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照片里的往事...

大头

<b>《花满高粱池》</b>拍摄者:乖乖虎。拍完这张照片后,他就从大金摄影江湖消失。我第一架单反就是他帮我从网上买的。和他一起穿越大金的山山水水,有我形象的照片大部分是他拍摄的。 <div> <b> 哥们,谢谢你!</b></div> <b>《五月花》</b>拍摄者:水曲柳。我玩单反的第一个老师,跟随他上过不少高山,每次都是学习...摄影技术...大金的风土人情。<div> <b>水哥,有时间我们一起去转山!</b></div> <b>红苕</b>(卡片机拍),12年前的一天晚上,从马铃岗下来,路过一农户家拍摄。<div> 小学四年级一天,我们排队沿永金路(去火车站路)上山,参加修梯田劳动。天气特别的寒冷,我们搬石块、挖土...干了2个小时感觉饿了,这时农民大爷抬来一大竹筐热气腾腾红苕,我们一拥而上...我只抢到两个小红苕,就比手指头粗点,不过真甜.....回学校路上,听到两老师对话:农民真..小红苕是喂猪用的,而且用煮猪食大锅煮的....顿时弱小心里有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div> <b>《独立风骚》</b>拍摄者:侏罗纪。在帽壳山顶拍摄大瓦山,独立者应该是九九。和老朱第一次爬山,是2007年去找雪岗彝族学校。<div> 金口河最高的山是老鹰嘴(位于共安彝族乡最南边)海拔3321米,立极古柏峰(位于共安彝族乡西面)海拔3269米,大瓦山老三海拔3236米,它旁边就是老四帽壳山海拔3225米。峨眉山最高点万佛顶海拔3099米,大瓦山比它高出百米,晴天时从金顶十面佛下面阶梯可望见大瓦山,两山直线距离50公里。</div> <b>《八月岭竹笋》</b>,2007年拍摄于和平菜市场(卡片机)。 <div> 1976年第一次去八月岭,随年级组织砍竹子队伍,从老刀石上山,上仰天窝右转到八月岭,那时的八月岭是望不到边的竹林海....2007年去时,竹林退到更高的山上,当年砍竹子的地方变成稀稀拉拉的茶树和光秃秃的山头。</div> <b>《生机》</b>拍摄者:水曲柳。鹿尔坪是目前金口河永胜唯一能看到成片成片转转花的地方。<div> 2009年10月,穿越大峡谷中老昌沟,下永利乡马鞍山,穿蓑衣岭,下到这里因雨天雾大迷路了...又冷又饿,疲惫不堪......</div> <b>《野生猕猴桃》</b>,拍于2008年官村菜市场(卡片机)。<div> 小时候叫“毛梨子”(当地人叫法),那时一分钱可以买几个,因大多数卖“毛利子”都是彝族人,判断只有高山上才有此物。2007年上大垭口...路过一崖沟看到藤蔓上挂满了....</div> <b>《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拍摄者自在(曾艳)</b> ,拍摄地永胜五池大天池边徐国林家(老房子)。2008年爬大瓦山,曾经在他家休整后....<b>徐国林</b>,大瓦山向导,撵山、花椒等都是他带上山的。<div> 金口河一条黄金驴行线路,大峡谷进白熊沟,晚上扎营胜利村,早上瓦山坪,沿滚龙岗爬上大瓦山,然后下转五池,永胜带上腊肉,看看战备山洞,路过水墨顺河,穿过龙滩大桥,拜拜了大金,北上拜峨眉山去。</div> <b>《野生蘑菇》</b>,2009年从岩(ai)门子下来,走到歪脖子树下(冷冻库上面),见一孃孃手拿此物...见天色已晚准备卖下,可惜俺爬山有个习惯--不带钱包。 <b>《情系大瓦山》</b>拍摄者:侏罗纪。我一直以为是破浪拍。<div> 破浪,一个大瓦山粉,据说十上大瓦山。我的QQ日志曾经转过他《大瓦山天池湿地公园(完全整理终结版)》,大瓦山的经典之作。</div><div> 我们这帮驴友,现在大部分都偃旗息鼓了,只有破浪还在群山中穿越.....</div> <b>  《永胜腊肉》</b>,照片不是我拍的,哪来的也忘了。不过肉是正宗永胜贡肉。<div> 1974(5)年春节间,我带着38楼的几个哥们,去山上农民廖家玩,赶上他们吃稍午,腊肉、豆花...包谷渣大米饭(zen子饭)。第一次吃腊肉,实锤了几大碗,饭后口干又喝了两大碗米汤...下山时开始反应,胃那个涨疼...邻居贾叔支招”什么药都没有用,只有走路!“,哥们几个相互搀扶从38楼走到俱乐部,在回到38楼,再走到俱乐部.....晚上喇叭唱《国际歌》后才回家。<div><br></div></div> <b>《群山叠嶂》</b>,拍摄者:破浪,用卡片机拍摄。<div> 紫云山(厂里人叫的名字),就是我们官村后面的山,我曾经三次..都无功而返。这次登顶是区政府组织,在十几个山民帮助完成的。有时间转发美女柔依《 紫云山归来》,文字中可知道此行的艰难。虽然紫云山只有海拔2千2百多米,但没有通山顶之路...拍摄这张照片的位置还是现砍出的平台。<div> 照片中右边第一座山是小瓦山(每年冬天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那个山头),后面那个方方的山头是大瓦山。左边山是骄顶山、陇谷门。中间就是闻名遐迩的大渡河大峡谷。</div></div> <b>《荒地南瓜》</b>,有几年每天晚饭后,从厂里等车的地方,翻过铁路,沿小路上山到山上公路在返回,或顺着公路向九号车间方向运动几百米下山到电视站上班。照片就在上山的路上拍摄的。<div> 七十年代初,当时家住官村13楼,我和姐姐在楼前种了几株南瓜,从青南瓜炒的吃,吃到蒸着老南瓜...我和姐姐每人床下都放着五六个...最后全烂了。</div><div> 现见南瓜没有胃口!</div> <p><b>  《一览群山峡谷》</b>,拍摄者:水曲柳。这张照片实际是上张《群山叠嶂》拍摄位置推后版。这里是青年水哥战天斗地扎根四年修地球的地方。去年水哥在这里开始拍手机视频,我在微信圈转发过。</p><p> 照片中只是增加了紫云山,看清楚大峡谷中的大渡河...照片中的小树..嘿..嘿嘿,没有就看不到这张照片了(你懂的)。我曾经在这里拍过很多照片,可惜只能自己欣赏。</p> <b>《麻竹笋》</b>,拍摄于2008年官村菜市场。<div> 厂里人吃此笋应该是零几年开始的,因退耕还林,山上大规模种植麻竹....早间麻笋吃有苦涩感怕有毒不敢吃....东西多了就有人研究出吃法,麻笋先切片,锅里煮透,晒干。炖排骨、烧红烧肉可加入。味道?...问老高去,每年他都要晒一大堆。我哈,就按他的方法玩了一次,就拜拜了麻竹笋。</div> <b> 《雄秀峡谷》</b>拍摄者,此文发圈后请主动站出来。<font color="#ed2308">(拍摄者侏罗纪)</font><div><div> 金乌路(金口河到乌斯河),是修成昆铁路而修的简易公路,山坡上是最早的金乌路,下边沿河公路是后修,枕头坝电站蓄水后给淹了。现在的金乌路是沿河高架水泥公路。</div><div> 第一次进大渡河大峡谷是1976年春,我们班(延风中学78届七班)在年级主任吕汉文老师,梁兴邦老师、李焕秋老师、周老师,年级常住工宣队郑师傅带领下,乘坐同学王永华爸爸开的解放卡车(21公司的车)进大峡谷,过大沙坝在木鱼坑附近下的车,挖中草药.....</div></div> <b>《干臊面》</b>拍摄于2008年官村菜市场小饭馆。<div> 菜市场小饭馆饭菜质量不错,调到电视站后,我中午经常在这里吃饭,尤其喜欢吃干臊面。<br></div><div> 我上2(3)年级一天。在厂招待所下面河边玩,那时还没有招待所,是21公司停车的地方。来几个高年级的大哥哥,他们拎着一只公鸡,下来把鸡放血内脏掏空里面抹盐,封口用稀黄泥巴把带毛的鸡包起来,在沙滩挖坑烧火把鸡放入...一个大哥哥问我想吃,俺点头,“那就去找木头烧火去!”他们几个到大石头上抽烟,我边找木头边烧火....很长时间后,他们过来把火灭了,把泥巴鸡拿到大石头上,用石块敲开..真香!那大哥哥给我一块鸡胸脯肉,“别吃外面,吃里面肉!”.....吃完后,他们把所有剩的东西扔到大渡河里,“不要跟任何人说!”我点头,我那敢说啊,就河边玩让大人知道了都会挨揍的,吃偷来的东西学校会办学习班的。</div> <p>  <b>《峡谷仙境》</b>拍摄者:花椒,白熊沟经典之作,</p><p> 大峡谷几条沟中白熊沟秀美,丁木沟险峻,岩窝沟最长,老昌沟无语。除岩窝沟其它三条沟在08∽09年完成穿越,并写下驴行记,可惜百度关停博客,所有驴记丢失。</p> <b>《稍午饭》</b>,2008年丫头回金参加高考,官村所有饭馆都吃完,最后指定官村菜市场小饭馆为她高考午餐地。<div> 官村“四大美女”饭店的大饼,是金口河驴必备的午餐主食,峨眉、乐山的驴友也赞不绝口。带着它爬上大瓦山;带着它共安老鹰嘴山脚下扎营;带着它在大峡谷沟沟中穿越;带着它在五池中鱼池游泳;带着它从峨眉山后山穿越万佛顶、金顶.....最简单的驴食:大饼+口口脆(榨菜)。</div> <p>  《峡谷丽影》,拍摄位置是峨金公路,从母石拍公石,可惜玉林桥边沙坪电站发电后,母石拍摄位置被淹没了,照片算是绝版了。</p><p> 峨金公路上最有特色景点,公母石。2009年一个人徒步峨金路,从峨边彩虹桥北边纪念碑启步,到金口河彩虹桥南边,大金纪念物止步,用时7小时,拍摄几百张照片,120分钟录像。</p> <b>  《夜色》</b>拍摄者:张老幺。我看到第一张大渡河飘纱版,之后铁马版,花椒版、大头版......,第一还是属老幺的。<div> 和平大沙滩,应该是大金最大的沙滩。从和平粮站走下去,夏天是游泳者的乐园,冬天是警卫部队打靶之地。</div><div> 1972年冬天,我和23公司几个小朋友去沙滩玩,发现一个人鬼鬼祟祟、东躲西藏...那时“敌特”观念极强,大点哥们让我和他弟回去报告,他们几个继续监视...我跑到粮站门口碰到他哥带着几个同学学自行车,情况说完他们就冲下去,让我们去派出所报告,到21公司医院门口正好碰到所长带着几个民警(那时好像有个领导把绝密笔记本丢失,民警们在找线索),几个警察拔枪推上子弹冲了下去.....一会儿,几个先冲下去的大哥哥押着一个人走过来,民警立马开审,“你干什么的...在这干什么!”“我..我是厂子弟..我爸在那..那xx上班....我不敢在家抽烟...跑到...躲着..抽..烟”......十多年后这个哥们也成警察叔叔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