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谨以此文纪念沈阳战友进疆35周年</p><p>(1985.11.6~2020.11.6)</p> <p>“天命笑傲回首,</p><p>满目青葱芳华”。</p><p>——题记</p><p><br></p><p>凡是当过兵的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烙记,终生难以抹去,任时光让岁月斑驳,而那段经历却越发的清晰,亲切。打开心底的记忆,从军的往事涛涛涌来……</p><p><br></p> <p>作者当年的领章和帽徽</p> <p><br></p><p>那是35年前的秋末冬初,准确的说是1985年11月6日,好像那天早上的空气都依稀可闻,当我们一行沈阳100个战友踏上西行的列车准备奔赴新疆,此时我的内心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我当兵了?!看看身边的战友,摸摸自己身上的军装,是!我当兵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当兵的梦想实现啦,喜悦之中内心还是涌动着无数个问号不知道答案。</p><p><br></p><p>新疆,对于她的广和美我还不知憧憬,只知道离沈阳很远很远,知道自己当的是空军,在部队干什么?军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日常的生活状态怎样?吃饭、睡觉一切一切无法的预知在我脑海中展开了无尽的遐想……</p><p><br></p><p><br></p> <p>沈阳站</p> <p><br></p><p>12次特快列车经过一天的奔跑,傍晚时分抵达了北京站,我们在候车室旅客餐厅简单用过晚饭,一盘特别油腻的饺子,厚厚的面皮,里面吃不出来是什么馅儿,现在想起来都糊嘴。然后夜宿候车大厅,在三人一个的大长椅上迷迷糊糊,睡的心里特别不落底的一夜。</p><p><br></p><p>第二天的清晨,一阵寒意冻醒了我,看看表才5点钟,但是有部分战友已经洗漱了,早餐是面包和榨菜,饭毕我们就背起行囊登上了69次特快列车开赴乌鲁木齐。漫长的行进途中,自己座位周围的战友相互认识了,知道了彼此的姓名、所在区,当兵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我不说,你懂的。总之,聊天中打发着时间,战友们的表现更是形态各异,有能说的,东北话叫贼能白话,有不能讲的,我就属于这种,几乎无话,有能表现的,上车就擦地打扫卫生的,有懂世故的,和接兵参谋套近乎……</p><p><br></p><p>整个一车箱战友的年纪相仿,可能平生都没有坐过这么久的火车,到第三天的时候大多都没有了精神头,由于是硬座车票,战友们睡觉已经不分白天黑夜,座椅上下已是东倒西歪,半梦半醒。听周围的战友讲,以前当兵都坐闷罐列车,单听闷罐二字就让人不寒而栗,而我们坐的是客车,心里应该满足。</p><p><br></p> <p>火车经过三天两夜的奔跑,终于在北京出发后的第三夜零点时分抵达新疆哈密站,当时只知道有哈密瓜,不知道有哈密站。此站点名下车了20位战友,望着夜幕下排队走出站台的这些战友,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叫什么名字,去了什么部队。后来才晓得他们去的是培养出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的空军八航校,也就是后来的八飞院,他们10位在三团,10位在一团和校直,各自的人生也从此改变,这是后话。</p><p><br></p><p><br></p> <p>哈密站</p> <p><br></p><p>继续前进的火车上还有80名战友,此时大家已经都精神了,猜测着自己的命运,不知啥时候下车,终点是哪?</p><p><br></p><p>车到鄯善站,点名30位,点到名的战友来不急告别匆匆间打起背包排队下车,消失在站台的尽头。后来知道他们10位去了八航校四团,20位去了雷达51团。</p><p><br></p> <p>鄯善站</p> <p><br></p><p>火车上少了一半的战友有些冷清,大家议论纷纷已经毫无睡意,我还在车上,也许能直接到乌鲁木齐了,我这样想着,早上8:45分,天刚蒙蒙亮,车到吐鲁番大河沿站,终于我被点到名,心里的小兔子也不跳了,但还是心有不甘和依依不舍,无言中和其他19位战友一起下车,望着渐行渐远的列车载着最后30位战友奔向乌鲁木齐,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当时的想法是留到最后的他们可能去了最好的部队。后来才知道在乌鲁木齐下车的30人去了昌吉教导队,教导队集训结束后又分到了东沟、阿胃滩和马兰。</p><p><br></p> <p>吐鲁番站</p> <p><br></p><p>我们一行20人在大河沿站下车后每人发了一件羊皮大衣,登上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向什么地方开我们也不知道,接我们的是两个军人,军官叫刘振祥,红堂堂的面颊一张国字脸,中等身材,非常魁梧,河北乡音很重,其实当时不知道刘连长的口音是什么地方的,反正不是南方的,他的嗓门儿特别大,第一句话喊我们弟兄们,听着满亲切的,顿时少了些距离感,后来知道他就是我们的新兵连连长。另一个军人叫秦增强,也是河北人,中等身材,有些清瘦,眉宇间透着严肃和干练,他就是新年连的二排排长,也就是我的新兵连排长。刘连长、秦排长两位我们新兵连的直接领导能亲自到大河沿接我们也是缘分,他们都来至于场站警卫连,军体动作都是一流的,从接到我们开始和我们摸爬滚打相处了到部队的头两个多月,帮助我们从一个普通的社会青年到一个合格士兵的蜕变。</p><p><br></p> <p>刘振祥连长(左)和秦增强排长</p> <p><br></p><p>卡车载着我们向我们不知道的目的地进发,当时我心里想,吐鲁番这地方应该不错,关牧春唱的那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多好听呀,这地方应该遍地都是葡萄吧,随着卡车的缓慢行进,吐鲁番离我们越来越远,看来目的地不是吐鲁番,是哪啊?此时道路两侧已是一片秃黄,房子的砖都是土色,偶遇的白杨已经没有了叶子,只有那冲天的支干在微微寒风中挺拔屹立,让人心生敬畏。</p><p><br></p><p>下午时分我们抵达了一个叫托克逊的地方,因为新疆和内地有时差,所以下午一点多才是我们的中午饭点,其实早就饿了,心想,适应时差也许就是适应新生活的开始吧。在一个叫迎宾汉餐厅的饭店里我们一起吃了午饭,有炒面、米饭和炒菜,也许是三天没接地气吃饭了,风卷残云,这顿饭吃的既香又饱,又第一次品尝了新疆砖茶,铁炉子上坐着一个大水壶,一直是热的,咸咸的一点也不好喝,时间是可以改变人的生活习惯的,在新疆近五年的军旅生涯,这种砖茶的咸味一直伴随着我们,在新疆任何一个维、汉餐馆都免费提供,等复员回到东北老家,没有了这种味道真的好像是少了点什么似的。</p><p><br></p><p>其实托克逊的拌面是全新疆最出名的,当时不知道啊!从小就知道库尔班大叔骑着小毛驴上北京与毛主席握手的故事,我们当时的小学课文中有“褡裢”一词标上汉语拼音做为生字,由于这个词的结构有些复杂,词意生癖,所以印象特别深,没想到托克逊的街头还有这样一幅特别有意义的历史画片。</p><p><br></p> <p>托克逊街头</p> <p><br></p><p>饭毕我们继续向西南前行翻越甘沟,那时的甘沟路段尘土飞扬,路况极差,坡陡弯急,坑洼不平,我们在卡车的大箱板上左摇右晃,始终找不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卡车尾部卷起的沙尘让人喘不过气来,寒冷让我们卷缩成一团,大家都用军大衣堵着嘴来保暖和防尘,而面对上下漏风的大箱板,毕克忠和张林两位战友毫不犹豫地打开了他们的背包,底下铺一床被,上面一床被盖着我们的大腿,这样暖和多了,这件事让我们第一次体会了战友的感受。</p><p><br></p><p>此时的公路两侧,怪石林立,不见树木,满目萧瑟,孤无人烟,见此情此景说句实话,当时心里拔凉拔凉的,这是什么地方啊?脑海中无数次描绘出的场景和极目所见差的可不是一点两点,这时我又在想那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要是不下车多好,目的地一定不会是这样,认命吧。30年后我又重走此路,故地重游,路况已是天壤之别了,但地形地貌和我一样,尽岁月洗礼初心不变。</p><p><br></p> <p>甘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程越来越长,想法越来越少,在卡车的轰鸣声中我们到达了一个叫库米什的地方。到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出了甘沟,余下的路程全是缓慢的下坡了。这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茫茫戈壁,天地间我们的卡车是如此的渺小,远处群山绵绵,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经常有一大团子一大团子枯萎的干草在风的作用下,滚动在戈壁滩上,似给这空旷沉寂的世界带来一丝灵动,后来知道了,这种草叫骆驼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 <p>库米什兵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库米什出发继续前进就来到了南疆小镇乌什塔拉,说是小镇,其实就是一条街而已,低矮的民房,原始的街道,极少的行人,我们行进的卡车几乎是一脚油门的时间便穿越了这个小镇。回望这座小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普通的还不如普通的小镇,后来才知道她是南疆第一镇,隶属于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下辖的和硕县,是个回族自治乡,乌什塔拉,维吾尔语为“小柳树”之意,她位于天山南麓,南连波斯腾湖,素有巴州东大门之称,更毗邻新中国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地方,那就是马兰。</p><p class="ql-block"><br></p> <p>这是作者30年后重返马兰时拍的路牌,当年可没有这么标准。</p> <p>作者30年后故地重游乌什塔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傻傻的不知道这的一切,三天四夜的火车,接着又是一整天的卡车颠波,真是有点蒙圈的赶脚,关于马兰的一切也都是后来才知道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每个进入马兰基地的兵都会对它心生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漠,黄沙,孤烟,</p><p class="ql-block">戈壁,红柳,马兰,</p><p class="ql-block">多少英雄无言。</p><p class="ql-block">一弹惊天,</p><p class="ql-block">利剑九霄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核试验基地驻地叫马兰村,因为保密需要,多少年前地图上是找不到这个地方的,这个名字是因戈壁滩上盛开的马兰花而得名,这种花清幽淡雅,耐旱而生命力极强,据说是上世纪60年代张爱萍将军给起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 <p>作者30年后重回马兰,背景为五四六医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马兰基地,卡车还在继续前行,我们的目的地噢,你到底在哪呀?黄昏时分,随着一片落叶的白杨映入眼帘,前方终于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空军马兰村场站,看见了一排一排的营方,看见了很多的军官、战士,一切的一切看着都是那么规整。顿感部队的氛围特别浓郁。我们沈阳一行20人统一下车后开始和全国各地先期到达部队的战友分班,场站86年兵来自新疆阿勒泰181团、贵州遵义、河南驻马店和我们辽宁沈阳,我分到了二排四班,班长叫黄杰,是位84年的老战士,说话很和气,精神干练。</p><p class="ql-block"><br></p> <p>作者30年后重返马兰场站在军人服务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达部队的第一餐我是在场站通信队吃的,火食不错,那大馒头特别白,有一个战友一顿就造了六个,然后大家统一洗了个热水澡,此时心中升腾了一丝温暖,晚上睡的是地铺,厚厚的草垫铺上我们的被褥,钻进被窝感觉还是很暖和的,我们分在一个屋的战友窃窃私语,当兵怎么睡地上呢?不是大通铺吗?以后不会是天天住地上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夜,窗外响起了悠扬的军号声,这是息灯号声,是让我们睡觉的。在部队的近五年,每晚都是伴随着夜空中悠扬的军号声就寝入眠,相比其它的军号声,息灯号声是最幸福的了,大家最不喜欢听的可能就是起床号和紧急集合号了。房间的灯灭了,战友们没了声息,虽然千山万水,旅途劳顿,我想大家此时并无睡意,可能都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反正我是如此,当兵是自己的选择,分到哪个部队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既然选择来了就要好好干,管它在什么地方,争取干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我心里默默的给自己加油、打气、鼓劲儿,胡思乱想中进入了我到部队的第一个梦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美的梦乡也有醒来的时候,那嘹亮的起床号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尽管有多么的不爱起床也必须起来,因为号声就是命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咋夜飘了一场细细的白雪,让营房更加整洁清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了一个由老百姓过渡到一个军人的程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兵随将令草随风,一声令下我们全员而动,各种新兵训练科目由易而难,相继开始。立正军姿,内务整理,队列训练,条例学习,生产劳动,实弹射击。战友们克服了天寒地冻等自然因素,汗洒练兵场,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训练和最后的各项单兵科目考核,基本达到了总参关于新兵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每人颁发领章帽徽,场站86年新兵训练工作结束,新兵连宣告解散,我们以一个正式士兵的身份又打起背包分下到各连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保障场站各项飞行、基地核试验和共和国的国防建设奉献着青葱芳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下的部分日记节选自作者当年在新兵连时期的点滴记忆,未作任何修改,只对错别字,标点符号诸一更正,原汁原味,流水帐式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真实、稚嫩、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br></p><p>1985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晴</p><p>一天的训练使我精疲力尽,全身像散了架子一样,在训练中,我做错了好几回,班长并没有批评我,但我心里很不好受,我是太紧张了,不然会做好的。一天七个小时的训练比我在家上班累多了,这只是个开头,苦还在后面,我太累了,今天能早点睡吗?可是时间不是属于我们的,半夜11:30的紧急集合,把我们都搞傻了,我在全排是第三个冲出去的,我都跑不动了,可是还得坚持下去,我还得加强基本功,这个星期不能睡安稳觉了。这一天我才睡了六个小时,第二天还得训练,真叫我吃不消的,还得继续坚持下去啊,我这么大的个子能落后吗?</p><p><br></p> <p><br></p><p> 1985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晴</p><p>昨晚睡得很好,早上起来特别精神,上午我们继续训练,今天没感觉那么累,晚上我们二排开了全排排务会,我受了表扬,感到自己还很不足,远远不像排长表扬的那样,所以在以后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把各方面的成绩都搞上去,因为明天全连检查内务卫生,因此我们晚上就搞了起来,被单也洗了,东西都摆放整齐有序,11:00熄灯。</p><p><br></p> <p><br></p><p> 1985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晴</p><p>一觉醒来都快10点了,我得抓紧时间洗我的衣服了,别人有的洗过了,可我6号上身就没脱下来过,所以很脏,我连鞋子和帽子都洗了,洗完都快11:00了,我整理完内务,收拾完东西,晒上衣服就开中午饭了,星期天是两顿饭,所以中午饭开的晚。饭后没有什么可干的,就和同屋的战友们玩了一会儿扑克,觉得没意思,我得给家里写信了,想起写信我想起了家。离家18天了,还没有接到家里的一点消息,家里怎么样了,我下午4:30写完了三封信交给班长后我就和我们班的王立新、田小旭出去玩,看到别的班的新兵正在服务社门前照相,八毛钱一张,我想现在还用不着照,等新兵结束完事再说,晚饭听说是烧牛肉,一看全是骨头。我一块也没吃,晚饭后我们二排的全体战友要剪光头,我想早点不如晚点,我就把我的头发剪掉了,从小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剪光头的,要是有照相机的话照下来多好,我剪了光头还很好看,就是冷点。剪完头,我本不想看电视了,可大家都去了,我也没什么干的。看过电视都快12点了,今天晚上有些反常,副连长、指导员亲自查看每个房间,我们房间的四个战友都以为有紧急集合,所以我连裤子都没脱就躺下了,可怎么也睡不着,胡思乱想一阵,明天就要正步训练了,要用一周的时间,可见正步是非常难的,上一周训练的科目我领会的还可以,不知正步能不能学得好?</p><p><br></p><p><br></p> <p><br></p><p> 1985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晴 很冷</p><p>清晨起来已经8:15了,我急忙起来整理内务,然后就到后院打扫卫生去了,因为昨晚点名时认命我为我班第一个寝室的负责人,所以从今以后干活及个方面都要主动些了,吃过早饭,我们进入了训练操场开始了正步基本动作的练习,上午摆臂还行,下午的踢腿和踢脚就受不了了,脚和腿的每个关节都麻木了,这可能是训练以来最累的一天了,再说今天我不知怎么的打不起精神来,班长没有好意思说我,我也看得出来,可我就是没办法。傍晚吃过饭我刚坐下来想写日记,可是有一车煤让我们班去卸下来,卸完煤回来又去学了一首新歌《战士的第二故乡》,然后指导员又给我们讲了一会儿话。告诉我们要刻苦训练,不要想家,他说了一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是啊,我多想妈妈、爸爸和弟弟呀。</p><p><br></p> <p><br></p><p> 1985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晴 很冷</p><p>睁开朦胧的睡眼一看表8:10了,我刚想整理内务,忽然灯全灭了,接着一阵急促的哨声,是紧急集合,我慌乱中穿上衣服打好背包冲了出去,这时外面已经有很多人了,片刻后我们出发了,今天跑得可够远的,足足有5、6里地,我咬牙跑了下来,回来后谁要是碰我一下我都会倒,身体全都痛了起来,汗水透过厚厚的棉衣打湿了背包,给10分钟整理内务完事指导员检查。9:30我们开饭后,排长和班长问我会不会出板报,我说会出,这样上午没有训练,新兵连二排第一期板报由我出,写了一个上午没有写完,中午饭后继续,出完板报我又去训练了,下午训练时间很短,大约一个多小时,完事以后我们就去司令部看站史展览,使我们很受教育,1960年57个人开始在戈壁滩上建设场站真了不起。晚上我们看电影《我与祖国共命运》,我提前看的值班场,回来洗漱完事儿想早些睡觉,可怎么也睡不着,新疆有的战友来信了,听说走了10天,我怎么还不来信啊……</p><p><br></p> <p><br></p><p> 1985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晴 很冷</p><p>连续的寒冷,使我们的训练更加艰苦,手都拿不出来,可是还得拿出来,几天的正步训练使我们的脚和腿都非常的痛,可还得坚持,一天下来连上床都费劲,可星期五就要进行个人考核了,所以回来后也得炼,傍晚,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全年就到会议室去政治学习,指导员和连长都讲了话,说明了纪律的重要性,要我们以后要加强纪律性,更好的训练,今后天气还会更冷,训练更加艰苦,要我们做好吃苦的准备,回来后10:30了,可为了走正步还得在床上压会脚尖,为了防止紧急集合,我又合衣睡下了。</p> <p><br></p><p> 1985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晴 很冷</p><p>今天的训练更累了,因为两天来我们的训练情况不好,所以没往下进行,继续踢腿,我的腿部肌肉都拉伤了痛的很厉害,但还得继续,因为明天就要个人过关了,我还不行,下午连里要求。每班派一名好的同志去给全连做表演,我去了。刚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公差,所以很高兴,后来才知道是表演。今天我无意中看了一下墙上的全连个人评比表,我有一面红旗,就看明天的了。傍晚我们全连组织看录像,看了《马兰场站介绍》纪录片、《马岛之战》纪录片、《十大弟子》武打片,很精彩,回来后快11:00了,马上熄灯了,今天很累,不压脚尖了,早点睡吧,最好没有紧急集合。</p> <p><br></p><p>1985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晴</p><p>今天是周末全连进行正步个人考核,我们上午训练完下午考试,我是第一个,心情紧张的厉害,以至于把动作都搞错了,小腿直转筋,全部动作10分,我得了8.5分算全班最好的,但是动作离要求还差的很远,通过考核发现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有待于今后改正,更好地往下训练,收操后我接到了我的好朋友吴琪的一封信,没有比我接到信更高兴的事儿了,我无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这是我接到的家乡的第一封信,是我终生难忘的,他第一个带来了家乡的情况,第一个给我带来了问候和祝福。傍晚我们全连组织看电视,《华山论剑》1、2、3集,我很困,也许是一周来训练很疲劳,想回去是不可能的,我就坐在小马扎上睡着了,一会儿醒了,一会儿睡的,等看电视回来都快12点了。</p><p><br></p> <p><br></p><p> 1985年12月6日 星期五 多云 很冷</p><p>早上我7:00就醒了,很困还想睡下去,可是不能啊,上午就要考试了,他马上起来背题,我背到7:30背完了,就听了一会儿收音机,我好久没听收音机了,是刘兰芳的评书,今天早上还跑步了,早饭后排长说上午不考试了,继续训练,咳!考完就没事儿了,要不心老提着,上午训练完就洗澡了,我身上很脏,一周没洗了,洗完后全身很轻松,回到宿舍就急忙整理收拾东西,收拾完了休息了一会儿,这时天气变得更加寒冷,风也大了起来,我到部队这么长时间头一次见过这么大的风。这时连里又交给我们班一项任务,还是去机场破冰,我们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到了机场,劳动完我们都冻僵了,回到宿舍吃过晚饭才暖和过来,这时班长又交给我和副班长一项任务,每班要两名同志去司令部,有干部领着埋伏在家属院附近抓小偷,冻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抓着,回来后去看电影,他们都说是好电影,一看是《太极神功》,在家我已看过,今天就将就看吧,看完后回来都快11:00了,一会儿就熄灯了,今天我吃掉了从家带来的最后一个苹果,你也许会问怎么留这么长时间,我留东西就是时间长,凡是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我都要留着。</p><p><br></p> <p><br></p><p>1985年12月15日 星期日 晴</p><p>我9:00多才醒,可是不想起来,听了一会儿收音机,没什么节目,快10点了我才起来,吃过中午饭,我们集合到小学校去唱歌,《祖国啊慈祥的母亲》老师给伴奏,刚开始连长叫我给起个头,我心直跳,不过起的还行。吃过了晚饭,我们等着点名,8:00我们来到会议室,点名后我又受了表扬,心里很激动,连长说25日嘉奖一批新兵不知能不能有我,我要在这短短的日子里干得更出色!点完名我们看电视《华山论剑》最后四集,今天没困,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回来12:00多了,今晚的气氛相当紧张,排长亲自查夜,我们穿裤子睡觉的都被检查出来了,刚脱下不久,灯全灭了,黑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朦胧中突然一阵哨响,我们一骨碌跳起来在黑暗中打着背包迅速冲了出去,连长发了一阵火,还好今天没跑,我们又回到床上,迷迷糊糊的,突然又一阵急促的哨声,又一阵忙乱,可这次是真跑了,并且跑的比每次都远,围着飞机场跑了一圈,刚开始还行,到后来我咬着牙坚持,跑下来足足一个多小时。回来后,我们头上、全身都是汗,全身没有一点力气,棉袄、棉帽、绒衣、背心儿全湿透了,裤头都贴到了身上,躺在床上湿乎乎得难以入睡,大约快3:30了,才睡着,这次紧急集合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连长说以后跑的比这次还长。</p> <p><br></p><p>1985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晴</p><p>昨晚睡得特别香,可能是前天紧急集合的疲劳吧,上午我们进行了班教练考核,我们班和一般并列第一,我们班终于得到了红旗,下午我们班去马兰拉粮,我们都高兴坏了,来部队快一个半月了别的班几乎都去了马兰,而我们是第一次,这种心情就别提了,马兰装完粮,班长让我们到街上去转了转,我买了罐头和糖花了4元钱,路上我们去了乌什塔拉不过没下车,回到场站都天黑了,吃过饭我们去开会学习,由卫生队医生讲卫生常识,讲完后指导员让我们练坐功,20分钟一动不动,回来后班长到我们屋做了一会,谈谈心,10:30点名,回来后就休息了。</p> <p><br></p><p> 1985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晴</p><p>时间过得真快啊,今天又星期四了,明天又洗澡,后天又週末了。上午,由于天气很冷,我们去会议室学习兵役法,下午3:00 37师军训科孙参谋来我们场站新兵连检查工作时说,我们连是全师最差的连,我们吃了这么多辛苦还不行。晚上,我们歌咏比赛完了指导员做了再动员,说如果训练不好,就会在延长,因为现在已经延半个月了,这样我们的练到什么时候去啊,最后指导员说:要加大训练强度,做好吃苦的准备,星期天不休息,早晚练,挤出时间练,我一定要经得起这次考验,努力把成绩提上去,照指导员给我们提出的口号去做,回来后,我们班又组织讨论,开会到11:00多,我担仼会议记录。会后我躺在床上,耳边还回荡着指导员的话:“冬练三九不怕冷,严格要求练作风,训练当中争第一,争冠夺标扛红旗”。</p> <p><br></p><p> 1985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晴</p><p>早上7:00我起来背条例,几乎背会了,可是起床的滋味真难受啊,但为了考好,还得咬牙起来。上午训练很疲劳,下午更累了,正步踢得冒了烟。晚点名后,召开了全连前期训练及各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上指导员总结了工作和以后的要求,而后嘉奖了12名同志,我也受到了嘉奖,多么光荣,我这一个多月来的汗水没有白流,当连长发我们日记本时,底下掌声四起,我敬礼后接过日记本激动万分,爸爸妈妈我现在的一切你们知道吗?你们要是知道多高兴啊。会后我们召开了班讨论会,会上我发了言,指出了不足和今后的路怎么走,讨论完我们又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正步训练,我更加认真了。训练完,我们又去看了电影《车轮四重奏》,电影很好讲的是当兵的,回来后11:00多了,我拿的我的嘉奖奖品笔记本久久的不能入睡。</p><p><br></p> <p><br></p><p> 1985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晴</p><p>上午,我们召开了颁发领章、帽徽的教育大会和颁发仪式,我光荣地接过了领章和帽徽,回到宿舍,我们在班长的指导下带上了领章、帽徽,我盼望着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军装上有了领章帽徽更好看了。下午我们发了津贴费15.5,而后进行的训练,虽然是一会儿,但真的很累,傍晚点名安排了第二天的工作,说明天下午会餐,我高兴极了。回到房间,我久久不能平静,挥笔而作,草书一篇。</p><p>“当我戴上领章帽徽的时候”</p><p>当我孩提时就知道红星代表了解放军,也曾戴着小军帽,拿着木棍化妆成一名解放军,知道解放军是打坏人的,保卫人民的。而现在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特别是领章帽徽发到我们手中,标志着自己从现在起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解放军了。领章帽徽是解放军的标志,每当看到它,就能想到自己是一名战士,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心里是多么光荣和自豪啊,爸爸妈妈你们可知道孩子当时的心情,首先是想到了你们,你们也为有我这样一个儿子高兴吧,这一天是我终生难忘的,它标志着自己真正军旅生活的开始,“深感有知更无知”,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并且是一张白白的纸,全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苦靠自己吃,望着闪闪发亮的帽徽,我以后一定为你增更大的光彩,让军徽永远发光。</p><p><br></p> <p><br></p><p>1985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晴</p><p>上午,我们去礼堂向军旗宣誓,庄严的国歌声中,我们向军旗宣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照法律服兵役是我应尽的光荣义务……</p><p>庄严的宣誓,标志着我从一个无知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我要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解放军战士。晚6:00我们新兵连全体官兵欢聚一堂举行会餐,欢度来部队的也是新兵连的唯一的一个节日,大家欢声笑语,指导员、连长和排长到每个桌前举杯敬酒,向我们祝贺新年,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菜虽不怎么丰盛,但我们非常开心,有炒鸡蛋、 油炸花生米、炸虾片、拌牛肉片儿、红烧肉、炒豆芽、桔子罐头、羊肉炒辣子,毎桌两瓶白葡萄酒。总之,今天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一天,是我终生难忘的。</p> <p><br></p><p>摘抄部分日记让我重温了新兵连的日日夜夜,数次流泪,我们住了两个多的招待所,严寒中我们无数次训练的操场,朝夕相处中那张张熟悉的面孔,铭心刻骨,尤如昨日……</p><p><br></p> <p>新兵连的领导班子:左起,付连长张钢毅、二排长秦增强、连长刘振祥、指导员樊有定、一排长陈永超、三排长武向荣,一排长陈永超同志曾参加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空军方队在天安门广场受阅。</p><p><br></p> <p>新兵连的领导班子有高度</p> <p>作者新兵连结束后留影,也是作者到部队的第一张戎装照片。</p> <p>作者第一次在马兰基地照像馆和刘兆杰、张林苏德阔战友合影,片中苏德阔战友已经于两年前因病去世,享年不到五十岁,让我们无比悲伤和惋惜。</p> <p>新兵连结束时我们四班全体战友合影</p> <p>新兵连结束时我们二排全体战友合影</p> <p>1987年,分到各部队的部分沈阳战友首次相聚乌鲁木齐。背景为当时的新疆饭店。</p> <p>当年在乌鲁木齐下车的部分战友</p> <p>当年在大河沿下车的部分战友</p> <p>当年在哈密和鄯善下车的部分战友</p> <p>战友相聚</p> <p>作者组织的战友联谊会</p> <p><br></p><p>35年后的今天,当年上车之前的素不相识,中途的各奔东西,今天早已经化作浓浓的袍泽之谊、兄弟之情,尽管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但我们都有一个引以自豪的共同称谓~战友!愿战友之情不朽!永存!祝全体战友家庭幸福!吉祥安康!万事顺意!</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