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深秋的长沙,细雨霏霏,寒意袭人。2020年10月31日上午,来自全省各地的200余位老师汇聚在岳麓区望月湖第一小学,共赴一场国学经典教育盛宴。这是由凤凰报刊出版传媒中南采编中心和湖南知常国学读书会联合举办的《湖南省第三届“国学经典教育观摩研讨会”》(长沙站),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传统文化进课堂,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社会及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开幕式上,望月湖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表演了两个精彩的饱含国学意蕴的节目:《礼韵荷香》和《游子吟》,学校校长致了欢迎辞,凤凰传媒的刘茜老师讲了话,岳麓区教育局李鸿局长也莅临了会场并讲话,他说的三个关键词令我印象深刻:学习、倡导、祝福。</span></p> <p>孩子们在表演节目《礼韵荷香》</p> <p>师生同台演出《游子吟》</p> <p>岳麓区教育局 李鸿局长在讲话</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本次观摩研讨会上,共呈现了三堂各具特色的古诗教学、一堂文化底蕴深厚的《论语》教学、一堂别具一格的小古文教学和一堂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教学给众人。这六堂课都极具文化的味道</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扬国学之魂,筑强国之梦,每一位执教者都是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者、宣传者和推动者。</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堂课是岳麓区望月湖第一小学邓文杰老师执教的《书湖阴先生壁》。她先引导学生读诗题,了解“题壁诗”,然后分层次读诗: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抓意象,想画面;学对偶,试运用;结合背景,知人论世。第二堂课是由岳麓区德润园小学李玲娓老师执教的《望洞庭》。她带领学生走近诗人刘禹锡,体会其乐观之心,通过读诗、吟诗来抓意象,品和谐之美。第三堂是由博才小学的舒彩霞老师执教的《宿新市徐公店》。她引导学生通过读诗、吟诗,品“篱落、菜花”等意象来感受古人的童趣,并链接了很多相关的古诗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通过学《宿新市徐公店》这一首诗而能读具有童趣的这一类古诗。第四堂课是李统兴博士执教的《论语》之“说管仲”。他的课设计巧妙,由称呼入手,带领学生读、吟《论语》宪问篇第16章,在读懂了的前提下再观看视频,体会人物形象,并在课快结尾时揭示他选择此主题的缘由:由今年高考作文题引发的思考。他在选材上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在教学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文化的氛围,尤其是他的导入语与评价语均来自于《论语》,足见他个人的文化底蕴是多么深厚,不愧是大师!第五堂课是由博才咸嘉小学的张雨薇老师执教的《学古文,讲故事》。她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要做到“加入想象,补充细节;语气恰当,调动肢体”,引导学生加上语言、动作、表情以及语气语调的变化把故事讲精彩。然后练习讲《性急》这个故事。她带领学生由学方法到用方法,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最后一堂课是开福区第一小学的刘利芝老师执教的《猎人海力布》。她在课堂上激情满满,由了解民间故事的知识引入,指导学生概述故事,重点带领学生品读“救乡亲”,感受人物形象,从而延伸到“英雄”并引出文化传承的内涵: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都是通过古诗词、各类故事等传承下来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课后,六位执教的老师都进行了说课,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是如何实施的,重点介绍了自己在课堂中是如何渗透国学文化,又如何植根于学生心中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者、宣传者与推动者,必须要自觉了解文化之根,深入探寻传承之道,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李玲娓老师在执教《望洞庭》</p> <p>舒彩霞老师在执教《宿新市徐公店》</p> <p>李统兴博士在执教《论语》之“说管仲”</p> <p>张雨薇老师在执教《学古文,讲故事》</p> <p>刘利芝老师在执教《猎人海力布》</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华民族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特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几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滋养着中华文化之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常说: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一首好诗就是一曲好歌。古诗都是很有意境的,我们可以边吟诗边想象画面,更能走近诗人,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其实,古文也是一样,都可以进行吟咏。所以,在本次的观摩研讨会上,张昂波老师和李统兴博士带着我们吟咏了古诗和《论语》,我感觉真是美妙极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进行课堂教学点评时,李华老师说--教师品国学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润泽身心。的确如此啊,我们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品国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传承传统美德,陶冶道德情操;学习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水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昂波老师在进行点评时提出:国学课堂教学要达到“大师的高度”,站在“孩子的立场”。她说,一堂成功的国学课得法于厚,得法于读,得法于趣,得法于聊,得法于生成。即教者自己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引导学生多读,要让课堂生动有趣,要抓住课堂生成加以利用,在学生心里种下国学的种子,让他们爱上国学,传承经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10月31日下午,李统兴博士为我们与会者做了一场讲座,题为《文化传承视野下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这真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们久旱的心田。他说:“语文课堂需要有文化的味道。”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做到“生命在场,情通古人”。因为任何一首古诗词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所谓--诗缘于情!所以,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悟情、入情,并与诗人通情,还要悟境、入境,并将自己化入境中。他介绍了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主题教学和跨单元整合,如:以“梅花”为主题--《梅香中国》,关于秋天的主题--《思乡是一种病》等。他重点阐述了古诗词教学的路径:知格律、悟意境、懂诗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了他的讲座,让我们对古诗词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他真不愧是谦谦君子,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以治己,教以化人,正己化人。这是我们此次参加国学经典教育观摩研讨会的根本目的。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传中华文化之根,承优秀传统之魂,让当代人和下代人懂得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