动,咽了咽唾沫,小声嘀咕:“细长面,臊子面,听得人越饿了!”近处站着的玲子、老壵几个,也都说饿了。是啊,为了家乡,为了读书会,为了每次活动能顺利如期进行,有多少人如他们这样,起早贪黑,不辞辛苦,无怨无悔,志愿义务为大家服务!哪次活动没有他们的付出?他们又为了什么?!会务安排,今晨八点开始布置会场,完全想象得出,所有会务人员必须提前从不同的居所赶到南佐遗址,在气温临近零度的清冷秋晨旷野里,一样样的搬桌子,摆凳子,挂会标,拉会幅…所有准备妥贴,得起多早?早饭不是草草将就,就是顾不上吃,直到午后现在的一点多,怎的不渴,怎的不累,又怎的不饿?!场上的凳子,郑晓红会长担心大家受凉,全让参加活动的读友们坐了,这些为大家忙前忙后义务操劳的同志,不是站在边上就是席地而坐,难道他们不累也不冷?一股热热辣辣的滋味,又一次弥漫了我的眼眶……</p><p> 我们向往着诗和远方,其实,远方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脚下,诗就在我们的生活里。</p><p> “世界上有一种相遇,不仅在心中,也在脚下;</p><p> 人间有一种厚爱,不仅在言表,更在行动。</p><p> 知遇着,相惜着,便是幸福;认知着,行走着,便是人生。”</p><p> 看得出,无论台上发言的或台下没发上言的,内心深处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动。从活动中、活动后的反响看,这次“知遇庆阳”读书沙龙活动无疑是成功而圆满的。</p><p> 不知怎么,在冥冥之中,我总感觉自己也曾是南佐部族中的一员,经见过四千多年前的文明,参与过周人由豳地到西岐的大迁移,我是周人留在庆阳______这个吉祥而自带光芒的地方的先民。周公刘率部族,“度其夕阳,豳居允荒”,“于豳斯馆”。</p><p> 每次到南佐,依稀看到远古的一切,也仿佛见到往昔的自己,手执矛刀,身裹兽皮,或山林猎豹;或夯土筑城,英武强健。那世,我也许是威风凛凛一男子哟!😜</p><p> 这次走进南佐,与以往不同的则是,没有了往日的新奇与兴奋,有的,是深深的自省和反思。</p><p> 反思一:说到旅游,自己和周围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走出庆阳,去外地,看大海,赏风景,“咱们这儿没啥看的!”</p><p> 反思二:说到文化及名人,就想到兰亭雅集、鲁迅、朱自清等,殊不知,我们的南佐遗址深埋着五千年的仰韶文化;读过的《诗经·七月》开篇第一首史诗,就记豳地言豳俗,再现三千多年前的庆阳一带社会生活画卷;还有班彪有名的《北征赋》、王符的《潜夫论》、傅介子、傅玄等等,我们又知道多少?</p><p> 反思三:我们的文化遗存那么丰富,别的暂且不说,曾经住过的土窑洞,用过的农具,现在还存在吗?有多少?庙院那么精彩的彩绘雕塑、古戏楼还有多少?那么多的文物古迹,我们保护了没有?保护了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剪纸、刺绣、陇东民歌,民间故事等,我们传承了多少?奶奶口里的故经,我们还记住几个?给孩子们说过他们的创业经历吗?</p><p> 反思三:我们的物质生活丰足,地上有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的高速、高架桥、林立的高楼,地下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储备,但我们缺的是什么?是精神空虚,知识贫乏,还是心灵充盈,文化底蕴富足?</p><p> 反思四:我有文化自觉、自信吗?有主动参与家乡的文化保护吗?带动家人亲友及周围的人,为家乡的建设与宣传做过贡献吗?教育孩子们这样做了吗?</p><p> 反思五:每次活动,我认真聆听了吗?尊重过别人的劳动吗?或是在思想认识上仍然是一个盲知短视,无聊而无趣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会给后代留下什么?后代会怎样评价我?</p><p> 反思六:我踏遍家乡的山水了吗?给孩子们讲过多少有关家乡的名人名典、名人故事、地名由来,教读过几首诗歌、几篇名作?今天,我们对不起的不只是眼前的南佐,还有庆阳,陇东,乃至甘肃及中国!</p><p> … … ……</p><p> 有的人活着,只为“穿过半个中国来睡你”;有的人活着,抛家舍亲,折变所有财产,不辞辛劳,踏遍千山万水,搭上自己的全部身家,无怨无悔,奔走呼号,只为坚守和沿续五千年文化不断根,去自觉自愿地传承和复兴家乡古文明的荣光,而做着不懈地努力,他,他们,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家乡、是庆阳的希望,是我们的灯盏,是引领我们前行的人;他们,自带光芒,又用光芒照亮你、我、他(她)和我们陇原这个群体,与他们同行,你也自带光芒!</p><p> 但愿我们的后代,不因我们的盲知而恼愤,也不因我们的短视无为而跌足!</p><p> </p><p> 2020/11/2日夜于宁宅</p> <p>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只为这次知遇庆阳南佐行活动作个简略的记录吧!🙏🙏🙏😝</p><p> 敬请看到此篇的朋友们,不吝贵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改进意见,互动交流,对本人也是一次促进提高和鼓励!谢谢了!!☕🍵❤❤🙏🙏🙏😊</p> <p> 《走进庆阳》作者马啸教授正在为读友们的赠书签名。👍👍👍</p> <p>后勤部长王云昌及热心的后勤助理玲子正在车旁为读友们发放书籍和朗诵资料。谢谢你们,为了大家,您辛苦了!👍👍👍🙏🙏🙏🌹🌹🌹</p> <p>快看马教授的新书里写了什么?😊😊</p> <p>交流,看这个图……🎈👏👏👉</p> <p>读友们还没有来齐,乘这个空儿,我们先练习一下朗诵。</p> <p> 跟随今天的导引主讲,南佐遗址守护人、传统民居保护与研究专委会主任、《探秘庆阳》发起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徐磊先生,近距离,多角度,深层次,去认识、触摸、感受真实的先民生活、祖先的智慧和南佐遗址的前世今生。👍👍👍👏👏🌹🌹</p> <p> 窑洞厨房,典型的庆阳民居。</p> <p> 好想好想坐在这个温暖的热炕上,美美的睡一觉,不走了!😜😂😴</p> <p>参观清雅、暖意如春、散发着浓浓书香味的红蓼居。👍👍👍🌹🌹🤗</p> <p>什么书?沾沾郑先生的文气。😜😊</p> <p>陇原读书会第40期“游读家乡,知遇庆阳”主题读书沙龙报名通知!!!</p><p>原创 在纸上写一座城池 纸上城邦 6天前</p><p>《走进庆阳》新书发布会暨</p><p>陇原读书会第40期“游读家乡,知遇庆阳”</p><p>主题读书沙龙报名通知</p><p> 陇原读书会 </p><p>亲爱的读友们:</p><p>高天泼金,秋天的淋漓画卷正在黄土大塬上缓缓展开……</p><p>厚土洒墨,书卷的氤氲幽香辉映着读书人挚爱家乡的情怀……</p><p>新书《走进庆阳》的作者马啸先生,博士,教授,陇东学院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是身居庆阳的异乡人,却踏遍了庆阳河川,让庆阳迎面而来——翻开一本书,你就撞见了庆阳……</p><p>在董志塬西北部两条沟壑之间的狭窄塬面上,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处原始聚落中心——南佐遗址,在遗址中部有一座曾被发掘又回填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在遗址区域还有9处被当地人戏称为“九女绾花台”的大型夯土墩台,在这里,我们将尽赏大塬秋色,回望先民荣光,手捧《走进庆阳》,翻开故土秘境……</p><p> </p><p>活动时间:2020年11月1日(星期日)10点——13点</p><p>活动地点: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遗址</p><p>(注:具体时间行程在报名成功后,将在读书会群里通知。)</p><p> </p><p>我们将带领您——</p><p>1、在南佐遗址守护人徐磊先生的讲解与引领下,深度游览南佐遗址核心区及博物馆;</p><p>2、走上塬畔,近距离解读与触摸“九女绾花台”残址的肃然与神秘;</p><p>3、在深埋地下的五千年殿堂之上席地而坐,手捧马啸教授新著《走进庆阳》,聆听作者心路,吟诵本土诗章,谈论“最自我、最丰富、最深情”的家乡。</p><p> </p><p>我们带给您的惊喜——</p><p>1、报名成功者,将现场赠送马啸先生亲笔签名的新书《走进庆阳》一本;</p><p>2、在畅谈家乡环节,抢到前15名发言机会的读友,将得到庆阳剪纸艺术家马路女士的彩陶剪纸团扇一把;</p><p> </p><p>我们本次读书沙龙主题词是——</p><p>游读家乡,古址九墩谁参星月</p><p>知遇庆阳,诗书半卷我识春秋</p><p> </p><p>我们的报名方式是——</p><p>10月28日(星期三)晚8点—9点开始手机短信报名,满50人截止。</p><p>短信内容如下——</p><p>真实姓名:???</p><p>陇原读书会( ?)号群读友</p><p>读书群昵称(读书群里的微信名):???</p><p> </p><p>请于10月28日(星期三)晚8点——晚9点发送手机短信至15825863986,报名只有一小时时间,按照往次活动惯例,通常在20分钟内就会报满,所以请想参与的读友尽早报名。我们将按报名时间先后取前50名读友。</p><p>另,报名短信发送一次即可,不可重复多次发送,因为您重复发送短信造成的排名靠后,责任自负哈。</p><p> </p><p>我们的期待</p><p>知遇岂止是对的邂逅</p><p>行阅更期待美的相逢</p><p> </p><p>《走进庆阳》新书发布会及陇原读书会第40期“游读家乡,知遇庆阳”主题读书沙龙,等你来!</p><p> </p><p>陇原读书会</p> <p>@所有人</p><p>各位读友:</p><p>按照读书会历次活动的惯例,每做一次沙龙,必须有所学,又有所得。所以,请各位抽空研读以下内容——</p><p>1.浏览马啸教授新书《走进庆阳》的序言,通过序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随后发链接。</p><p>2.了解南佐遗址的最新简介,在深度触摸南佐之前,先做点功课,以便让南佐之行更具质感。随后发链接。</p><p>3.在《走进庆阳》的开启下,我们设计有一个“畅谈家乡”环节,你对家乡的感情可能五味杂陈,你对脚下的土地了解多少?爱她?疼她?惜她?怨她?你心中的她……可尽情谈来。请提前琢磨一下。</p><p>4.我们设计有三份朗诵资料,需要读友们提前预习,并现场自带光芒,一如既往地发挥读书会读友即兴朗诵水平,对此,我一直很有信心。</p><p>第一份:马啸《走进庆阳》序言片段。</p><p>第二份:诗歌《在南佐殿堂,我听见祖先的呐喊》</p><p>第三份:诗歌《泥土的回音》</p><p>这些资料我们给每个人打了一份,现场将发放,但大家先下载文档提前预习。</p><p>我们将迎来一个不同寻常的周末!</p> <p> 主持人:篮子里的苹果与超市苹果有啥区别吗?</p><p> 小朋友:更红。样子丑丑的,上面有斑点,不太好看,但很甜!</p><p> 主持人:对,你观察得很仔细!这是咱们南佐遗址上,自然成熟的光果……</p> <p> 本篇辑录了部分读友的精彩诗文感言,一并分享给大家,其他读友的美文敬请参看纸上城邦·陇原读书会公众号及“一点庆阳”“非常眼”等刊号!😃🙏🙏🙏🌹🌹🌹</p> <p>期待四访南佐遗址</p><p> 许东成</p><p>原创 lxh11180919 </p><p> 冬天的早晨 前天</p><p> 陇原读书会第40期"游读家乡,知遇庆阳"读书沙龙报名通知,发在陇原读书会微信群里。打开通知一看,名额仅50个,报名方式是10月28日晚八点至九点开始手机短信报名。对于一个上千人的陇原读书会,要抢到一个名额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比登天还难。为了抢到这难得的名额,第四次走进南佐遗址。在手机通讯录中找到陇原读书会后勤部玲子的电话,提前编辑好报名内容存入草稿箱里备用。报名时间开始前拿出手机打开到微信发送界面,双眼盯着时间数字,心跳随着秒数在跳动。"20:00"一闪现,立马点击发送。不知玲子手机此时此刻如何的颤抖,玲子的辛苦可想而知。稍刻,在万众注目中名单出炉了,我很幸运是第五名。</p><p> 活动地点选在南佐遗址这个深埋于世界黄土层最厚的董志塬的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址上。以前南佐很少被人们知晓,很少被人们关注,是一个被遗忘,遗弃的角落。有了南佐遗址守护人徐磊,马啸教授,郑晓红会长,刘雪玲艺术大师等一批知名人士的苦苦守护,孜孜奔走。南佐遗址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p><p> 回想自己与南佐遗址的结缘,每次都在震憾,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p><p> 第一次去南佐遗址,是因为陇东报社丁艳主任创办的陇东报小记者游学活动,我给儿子报名参加了陇东报小记者团。我作为家长陪同参加小记者的探秘家乡神秘面纱参观南佐遗址。其时看见一个穿着绿色运动款休闲服,身体墩厚结实的中年汉子,给小记者们讲解着南佐遗址的历史。从他的讲解中得知这里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从崖面的灰层和骨头,陶器残片层,确确实实在印证着他的讲解。小记者更好奇和关注是徐磊先生收藏的满院造型各异的石狮子,他滔滔不绝的讲解石狮子造型的朝代,地域特征,以及寄予的祈福寓意。以前我向外面朋友介绍自己的庆阳时常以周祖农耕文明发祥地炫耀,现在看来可以向外面朋友炫耀我们庆阳史前人类最早的文明南佐遗址了。</p><p> 第二次去南佐遗址,是陇原读书会第29期读书沙龙"用声音召唤失落的乡愁,用阅读重建精神的村庄"共读罗伟章的《声音史》走进南佐遗址。在这个发现人类史前高度文明象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群落,如今被人们遗忘的几于一干二净的地方。与《声音史》里了被村民遗弃的干口河,声音的衰落以至消失的境遇是多么的切合。在南佐遗址上谈找回失落的乡愁,找回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乡愁,而是人类远去寻根的乡愁;重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精神的村庄,而是人类一路走过的精神史诗的村庄。</p><p> 第三次去南佐遗址,是在朋友微信圈看到南佐遗址守护人徐磊先生收购了一只四角奇羊。为了求证和夫人驱车前往,徐磊先生在他的窑洞里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品着他亲手泡的茶我们谈了许久,才了解了他为守护南佐遗址从2014年起抛家舍业孤身一人来这里,自筹资金保护遗址,建起了南佐遗址博物馆,庆阳历史名人展览馆。为保护南佐遗址四处奔走呼号,一直在路上,一直在等待,一直在坚持。有着百折不挠,干回不诲,万死不辞的决心。让我对他的这种精神肃然起敬!</p><p> 近年来南佐遗址迎接了许多文物专家,文化名人,领导团体的参观考察,也频频在此举办一些文化宣传活动。人们开始关注南佐遗址,为她做一些宣传推介之事,民间艺术大师刘雪玲老师的阳朵姥姥的小屋落户南佐遗址,郑晓红先生的本土作家写作室落户南佐遗址。</p><p> 这次去南佐遗址,是在徐磊先生守护,奔走多年,在众多人士的帮助下,终于尘埃落定,省文旅和文物等部门已明确确定保护性开发南佐遗址公园之际。相信在马啸教授《走进庆阳》这本书的讲叙中,和徐磊先生多年守护探索实践中,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陇原读书会这次读书沙龙活动中定会给所有参与的读友留下深深思考,触动心灵最柔软处的颤动,更企及为南佐遗的保护开发助添新动能,让南佐遗址搭乘庆阳高铁的快速列车!</p><p> 2020/11/1日晨</p> <p>陇原读书会40期临会口占二绝</p><p>韩积堂</p><p>一</p><p>南佐贤来又异景,林添黄叶扫阴霾。</p><p>读书捧菊天正笑,遗址曙光一抹崖。</p><p>二</p><p>穿透时空陶遗片,干古抟土泥成音。</p><p>九墩梦碎金秋异,原上诗章风长吟。</p><p><br></p> <p> 韩积堂的感言:“游读家乡知遇庆阳”读书活动不只是一次人文聚餐,而至少是一种庆阳文化觉醒点播,确切说是唤醒!无论人多少,无须在现场激动或哽咽后沉寂,而需在捶鼓余音中继续行动,更需要“勇士”走进庆阳,才算真实“知遇庆阳”。</p> <p> 朴素简陋又“豪华”的主席台。</p> <p>  《环江夜听》主创读友刘棹: </p><p> 《有趣的灵魂》</p><p> 强歌老师说,“单刀赴会”,其实那种轻飘飘的感觉晃在大咖身边,然后一本正经的谈经论道,然后大言不惭说古道今,然后被一阵风呼呼的吹跑了,单薄的身体里没有底蕴、没有素养、没有文化,空虚的灵魂里少了涵养、少了沉淀、少了心安。</p><p> 我看到了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一个个专注的眼神,一双双智慧的双臂,能指点江山,能激扬文字,能化腐朽为神奇。那一刻,我竟被石化了,走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努力的将自己胸膛贴近,静静的去听。</p><p> 我听到了,那远古时期厚重的鼓声,那被埋藏了数千年的南佐文化。</p><p>“祭”一个朋友这样说。她欲言又止,好像是觉得有些不吉利,但,我特别喜欢,好像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们在这样一片核桃林里面,在南佐圣殿之上,用我们真诚的心,用远古的鼓,用虔诚的礼,祭出了沉淀千年的迷。</p><p> 文明,复兴。</p><p> 这天,将永载史册!</p><p><br></p> <p>读友刘继东:</p><p>落红遍地出深巷,</p><p>青云漫天有少阳。</p><p>辞别市声村村通,</p><p>高架桥西秋意长。</p><p><br></p><p>谁家门前残花艳,</p><p>玉米地里枯杆黄。</p><p>今日单车访南佐,</p><p>俱怀逸兴志气昂。</p> <p>我望见了那池碧水</p><p> 刘继东2020.11.5</p><p>走过秋色连波的田野,</p><p>进入古风徐徐的南佐,</p><p>一群人在遗址门前聚集。</p><p>经过短暂的诵读练习,</p><p>手持《走进庆阳》瞻仰遗址。</p><p>穿过黄土崖边挖通的洞子,我望见了那池碧水。</p><p>那是曾经哺育了南佐先民的湖水,</p><p>那是这块遗址曾经的源泉。</p><p>我曾在夏日走近过她,</p><p>那时她是莲叶田田的荷塘。</p><p>今已是残荷听雨的季节,</p><p>但她的碧绿依然摄人心魄。</p><p>观瞻遗址是需要想象力的。</p><p>那薄薄的白灰地面,</p><p>你能想象铺设于近五千年前?</p><p>那硕大的、黑灰般的窖形遗留,</p><p>你能想象是多少稻米颗粒碳化而成?</p><p>在枯叶散落的核桃园地面上,</p><p>曾有座楼宇大小的宫殿。</p><p>一群读书人又坐在这宫殿原址上,</p><p>与《走进庆阳》的作者共谈庆阳。</p><p>复原的陶鼓传出远古的遗音,</p><p>当代的新人诵出新的畅想。</p><p>我想起千年前的问渠那得清如许?</p><p>心里望见了那池源头碧水!</p> <p> 诵者 强歌:</p><p> 每次参加陇原读书会的活动,对我都是一次成长,一次鞭策,一次知遇,一次洗礼。但凡参加,我都是以诵读嘉宾的身份在读友面前亮相,所以每次机会我都倍加珍惜。</p><p> 读书会活动的举办场地大都选在校园或者山野,这对于偏爱舞台灯光舞美、看重音效静场返听的诵读人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每次诵读的都是不同的作品,如果时间宽裕,我们尚能从容备诵;如果时间仓促,只能临阵赤膊一拼。但无论怎样,我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每次都尽最大的努力。因为,在那一刻,我已非我,我就是陇原读书会。</p><p> 这些年的追随,数十场的历练,我在这个平台上结识了许多读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的诵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磨砺,尤其锻炼了处乱不惊的心境。对于总是以忙为借口疏于读写的我的根深蒂固的懒病,每次活动都是一剂立竿见影的猛药,至少让我能在活动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异常勤快地拿起笔写点儿文字,信心十足地捧起书读几篇文章。</p><p>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有肝胆人”亦可指能够肝胆相照的人;“无字句处”,也能解读成“功夫在诗外”。陇原读书会的活动几乎每场爆满,预设50人的规模,往往来者百十人,有领着上学的孩子来的,有带着苍颜的老人来的,有跋涉百十公里从县乡专程赶来的,有庆阳市外的读友慕名而来的,我想,他们都和我一样,都是心怀美好的希冀,奔着知遇和洗礼而来的!</p><p> 既然知遇,那就一起,从无字句处读书吧!</p> <p> 畅谈家乡环节,各读友们的风采。👏👏👏👍👍👍🌹🌹🌹</p> <p>《最美的遇见》</p><p> 西峰区团结小学 王英娟</p><p> 南佐守护人徐磊老师,如数家珍般的对这座圣殿上的一草一木轻轻诉说着,那眼神里溢出的暖意撩动了这个秋,撩动了那片黄叶,撩动了每个人的心,撩动了整个陇原。他举起鼓槌,挥舞着。</p><p> 鼓声大作,振聋发聩,那沉寂了千年的声音,隔着时空,穿越到了南佐宫殿的深处,嘶哑的喉咙艰难的发出两个字,“复兴”,那苏醒的颤动瑟瑟发抖的从地底奔涌而来。</p><p> 共鸣,期待,核桃林里干瘪的树枝猛烈的一阵摇晃,成千上万的南佐人声嘶力竭的呐喊着,“复兴,复兴,复兴”。</p><p> 你听到了吗?我们齐声回应着,“南佐,我们来了”。</p> <p> 来自平凉的读友。👏👏</p> <p> 读友平阳妹的老父亲,一位爱好文学、热爱家乡的老教育工作者。👍👍</p> <p> 庆阳市作协主席付兴奎老师,因陪同《飞天》杂志各地市作协领导出外采风未归,特为本次活动发来的致辞!</p> <p>读友刘继东:</p><p> 南佐归来有感</p><p> 去年”碧云天、黄叶地”之时,我们读书会于大顺城遗址,体味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经历了新冠疫情,今年“秋色连波”之时,我们读书会于南佐遗址,品读马啸《走进庆阳》新书。读友们各抒己见,就像郑晓红老师总结的那样,经历了几个层次的感情变化。</p><p> 我虽然未抢话筒发言,但其实也有一些关于读书、关于庆阳、关于旅游的想法。青少年时代,我们都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条,一心追求诗和远方。读书非名著不可、旅游非名山大川不去。然而即就是走过千山万水,我们得到了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如鸟倦知还、叶落归根般开始审视自己:我是谁?来自哪里?我们要做什么?</p><p> 其实这也是我在校本课《陇上旅游》第一课教给学生的自我介绍之法。以我为例:我是刘继东,非著名驴友。来自于甘肃庆阳七中,我要带领大家回归陇原大地,了解自己身边的风土人情。只有这样,当你走出去的时候,才会给人介绍自己、介绍家乡。别人才会更愉快地接受你、欣赏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何以说你爱家乡、爱祖国?</p><p> 走进庆阳,是书名,更应是我们返璞归真的追求。只有在走进、走出之间游刃有余之后,才能说我读懂了这本书,我读懂了庆阳,读懂了甘肃乃至中国。</p> <p> 有个小小的插曲:说说我的家乡环节,在自己抢到话筒,上场发言,边念临场匆匆草就的短文边随思路添加语句时,一小男孩上来走到我的身边说:“阿姨,我想吃桌子上篮子里的苹果,给我一个行吗?”我怕打断了自己临场发挥的思路,就点了点头,示意他自己去取。过后好后悔,那红红的苹果,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诱人的光彩,别说小孩子,大人看着,都会馋的。当时,我应该停下,立马中止发言,过去给孩子取一个苹果,满足他的要求。我想,他一定把我当做苹果的主人了。可自己还是太死板了,小男孩一定很失望吧?🙏🙏</p> <p><br></p><p> .🎈🎈受读友们的精神感召,我感动,兴奋,激动,热血沸腾,也在现场临时即兴胡诌了几句:</p><p> 南佐遗址即咏</p><p><br></p><p> 咚,咚,咚咚咚一一一一</p><p> 听,</p><p> 陶鼓阵阵,</p><p> 音击长空。</p><p> 这是部族进发的号令?</p><p> 九女绾花归来的喧闹?</p><p> 还是先民庆丰的欢呼声?</p><p> 不,</p><p> 这是泥土的回音!</p><p> 仰韶文化,</p><p> 五千年文明,</p><p> 怎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断了根?</p><p> 守护,奔走,呐喊,</p><p> 责任, 继承,</p><p> 让南佐遗址荣光升!</p><p> 看,</p><p> 山菊遍野,</p><p> 秋阳洒金,</p><p> 西风漫卷会旗动。</p><p> 复兴,</p><p> 循着祖先的脚印,</p><p> 有这么一群人,</p><p> 披荆斩棘,</p><p> 探源觅踪,</p><p> 庆阳 陇东 西峰</p><p> 前世今生?</p><p> 用读书点亮心灯,</p><p> 我们要</p><p> 居豳担使命,</p><p> 让生命</p><p> 留痕!</p><p> </p><p> 2020/11/1于南佐读书沙龙现场</p><p> (当时抢话筒及发言的前后情景,至今羞惭脸烧,不敢回视!) 😓😥😛😡</p><p><br></p><p><br></p><p><br></p> <p> “这样的盛会,我也来听听!”👌😃</p> <p> 我的赠书与奖品!😎🙏🙏😊</p> <p>&nbsp;&nbsp;&nbsp;&nbsp;&nbsp;读友闲人的随笔:</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心能安住</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闲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读书会的又一次活动在千年的遗址——南佐进行。上—次,好像是春末。山峁吐绿,原野绽翠。我们似乎行走在千年的古道上,聆听着千年的咏叹和呼唤。也是那一次后,这个历经几千年风雨有点落寞让人遐想和神往的地方就深深地驻扎在心底了。每有闲隙,或独自或结伴来到这里,总想给自己也给心灵觅得某种适旷的理由。尽管知道,这流淌了千年的风或雨早已成为陈迹,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那些历经沧桑的遗迹不会和现代的心产生共鸣。只能在仰俯间,向着那如磐似铁的坚守报以叹息,同时,也以崇穆的情感给自己纷乱的脚步注入庄重和宁静的活力。如同乱风中飘曳的叶子般,身疲力衰地漂泊后,最终舒逸地躺在充满了儿时记忆和温热的大树下,仰望着流云苍穹,感受着时空的迭宕,这一躺,成了千年的风,千年的雨,千年的故事和千年的梦。在这风雨和梦幻中,看到了四个字——心能安住。</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四个字也不是第一次看到,更不是第一次听到,但这一次,这四个字,如凌空而落的巨石,在震耳憾目呼啸中,砸在心底,击起了千堆雪,万层浪。亦如清月丽虹,透色溢彩地从眼际腾起,染浸得木变色,岭易容。耳际响起了清代张灿的声音:‘’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当年的诗画人生,而今的柴油米茶,这不仅是诗人的自叙,更是对生活乃至人生的平仄的咏叹。时空的流转中,生活在变迭甚至颠沛流离中逐渐地被庸俗左右了,人生也以各种理由失去当年的从容和有情而变得务实和俗气了,生命昔日的光艳也逐日地消逝了。这确实是可叹可憾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如期如愿地参与这次集会。但整个的身心是随着如兰郁似芰馨的风儿在南佐的诵读声中徜佯。我看到了“群贤毕集”后浓烈的热忱和虔诚,听到了发自心底的渴望与期待。我还看到,所有的参与者在此时此刻,放下或抛开一切——身份、地位、生活乃至境况的诸多差异,用同一种声音,用一种脉动,捧起了同—本书。我知道,集聚在这千年遗址之上的,不仅是为了让自己重拾当年的“书画琴棋诗酒花”,更是为了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光中能有当年的从容和有情。因为,在物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或者为了适应物质生活的庸俗化,往日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心灵,变得俗钝平凡而无可奈何。好像活着成了最大的追求和奢望,从昔日的敏感有情,到当今对事物的愚钝无感,耳目里充斥的物质的色香味。仔细看看吧:那些忧郁的或渴望眼睛,透射出的早己不是看云、看山、看水的光彩。那些粗糙或精致的手,早已不再写情书和诗歌了。那四处奔波的双脚,早已没有尘土的气息和草本的颜色了。我们就这样让自己沦落成最不起眼但物欲难壑的行走者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总是认为,不论时空如何变幻,时代如何改变,总会有一些如在山林中清越吟唱的鸟儿一样的人。他们在吟唱的同时,会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力去激活那些奔波不息而忧郁不已的人。他们会以极度的真诚乃至赤诚去启谛那些为了活着遗诗忘画的人。他们更以生有所恃活有所皈的精神感染着那些精虚神怠的人。他们铭记着这四个字:“心能安住”。他们在这历经了千年风雨的高天厚土的遗址上吟唱着这四个字的押韵与平仄的同时,也以高天为经,厚土为纬,铸起了一座中军大帐,发出了这个秋天最烂漫也最诚恳的呼晚——心能安住。</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愿以这四个字为旗帜,敏然前行!</p> <p>醉笔舞魂:</p><p>游读庆阳1</p><p>游读家乡岁月阔,</p><p>知遇庆阳颂欢歌。</p><p>擂擂战鼓何所为?</p><p>呐喊歌唱寻渊溯。</p><p><br></p><p>坐读田野接地气,</p><p>酷吟黄土叹嵯峨。</p><p>张臂拥抱大自然,</p><p>呼唤生命启腾跃。</p><p><br></p><p> </p><p>游读庆阳记2</p><p>黄土大塬气势宏,</p><p>历史悠久文化通。</p><p>胸藏万卷参星月,</p><p>笔吐千珠焕时空。</p><p><br></p><p>知遇庆阳须奋斗,</p><p>辉煌日月宜奔腾。</p><p>难得静心读当下,</p><p>天地人合唱大风。</p> <p> 读友王英娟制作。</p> <p>郑晓红:</p><p> @强歌 最感佩你真诚的低姿态;最感谢你适应我即兴主持、无备而发的节奏,任何时刻都能临阵不乱的顶上去;最感激你总是想着读友们,总是将一个人的舞台让出来,成为一群人的舞台!</p><p> 我们给了你一个很乱的舞台!但是,乱的有态度!乱的有温度!感谢你,感谢我们![拥抱][拥抱][玫瑰][玫瑰]</p> <p> 强歌: 的确,读书会的“会场”往往是最乱的舞台,也是诵读人最怯火的舞台,但却是最真实、最坦诚的舞台!</p> <p>  马啸:</p><p> 希望有一天,知遇庆阳能成为庆阳的旅行广告词!💪💪</p> <p> 以下是参加2017年8月16日《荷花之约》第三十期读书沙龙活动时,仅存的几张图片,均为老同事、读友李秀喆先生拍摄并提供。感谢感谢!🙏🙏🙏🌹🌹🌹</p> <p>沟底小路。</p> <p> 走累了,靠在小道边的大树上稍歇一会儿。</p> <p> 参观南佐遗址陈列室。</p> <p> 玉女湖远景。</p> <p> 与恩师剑云夫妇及会长郑晓红先生、读友魏女士合影。</p> <p>  活动部分现场。</p> <p>玉女湖。</p> <p>玉女湖荷花池。</p> <p> 与朗诵本人即兴拙作《玉女湖吟》的万倍豪小朋友在一起。😊</p> <p>汉服发起人魏一行。</p> <p>荷叶莲莲。</p> <p>未完,修改中……</p> <p>  附注: 本篇中的图片大多均为读友王英娟摄,视频为同事岳海宁读友录拍。岳老师在感冒发烧、身体极度不适中,坚持录拍了全程重要的小视频,为这次活动,留下了难忘的瞬间和珍贵资料。辛苦了,非常感谢王老师、岳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