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谢天雪

<p>  2020年10月23日我有幸同全旗各校的优秀教研组长在教研室赵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厦门,开启了近一周的研学之旅。厦门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小岛,这里的人热情好客。与北方的严寒不同,这里的大街小巷处处鲜花盛开,景色醉人的亚热带风情令人心旷神怡!</p><p> 非常感谢局领导组织了这次活动,感谢校领导给了这次研学的机会。此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下面我从个人成长和教科研转型两方面谈谈我此次学习的收获。</p><p> <b><u>个人成长篇</u></b></p><p> 首先给我们培训的是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教授,任局长也是北师大的兼职教授。师者因“全”而厚实,师者因“特”而精彩。这是任勇教授给我最深的印象。任教授的讲座使我明白:教师仅仅学是不够的 ,还要在学的基础上走向思、研、行、著的更高境界 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学是思与研的前提和基础; 思与研是学的总结和提高;行是思与研的实践 ;而著则是学、思、研、行的概括和升华 。 <b>我学故我知,我思故我在,我研故我智,我行故我实,我著故我勤。</b></p> <p>  于漪老师曾说:“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就在于他内心深处的觉醒。”成长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更主要的是靠内在的潜质与力量。</p><p> 许多事情,只有觉醒者才会去做,也只有大彻大悟的人,才会全力以赴地为之努力。内心觉醒,教师就会从无为状态走向有为状态、从认识自我走向超越自我、从心境自然走向心境成熟。“心态决定一切”,人的心态一旦改变,那么整个世界也就随之而变。</p> <p> 个人的成长仅靠内心的觉醒是不够的,需要行动的支持。 本次培训李玉民主任《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讲座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p><p> 怎样达成深度学习?只有教师的深度设计才能换得学生的深度学习。</p> <p>  那么教师就应该明白: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强调的是有意识的决策。每个环节都需要追问为什么?需要追问怎么做会更好?</p> <p>  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p><p>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真实的教育是由思维习惯和高级思维技能构成的。现代课程的基本单位是“问题”,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组织”课程,通过问题设计来组织课程内容 。</p><p> 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那些不改变的人 ,同时也在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 。让我们都成为会学习的人 !</p> <p> <b>教科研转型篇</b></p><p> 集美大学方元山教授《教师如何做好教科研》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它有助于教师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育能力。教师进行教科研需注意三点: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以应用性和发展性研究为主;立足于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微观研究为主;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过程中展开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p><p> 那么,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呢?</p> <p>  选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起点。所谓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对教育科研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相当重要。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有:</p> <p>  选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由面到点、不断集中的过程。那么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意义则在于提高研究素质和研究能力、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使研究内容具体化、制定有序的研究步骤。具体如下:</p> <p>  教师即研究者,教育变革赋予教师新使命。没有科学研究做支撑的教育改革,将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教育改革 。教师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有哪些呢?</p> <p>  培训的最后一天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的蔡稳良校长引导我们明白:<b>我是一切问题的本源,改变了我,才能改变学生,改变家长,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态——一切因我的改变而改变,改变了我——才有育人质量的提升,才有职业幸福的感受,一切问题迎刃而解!</b></p> <p>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次研学令我收获满满:任勇教授教我们在趣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李玉民主任引导我们用巧妙的设计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 ;方元山教授指导我们如何做教科研;梁勇校长和蔡稳良校长向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统整项目课程。</p><p> 今后我要多读书,深思考,多实践,勤动笔。<b>正如任教授所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努力在奔跑中让自己幸福满怀!</b></p><p> </p>

教师

教育

学习

研究

教科研

问题

改变

深度

思维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