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吃月饼,图的是团团圆圆,月饼象征着团圆,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尝月饼,尽享天伦之乐。</p> <p> 小时候记忆中的月饼,是用一张正方形的花油纸包裹着两个月饼,里面还会有一张小方纸,打开花油纸,雪白的月饼中间印有红色的方印章。用手把月饼一掰两半,能看见酥软的月饼外皮是一层一层的,里面包裹着核桃、芝麻、冰糖、红红绿绿的细丝(统称青红丝)等。这么丰富的馅料里我最喜欢吃的是青红丝,进到嘴里软绵绵的,甜蜜蜜的。再就是冰糖,亮晶晶的小冰糖粒嚼在嘴里卡巴卡巴的响,别提有多么好吃了,还喜欢一层层剥月饼酥软的外皮吃。</p><p> 1966年10月至1969年秋,爸爸前往越南执行抗美援越任务,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住在安徽省蚌埠市南营房里,小时候我对月饼的记忆,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那时候,很多东西都要用上副食品票去买,买糖要用糖票,饼干糕点要用粮票。月饼也只能在中秋节才能吃到,对小孩子们来说这么好吃的东西一年只能吃到一次似乎是一种奢望。</p><p> 记得一年的中秋节,大约我六岁左右吧,记忆中月饼是留守处发给每家的。我正生着病不想吃东西,而妈妈非让我吃月饼,我勉强地把月饼外皮剥下吃了,就再也吃不下去了。闻着月饼的味就恶心想吐,妈妈看我不吃很着急,逼着我吃,我只好强坚持着把一个月饼吃下去,接着我就吐了,发烧也加重了。</p><p> 待到来年过中秋节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闻不得月饼的味道了,会头晕想吐,从喜欢它到讨厌它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p> <p> 1969年秋爸爸所在的部队圆满完成任务从越南安全回国,后来部队调入四川。1971年4月,我们随爸爸搬家到了四川省峨眉县青龙四七四零工区。中秋节吃月饼时,我总是闪的远远的不愿意闻见它的味道。在部队看电影的大操场旁,有所当地的农村大队的中心小学校和大队的小卖部,卖东西的阿姨大家称她张二孃,她那有种小蛋糕,圆圆的蛋糕围有六七个小花瓣像似的形状,吃着又绵软又香甜,很好吃,但不是啥时候都有,也紧缺。每年的中秋佳节家人在一起品尝月饼时,妈妈买来几个小蛋糕,圆圆的小蛋糕是我的月饼,每次吃它的时候,总把周围的小花瓣一个个先吃掉再转着圆圈的慢慢吃,吃到最后剩一口时它也是圆形的。直到今天我还想念张二孃小卖部的小蛋糕。我不吃月饼这事妈妈也后悔,说那时物质 紧缺,月饼一年才能吃到一次,太稀罕了,没有多的。所以,才逼我吃下月饼。</p> <p> 和爸爸在一起过节我非常开心,爸爸爱说爱笑又风趣,喜欢逗我们玩,爱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事,跟我们讲都是一些很开心的事,不像妈妈对我们三姐妹那么严格。</p><p> 过中秋节时,爸爸讲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来历,讲嫦娥奔月的传说,讲赏月、望月,讲南北方各地人们过中秋佳节的习俗。爸爸当兵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所以他知道很多地方过中秋的习俗。去过朝鲜,越南,知道朝鲜人和越南人和我们一样,也是要过中秋节的。还有中秋节月饼为什么中间会有一张小方纸?先前是没有的,后来才有的,它是用来传递消息的。</p><p> 我们老家有一种传说:“八月十五杀鞑子”。据说相传元朝统治天下以后,蒙古人为了剥削汉人,为了控制老百姓的活动,统治者把五户人家变成一家,有元政府派一名蒙古贵族当家长,家长有五家轮流供养,他们害怕百姓报复,规定每甲五户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其余的没收,人民被迫反抗,密谋起义。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打开月饼,看见了纸条上的行动信号“八月十五杀鞑子”,就一起动手,宰杀那高居人民头上的蒙古贵族。后来,月饼中有小方纸的习俗世代流传下来。</p><p> 我家过中秋有月饼,有小蛋糕还要有饺子,中秋节和月饼的故事,每年中秋节都要讲,每一次听都像是第一次在听。</p> <p> 1976年夏天爸爸调到西昌8841部队。随后,1978年8月妈妈带着我自己也来到了西昌,原来五口之家已变成了三口之家。那几年中秋的餐桌上,我家只有蛋糕和饺子,没有了月饼。妈妈去军人服社买蛋糕,阿姨会奇怪的问妈妈:“中秋节有月饼不买而买蛋糕呢?”妈妈告诉说:“我家小军不吃月饼。”虽然家里没有月饼,但过中秋节的味道还是有的,晚上爸爸下班回家,我们三人一起包饺子,聊天,爸妈讲的还是中秋节的事,多了对姐姐们的思念和牵挂。西昌的月亮又大又亮,亮得能在月光下看书,而峨眉中秋是很难见到月亮的。当说到中秋赏月吃月饼时,爸爸就会笑着说我:“你不该吃蛋糕,应该吃月饼。”我怪妈妈逼我吃月饼吃伤了造成的,爸爸会假装的应和我批评妈妈。妈妈会叹息那几年物质匮乏,买什么东西都要票证,月饼一年就吃这么一次,中秋节我如果没有吃上月饼,妈妈心里非常不落忍。 </p><p> 在西昌,中秋节我吃了几年的蛋糕,因为物质的丰富,吃的东西多了,在父母身边像独生子女似享受着专门的爱,所以,至今我已经想不起西昌蛋糕的样子了。从1981年夏天开始,随着姐夫的到来,俩侄儿的降生,我家中秋节的桌上开始有了月饼。因为我不吃,所以也不知道西昌的月饼是什么样的。</p> <p> 1989年8月,我调回峨眉的第一个中秋节,惊奇地发现峨眉的月饼的品种太多了,最少也有七八种,有冰桔的、椒盐的、芝麻的、桂花的、肉松的、五仁的、腊肉的,火腿的,琳琅满目。中秋节的前一两个星期,街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而且还摆在了路上,中秋节的味道浓浓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月饼的味道。</p><p> 我们家过中秋节的味道也是浓浓的,因为我们三姐妹都回到了爸妈的身边,随着我带着儿子的来到,爸妈是特别好高兴。每到中秋节,爸妈早晨起床就商量开了,爸爸跑前跑后把每一种月饼买两个回来,我们的单位也在发,家里不光月饼多的不得了,而且各种吃的也多的不得了,各种秋天的水果,还有卤鸭子,卤肉,鸡,鱼。韭菜馅的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还会准备一瓶好酒。这些吃的东西都是爸爸一趟一趟从街上买回来的。晚上全家人都到齐了,吃好饭后再把各种水果和月饼摆上,边看电视边品尝月饼边聊天。家里爱吃月饼的是大姐一家和三女婿,其他人都能吃一些,爸妈也只是尝一尝。要说最爱吃月饼的还数三女婿,他那时候在部队,不是每一个中秋节都能在家里过。记得有一年,孩子爸探亲回来过中秋节,发现儿子不吃月饼,埋怨是我影响了孩子。儿子那时候大概三四岁的样子,为了让儿子吃月饼,我就掰一小块吃给儿子看,月饼吃下肚虽没有头晕和翻肠倒肚,但胃还是难受。后来,慢慢的我能吃月饼了,但每次也都只是吃上一点意思一下。</p><p>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更是品种繁多,因各地区不同,人们口味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风格的月饼品种,有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滇式等多种月饼。用料调料不断升级,莲蓉的、蛋黄的、咸肉的、火腿的、还有冰淇淋月饼、鲍鱼月饼,鱼翅月饼等等。 </p> <p> 中秋佳节对我来说,盼的是全家人围在爸妈身边,一起包饺子,一起品尝月饼,一起唠家常,一起听爸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每一个节日都非常重视,不管是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物质丰富的时候,爸妈都会把节日过得有滋有味的。</p><p> 2008年和2013年,爸妈先后离开了我们,每逢过节时就特别想念爸妈,真切感受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有爸妈的节日也没了家的味道。</p> <p> 2020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特殊不寻常的一年,从春节前夕新冠病毒爆发至今8个月里,日子过得平淡且孤独焦虑。今年国庆又恰逢中秋,虽然儿子早早地告诉我:“家里不要买月饼了,我准备好了。”但我还是挑选了两个云南火腿月饼和两个玫瑰花饼 。</p><p> 2016年公司派儿子去昆明分公司工作了一年。中秋,儿子带回了云南火腿月饼和玫瑰花饼让我品尝,是现做新鲜的那种。这是迄今为止我觉得还好吃的两种月饼。</p> <p> 中秋节我给爸妈献上两个月饼,自己留了两个,来借此寄托我对爸妈的思念之情,我喜欢的,应该也是爸妈喜欢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