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里三天两夜考察小记

南山红枫

在拙作《初探安居里》一文中,作者提到已经预订了三天两夜的试住体验计划,一些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的朋友纷纷向我表示,希望早日看到试住的考察报告。<div>  一来是他们催着要,二来是担心去得晚了天气变冷,我的身体可能不太适应,于是决定在十月底——29日到31日实施试住计划。</div><div><br></div> 经和安居里公馆篑经理联系,他让我们在29日上午到地铁11号线南翔站一号口外等候,由他驱车来接。我问有什么公交车能到否?我们自己乘公交去公馆就行。他说公司规定要开车接送试住客人,让我们不必客气。于是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div>  上图是出地铁口后,迎面看到的一个休闲广场。</div> <p>  篑先生特地驱车带我们途经了古猗园和南翔老街,不过我这人认路功能不强,初来乍到的,对方位仍然是一头雾水。</p><p>  兜一圈没花多少时间,我们第二次来到安居里“心”青年公馆。</p><p> 这次和上次团体参观不同,仅有我们俩单独前来,公馆门口空无一人,可以从容找角度拍照。</p> 入住费用共计人民币698元已经先期付迄,入住手续很快办完。篑经理带我们来到试住的客房,位于“3M”层的一套一室一厅房间,朝向西南。<div>  上图为安放两张大床的卧室,落地窗,光线明亮。</div> 卧室内有一个衣帽间,可能有2个平方大小,里面没有陈设家具,仅在顶部安装了挂衣杆。 卧室里的电视柜/五斗橱。那上面乱七八糟的物品,是我们甫放下的。<div> <br><div> </div></div> 带厨房的客厅(图为西侧)。 客厅的南侧,电视柜、小茶几。 客厅东侧,厨房部份,安装有电磁炉、脱排机、洗碗池。料理台的左侧系安放冰箱的位置。<div>  有一位老年朋友急着向我打听,单元房间里能不能自己做饭呢?</div><div> 我想,再加一个微波炉,就和普通家庭的厨房设备差不多了吧?自己应该可以开伙做饭菜了。再说,大部分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首要的动机可能就是摆脱做饭的麻烦,如果一心想自己做饭的话,在家里不更自由吗?</div> 卫生间洗涤柜 冲淋房,准备有两双洗浴用拖鞋。<div>  后来到了晚上,在冲澡过程中,感觉这里水压较高,水流很急,比我们家里的设备洗得舒服。<div>  马桶旁边有安放洗衣机的位置,装好了水龙头、留有洗衣机用的下水管孔。</div></div> 卫生间里陈放的洗发精和润肤露。 进户门旁边的设备,和宾馆标房里的差不多。<div><br></div> 正面西窗外面是沪嘉高速和另一条什么高架道路。<div>  很多人问我噪音的情况。噪音肯定有,不过我听觉不好,白天和夜间都没觉得干扰大,夜里窗开着,妻子仍睡得很熟,称没受噪音干扰。</div><div> 这是我们的感觉,并不等于所有人住这里都不会受噪音干扰。</div><div> </div> 侧面的南窗外,这是安居广场的其他建筑。 参考一下,这是上次在《初探》一文中发过的图片,窗外景色宜人,应该是朝东房间的窗外,我们这次住的房间里看不见。 客房外的走廊。 俄顷,用膳时间快到了,我们来到二楼考察。<div>  这是二楼的活动大厅,上次组团参观时,这里人声嘈杂,今天这里静悄悄的,住户们还没下来,试住客可能仅有我们二人。</div> 食堂里,还没开饭,但已经有人在等待。 活动大厅外的长阳台 阳台上的健身器材。这种供双手吊着行进的器械,我叫不出名称,似乎适合青年活动用的?不过网上曾经见过一个视频,一位看上去牙齿全掉光,身躯佝偻的高龄老妪,在这种器械上灵活地来回挪动身体,矫健犹如猿猴一般,或许说明老年人也适用这种设备吧? 阳台上陈放的休闲用造型桌椅。 供给试住客的午餐饭菜,其中荤菜可以二选一。饭和汤不够可以添加。<div>  我们试住客的伙食支付方式,和入住的长者(公馆对已经入住的老人的称呼)以及员工们的不同:我们是凭券用餐,每顿饭使用一张券,他们是刷卡方式,卡里先充值,每次刷卡用餐,吃多少扣多少,用完再充,和使用交通卡的方式类似。在这种搭伙方式下,入住的长者们如果临时回家或外出,伙食费将不会浪费。</div><div> 饭菜的味道:米饭不知添加了什么细小的状如芝麻的东西,带有香味,个别素菜我吃着嫌淡,可能和老年人不宜多盐的理念有关。这里也引出我早就注意到并且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问题:饮食习惯很独特,对饭菜要求很挑剔的老人,不适合入住养老机构,只能在家依自己的口味和习惯烹饪了。</div><div> 我饮食一向比较随和,虽觉个别菜稍嫌淡,量则比我平日里的嫌多了些,也全部吃完——响应“光盘”号召嘛,对吧?</div><div> 据我们这几天所见,公馆里长者们以及员工们享用的饭菜和我们试住客是相同的。</div> 餐后回房间,小睡约一小时。<div>  起床后再到二楼,尝试那些康养理疗项目。</div><div> 一位身穿中式对襟衫的老师接待我们,向我们问这问那,并宣传国学养身之道。本人实在对这些说词不感兴趣,老师也看出来了,遂主要面向太太宣讲,我乘机溜到别的房间张望,正好遇见安居广场的、也是本公馆的老板董女士,我上前打招呼,她听说我患有耳鸣和听力下降,很热情地把我引给一位做“耳穴炙”的小潘女士。<div><br><div> </div></div></div> “耳穴炙”是用一种状如头戴式耳机的仪器,戴在头上,紧贴双耳,使用艾炙方式将整个耳廓加热施炙。对中医略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耳廓上分布着相当数量的穴位,分别对应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对耳廓施以艾炙,应该对疾病有辅助的治疗效果。<div>  使用中,感觉耳廓部位暖烘烘的,很舒服。除了听觉受影响,没有其他不适感。我想这东西不妨自己去买一个,拍照后上网一查,果然有卖,价格大约在一百元以内。<div>  上图是耳穴灸器械的包装盒,我拿来拍照用于上网搜索。因为戴着仪器拍照不方便,照片拍得匆忙。好在我本不是什么摄影师,也无意炫耀摄影技术,不怕显丑,为了辅助文字,不理想的照片也将就用在这里了。</div></div> 耳穴炙大约做了半小时,到艾柱燃尽结束。很热情的小潘把我们俩领到盐疗室,穿上一种紧身的,比背心短些,比一度流行过的“假领头”又长些的马夹状仪器,通电,一会儿整个肩背部渐渐发热。身体的这部分上有很多穴位,其中“大椎”,“肺俞”,“肩井”等穴位都和我的病有关,施治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做完后过了一会儿,居然吐出几口痰,想来应该是这个理疗的效果。<div>  按我这病,感觉胸闷气喘,可能主要就是因为痰栓阻塞气道的关系,所以能吐出痰来,对我来说是件大好事,应当给这种理疗大大地加分!</div><div> 妻子素被肩周炎困扰,这种理疗项目也是十分有用的。</div><div><br></div><div> 当我们正在做这个理疗的时候,进来两对老夫妻,听出来其中有两位是亲兄妹,妹妹夫妇已经入住了一段时期,兄长夫妇则刚刚住进来的没几天,哥哥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进来接受理疗。他们这样结伴入住,妹妹可以协助嫂子照顾哥哥,倒是不错的主意。希望这位半瘫痪的哥哥在这里接受理疗,症状能够得到减轻和改善。</div><div><br></div> 做完两个康养理疗项目,我们来到一楼室外考察周边环境,在公馆的底楼有个日式茶室,店招上写有日文,我不认识。 在门口向里面拍张照片。 进入店堂拍几张。 猜想,这个茶室应是对外营业的场所。 从外面马路上看,安居广场上有两幢一样的高层建筑,南边的一幢就是安居里公馆,北邻的姐妹楼幢被用作上海慈源康复医院,这是租用安居广场大楼的一家民营二级医院,我们戴上口罩,进去张了张,有内科、外科等科室。我想既为康复医院,当以病后康复治疗为主的吧?看见了高压氧仓,没进一步深入了解。 这是虾米(网络语言——什么东西)?<div>  按,我们住的房间里虽有42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机,却找不到遥控器,这是陪我们进来的篑经理首先发现的。他和我们分别向前台反映过,答应给我们送来,却一直没兑现。公馆提供WIFI,但没有电脑(在客房里,这个不能算缺点的),上网不如家里方便,再加上不能看电视,未免有点无聊了。我用手机摄取电视机屏幕后面的按钮(上图),希望找到不用遥控器开机的途径,发现虽能打开电源,仍不能调出频道,看不了电视……</div><div> 不是可以下楼去活动室嘛?因为妻子觉得疲乏,早早洗漱后上床入睡了,我不便独自离开房间下楼去,何况还要等人送遥控器来呢……</div><div> 一直等到20点后,有人敲门送来了遥控器,这效率,不免有点…… </div> <p>  夜间虽隐约听见窗外车辆行驶发出的噪音,对我这个半聋(不哑)人没有影响,虽然没有家里惯常使用的供氧设备,睡眠倒还不错,或许下午做的理疗有点效果?</p><p> 第二天大清早,妻子按公馆的规矩,下楼去参加“禅走”,我因为呼吸功能差,素来怕走路,本不想去参加,转念一想,应该去看看,这也是考察的题中之义啊,遂也起床下楼去。</p><p> 步出大楼后门,安居广场建造的别墅楼群沐浴在晨曦中,空气清新舒适。</p> 这是供安居里公馆“禅走”用的步道。当天有大约十多位长者及工作人员在实施“禅走”。<div>  以我从旁观者角度看来,所谓“禅走”,就是抬头挺胸,两手交叉在身后甩动(模仿鱼儿甩尾?),以较快的步速行走。</div><div> 这样的姿势虽然不太正常,却可能有利于肺部吐故纳新。</div><div> 我不好意思一直站在旁边光看不练,也以比他们缓慢得多的步速走了起来,有工作人员边走边提醒我纠正姿势,无奈我的背部经数十年疾病影响已经驼起,要挺起胸部实在力不从心矣。</div> 步道中间的花卉带,有步行中的长者对我介绍说,这里前阵子桂花开放的时候,香味浓郁。 步道旁边的景观河道。 在公馆里的第一顿早餐,油条下面的是南瓜杂粮粥,依我平时的食量,这些食物我嫌多了点,遂把白面馒头带回房间。 早餐后回房间,考察室内的窗帘,共分为三层,最外面是纱质的,上面别着几个小蝴蝶作点缀。中间一层为暗灰色,大概用来隔热隔音的。 最里面一层为蓝色,色彩悦目,上有竖排的《道德经》文字,这文字自左至右排列着,不知是窗帘的设计者误解了中国古代的书写习惯呢?抑或先秦文字本来便是如此书写的?我书读得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待有文化的读者留言指教了。 <p>  我们做的第三个康养项目,按昨天小潘的推荐,是“频谱能量床”,这个项目需要脱掉外面衣服,仅穿内衣裤躺上去,我妻子素来特爱清洁,躺到这样的公共床铺上去,本来很有点顾虑,但昨天做的两个项目感觉很舒服,便毅然抛弃成见躺了上去。床垫上亮着很多灯,躺上去感觉整个背、臀、手臂和腿部火热,据说这样可以驱除寒湿,提升人体里的温阳,有利于健康。</p><p> 我因慢阻肺病的关系,本来不适应无枕头的平躺方式,喜欢用高枕头,现在完全平躺下来,气道里便出现痰鸣声音,有点难受,但过了一会,又有痰吐出来,那就变成大好事了。</p><p> 这样,我们分别都做了三个理疗项目,三天两夜试住规定的理疗数,算是完成了,感觉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好。</p><p> 做完理疗,工作人员推荐我们去会议室看电影,电影已经放映到一半,是汉语版的印度片《摔跤吧,爸爸》,这个片子我曾经在影院里看过,于是看了一会儿就出来了,妻子没有看过,坐在里面看得津津有味。</p> 按照原定计划,在试住的第二天下午抽空去南翔古猗园游玩。<div>  这天上午特地上手机百度app查好了公交路线,但不清楚去车站怎么走。问前台小姐,她很热情,但也不知道公交车站在哪里,走到隔壁医院门口问保安,同样不知道,敢情他们都是自驾来上班的吧?</div><div> 还是自力更生,反正出门后也就往左往右两个方向,先向左走几步,发现百度地图导航上指示的路程数在减少,那么这个方向就是正确的,继续往前走。</div><div> 公交车站离得并不远,约摸离大门200多米的样子,去古猗园仅两站路,一会儿就到了。</div><div> 古猗园数年前来过一次,感觉很不错,有的区域可谓步步是景。</div><div> 不过在古猗园的游玩离开了本文的主题,按下不表,可能会另文叙述。</div><div> </div><div><br></div> 昨天在公馆里四处考察的时候,注意到会议室的一角有个“K吧”。<div>  我在二十年前未退休时,曾经多次和同事们一起到KTV去唱歌,退休以后,也和网友们一起去过N次。近年来,由于健康情况下降,已经很久没去了。注意到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K吧,是一个mini型小间,供一到两人自娱自乐使用,曾经多次在多处看见过,迄未进去尝试过。公馆里居然有一个,询问工作人员,说不论入住的长者还是试住客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于是决定晚餐后前去尝试一番。<div><br></div></div> <p>  晚餐后来到二楼活动空间,除了工作人员,空无一人。</p><p> 说明来意后,夜班工作人员满口答应,马上领我们到K吧,打开开关,略作调试,问我:</p><p> “会点歌吗?”</p><p> “会的。”</p><p> “那好,你们玩吧!”</p><p> 毕竟多年未操作了,一时有点手足无措。连回忆带探索,不一会就知道怎么点歌了。</p><p> 和以往一样,进了KTV包房,我常常面对着点歌台,却想不起歌名来。妻子也差不多……楞了一会,在脑子里搜索比较熟悉的歌词,终于想起歌名来了。拿起话筒,戴上耳机(这点和KTV包房里不同,好像不戴耳机听不见自己的歌声)唱将起来,一开始有点唱不出声音——毕竟荒疏十多年啦,但唱了几句,KTV的感觉开始回复了。</p><p><br></p><p> K吧是个密闭的空间,在K吧外面是否听得见我们的吼唱的嗓音?不得而知,好在活动室里也没有其他人来,没有听众,抛开顾虑,大胆放歌,说也奇怪,真唱起歌来,似乎肺活量有点恢复,有些歌还是可以唱唱的。</p><p> 唱了几首歌,觉得还可以哼几句越剧,一查,虽有戏单,但需要另行下载伴奏。看来此前的长者没唱过越剧,于是放弃……</p><p> 又唱了几首,屏幕上跳出“时间已到,请投币”字样。我们也差不多已经尽兴,就出来和工作人员道别了。 </p><p> 在我们唱歌的那几十分钟里,活动室里始终没见其他长者进来,这批设施似乎有点浪费。</p><p> 我忽然产生一个念头:觉得住在安居里,就和在邮轮上差不多,有吃有住,可以自主参加各种游艺(不过这里改成康养)活动。妻子对此表示认同。</p> 第三天早餐后,本来整理好行装准备离开了,忽然篑经理来邀请,说会议室里正在进行辩论赛,董总建议我们也去参加。<div>  我们虽然对辩论赛不甚感兴趣,但盛情难却,再说也可以考察一下,于是欣然跟着篑经理来到二楼会议室。</div><div> 辩论题目是“人度过平凡的一生,后悔吗?”先看电视上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无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董总提示让大家也进行准备,我私下想了想,在这个题目下面,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有一番话可以说说的。</div><div> 看完电视辩论,董总让长者们进行互相辩论,她没点到我名字, 我也不擅长在这样陌生的人群中主动举手参与,既为试住客,还是别喧宾夺主为是。</div><div> 最后董总又进行了一番总结,看得出董总是位虔诚的佛教信徒(说不定还是位居士),她开导大家,凡是要抱“我允许”态度,以宽容、包容心对待人和事,这样可以保持心情平和,有利于团体和谐和自身的健康。</div><div> 我这人素来不喜欢心灵鸡汤。不过转念一想,在非原则,非重大的问题上,抱“我允许”的态度待人接物,倒也的确不失为一种处世策略,不妨“我允许”这个理念一下,也不坏呀!</div><div> 哈哈!这也算是接受了董总的开导,不枉她特地邀请我们参加旁听的美意了。</div><div><br></div><div><br></div> 和来时一样,仍由篑经理开车送我们离开公馆。他建议我们可以到南翔老街看看,玩一会儿就在老街上吃点特色小吃,顺便把午餐也解决了。<div>  这个主意真不赖,欣然接受。</div><div> 他把我们送到位于南翔古镇老街起始处的云翔寺大门外,叮嘱我们可以从头到尾走一趟老街的“弹硌路”,然后乘公交车去地铁站。<div> 再三感谢了篑经理的贴心服务后,我们按他的建议在南翔老街上逛了一圈,享用了他推荐的“胖阿姨特色花生汤圆”,乘公交转地铁回家,结束了三天两夜在安居里公馆的试住活动。</div><div> </div><div><div><br></div></div></div> <p>  总的来说,此次来公馆试住的三天两夜,给我们的感觉是不错的。下面分几个方面概括一下:</p><p>  居住环境:虽不算高档,也并不差,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设施都提供了,或可以自行配置。</p><p> 伙食情况:过得去,对于口味并不挑剔的老年人如我之辈,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充值消费方式,有利于入住者的自由选择,要外出或偶尔自己烹饪,不致造成伙食费白白浪费。</p><p> 入住费用:《初探》一文中已经作过介绍,在此不再重复。感觉是个“住得起”的地方,相比其他以“家庭式入住”方式的养老机构,这里的费用标准还是相当亲民的。</p><p> 人际关系:这三天两夜中我们强烈感觉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亲切热情。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受。除了本文前面叙述过的几位以外,曾经几次邂逅一位中年女性,每次都极其谦恭地弯腰问候,口称祝词,让人怀疑她是位日本人,但听见她说起上海话来,那是相当流利,完全像是位本地人(其他多位工作人员也是这样的)。后来她自我介绍,说是这里的总经理助理。</p><p> 负责接待我们的客服篑先生,30日那天休息在家里,还惦记着通过微信指导我们去参加什么什么项目活动,得知我们已经回到公馆,他建议我们可以去泡足,以消除疲劳。这样的敬业精神,不能不予点赞。</p><p> 还有一位在食堂工作的阿姨,也是殷勤热情有加。前文提到过的小潘女士,接触不算多,但已经像熟人一样亲切备至。这样的待人态度,在当今社会上已经不多见了。</p><p><br></p><p> 所以,总的来说,相比于试住体验之前,我们对安居里的印象分是增加了。如果妻子能够离得开那些外来任务,我愿意来这里起码住上个一年半载(当然要带些必要的物品来,比如电脑和氧气瓶等)。</p><p> 董总及以下的诸位工作人员临分别时都说:“下次再来哦!”</p><p> 我们满口答应——那是出于真心的。</p><p> (本段及以下图片与文字无关,都是公馆里的摆设)</p><p><br></p><p> </p> 此次试住的考察报告,至此应该可以完稿了,但我还有些想法,在此冒昧罗嗦几句。<div><br><div>  我曾经撰文分析过“老年人是否应该住养老院?”,我的意见是肯定的,否则我也不会多次去多家养老机构考察。</div><div> 网上有一篇题为《老了,我绝对不去养老院》的文章,曾经被很多微信好友转发分享。不能说文章描绘的情况不是事实,但经认真阅读,我认为这类文章所描绘的养老院惨状,根本原因其实不是养老院虐待老人,而是“老老人”(高龄老人),特别是失智的老年人群,自身的生活能力实在太差了,他们在养老院里的惨状,其实换成在家里(或其它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却还会连累他们的家人一起挨惨遭罪。</div><div> 我数月前曾经在一家二级医院的内科病房里住了十多天,同病区里有好几位失智的高龄病人,大都骨瘦如柴,鼻腔里同时插着氧气管和鼻饲管,手臂或腿部挂着盐水,有的还使用导尿管、接粪袋,双手被用一种特殊的无指手套捆绑住(这是为了防止他们用手拉扯身上的各种管子),看上去像拳击运动员一般,有的甚至双手被用绳索捆绑在床栏上。有的整天大呼小叫,发出含糊不清的呻吟或呼喊声,不知在表达什么,有的则默不作声,如同不存在的一样,身下的纸尿布常常是湿答答的,发出阵阵恶臭……种种惨状,不可一 一尽述。</div><div> 那么,是医院造成他们如此受苦遭难的吗?显然不是。除了挂着的盐水,真和医院没啥关系,甚至,有几位这样的老年病人都不是病情需要,而是因为家人已经无法承担繁重的护理任务,不得不借医院病房来让他们继续存活在世上。那些被形容为虐待老人的无良养老机构,其实性质也差不多。换言之,这些“老老人”到哪里都免不了这样惨的境遇,除非本人或者家人属高干、富豪,那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div><div> 所以,我认为《老了,我绝对不去养老院》一文的作者,看到了问题,却找错了原因。把“并存关系”误认作“因果关系”。这是个中国人常容易犯的认识错误。</div><div><br></div><div> 请朋友们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的理儿呢?</div><div> </div></div> 以前传统的养老院,居住方式都和医院病房差不多,大多是按性别多人混住的。近年来兴起一批新式的养老机构,多为家庭式入住,安居里也属此类。这类居住方式的好处是维持了“家”的基本形式,避免了“外人”之间因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矛盾冲突。<div>  目前社会上其实有下列几种养老机构,分别对应为</div><div>1,低龄老人,或高龄但尚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div><div>2,基本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智的老人也属此列)</div><div>提供养老服务。</div><div> 第一种形式,现在大多以康养社区、公馆、会所等命名,如星堡、亲和源等等,安居里亦属此类,这类机构的共同特点:都提供居住和膳食服务,机构中的建筑和设施一般比较注意安全性,提供各种活动场所。实际上,不妨把这类养老机构看作一种含特殊服务的居住小区。</div><div> 有的这类机构里还附设有护理部,能够为入住老人提供“一条龙服务”,即入住者可以在该机构里度过全部余生。从完全自理到某种程度上需要别人护理,再到完全不能自理,直到走完人生为止。但安居里目前没有一条龙服务的条件,适宜由至少能够基本自理,或家人能够自行护理的老人去居住。我本人目前还属这个类别。</div><div> 第二种是传统的养老院,入住对象情况比较复杂,但通常情况下,入住者或多或少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院方提供等级不同的护理服务,支付相应的护理费用。入住方式多为混居式,有些地方也备有供夫妻同住的双人房。家父曾经先后入住过三家此类养老院,最终因病由养老院送到医院里去世,他在养老院的感觉还是适应的。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在八十多岁时,为了减轻子女负担,主动住进一家这样的养老机构,我们曾经多次前往探望她,她一直都住得很安心快乐,直到今年七月份以九十五岁高龄无疾而终。</div><div> 第三种养老机构,其实已经离开了“养老”概念,应该被称为护理院,接受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这种机构的入住者情况就和上文提到的病房差不多了,基本上归于临终服务。所谓养老院的各种惨状,大多发生在此类机构里,如果有神志清醒的人住到此类机构里,那么他耳闻目睹之下,恐怕日子会很不好过。</div> 现今,我国人口已经逐步老龄化,在上海这样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大城市里,老龄化的程度更为显著。<div>  社会现实告诉人们,从今往后,社会上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度必定会越来越高。入住养老机构的费用也随之会越来越贵。这就和近二十多年的房价走势差不多,早在2000年前后,上海的房价不过二、三、四千元一平米,但同样的房屋,现在都要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一平米了。谁先知先觉购进商品房的,谁得安心占便宜,越往后购房的,房价负担越重,甚至只能望房兴叹啦。</div><div> 入住养老机构也是如此,没有悬念。</div><div><br></div><div> 时不我待,有条件、并且适合(我曾经撰文分析过适合进养老机构的几种必要条件)进养老机构的老年朋友们,还是及早下决心吧!</div> 因一些朋友催得紧,匆匆完稿,未及仔细推敲和勘查,想法和文字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请读者朋友们海涵!<div>  盼望读者朋友留言发表评论和意见。</div><div> 谢谢阅读! <div><br><div> 全文完<div><br></div><div> 南山红枫手机拍摄并撰文</div><div> 背景音乐:神秘园:《新开始之歌》</div><div> 2020年11月1日动笔,2日完稿</div></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