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读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如《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再如《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书:“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等等。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理解那时候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有所帮助。</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这些文章虽然并非专为少年儿童而写,但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令人读来兴味盎然。</span></p><p><br></p> 整本书阅读强化训练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朝花夕拾》的原名为“旧事重提”,简要分析改用“朝花夕拾”为书名的原因。</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都有对读书的情景的描写,作者的用意是什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父亲的病》中的名中医们和《藤野先生》中的西医藤野先生有哪些不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4.《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作者主要评析了哪几则故事的不合理之处?其写作目的是什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5.有人认为,《无常》一文是在宣扬封建迷信,不宜推荐给青少年阅读。请说说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6.《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都叙述或者提及鲁迅的童年生活,请结合相关文章,简述鲁迅童年生活的“乐”与“忧”。</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7.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长妈妈、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范爱农。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作为探究的对象,从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分析其性格特征,并说说鲁迅先生对他或她的感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8.《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涉及对儿童教育的问题,请结合这些文章说说鲁迅对儿童教育有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9.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一次《朝花夕拾》读书交流活动,你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请选择一篇你最喜爱的篇目,并说明理由。</span></p><p><br></p> 名著阅读核心考点 专题一 鲁迅的童年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 color: rgb(255, 255, 255);">探究提示:</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不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span></p><p><b style="font-size: 15px;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 color: rgb(255, 255, 255);">【知识要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7, 33, 66);">示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鲁迅的童年是幸福的。但也有不美好的地方。鲁迅一出生,条件就很优越。他是体面的大少爷,并且深为父母、祖父母等人疼爱。这一切,使鲁迅的童年生活很幸福。在疼爱鲁迅的亲人当中,还有一位特别的亲人,那就是他的文章中曾多次出现的、他的保姆“长妈妈”。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曾有介绍,长妈妈为鲁迅买来了“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的《山海经》,激动得鲁迅“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同时鲁迅有玩耍的乐园——百草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此就有童话世界般的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即使是读书的时候,也是快乐的,至于读书的情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极有趣的描写:本是老师让孩子们读书,但老师往往比孩子们读得更陶醉更投入,孩子们则在下面大玩纸糊的盔甲游戏,鲁迅呢,干脆描图绘画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其实鲁迅在回忆时自己感觉也是幸福的,如《五猖会》一文中就记叙了他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但是童年也有不美好的地方,例如鲁迅在《狗·猫·鼠》一文中就追忆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五猖会》则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心灵的伤害和作者对父亲的不解。这些都是童年不美好的表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总之,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打开了他的童年之窗,通过这扇窗户,我们看到他的童年既有快乐又有烦恼;既有对长妈妈的感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有对封建教育的厌烦和不解。</span></p><p> </p> 专题二 鲁迅笔下那些人物 <p><b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 font-size: 15px;">探究提示:</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等。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撰写人物的方法。</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 font-size: 15px;">【知识要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color: rgb(217, 33, 66); font-size: 15px;">示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纪念她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提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五猖会》中也提到长妈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是一个有许多缺点和守旧观念的人物,但却让鲁迅充满敬重与怀念。长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不做作,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她懂得的许多规矩,大都是可笑的,但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中间寄托了她真诚、善良的愿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明她对“我”的愿望是那样的重视。作品中的长妈妈虽然是一个底层劳动者,但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span></p><p><br></p> 专题三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书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试将这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研读,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知识要点】</b></p><p><b style="color: rgb(217, 33, 66); font-size: 15px;">示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朝花夕拾》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自己鲜明的观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其一,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鲁迅在三味书屋询问心中的疑惑却得不到解答,“‘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教书先生不解答与课本无关的问题,挫伤了孩子的求知心。孩子能提出问题,其实不管他提的是什么问题,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欣赏他的这种求知精神,哪怕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其二,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鲁迅在《琐记》中提到衍太太。她见到孩子吃冰,不仅不制止,还加以怂恿,鲁迅对此深恶痛绝。他在日常生活中特别重视纠正孩子的过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哪怕一件小事也不放过。在严管中还培养其良好的品质,让孩子分辨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