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程越峰</p><p><br></p><p> 前些日子,听到臭小子在背诵《秋天的雨》,瞬间被这个结构吸引。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我们不能轻看它是三年级的课文,要看到字里行间的写作方法。它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我们先来拆解它,模仿它,在写作文的时候尝试去运用一用,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训练,第一次可能不熟悉,慢慢就会熟能生巧。再强调下,不要小看三年级的课文。</p><p> 在《秋天的雨》里面,我们看每一段的开头:</p><p>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p><p>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p><p>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p><p>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p><p>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p><p> 开头四个字都是“秋天的雨”,后面就不一样了。</p><p>第一句,是一个比喻句,比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后面几句,把秋天的雨当成一个人物,拟人了。它有颜料,它藏着气味,它吹喇叭,它给大地丰收的歌,给小朋友欢乐的歌。</p><p><br></p><p> 把全文的结构拆开来看</p><p><br></p><p> 接下来我们拆解一下《秋天的雨》的结构。</p><p> 这篇课文,关键主角是雨,给雨做一个限定,秋天的雨,这就是作者要写的内容。但它不同于我们平时写雨景的作文,平时我们按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来写雨景。这里呢,写秋天的雨写哪些方面?作者一条一条列出来。</p><p> 它一开始讲: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一个比喻。我们都能够做到,我们都会写比喻句。但这个钥匙很重要,我们未必能想到。作者为什么不把它比喻成其他东西呢?因为钥匙可以打开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所以当秋雨这把钥匙打开秋天这扇大门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秋天景色的多姿多彩。</p><p> 接下来,文章就要开始介绍秋天具体的景色了。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介绍,分了三个部分:</p><p><br></p><p>第一个,从颜色去写。</p><p>第二个,从气味去写。</p><p>第三个,从声音去写。</p><p>作文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嘴巴尝到的,鼻子闻到的,皮肤感到的,心里想到的。写作文就写这些内容。</p><p> 作者把秋天的雨拟人了,人有感官,用感官去了解秋天,所以作者用颜色、气味、声音,把他所要写的内容非常清晰地列出来了。当这些都写完之后,最后来一个总结: 秋雨带给大地、小朋友一首歌。</p><p> 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结构。</p><p>我们去写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去分段。一篇作文要写得生动具体,我们经常讲要用上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p><p><br></p><p> 作者为什么这么写?</p><p> 我们看到了什么?</p><p><br></p><p> 修辞手法当然要紧,但我们更要学习写文章的思维方式。作者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不要纠结在修辞手法上面。</p><p> 我们来看段落与句子的构成。比如作者怎么写颜色。</p><p> 一讲到颜色,我们就可以分出来好多种颜色:黄色、红色、金黄、橙红,还有更多。</p><p> 因为秋天的雨有一盒颜料,所以我们很自然就想到颜色,而且每样颜色一定是跟某样事物相对应的。黄色的是银杏叶,红色的是枫叶,金黄的是田野,橙红是果子。</p><p> 从黄色想到银杏叶。黄色只是银杏叶的色彩,可是银杏叶还有形状啊,所以句子中就出现了“扇子”。扇子是有用途的,所以它“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就是写作思维的顺序。</p><p> 我们再重复一下这个思维: 秋天的雨有一盒颜料,颜料包括很多颜色,其中一个黄色让作者想到了银杏叶。银杏叶不仅有颜色,它还有形状,它的形状像一把扇子。扇子是有用处的,它扇走了夏天的炎热。</p><p> 这一连串下来,是不是就写了非常好的一句话?</p><p>作者用同样的方式去写枫叶,说它像一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p><p> 银杏、枫树是一类的。可是,田野它又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在田野当中又可以分出很多不同的草木,但作者没有写出来而已。</p><p>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果树也可以分出很多种,这里只列举了橘子、柿子。</p><p> 后面写到菊花,是从颜色上分出去的------紫红的、 淡黄的、雪白的,等等。</p><p> 不论一个句子,还是一段话,还是这篇文章,都像我们的拳头,握紧、伸开,一生多,有详有略,有变化地组合起来,就有了漂亮的句子、段落、文章。</p><p> 写气味,是不是也这样的? 把它分出来,分给梨、菠萝、苹果、橘子。这些气味会吸引人,所以就出现了-----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p><p><br></p><p> 声音呢? 也是这样的。它里面分出了喜鹊、松鼠、青蛙,这些都是动物;还有植物:松白、杨树、柳树。</p><p> 发现没有? 通通都是,握紧、伸开,一生多,对吧。</p><p> 如果归纳一下的话,这里有两种“一生多”:</p><p> 第一种,从感官上去分。颜色(看到的)、气味(闻到的)、声音(听到的)、歌(想到的)。</p><p> 第二种,从事物上去分。比如从声音这里去分,分出来的事物是喜鹊、松鼠、青蛙、杨树、柳树、松柏。</p><p> 所有这些内容统统都围绕着秋天的雨。</p><p> 你说秋天发生这些景物的变化,真的是因为秋雨吗?不是的。只是说几阵秋风,几阵秋雨,世界就发生了变化。</p><p>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象,把“秋天的雨”改成“秋天的风”,行不行?也行。风可以吹到每一个地方,雨可以落到每一个地方,风和雨是一样的。</p><p> 看题目,是写了秋天的雨,其实是写了秋天的景。</p><p> </p><p> 作者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p><p><br></p><p><br></p><p>附:课文原文</p><p>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p><p>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p><p>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p><p>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p><p>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p><p><br></p><p><br></p><p>下面我仿写一个习作</p><p><br></p><p>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写一篇作文,或者写《夏天的风》,或者写《冬天的雪》,或者写《春天的雷》。</p><p>再多一点要求,文章的结构上用感官去“一生多”。</p><p>我们平常习惯在事物上分类,如:</p><p>1、从地点上分</p><p>比如说《夏天的风》,</p><p>它吹到树林里怎么样,可以写一段; </p><p>它吹到湖面上怎么样,可以写一段; </p><p>它吹到我们的院子里怎么样,可以写一段; </p><p>三个不同的地点,写三段话,加上头尾,连起来就是一篇作文。</p><p>2、从感官上去分,怎么分呢? 比如:</p><p>夏天的风,凉凉的,可以写一段。</p><p>夏天的风,香香的,可以写一段。</p><p>夏天的风,悦耳的,可以写一段。</p><p>夏天的风,缤纷的,可以写一段。</p><p>我们学过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夏天的风也能用色彩装扮世界吧。</p><p>“一生多”分出去就是作文的架构,这是一个思维。</p><p>写作文,离不开想象力,但想象力的基础是经历、观察力。你从来没见过,你怎么写? 你没法想出来。凡是你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有你见过的原型。</p><p>这观察力与想象力当中,当然也包括了修辞手法,多用用就熟能生巧。</p><p><br></p><p><br></p><p>例文展示</p><p><br></p><p><br></p><p> 夏天的风</p><p><br></p><p> 夏天的风,是来自天宫的仙子,谁也看不见他,但他上天入地,遨游东西南北,悄悄地就将世界变了模样。</p><p> 夏天的风,他爱画画。他将翠绿送给叶子。柳叶绿绿的,急急忙忙在河边照自己的模样,乐得扭动起来。芭蕉叶大大的,在阳光下绿得发亮, 像一张蓬,小动物们雨天躲雨,晴天躲阴凉。他将粉红送给荷花,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穿着绿绿的短装。他将暗红色送给杨梅,绿叶丛中,一粒粒杨梅格外醒目,熟得一咬就爆浆。</p><p> 夏天的风,是调味高手。他将不同的甜味教给不同的果子。杨梅甜得鲜,桃子甜得香,西瓜甜得清清爽爽,还有更多果子,他们要到秋天才登场,现在,他们正在向风学习特别的甜味秘方。</p><p>夏天的风,还是歌手。他音域宽广,什么调都不在话下。树叶的沙沙沙,是他教的。波浪的哗哗哗,是他教的。蝉的知了知了,是他教的。蟋蟀的嚯曜嚯,还是他教的。</p><p> 夏天的风,一位热心爱分享的仙子,他让夏天看着舒服,吃得舒服,听得稍稍有点吵闹,但特别有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