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浪漫中的精准,筑牢想象习作基石——记渝北区中央公园小学语文中心组研修活动(五)

梧桐小窝

<p>  10月28日,学校语文中心研修组迎来了第五次研修活动。</p><p> 研修组成员大多是磨课组成员,因承担市级表达课比赛任务不能及时观看直播,但忙碌的工作节奏也丝毫不减学习的热情,我们仍然挤出时间观看回放,认真做好研修笔记。</p><p> </p><p><br></p> <p>  在吴勇老师的课堂实录中,我们看到吴老师抓住学生的心,帮助学生建构思维的路径。吴老师从“你想变成什么?”这一话题入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随后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从所变之物的外形特点、视角、习性、拥有的遭遇四个方面感受“变什么就要像什么”的完美变形计。学生的习作思维在吴老师的“精准”的指导下,不断发展。这样的想象类习作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习作教学不一样的方向。</p> <p>  在讲座学习中,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想象类习作教学的方向。想象是孩子们的天赋,是他们的“诗性逻辑”,是不需要老师们来教的。想象习作真正要教的是能够支撑起学生丰富想象的言语框架、结构、范式等内容。这才是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素养取向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价值取向。这些要教的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习作内容性知识,就是想写什么就得懂什么;二是习作思维知识,就是为学生想象搭建各种可能性通道的策略与方法;三是习作技能性知识,就是故事的合理性知识、冲突性知识、曲折性知识。不难看出,内容性知识是想象类习作的基石;思维知识是想象类习作的铺展知识;技能性知识则是想象类习作的细节血肉。</p> <p>  学习之后,我们将学到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p><p> 三年级“我来编童话”,老师在抓好“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会发生什么故事。故事里,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会发生不一样的童话故事。</p><p><br></p> <p>  四年级“我和 过一天”课堂中,老师们引导学生根据“我和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来想象,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以此结合人物“我和他”的特点。想象不是无根之木,而是一个个基于生活实际的创造。</p> <p>  学思行结合,我们的想象习作课堂在改变:在“浪漫”想象中追求教学的“精准”,既要引导学生有“浪漫”情怀,更要追求理性“精准”!</p><p><br></p><p> 中央公园小学教导处</p><p> 2020年10月31日</p><p><br></p><p><br></p><p><br></p>

习作

想象

学生

研修

性知识

老师

教学

知识

精准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