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记

肆美

<p>  周四,母亲在微信里给我发了一段她带女儿时的一段视频,那是我曾经带母亲和女儿去枣园公园玩时拍摄的一段视频,母亲背着女儿走路,女儿趴在母亲背上闹腾着。我知道母亲想念女儿了,毕竟带了女儿六年啊。只是她知道我们忙,不好意思开口。今年中秋、十一双节因为女儿的朗诵比赛没有回老家。所以我计划周末带着女儿回老家看望父母,女儿听说后比我还兴奋。周五下午两点四十从学校接到女儿,就驱车到水果市场,准备买一箱今年的新苹果,直奔以前经常光顾的那家店,老板招呼我偿了一个,脆甜可口,价格也不贵,于是扫码付钱,将苹果置于车背箱,赶忙驱车出发。</p> <p>  路上,女儿让我播放常回家看看和陕北民歌之类的歌曲,说是这样才配我们现在的心情。听着歌,思绪已经飞回了广阔的定边了。一边听歌一边和女儿聊着她和老家的一些往事。想想已经三个月没回老家了,忙工作、忙家务、忙女儿的学习,偶尔给他们打个电话,也是简单问候一下。快到靖边时开始下雨,在靖边南服务区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再次出发。开到靖边西时,从崎岖山区进入平展滩区,视线一下开阔起来,公路两旁是披着稀疏黄叶的杨树和依旧绿意盎然的松树,透过树的间隙,到处是黄灿灿的玉米杆子,看出来玉米棒已经被掰掉了。虽然下起了雨,但青银高速靖王路段却平坦笔直,心情非常好。此时,母亲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能到,说饭菜已经备好,回家的感觉真好,人未到饭菜已经好了。由于下雨,车开不快,比预计晚到一会儿,到了安边又接到母亲电话,哎,儿行千里母担忧啊。</p><p> </p> <p> 回到村口时,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村子,家家户户窗口投射出点点灯光。车顺着平坦的水泥路继续走了几百米,然后上一个坡,就看到我家的老院子。屋檐下路灯亮着,大门敞开着,我一直开到院内,停了车。听到车的响动,门帘掀开,父母迎出来,女儿自己下车,开心的大声高呼“爷爷~奶奶~”,就扑进母亲怀里了。能从昏暗的灯光下看到她们开心的笑脸。拿下行李和女儿的书包后,进入屋里。母亲就开始从锅里往桌上端饭,一盆土豆炖鸡肉,一碟自制腌菜,再端来两碗白米饭。母亲说,没炒菜,多吃点肉吧。我知道他们上午还在忙着打场。中午听说我要回来,就开始准备炖鸡肉了,我还能说什么呢。让他们一起吃,母亲说,早就已经吃过了,让我和女儿趁热吃,我也没说什么,开始吃饭,母亲一边说着庄邻院舍的事情,一边不时为我和女儿挑好的肉到碗里。我和女儿一顿饕餮。两碗米饭下肚,半盆鸡肉也快吃光了。</p> <p>  吃完饭我又要给女儿辅导作业,时不时的和他们说说话,但大都是关于女儿的事。父母听到女儿的学习辛苦,都说娃还小,别给安排太多作业,负担不要太重,要留点玩耍时间。说话中,满眼的溺爱。在女儿写作业休息的间隙,又拿出火腿,薯片之类的零食给女儿吃,母亲对女儿说,“这是你爷爷专门去集镇给你买的!”。我给他们说小孩子不能吃这些垃圾食品。他们说,没事没事,少吃点,不会有事的。我只能默许了,爷爷奶奶宠贯孙子,天经地义吧。</p> <p>  晚上妈妈拿簸萁从场院揽回柴草,准备烧炕。女儿看见后不解的问:“奶奶~奶奶~为什么要吧柴草塞入洞里?还要点燃?”,我给女儿解释了火炕的构造,女儿知道后,说真神奇。我说这几天城里没有来暖气,今晚就在火炕上暖暖的睡一觉吧。母亲早早的铺下厚厚的被褥,焐着被子。等到女儿做完作业,打完学校任务的卡,又给她奶奶爷爷表演了自己新学的朗诵和歌曲,父亲赶忙拿出手机录了像,我知道,这些视频就是他们今后一段时间,茶余饭后思念孙女时可以打发无聊的回忆。</p> <p>  到了睡觉时间,女儿就要和母亲睡一个被窝,说她想奶奶了。准备穿睡衣入睡,我说脱了睡衣吧,太热了。她不相信,睡一会儿后就受不了了,直喊太热。随脱掉睡衣,说这下舒服了,土炕真暖和啊,不久就呼呼睡着了。心里想,她的爸爸我就是在这样暖和的土炕度过了十几个冬天。</p> <p>  第二天一早,母亲早早起来做饭。我也随后起床,重新点燃了火炉。来到院子,看到冬日初升,院中差不多和我同龄的两颗粗壮的大白杨,稀稀拉拉的黄叶在秋风中哗哗作响,秋叶一片一片飘落,这个孤寂小院显得很是萧瑟。我又拿起立在墙边的扫帚清扫院子,清扫完毕额头已经微微出汗,长久不干活,身体也是不耐用。母亲已经在喊我吃饭了。我进入热气腾腾的厨房,拿起脸盆,从水缸里舀了凉水,又从锅里了舀了热水掺起来,舒服的洗了脸。早饭是母亲应我要求做的小米南瓜然饭,配母亲腌制的小菜和苦菜。我认为是人间美味了,可是女儿却说这是什么饭啊?不是米汤也不是米饭,像是糕。我说你吃点试试,她拿起筷子挑起一小块,放入口里,直呼好吃,甜甜的,粘粘的。又夹了小菜入口,酸酸脆脆的。大呼真好吃。我告诉他这叫“然饭”。以前爸爸、爷爷以及太太都是吃这个饭长大的。</p> <p> 饭后,母亲洗碗筷去了,爸爸让女儿去另个房间,说快过来,让我看看长高了多少?再另个房间的墙上有女儿每次回老家,父亲就比着女儿的个头用笔画一道线,并标明日期。最上一条线旁边写得日期是6月27日,女儿配合的站了过去,父亲又拿出笔,画了一条线,写上9月15日。我说,应该是10月30日,父亲说他都算农历。比上次画的线高出了一大截。我说估计有两公分吧,父亲赶忙拿出了卷尺,量了一下最高,是123cm,比上次多了3厘米。三个月3厘米,长得很快,女儿高兴的跳了起来,兴奋的喊着,“我长高了,我长高了!”,父亲也抱起女儿,笑呵呵的说“我孙女又长大喽!”。</p> <p><br></p><p> 女儿又在母亲收拾好的餐桌上,又开始了她的作业。我给母亲说,这次回来带了些女儿用过的旧书,要给四秀(我妹妹)送过去,然后就不回来了,直接从安边回延安了。母亲本想让我吃了中午饭再去,我说时间不多了,就在四秀家吃饭吧。母亲默许了,然后她说我给你带些葱,随后就去院子里挖了些自己栽种的葱,把土抖了又抖,又把枯叶摘了,找来塑料袋整整齐齐装好。又说再带几瓶腌制的苦菜吧,我说,就带两瓶吧,她说今年腌制了很多瓶,你多带点吧。最后拿了四瓶,她知道我爱吃苦菜。等女儿作业完成,母亲帮我将要带的东西放入车背箱,说路上开车慢点,不要着急。女儿和父母说了再见,有空回来再看你们,看着他们目送我们离开。就像以前读初中上学一样,总是带着母亲精心准备好的干粮和嘱托出门。</p><p><br></p><p> 驱车去了妹妹家,其实妹妹家距离我家也不过十来里路程。妹夫在安边城北郊开个农机修理门市,一楼修车,二楼住人。靠着自己手艺和勤劳,生意还不错,靠修车养活一家五口人。是的,妹妹比我小三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记得出嫁时,妹妹才二十一岁,皮肤白净,身体微胖。十几年时间,被生活已经操磨的变了个人一样。养育三个孩子的确是一件劳心劳力的苦差事。十几年下来,妹妹变瘦了,但也更干练了。做饭、干家务带孩子,已经是一把好手。看着她辛苦,我也没办法。其它忙我也帮不上,只能偶尔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好在妹妹虽然没读太多书,但孩子教育还是有自己的办法。两个女儿都学的不错,大女儿今年已经在定边中学上高中;老二读四年级,学习也不错;最小的老三是个男孩,也已经在幼儿园中班了。每个孩子都非常懂事,有礼貌。能自己做的事从没有让大人操心。最小的在妹妹买菜时都抢着可以帮她妈提东西了。妹妹空闲时间则闲不下来,一直在折腾网络销售,最近好像在代卖保健眼罩,前几个月还邮寄给我几个,让我试试。我虽然不太赞同她的生意,但我还是支持她的做法的,我知道她想证明,除了带孩子,他也能为家增加点收入。她也建议我做点网络代理赚点钱,她说我:“看你经常读书学习,工作又忙碌,却赚不来钱。”,这点我得承认她比我强,我需要反思。从妹妹的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她对生活的不屈态度,那种看清了生活真相,而依然能积极乐观去对待的精神。</p> <p>  女儿在妹妹家和两个孩子玩的跟开心,中午在妹妹家吃了午饭,我就又匆匆启程要赶回延安,路上女儿就在车上睡着了,明天早上,女儿还有画画课和音乐课要上。周末的老家心愿之旅就要结束了。故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曾经想要离开的地方。而当你费尽周折的走出去后,又让你日夜挂念的地方。</p><p><br></p><p>2020.10.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