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解放碑 朝天门</p> <p>秋风秋雨秋意爽,</p><p>雾都雾色雾苍茫。</p><p>走马观花看重庆,</p><p>山城景色不一般!</p><p>解放碑前人如织,</p><p>朝天门外船运忙。</p><p>故地重游不相识,</p><p>遍地都是新气象!</p><p><br></p><p>这是我这次到重庆第一天游后返回宾馆写下的打油诗,其实这也是我事隔30多年再次赴重庆的感受。</p><p><br></p><p>不记的30多年前我初次到成都,是什么原因使我没买萍乡至成都的火车票,而是买的萍乡至重庆的车票,然后在重庆一呆10多小时,再半夜三更转车到成都的?至今断片,想不起来什么原因,难道真是爱折腾?</p><p><br></p><p>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那次在重庆呆的10多个小时内,就只跑两个地方,一是解放碑,二是朝天门。所以,这次在制定临时方案时,考虑其他几位同学是第一次到重庆,我又把解放碑和朝天门列入了这次到重庆后第一天半天游的方案,毕竟这两个地方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到重庆你不到这两地,你就不算到了重庆,就如你到了北京没去天安门一样,你没去天安门,还好意思说你到过北京?今天半天游我就权当陪游罢了,反正后天又是重庆市区一日游!</p><p><br></p><p><br></p><p><br></p> <p>这次川渝之行,临行前我们之所以只订到成都的火车票,而没有订成都至重庆和重庆返萍乡的火车票,主要还是想到九寨沟或稻城亚丁或泸定桥和海螺沟游游。为此,我还在一个宗亲群里向四川的宗亲问了问泸定和海螺沟的情况。结果一到四川峨眉山,我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只带羽绒服和毛衣,忘了带毛线裤!12日晚在峨眉山半腰,我就感到一丝丝寒意!而我们在萍乡没动身前就得知九寨沟、稻城亚丁等地已下了入秋第一场雪的消息。国庆、中秋之后,疫情有转土重来之势,如一感冒,很有可能影响我们这次行程!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到九寨沟或别处景区游玩的打算,还是按初步方案游玩重庆。</p><p><br></p><p>10月15日,我们搭乘9:09成都东至重庆北的D2264次动车,11:12准时到达。</p> <p>下了火车,我们四人步出车站就打的到重庆游客集散中心,在那里我们订下了重庆武隆天坑地缝一日游和重庆市区一日游的合同,并入住他们指定的位于市区中心较场口的渝盛宾馆。在宾馆简单洗漱和附近餐馆用餐后,就打开手机导航,冒雨直奔重庆核心景区--解放碑。</p><p><br></p><p>解放碑是重庆市的标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商业区中心部位,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在导航的指引下,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解放碑,其实,解放碑距我们所住的宾馆并不太远,约一公里。走近解放碑,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30多年来,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全然没有我当年的半点记忆,我能离老远就一眼认出了解放碑,说明解放碑在我脑子里还是有很深的记忆的;说陌生,是解放碑周围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记得30多年前到重庆,重庆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但并不太多,不象现在这样遍地开花。印象中当年的解放碑比周边的百货大楼等建筑物更高,远远就能让人看见,显的雄伟高大。不象现在这样淹没在众多的高楼大厦之中,找起来还真有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p><p><br></p><p>据有关资料介绍,解放碑高27.5米,碑顶设时钟、方向标志和风速风向仪。最初兴建于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于1941年(民国三十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49 年 11 月 30 日,重庆解放,当时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 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据说,解放碑还是我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p><p><br></p><p>解放碑记录着重庆的历史与文化,支撑着重庆过去和未来,如今的解放碑已是中央商务区的代名词,是重庆核心的城市名片,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80年前,这里就是重庆乃至全中国人民抗战的精神堡垒。80年后的今天,这里则是重庆加快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一跃成为我国西部超大城市的见证。作为重庆最具标志性建筑,解放碑是游客初到山城的首选之地,以碑为中心辐射出的东西南北四条步行街,高楼鳞次栉比,各种商场、酒店、商铺林立,是游客体验重庆现代生活的不二选择,是重庆人流最扎堆的地段。走进解放碑,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让我们流连忘返。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碰撞、历史与潮流融合,既老派又新潮,新和旧在这里相拥相生,让我们沉淀在这里,久久迈不开离开的脚步...</p> <p>离开解放碑,我们又持手机导航向朝天门走去,行不多远,就见一栋形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走近一看,呵!原来是重庆国泰艺术中心,也即重庆美术馆。据说,上海世博会结束三年后,重庆市这一中国馆建筑,也随着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的热播而闻名全国。不过,在重庆当地该建筑有一个更有名的俗称,叫做“筷子楼”,因为这个建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一根根筷子整齐有序地叠起来一样。</p><p><br></p><p>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建筑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上海的中国馆,总感觉重庆国泰中心的设计是抄袭了中国馆。不过,回来后,我从百度了解到,其实这种木梁叠加摆放的设计,叫做斗拱。斗拱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一个基础构件。它悬挑出檐,层层叠加,将檐口的力均匀传递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将檐口加大并富有美感。北京的天安门、山西应县的木塔、西安的钟鼓楼等建筑上都有斗拱的应用。因此,我们很难说,重庆的国泰中心,抄袭了上海的中国馆。只能说,这是我国古代斗拱建筑形式在现代的实际应用。</p> <p>在临近朝天门广场,我们又被一奇特的建筑群所吸引,拿出手机忙不迭地拍了下来,并经向路人打听得知这栋建筑组合群叫“朝天扬帆”,是重庆又一新的地标性建筑。据说,这一建筑组合是由世界知名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设计的,塔楼设计源于重庆积淀千年的航运文化,分别以 350m 及 250m 的高度化形为江面上强劲的风帆,与朝天门广场连为一体,犹如一艘“大船”,寓意迎风起航、乘风破浪,亦在强调重庆作为商贸枢纽的悠久历史。</p><p><br></p><p>细观这一巨型建筑群,发现其是由一个横向的透明通道连接八栋纵向的摩天大厦所构成。整个建筑的占地面积,据说达112万平方米,相当于170个足球场,整个投资超过240亿元人民币,我们萍乡是一个小五线城市,这样的巨额投资真的令我们咋舌!</p> <p>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城门原题有“古渝雄关”四个大字,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1127--1279)宋朝偏安临安(即今杭州)后,时有钦差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故有了朝天门这个名字。</p><p><br></p><p>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景观,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被称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朝天门为重庆沿江九门之一,位于重庆半岛的东南尖端,低水位沙嘴海拔为160米,是市区最低海拔处。长江的九大主要支流之一的嘉陵江在此与长江汇流,一泻数千里注入东海。在这里,每天运送数千客人游览壮观的长江三峡,吞吐着万吨货物。迎着濛濛细雨,放眼朝天门两岸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并正在不断增加的摩天大楼群体及江中繁忙的船运,我们似乎听到了重庆快速发展巨轮扬帆的汽笛声...</p><p><br></p> <p>“民以食为天”,游玩完朝天门,已是下午5点多钟了,找一家餐馆填饱肚子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川菜以麻辣闻名,是我国八大名菜之一,而重庆更以火锅享誉全国,到重庆有“不品重庆火锅,你枉来重庆”之说。为此,回到宾馆后,我们就向宾馆老板娘打听附近有哪家的火锅好吃?老板娘向我们推荐了距我们宾馆不远,三峡银行旁边的一个饮食城里的两家,一是秦妈火锅店,二是花码头火锅店。</p><p><br></p><p>“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重庆火锅又称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之一,其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该菜式也是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其主要原料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p><p><br></p><p>出宾馆不远,过条马路就是三峡广场饮食城了,进入饮食城我们发现秦妈火锅店已经爆棚,很多食客都在等候区等待叫号就餐,相比花码头火锅店等待就餐的人少一些,饥肠辘辘之中,我们已经失去等待的耐心,走入花码头火锅店,舒适优雅的就餐环境,低沉动人的琴音,菜品诱人的香味,使我们食欲大增,坐下后几个人就开始了点菜,先后点了牛毛肚、羊肉、牛肉、鸭杂、鸭血、豆腐及新鲜菜蔬等20多种。其实,我在到四川和重庆之前,牙疼就已经好几天了,这次川渝之行也带着药,出门前医师和我妻子一再交待不要喝酒,要戒辛辣,但面对川渝美食,特别是面前正宗的重庆火锅,我如何能控制的住?“管他牙疼不牙疼,先吃了再说”!</p><p><br></p><p>人啊,有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这张贪吃的嘴...</p><p><br></p> <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图片和景区数据取自网络,深表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