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亲戚是巴州

清风明月

<p>作者:苏茂江</p> <p> 巴州,与长安很近,中间只隔一道山脊,是秦岭。她是盛世王朝的后花园。</p> <p>巴州,与长安很远,中间隔了一道山脊,叫秦岭。她是歌舞升平皇室的冷宫。</p> <p>李贤,公元681年被贬到巴州的监国太子,时隔两年多,二十九岁时便永离了人间。</p> <p>唐肃宗时,山南西道度支判官、卫尉少卿兼伺御史内供奉、贬任的巴州刺史严武在《奏请赐巴州南龛寺题名表》里曰:“有前件古佛龛一所,旧石壁镌刻五百余铺,划开诸龛,化出众像。潜佛后佛,大身小身,琢磨至坚,雕饰甚妙。属岁月绵远,仪形亏缺。……焚香无时,兴国风而荡秽;燃灯不夜,助皇明以烛幽,曾未经营,自然成就……”</p> <p><br></p><p>唐肃宗在乾元三年敕旨“其寺宜以光福为名,余依。”</p> <p>这是巴州佛龛的一个缩影。巴州佛龛之多,遍布四野,山山岭岭,“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p> <p>自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等多个朝代以来,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可见。</p> <p>佛龛是神与人的融合。石窟的佛教人物造像遵从了教义规范,使形象与人间保持距离,又具有神的属性。</p> <p>又是环境与心境的结合,巴州的环境为石窟造像提供了最合适的场所,烘托造像的艺术效果。</p> <p>佛教所宣传的是众生平等,但在佛教艺术形象的处理上却采用了不平等的形式。</p> <p>佛居于中心地位,形体格外高大突出。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等,按等级逐渐低矮,侍立两旁, 如众星托月。</p> <p>其装彩与眼神都是不同的。盛唐便用这种暂时与永恒都能够接受的方法,把千万年的绝响交给巴州,替她留在世间,冀望长生。</p> <p>石窟造像都是装彩的,花花绿绿,效果强烈。以颜色区别等级,形成不同的感觉。</p> <p>其象征性与艺术处理不尽相同,佛教艺术往往是一种象征艺术。</p> <p>象征当然需要一种可视形象,但其更深层的含意并不能从形象本身直观地看出,而是需要就形象所暗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意义方面去领悟。</p> <p>可惜今天的孩子们已经不再相信这些所谓的信仰,也许有一天,人们一定会怀疑这些石窟的存在。</p> <p><br></p><p>巴州,与长安是亲戚,是姊妹,是手足,情深似海,不分彼此,互通有无,千百年来,你来我往,相辅相成。曾经辉煌的长安,曾经辉煌的巴州,我们还听过见过,若干年后,谁还会相信这些都曾经出现过呢?好比今天的我们,谁还记得远古的三亲六戚呢?</p> <p>感谢林峰小兄弟赐教,我自此修习盛唐文化,愿有所得,原创作品,万望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