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少年》读书会

彭慧

<p>《我们小时候》散文集 </p> <p>根据孩子的兴趣点,从九岁(记事)开始聊书。先聊自己的童年趣事,再聊作家九岁那年发生了什么事情?</p> <p>出示九岁那年发生的重要事情:</p><p>1.文革</p><p>2.女同学的关注</p> <p>关注红色字体,说说作家为什么这样写?前面写表情,为何后面没写表情而写外貌?</p> <p>看插图,插画家给这个女生的配图,你感觉画得怎么样?</p><p>接下来聊聊书中你感觉印象深刻的片段。</p> <p>想想,在这本书里面,叶兆言的哪些回忆和桥有关?</p> <p>你们怎么看待他们逃学去找路?是浪费时间吗?</p><p>你觉得他们有探索童年的秘密通道吗?</p><p>(好奇的探索心)</p> <p>还有哪些你感兴趣的点?自由地聊一聊</p><p>话题延伸:</p><p>假如你可以选,你是选生活在那个年代还是现在这个年代?</p> <p>这张照片是谁?(叶圣陶,叶兆言的祖父)</p><p>书中哪些地方写到他?(日常生活中)</p><p>叶兆言在这本书里有没有把祖父文学上的成就写进去?语文老师常说,写人物要写出特点,那这本书中写出了叶圣陶的特点吗?为什么作家要这样写?</p><p><br></p> <p>交流书中的困惑点:</p><p>这本书很多内容都与文学无关,为什么叫《文学少年》?</p><p>看目录:</p><p>没有文学的少年</p><p>文学的少年</p><p>矛盾吗?</p> <p>什么样才是文学少年?</p><p>作家怎样成为文学少年?</p> <p>17岁的作家接触到什么发生了改变?</p> <p>一人一句轮读,感受作家字里行间的文学气息。</p><p>什么叫文学少年的生活?假如他没有过上文学少年的生活,那他来到这所老学校看到的是什么?(老房子、荒芜……)</p><p>有了文学的生活,他看到的是什么?</p> <p>女同学的脸,探路,洗澡……</p><p>这些童年发生的事就像一首诗。</p> <p>话题再次追问:</p><p>为什么作家会取这样一个书名?</p> <p>与作家叶兆言对话</p><p>1.授课者是如何设计这堂课?</p><p>抓住学生的趣味点和学生的疑难点进行设计,用儿童视角去看这个作品突出趣味点,抓住矛盾处引发思考。</p><p>什么才是有文学的生活?</p><p>在生活中享受纯粹地阅读,而不在乎各种教学策略。</p><p>2.作家眼中理想中的文学课堂是怎样的?</p><p>文学课堂与文学并没多大的关系,文学走进课堂,可能会走歪,一孩子们的自由时间减少,二对作家不敢兴趣。但是孩子在适合的年龄读他喜爱的作品,这是可行的。</p><p>3.对作家影响最大的人是谁?</p><p>什么是作家,作家就是坐在那写作,</p><p>作家写作那个伏案的背影对作家影响最大。</p><p>4.叶圣陶对作家的影响在哪?</p><p>祖父和父亲并没有希望叶兆言成为一个作家,也没有指导,叶兆言之所以成为一个作家,实则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阅读,是阅读的累积。因为孤独,而书是他唯一的陪伴,在只有电灯照明的时代,为了排遣内心的孤独,沉浸在书中。二是因为孩子内心对禁忌的探索,因为文革时期,世界名著被批判,不让读,这恰恰诱惑着孩子去看。</p><p>5.我们如何读懂作家,怎样带领孩子阅读?</p><p>备课备两头,自己去读,读出什么?孩子去读,读出什么?把两者读出的内容进行整合再交流,就是备课最好的方向。</p><p>6.作家作品中描述的那些美好的画面都是真实的吗?</p><p>文学只是把过去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实则还有很多糟糕可怕的一面,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p><p><br></p>

作家

文学

叶兆言

少年

孩子

什么

叶圣陶

本书

九岁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