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之新乡(10.13~10.16)

阿明

<p>如果说中国地图是一只雄鸡,那么,中原地区就是勃勃的鸡心;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枚鸡蛋,那么,中原文化就是油油的蛋黄。按照传统说法,黄河中下游的南北两岸都属于中原地带,正是中国的鸡之心、蛋之黄,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和地核。</p><p>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老年人,一个文化人,此生难以走遍中国大地,但是起码要有一次“以点带面”的中原行,一次中原历史文化行,最起码要去看看公元前2070年的“夏新乡”、公元前1600年的“商安阳”、公元前1046年的“周洛阳”、公元前403年的“魏开封”、公元前403年的“赵邯郸”……</p><p>在中原,随便一个地方都有几千年的建城史,不,是建国史、建都史。说到这里,自然想起余秋雨的《白发苏州》,开篇语的大意是,当美国人狂欢庆祝建国二百周年的时候,苏州人非常平静的度过了这座古城两千五百年的生日。与苏州人的平静相比,中原人几近麻木,他们好似忘记了自己脚下的“殷墟甲骨”、“牧野之战”、“天子驾六”、“开封叠城”、“邯郸学步”……在中原人这里,二百年历史不值得一提,两千年历史也司空见惯。况且,这里还有中华始祖女娲奶奶、伏羲爷爷(舅爷?),这里还有世界奇观七十千米长的红旗渠和一千米高的郭亮村,这里还有燃烧在太行山上的抗日烽火,这里还有“怒吼吧黄河”的民族魂魄,除此之外,这里还有黑人最为敬仰的宋文化发祥地和宝藏库。而我们此番中原行的成员,也都来自历史文化积淀并不深厚的“北狄”,所以兴致勃勃,所以毕恭毕敬。</p><p>十几天,我们从“鸡头”、“鸡脖”一路来到了“鸡心”:安阳之红旗渠……新乡之郭亮村……开封之开封府、大相国寺、宋铁塔、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洛阳之龙门石窟、白园、周成王城遗址、隋唐都城遗址、白马寺……邯郸之娲皇宫、赵武灵王丛台、邯郸学步桥……在中原地带的黄河两岸兜兜转转,努力寻找历史的遗迹,尽量贴近文化的脉搏,慢慢读懂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渐渐明白百折不回头的中国。</p><p>那天傍晚,夕阳西下,我们站在静静的宽宽的黄河南岸,看河面上波光粼粼,听天空中雁鸣声声,心中充满了温暖的感动和明媚的希望,胸中有如落日熔金的黑人突然感到一阵阵灼热,不禁脱去外衣,扬起双臂,对着黄河红日,一如游子回家面对白发双亲,耳边想起了那首熟悉而动人魂魄的旋律: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p><p>在中原,在今天,在黄河之畔,在太行山巅,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树大根深,源远流长。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有多深厚,未来就有多长久;文化有多灿烂,前途就有多光明。中国的昨天是报晓的雄鸡,中国的今天是冲天的雄鹰,中国的明天是展翅的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九万里,不断穿越历史的风云,高高翱翔,地久天长。这是我们站在中原大地上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愿望。</p> <p>北狄六将,南下中原。</p> <p>四地三路,兵发中原。</p> <p>从营口去北京。</p> <p>即将在营口东站上车。</p> <p>大厨二厨在开往北京的高铁上研究厨艺。</p> <p>当晚到达灯火辉煌的北京。</p> <p>次日上午,大连、营口、北京的同学在天安门广场会合。本来是“八仙过海”,却因突然情况缺席两位,北京聚会弥补一下遗憾,也是中原行的序曲之一。</p> <p>我爱北京天安门。</p> <p>喜欢国家大剧院。</p> <p>参观国家大剧院。</p> <p>边参观边休息。</p> <p>将进酒。</p> <p>黑鸭子。</p> <p>走进艺术的殿堂。</p> <p>这天晚上,北京小分队在北京西站集合出发,乘坐高铁开往河南新乡。</p> <p>在北京西站候车。</p> <p>再次确认三军会合的时间和地点:今夜,新乡。</p> <p>先头部队已到安阳。</p> <p>先锋官抓紧时间,抽空参观闻名中外的林县红旗渠,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铭刻心中的红色记忆。</p> <p>喜看红旗渠的奋斗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p> <p>问渠那得清如许?</p><p>为有源头活水来。</p> <p>红旗渠上红旗飘飘,青年洞里青春燃烧。</p> <p>红旗渠的青年洞,其英雄壮举,相当于当年志愿军的上甘岭。</p> <p>争取多拍点红旗渠的片子,好与没到此地的同伴分享。</p> <p>渠水弯弯,摄影师的腰身也得随之侧弯。</p> <p>英雄本色,摄人魂魄。</p> <p>无论红旗渠,还是郭亮村,都是愚公移山的翻版,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p> <p>来去匆匆,赶往新乡。</p> <p>第三支前往新乡的队伍在沈阳出发,车还没有开动,心已飞向中原,飞向新乡。</p> <p>下午四点十八</p><p>沈阳北站出发</p><p>明日三军齐到</p><p>太行山中驻扎</p><p>新乡绝壁长廊</p><p>开封叠城铁塔</p><p>洛阳龙门古寺</p><p>邯郸伏羲女娲</p> <p>一听啤酒一人喝</p><p>两边窗口两趟车</p><p>命中多少人错过</p><p>城里故事特别多</p><p>(车到锦州——黑人家与锦州城的渊源是从1948年的秋天开始,当时父亲是四野《前进报》的战地记者,一直随攻城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前进,四十年后我陪父亲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他老人家在牺牲烈士名单中仔细辨认,沉思良久,最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好像丢失了什么,又像错过了什么。黑人自己与这座城市的联系是从1983年开始的,当时黑人就读的辽大干部班中有一大帮口音独特的锦州同学,而且都成为黑人非常要好的朋友,直到今天。因为与锦州关系密切,还结识了锦州铁路的朋友、医院的朋友、机关的朋友……这部分人后来渐行渐远,像方才对面站台的列车一样永远的错过了。最后联系锦州人是2006年在《前进之友》合唱团里,有一位关系比较好的声部长是从锦州考入沈阳音乐学院的,后来又在沈阳体育学院做音乐老师,我们俩的性格比较相像,嫉恶如仇,喜怒形于色,为此,我们也有翻脸的时候。她的爱人与我更像,热爱生活,喜欢文学,不会变通,容易抗上,比较有艺术天份。她们家曾是我们经常集聚的“马蜂窝”,如今却“马蜂东南飞”了,又是一种“错过”,但愿天转雁归来。列车启动,隆隆开往秋夜深处)。</p> <p>车到绥中忆当年</p><p>流放此地假调研</p><p>碣石高歌伏枥志</p><p>激起阵阵浪滔天</p><p>(1995年,因为对老总的集资与放贷提出风险警告,被派到绥中无限期的调研投资项目,有房有车,有吃有喝,还有专人陪同,还有专用资金,只要不回证券部就行。绥中的苹果很好吃,可是一个一个的烂掉也吃不下去。每每苦闷至极,就驾车狂飙来到姜女坟——碣石海边,对着潮涌高声朗诵: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样喊着喊着,心胸就开阔明朗起来,不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后来总公司急调我回去赴任救火——证券部的老总已经隔离审查。二十五年过去,再没来过绥中海边)</p> <p>次日早餐,非同一般。</p> <p>雪浪亭中雪浪石</p><p>东坡槐下东坡诗</p><p>谪迁边塞定州府</p><p>北国秧歌舞稻枝</p><p>(一早醒来,车到定州,黑人自然想起926年前被贬到此地做官的苏东坡,这是苏东坡一生仕途路线图中的最北端,当然也是当年北国边城定州人民的骄傲与自豪。所幸河北有福,不幸辽宁无缘——那时的辽宁还是外族所属。其实这也是一种因祸得福,如同黄州的东坡肉、惠州的荔枝酒、儋州的烤生蚝的一样,苏东坡在逆境中给定州带来秧歌,带来水稻,带来美酒,带来奇石,更带来军民团结、军纪严明、军力强盛的边关新貌……正是:东坡不幸北国幸,祸出汴梁福定州。而这,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苏东坡!即便再过926年,定州乃至中国的老百姓,仍会对苏东坡倍感亲切而津津乐道。这也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身后便是千年不竭,万代不绝的黄河长江。车离定州,前往开封,一千华里的路程如今只需车行半日,可是当年被逐出京城的苏东坡,这一路向北,顶风冒雪,要走多少天?在我的《北国东坡》中,除了要写河北的定州,还要写山东的密州,还要写陕西的雍州,这也是黑人日后旅行的路线图之一)。</p> <p>车到安阳——离家乡越来越远,离新乡越来越近。</p> <p>辽宁河北河南</p><p>驶入安阳车站</p><p>四野当年在此</p><p>一场生死血战</p><p>(在父亲的《南下回忆录》中,有三场比较大的战事:一是打锦州,二是打天津,三是打安阳。在安阳防线上与父亲的部队血战到底的,不仅有武器精良的国军,而且有死不投降的民团。在安阳战役中,让父亲永生难忘的有三个镜头:一是在安阳城下的开战前夜,他和战友们一起观看部队文工团演出的话剧“刘胡兰”,结果演出现场假的“炮声”和远方前线真的炮声混在一起,难辨真假,引开战士们的一阵阵欢笑;二是战斗打响后,他和预备队的战友们正在吃小鸡炖蘑菇,突然接到参战命令,大家笑着说“回来再吃”……可是从前线下来时,八个人中死了五个,一盆小鸡炖蘑菇还冒着热气,可是谁能吃下去;三是在安阳附近一场与地主武装的激烈战斗中,碉堡里敌人的机枪手是一个年轻的地主婆,她一边疯狂扫射,一边嘶声嚎叫“姑奶奶和你们拼了”,最后我们的爆破手把那“姑奶奶”和碉堡一起炸上了天。如今的安阳,和平安详,在安阳车站的站台上请乘务员给我照一张相,看着远处的安阳,想着父亲正和她的战友们趁热吃着小鸡炖蘑菇)。当年父亲在安阳城下看剧团演出还曾赋诗一首:</p><p>安阳城下初用兵</p><p>豫北剧团演英雄</p><p>台上打炮城下响</p><p>实弹确比虚弹隆</p> <p>车到新乡。经过严格审查,确认黑人不是来自新疆和青岛,这才放行。</p> <p>出站:眼前一亮,心头一烫。</p> <p>标准的熊抱。</p> <p>前面不远就是已经安排好的锦江之星——有人策划好、安排好、组织好的旅行真好。</p> <p>在新乡,想起父亲南下从安阳到新乡再到汤阴的军旅诗篇:</p><p>刚战安阳又奔新</p><p>征尘滚滚过汤阴</p><p>壮哉英豪餐胡肉</p><p>取旧山河有雄心</p><p>还有一首在河南邓县的七律:</p><p>邓县出征逢雨天</p><p>崎岖山路步履艰</p><p>眼望逃敌心生火</p><p>解放大义正凛然</p><p>遍地英雄白洋渡</p><p>大江南北皆楼船</p><p>失道王朝风飘絮</p><p>五亿人民尽开颜</p> <p>在印象一般(小、旧、差)的新乡车站前合影留念。</p> <p>坐公交车,去博物馆。</p> <p>教训之一:以后尽量不和小脸盘合影。</p> <p>下汽车,过马路,前面便是新乡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宽宽敞敞,大大方方。</p> <p>新乡应该是中国第一大乡,此外,还有中国第一大庄(石家庄),还有中国第一大屯(苏家屯)。</p> <p>鲜花似锦,余香未尽,这里仍有浓郁的国庆气氛。</p> <p>新乡的建筑和道路都很大气,也很有艺术范儿。</p> <p>此行参观的第一个博物馆,平原博物馆(这个名字可要比“新乡博物馆”强多了,由此想起重庆的三峡博物馆、杭州的西湖博物馆)。各地的博物馆都是介绍本地区历史文化概况的名片,也是代表本地区文化艺术水平的地标。</p> <p>新乡(新乐)是牧野文明的发源地。</p> <p>在这里仿佛还能够听到三千多年前牧野之战的杀声阵阵,这场战争决定了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诞生。有意思的是,三千年后发生在中原的淮海战役也决定一个王朝的彻底覆没。成也中原,败也中原。</p> <p>在中原,一个市甚至一个县博物馆里的国宝级文物都要比北方的省级博物馆多。</p> <p>二位中原行的领导在研究中原古地图。</p> <p>关羽青铜像,黑人的图腾。</p> <p>设计别致的博物馆正厅顶棚。</p> <p>博物馆保安的摄影水平很高。</p> <p>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徒步两公里,走到了牧野湖公园。有点疲劳,也有些惦记北京的情况。</p> <p>这个摄影姿势比较经典。</p> <p>黑人红装绿竹,</p><p>牧野湖畔驻足。</p> <p>湖水不是很清澈,因此鱼很多。生活中也有这个道理。</p> <p>政委自然多操心,在与另一支还未到达新乡的小分队联系。</p> <p>凭栏看花洲,</p><p>耳边鸟啾啾。</p> <p>还是团长的眼睛尖,在公交车上看到了我们要找的石牌坊,赶紧下车,近前观看这在时光烟云中矗立了二百年的历史文物——七世同居坊。</p><p>据碑文介绍:七世同居坊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饮马口,是清代道光皇帝为臣子赵珂七代同堂恩赐所建。该牌坊为青石砌筑的仿木建筑,高大宏伟,图案雕刻精美,运用了各种雕刻技法,代表了清代石刻的杰出艺术水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发现这处古迹,多亏团长眼力。</p> <p>我们几家都已四世同堂,幸福满满,不再奢望七世同居。</p> <p>如今的石牌坊已经成为时代的盆地,还将成为历史的峡谷。</p> <p>新乡华夏古城</p><p>民风纯朴热情</p><p>只要开口问路</p><p>必会反复叮咛</p><p>(在宾馆,服务员不仅用手机帮我们查询,还给我们写站点名,画路线图。在博物馆,小女孩为了确定我们接下来打车是五元钱还是六元钱,差点和小男孩争吵起来。在公交车站,一位大姐和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仔仔细细的告诉我们应该坐什么车,在哪一站下,下车后怎么走。我们下车的时候,一位大哥还不放心的反复嘱咐我们别走错了路。如此市民,美好市容。)</p> <p>夜游新乡火车站,等候北京代表团</p> <p>三人等候风中站,</p><p>三军会师尽开颜。</p> <p>新乡即心乡</p><p>锦江亦瑾江</p><p>六六旅途顺</p><p>九九友谊长</p><p>(在新乡,与其说人的会合,不如说心的汇聚;在锦江,与其说水的汇合,不如说玉的荟萃。六位老同学,九天小计划,都是很吉利的数字,预示着明天的平安快乐)</p> <p>隔年相聚,悲欣交集。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融入深深的拥抱。</p> <p>打卡:中原行第一张人最全的合影。</p> <p>极具特色的新乡地方风味。</p> <p>难得淑女要吃要喝,迫不及待的干杯!</p> <p>次日早晨,包车前往辉县市——万仙山——郭亮村。</p> <p>很快,和热情健谈的司机小弟成为朋友,于是更加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p> <p>一路提心吊胆,到达太行山中,万仙山下。</p> <p>黑人初读万仙山。</p> <p>云遮雾罩太行怀,</p><p>穿云破雾万仙来。</p> <p>算上这次,黑人已经三进太行山:第一次是山东的太行山,第二次是山西的太行山,第三次是河南的太行山。</p> <p>看这山形像什么?云雾之中更加显得变幻神奇。</p> <p>海拔1672米的万仙山。</p> <p>这一张是小白踏石。</p> <p>这一张是老黑踏石。</p> <p>继续打卡:万仙山下合影留念。</p> <p>景区专车把我们送到山腰,从这里徒步“绝壁长廊”(挂壁公路)一千五百米,目标郭亮村。同伴轻轻盈盈,黑人战战兢兢。</p> <p>仰望绝壁,胆战心悸。云天旋转,头晕目眩。</p> <p>青山秋色,黄叶婆娑。</p> <p>悬崖陡壁,巍峨耸立。</p> <p>这张似乎照歪了的片子倒是挺像黑人当时的感觉,就觉得人要倒,山也要倒。</p> <p>满怀期待的摄影师。</p> <p>开始出发!</p> <p>踏上“挂壁公路”之前先喝点水,压压惊。</p> <p>我们就要进“洞”了!</p> <p>再次读懂“悬崖峭壁”。</p> <p>两位拍摄主角一红一绿(另外两位不知去向)。</p> <p>既是山路,也是隧道,一个一个打开的缺口是为了向山下扔废石料。</p> <p>彼此隔空相望。</p> <p>回眸峰岚叠嶂。</p> <p>我叫“不紧张”。</p> <p>难得悬崖峭壁上的从容微笑。</p> <p>还是团长眼尖,在众多游人中竟然发现老乡、麻友!这个世界实在太小了。赶紧合影留念。</p> <p>想不到从老轿顶到万仙山的距离这么近。</p> <p>几乎是擦肩而过,不想说再见。</p> <p>我们的摄影师也经常被别人借用,他自己也很乐意被借用,特别是被美女借用。</p> <p>一锤一锤,一钎一钎,一炮一炮,一凿一凿。千难万苦,百折不挠。如今清晰可见铲痕凿迹,原来他们都是愚公的后裔。</p> <p>摄友蓝夜星空</p><p>撷美太行山中</p><p>虽为采花大盗</p><p>本身也是风景</p> <p>撷美者。</p> <p>学习撷美者。</p> <p>太阳出来了!</p> <p>依稀可见郭亮村——村头悬崖万丈,村尾峭壁千仞。在这个村里千万不能梦游。</p> <p>哆哆嗦嗦的,真怕手机掉下去。</p> <p>悬崖下的瀑布。</p> <p>仰望郭亮村!</p> <p>当年村民苦,</p><p>如今游人乐。</p> <p>生长在悬崖上的小树,沐雨临风。</p> <p>尤其感叹这红岩黄花。生命与自然的力量坚不可摧。</p> <p>满目都是刀劈斧剁的山崖。</p> <p>头顶便是郭亮村,身后好像“刀劈崖”。有点像三峡边上的链子崖。</p> <p>黑人在此命名:刀劈崖!</p> <p>有人瞅镜头,有人瞅山崖。</p> <p>只能往上走,不敢朝下看。</p> <p>如今村民下山的方式(当年要背着羊羔走石阶上山)。</p> <p>天堑变通途。</p> <p>有美丽,也有垃圾。</p> <p>这段绝壁长廊,可谓“鬼斧神工”,也可谓“巧夺天工”。</p> <p>紧紧鞋带,最后冲刺。</p> <p>终于接近郭亮村挂壁公路的起始段,也是“郭亮洞”的入口,据载:郭亮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郭亮洞挂壁公路、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隧道……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p> <p>郭亮洞口,镜头众多。</p> <p>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心情激荡,不禁奏起《我爱你中国》,有人吹奏,有人应和,身边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多高的舞台多美的歌!</p> <p>动听的音乐可以有效缓解疲劳。</p> <p>小小口琴,大山回声。</p> <p>表达激动之情,亦又不同方式。有合奏,亦有独奏。</p> <p>审美主体。</p> <p>审美客体。</p> <p>不断变换的审美主体和客体。</p> <p>喜看山顶上的郭亮村,也为即将走出挂壁公路而喜。</p> <p>华夏奇观。</p> <p>往上走是壮美之麓,往下看是秀美之湖。</p> <p>千米高空的云水,名副其实的天池。</p> <p>如此美丽的山岩毫不逊色于玛瑙。</p> <p>据传说,东汉末年,连年灾荒,加上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剥削压迫,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儿子——郭亮,率部分饥民揭杆而起,反抗压迫,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当时封建王朝慌了手脚,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后来,就采取了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当时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领官兵前来镇压。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周军围困,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同时,郭亮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一自然村(今“会逃站”)。这个悬崖上的山村,人们为纪念郭亮,便将这个悬崖上的山村名取为“郭亮村”。</p> <p>既是攀登者,也是写生者。</p> <p>默默记录光荣:1972年,为了改变交通闭塞、穷困隔绝的生活处境,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由13名青年农民硬是用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出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绝壁隧道,这就是号称“太行隧道之父”的南太行山第一个绝壁长廊——郭亮洞。当时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也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帮助清理石渣,送水送饭。村民用掉12吨钢钎,打烂了4000把铁锤。历时五年,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为改变郭亮人民的生活条件开辟了一条通途大道。</p> <p>我们进村了!</p> <p>高歌太行山上</p><p>挂壁悬崖万丈</p><p>仙游郭亮村中</p><p>巧遇世玉迎光</p><p>(世玉和迎光是我们在挂壁公路上对面碰上的营口老乡和宣传队同学)</p> <p>腿疼的厉害,由此想起当年两位“春苗”式的赤脚医生,一个在宣传队,一个在纺织厂,都曾用不消毒的银针扎过黑人的膝盖。后者就在身边,令人不寒而栗。</p> <p>在千米高坡上打尖。</p> <p>吃完烧饼吃桔子,不吃不行(这位绿衣者就是当年给黑人扎过针的赤脚医生之一)。</p> <p>真可谓千金一笑。无论为何,开心就好。</p> <p>南瓜西施。</p> <p>纪念英雄郭亮</p><p>村建太行山上</p><p>走进农户人家</p><p>民风质朴豪放</p><p>(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沙窑乡,海拔1000米,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p><p>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p><p>走进郭亮村,有如走进时光隧道,古地的民物,古老的民居,古朴的民风,古村的民俗……让我们远离滚滚红尘和黄沙漫漫,来到这藏在深山的世外桃源和精神高地。)</p> <p>国军推磨。</p> <p>村中老妪。</p> <p>刘家老屋。</p> <p>信号不错。</p> <p>青年点里的棒小伙与铁姑娘。</p> <p>农家院里的老婆婆与儿媳妇。</p> <p>一百年前的当家的和屋里的。</p> <p>一百年后的村支书和小队长。</p> <p>这个是青年点长和妇女主任。</p> <p>站在刘家老屋的房顶上环顾巍巍太行。</p> <p>从刘家老屋的房顶上俯拍鱼缸和游客。</p> <p>想掰人家的苞米?</p> <p>人一累,就愿意“勾肩搭背”。</p> <p>我们村里的年轻人。</p> <p>装模作样之一。</p> <p>装模作样之二。</p> <p>装模作样之三。</p> <p>装模作样之四。</p> <p>老房老墙老物件。</p> <p>拍了这么多好片,都说这一块钱花的很值。</p> <p>女县长陪同军首长回到当年浴血奋战的老革命根据地。心中唱起《再见了大别山》。</p> <p>先有老愚公,</p><p>后有毛泽东。</p><p>北有红旗渠,</p><p>南有郭亮洞。</p><p><br></p> <p>黑人在想,1972年自己在做什么?好像也在抡铁锤打扁铲(纺织厂军工连钳工班)。</p> <p>在这里想起一首老歌: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p> <p>竖竖横横的画面,高高低低的镜头。</p> <p>身后的镜头之一。</p> <p>身后的镜头之二。</p> <p>石巷之一。</p> <p>石巷之二。</p> <p>石巷之三。</p> <p>洗床单的男人。</p> <p>晾床单的男人。</p> <p>当年我哥在这里拍摄《清凉寺钟声》。</p> <p>想不到郭亮村也有咱谢氏旧宅。</p> <p>交流。</p> <p>在这里过好党支部的组织生活。</p> <p>进行“太行精神”主题教育活动。</p> <p>村中店铺林立。</p> <p>墙上鲜花盛开。</p> <p>好景美不胜收。</p> <p>石阶之一。</p> <p>石阶之二。</p> <p>石阶之三。</p> <p>石阶之四。</p> <p>石阶之五。</p> <p>石阶之六。</p> <p>出村的道路。回首再次致敬英雄的山民和悲壮的故事:</p><p>层层石阶级级险,</p><p>辈辈出山步步难。</p><p>悠悠岁月年年走,</p><p>嘘嘘喘息声声叹。</p><p>赳赳硬骨拳拳心,</p><p>叮叮铁锤当当钎。</p><p>铮铮盟誓谔谔言,</p><p>爷爷不叫孙孙攀。</p> <p>既有万仙山,</p><p>便有望仙台。</p><p>山中云台美,</p><p>自有神仙来。</p> <p>继续打卡:郭亮村口。</p> <p>我们在太行山上。</p> <p>镜头的角度与拍摄的难度。</p> <p>红日照遍了东方,</p><p>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p><p>看吧!</p><p>千山万壑,铁壁铜墙!</p><p>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p> <p>看看谁吹的最专业、最投入?</p> <p>从郭亮村出来,我们又分道扬镳,一路到郭亮洞口休息,一路去观景台拍挂壁公路。后者显然年轻力壮。</p> <p>向年轻人致敬,看他们在招手。</p> <p>如今的郭亮村,不仅是旅游村、商铺村,还是影视村,还是画家村……尤其是画家乐园。</p> <p>归途。</p> <p>微笑,人生最美里的精神长相。</p> <p>这山怎比那山高。摄影家总有更高的要求。</p> <p>观景台上。</p> <p>考验心脏。</p> <p>站在观景台上看绝壁长廊——颤巍巍的声音颤巍巍的心情。</p> <p>据险地,拍绝壁。</p> <p>遥看绝壁长廊,惊叹世界奇观。</p><p>正是:</p><p>十三壮士出郭亮,</p><p>抡锤执钎凿太行,</p><p>打通天堑破石壁,</p><p>横断千仞穿一廊。</p> <p>路似白鞋带,人如黑蚂蚁。</p> <p>如果打击侵略者,这就是最大的碉堡和枪眼!</p> <p>上山难,下山更难,特别是对于黑人来说。</p> <p>越是往回走,越是拍不够。</p> <p>这个地方可以做合唱团的舞台。</p> <p>疼痛难忍,一步一钻心。</p> <p>细心的政委一直陪在伤员身边,不惜落在队伍的后边。</p> <p>始终陪同黑人下山的还有团长。</p> <p>我们终于走出郭亮洞!</p> <p>这位摄影师一定练过瑜伽。</p> <p>螳螂捕蝉,黄雀在后。</p> <p>如此敬业,感人至深!</p> <p>海拔一千七百米</p><p>全长一点五公里</p><p>六十个月十三人</p><p>创造世界九奇迹</p><p>(这次出行河南的目的之一就是观看和体验被成为世界九大奇迹的万仙山挂壁公路,也称绝壁长廊。站在这条挂壁公路上,望上看,头晕目眩;往下看,心惊胆战。走在这条挂壁公路上,既美丽又壮观,奇不堪言,险不堪言,累不堪言,苦不堪言,可想而知当年十三个男人一镐一镐修建这条“天路”的危险与艰难,心中充满敬佩之情,更加读懂愚公移山。另外,面对巍巍太行,心生无限敬畏之情,真正的铁壁铜墙,倭寇怎敢猖狂。感谢团长,距远拍下“绝壁长廊”,也感谢我自己,拖着残腿上上下下三公里的挂壁公路,终于完成心中夙愿)</p> <p>在南坪风景区。什么样的体重能出现这样的问题?</p> <p>前人摔的狠,后人坐的稳。</p> <p>何谓不堪重负。</p> <p>神奇的星月石。</p> <p>可怕的马蜂窝。</p> <p>南坪高峰——黑人望而兴叹。</p> <p>又是她俩独辟蹊径,再登高台。</p> <p>健康的女人与误诊的病人。</p> <p>回到新乡已是夜晚,庆祝我们一路平安。</p> <p>不约而同,看来都知道什么菜最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