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路 拾 贝 ——记参加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优秀课例现场展示活动感悟

余丽芳

<p>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为期两周的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心理健康(小学、初中)现场展示活动终于结束了,景德镇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连获全省小学、初中心理一等奖第三名。</p> <p>  此次全省小学心理、初中心理优秀课例各为13节、12节,这些课程都是各个地市通过层层选拔、精心打磨、反复研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九月初市教研所心理健康教研员余丽芳一接到省里通知比赛立马布置任务,在市教研所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下,心理学科开展了一系列赛前准备活动:全市心理健康微课大赛、心理课堂开放月观摩活动、学科中心组教研活动等。通过前期心理赛课选拔,市教研所最终确定两名获市级一等奖教师参赛,分别是一小朱霏霏老师和一中王韵老师。美玉需雕琢,好课当打磨,余老师立即组织心理中心组团队分别对两节课课堂设计、课件制作、素材音乐选取、教案等方面集体磨课,整个做课过程一路走来,正如一个初到海边的拾贝人,留下一串串脚印,带走无尽收获。</p> 初次磨课阶段 <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p><p> 万事开头难,越想把它做好,越不知无从下手。景德镇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心组于2019年6月成立,中心组成员都有心理资质证书且从事心理课堂教学,但摆在大家面前困惑的是都不知道如何才能上好心理课程,参赛课程到底是啥样就更不清楚,为此大家不断探索不断研讨。海明威曾说:“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心理学科中心组也在不断摸索属于她们的课堂,不断地讲课、听课、评课、磨课、培训,慢慢地形成对心理课的全新认识。</p><p> 这次比赛时间紧,任务重。从接到比赛任务到参加比赛,仅有短短的一个半月,这两节课主题分别和情绪、亲子关系有关。两个主题都与伴随学生成长息息相关,那如何才能切合学生的需要,把这两节与学生成长道路中的必修课上出不一样的新意?在最初几周,这个难题一直充斥着余老师脑海,无法明晰设计的思路和方向,让大家也倍感压力。</p><p> 每一节心理课都是一次创作,而这一次次创作,更是一次次挑战与磨砺。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情绪红绿灯》,之前多次试上给大家感觉是整堂课很散,感觉各环节之间联系不是很大,课程素材选取了国外事例,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具、课件展示不够精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教研所所长钟志云提出注意课堂教学素材的选取,建议把国外事例换成我们中国事例,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市教研所副所长谢红英提出课程整个主线条要串起来,这样课程才能吸引学生。于是教研所余老师一直围绕这两大块方向不断和中心组研讨,经常半夜和参赛朱老师都在调整课堂设计,多次更改教案直至一两点。而另一节课王韵老师授课的主题与亲子关系有关,由于王老师上高中学生课程比较多,在授课时缺乏语言表情感染力,大家都觉得整堂课老师比较严肃,导致吸引不了大家,面对这些问题余老师也是焦急万分,为此她给王老师每天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每天回家对着镜子笑两分钟,直到现在结束比赛了,看转播的王老师还不适应自己教风的转变,总感觉台上的人不是自己。</p> 再次磨课阶段 <p> <b>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p><p> 针对磨课期间发现的总总问题,静下心来,余老师开始回溯到课程设置的本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为了让两节课程的呈现力求完美,再次对两节课加工打磨。首先从课题着手,新颖的课题总是可以吸引大家。最初两节课的课题分别是《情绪红绿灯之做情绪的主人》《调出亲子“爱”滋味》,考虑到名字太长不容易吸引学生,也没有趣味性,于是根据教案内容改成《情绪红绿灯》《爱的“方程式”》。其次考虑到地域性素材的体现。每次比赛不光要备教案、备学生、还要了解当地学生校园文化或当地特色。在地域性素材这一点两节课都有体现,《情绪红绿灯》在最后调节情绪环节中,我们提前做了功课,在网上搜索了当地学校,查阅到了当地学校学生在抗疫期间居家自我调节各种活动的视频,现场评委老师们觉得这节课设计非常用心。《爱的方程式》在调制甜的味道环节中我们打造了模拟小厨房,在课件、教具中运用了景德镇青花元素及音乐《青花瓷》,浓浓的家乡情怀打动了在场每位评委,也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团队反复研讨、仔细推敲给这两节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看似微不足道的四十分钟,背后是整个团队的凝心聚力和精益求精。</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景德镇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小学、初中中心组团队(还有中心组成员金美英、雷丽娟、喻梅老师没有合影)</span></p> 教学反思阶段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b></p><p> 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市教研所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余老师有几点自己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有三体,不是刘慈欣的《三体》哦,这个三体分别是:活动的体验要深入、学生的主体要突出、课堂总体的设计要合理。<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好的心理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体验。</span>重体验,不仅是活动的体验,还包括心理的触动。如《爱的方程式》设计让学生自己调制甜的味道词语,该环节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话语充分的表达,其实也是对自己、对家长的期望。通过观看视频《一棵苹果树与孩子》,孩子深切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体会到父母的伟大。<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好的心理课,孩子才是课程的主体。</span>好的课,是展示孩子的优秀,而不只是活动游戏的框架,一堂课中,大部分都是孩子玩,而没有触动灵魂的分享出来,整堂课就枯燥无味。有的课听起来就很累,老师挤牙膏一样挤不出孩子的话,而有的老师不断地追问,那么你可以听到孩子各种灵动的想法。比如《情绪红绿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针对五种不同情境,分别谈论自己想法。通过快乐密语改变之前的想法,其实也是运用了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认知来转变情绪。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中同学们自己谈转变情绪的话语时,可以真切感受到她们学会了真正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孩子们回答地也非常精彩。<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3.好的心理课,自然要有好的课程总体设计。</span>无论是借助于活动,还是训练,视频、讨论等,总体设计的思路应该是清晰的,课堂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孩子遇到最初的本质。有个东西大家不容忽视,就是课堂的“生成性”。相信一节老师帮助学生“生成”的课和一节老师讲出来的课,从学生接受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教师总体设计课程时要注意是否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了“生成性”课堂教学,不是看老师讲得咋样,而是看老师是否引导到位、学生是否在大脑中自然生成。其实这也是一直我们大家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最后对下次参赛老师还有个小建议:</span></p><p> 1.参赛视频素材应选择积极、正能量素材,切忌选择消极负能量或对学生不好暗示的素材。</p><p> 2.教师注意自己的语气词不要太多,语言一定要精炼,突出重点。</p><p> 3.课程逻辑线条一定要清晰,层层递进,每一部分在PPT中呈现出来。</p><p> 4.课堂中积极鼓励教师多采用希沃多媒体教学。</p> <p>  这次大赛之后让所有老师们对心理课程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思考,以赛促研,以研促教,让大家一起加油创造不一样的精彩!最后,祝愿景德镇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p><p><br></p><p><br></p><p><br></p><p> 景德镇市心理健康教研员余丽芳</p><p> 2020年10月31日</p>

老师

心理健康

心理

课程

学生

教研

中心组

课堂

两节课

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