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的古道老岭(一)——从泊戈洋至珠溪(山厂)

山海之歌

<p>  蓬岭,在象山东乡的贤庠镇(原珠溪乡)与涂茨镇之间,是天台山余脉东延至象山半岛未端的一条古岭。它与相邻的沈家洋岭、下院岭、肖家岭、犸狸岭及高墩洋岭等,把东乡分成南北两片区。在40年之前的久远岁月中,它是东乡成千上万人外出求学经商、生活劳作、走亲访友乃至远涉重洋的必经之岭。我爷爷奶奶去我大姨婆家,走的是这条岭;我亲小叔从小抱养到泊戈洋村陈家,走的是这条岭;我父亲年轻时在爵溪边防派出所工作时,往返家里,走的是这条岭;父亲半夜起来去爵溪码头挑力鱼回家爆盐,来回七八小时,走过的也是这条岭。当然更多的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走的也是这条老岭古道,特别是那些贩鱼的生意人,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从爵溪、公屿、涂茨等海边,挑担到珠溪老街的集市上来叫卖……</p> <p> 蓬岭——四十年的寻寻觅觅 </p><p> 缘起</p><p> 1981年春节,我刚过14周岁,几个同学应约到泊戈洋的蔡基静同学家去吃中饭。我提前一天与表妹一起翻过肖家岭到后七埠的姨娘家拜年,第二天从后七埠步行到泊戈洋。在村里,问了好几个人,他们有的不知道,有的可能指点错了,不知不觉将近中午12点,我走到了村北口。</p><p> 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与同学的联系方式。路人可能不知我同学名字,我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找到同学家,比如说走进几户人家去问,或请求指点的人带路什么的。心想相约的午饭时间已过,我索性决定翻篷岭回家(珠溪)了。</p><p> 篷岭我之前走过第一次,那是一年前,与大伯小叔一起陪上海来的堂哥一起,带着手电筒,连夜翻岭到泊戈洋的小叔(从小抱出)家里,然后第二天匆匆送堂哥转丹城返沪。所以对篷岭还算有点11熟悉的,山厂的一段较缓,泊戈洋的一段较陡,绕几下就到山脚。</p><p> 可是,从泊戈洋村的北口到山脚有很长的一段路,四周是开阔的缓坡山地,道路纵横,有好几条小路是通向山边的。我看准山凹处,印象中走了两条,可都是断头路,然后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沿着一条弹石路走,不知不觉来到珠山脚村边的青岭(后来知其名),望望山脊,知道离篷岭越来越远,而肚子也饿了,心也大糊了。琢磨着这个方向一定能走到去丹城的公路,然后在汤家店车站再顺公路走到珠溪的,忍着饥渴,没处吃饭,毛估估地争取天黑前到家。</p><p> 虽然现在我知道在大徐镇可以从塔幢村找近路到拾亩地村的,可那时不懂,就像不懂可穿过太山岙经涂茨重回肖家岭一样。对于大徐和涂茨除了2条公路,其它的地理概念所知甚少。我一直走到汤家店车站,买了一株甘蔗,既解渴,又解饥。刚开通一年多的到珠溪的客运班车,没了车票。从此刻起,每当口渴,就咬一口;每当没力气了,咬一口;每当感到肚子饿了,咬两口……就这样,我一直走到天黑前,终于到了珠溪村。</p><p> 后来,这个驴走经历一直成了我心里难以忘却,是我不会问路吗?不是;……什么都不是。只是篷岭成了我心头上的一个结。</p><p> 2016年的四月天,我叫大妹夫一道也从泊戈洋方向去找篷岭,在山边的道路,也走了两条,也找不到岭口。那块很大的田地上见不到一个人,没处可问。</p><p> 过了一星期,我一人独自去找,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开心)。爬到岭顶,看北侧非常茂,下不去。便沿着铺风车电缆的山脊线,往东爬上风车路,一直走到萧家村的西首风车路下山。</p><p> </p> <p>今天从上下两图的位置走过,又走错路了。</p> <p> 今天,按计划去篷岭修剪古道两侧的杂草树枝,第四次穿越泊戈洋村去找篷岭,又迷路了,费了点周折。在横穿一片新开垦的山地,才找到岭口。恰好遇上一位桔农,他说,早些年,因建高压线电线塔架,挖机开了上去,后来村民要求对方修复,浇上了水泥,“古道文化”被破坏了。嘿,有时,一些个干部市长的“文化意识”还真不如一个农民!</p> <p>咨询了驴友张工, 说此“花”是海州常山。</p> <p>岭顶荒废的凉亭</p><p>用过水泥</p><p>大约在几十年前改建过哆</p> <p>与其它古岭一样,岭顶也有这两堵墙,有什么作用或含意吗?</p><p>据朋友说,与风水有关。“一般来说,是南边的人造的,可能北边有坟直对垭口之类的[偷笑]”</p><p>从实用角度看,山垭口风力比一般大,有这样两堵墙挡风,对爬岭流汗的人,有保护作用。</p><p>且不知是否正确。</p> <p>往(珠溪)山厂方向下坡</p> <p>绿树凯旋门</p> <p>这是陀螺紫菀。(张工说的)</p> <p>照不到阳光的这些藤蔓枯干了</p> <p>古道边,很多杜鹃花正孕育着花蕾</p> <p>五棵树倒地,2棵横长出竖枝[强]</p><p>1棵自残所有粗枝及树梢,只留2小枝顽强地向上追求阳光[强][强]</p><p>有阳光就有希望!</p> <p>这也算是一个景观了吧</p><p>但愿以后好心人不要把它们锯了</p> <p>山厂村山脚的古桥</p> <p>古桥若未曾被冲毁过,就至少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桥边的一颗樟树约七八十年的样子。樟树边有个茅坑废墟。</p> <p class="ql-block">从山厂(龙王堂)反方向重新翻越篷岭</p> <p>这里的大片山地,除了路边的一些花木,好像都荒废了?</p> <p>因为古道走的人少,弹石上的青苔都发黄了</p> <p>路坎上的一颗大树,被藤蔓压倒,祸及路坎石</p><p>据说,山厂村规划要开发古道。会怎样开发呢?!又开始莫名担扰起来,罗马城虽然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可罗马古城的残垣断壁应该从来没有“开发”过呀。</p> <p>珠山村—泊戈洋村之间很大一片平缓的山坡地上,本来有两条呈十字的弹石路,现在仅存这一段古道标志:弹石路。应该保护起来了!</p> <p>2018年,我从山厂(龙皇堂)村去找篷岭,在村边也找不到道路,(我同学“踏遍青山”说,他这两年也曾想爬爬篷岭,可到了山厂,也找不到路。)</p> <p>这三个视频,可以告诉大家如何从山厂村找到篷岭古道的入口。</p> <p>穿过泊戈洋村分岔到山边,有2条主干道,那大片土地上,机耕路四通八达,非常容易绕路或走错路,以致于找不到篷岭入口处。特在以下几个路口标记指路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