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摄影:冷暖自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制作:冷暖自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周日,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温暖的阳光晒在身上让人感觉无比惬意,闲来无事,骑上我的山地车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骑行!</span></p> <p class="ql-block">茂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北,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西距兴平市12千米,东距咸阳市15千米。其北面远依九嵕山,南面遥屏终南山。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1961年3月4日,茂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茂陵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底边长:东边2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34米。远远望去,雄伟壮观。</p> <p>游览完茂陵,东侧就是茂陵博物馆,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术之瑰宝。以气魄恢宏、风格豪迈闻名遐尔。</p> <p>馆内树木郁郁葱葱,小路蜿蜒曲折,不经意间,就能从树林的缝隙里看到那亭台楼阁的一角飞檐。</p> <p>气势恢宏的编钟古乐厅!</p> <p>古朴庄严的茂陵博物馆正门!</p> <p>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p><p> ——霍去病</p> <p>茂陵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是中国大型雕刻的鼻祖,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分别是: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人与熊、怪兽吃羊、野猪、伏虎、卧牛、卧象、蛙、蟾。</p> <p>马踏匈奴!</p> <p>跃马!</p> <p>卧牛!</p> <p>起马!</p> <p>石人!</p> <p>伏虎!</p> <p>石鱼!</p> <p>陈列馆内展出有大量精美的汉代文物</p> <p>汉武帝刘彻</p> <p>鎏金铜马!</p><p>1981年5月在平阳公主墓南,西吴乡窦马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这件文物。高62厘米,长76厘米,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史书记载其为“金马”,系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这件国宝,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p> <p>四神纹玉铺首</p> <p>错金银铜犀尊</p><p>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p><p>1963年1月11日,兴平县窦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壕取土时,发现西汉珍贵文物错金银铜犀尊,积极交献国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文物,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p> <p>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p><p>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 厘米。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一周33字:“内者未央尚卧,黄金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p> <p>青龙、白虎纹瓦当</p> <p>云气纹朱雀熏炉</p> <p>造型精美的青铜器</p> <p>西汉茧形壶</p> <p>造型精美的陶俑</p> <p>一组陶动物</p> <p>造型精美的仿古建筑,气势恢宏!</p> <p>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1.50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体积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荫蔽墓身,一派山林幽深景象。墓南、北面东西两角,各有回栏曲径,通向墓顶,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p> <p>览胜亭!</p> <p>登高望远,站在览胜亭前,俯看三秦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