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人(五)

清欢

<p>  昏暗的灯光下,牛儿欢快的吃着干草,鸡儿早已呼呼大睡,院子里已经静悄悄的了,只能听见笔尖沙沙的响声。不用猜,肯定不是我在补作业。是我爸,他在忙着算电费。他是个电工,那时侯收个电费,真是费尽移山心力:抄一遍表,在算一遍,写在统一的卡片上,再去收一遍钱,这项工作算是完了。整个村子下来,也够我爸跑一遍滴。</p><p> 在第二个环节,算电费这个环节,他还得仰仗我,所以数学我比别人更能算算数,又快又准。所以数学学得比别人好。</p> <p>  父亲是个高中生。虽然在艰难的岁月里,但奶奶和爷爷供他6个孩子中的3个孩子读完了高中。所以,和别人的家长相比而言,他更重视教育。高中毕业在供销社干过,在磨坊里管过磨子,估计那时侯这也是个肥差。不过每个工作都是三五年,后来,村里兴起了种苹果的热潮,他也随波逐流了,成了当时的万元户。再后来,他彻底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因为母亲总是唠叼农活没人干。</p> <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我父亲74岁生日了。他再次出征,独自负起了去省城带孙女的重任,因为大哥一家在宝鸡工作。离开了他耐以生存的土地,告别了熟悉的乡音。这个老党员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老了,两个老人两地分居,连个说话的伴也没有了。作为父亲,他是慈爱的,作为丈夫,他也有些为难。因为我二舅突然离世,我娘很受打击,他却不能常伴左右,安慰一下。</p><p class="ql-block"> 作为女儿,我也不能说什么了。女孩,尤其是农村,除了出钱出力,娘家的事不能出太多的主意,说多了惹人不爱。母亲突然不打招呼造访,估计也是太心急了,无法释怀。那些被溺爱的孩子往往长大后就变成了精致的利已主义者,侍宠而骄,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得失。那些没有伞自己奔跑的孩子,长大后却要承担很多任务,负重前行。有时侯,有些人,装皮厚,你也不能为力。</p> <p>  言归正传,唯愿老父亲在省城一切安好,生日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