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在我的家乡山东齐鲁大地,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因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贤人钟毓之地”的美誉。而在这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鞭打芦花”的历史典故就诞生在这里。这也是多年来心心念念想撰写一篇与芦花有关文章的初衷。</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承载着凄美、孝道故事的芦花!</b></p> <p> 2000多年前的孔子高徒笃圣闵子骞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36年至公元前478年在世,更是孔子著名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人奉为笃圣,居十哲首坛。</p><p> 孔子赞其曰:“孝哉!闵子,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p><p> 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先贤人物。而在我的家乡山东广泛流传与闵子骞孝道有关《鞭打芦花》的故事却令人敬仰。</p> <p> 闵子骞十岁的时候,亲生母亲去世,父亲再婚。</p><p> 后母过门后生了两个儿子,因偏爱自己亲生的儿子,对子骞渐渐冷淡起来,经常不让小子骞吃饱饭,闵子骞对这些事情从不在意也从来不给父亲讲。</p><p> 有一年冬天,后母在做棉衣时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是保暖棉衣,给闵子骞做的却是用不御寒的芦花做成的假棉衣,穿这样的棉衣不暖和,闵子骞在寒冷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p> <p> 有一天,闵子骞的父亲坐车外出办事,由闵子骞兄弟三人拉车。天气寒冷,北风呼啸,因闵子骞的棉衣不御寒,被冻得浑身颤抖,而他的两个弟弟,因为穿的是厚棉衣,加上拉车用力,头上直冒热汗。闵子骞的父亲看见闵子骞不断瑟瑟发抖,而他的两个弟弟头上直冒热汗,误认为闵子骞拉车偷懒不用力,于是跳下车用鞭子抽打他。闵子骞见父亲发怒连忙跪地上请求父亲原谅。可他父亲盛怒之下毫不留情地把闵子骞的棉衣都抽破了。随后芦花飞了出来,闵子骞的父亲捡起芦花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儿子正在挨冻!</p><p> 父亲十分生气,便要休掉老婆,闵子骞急忙跪在地上为后母哀求父亲说:“母亲在家,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离去,那么我们兄弟三人都不免受寒!”闵子骞说得婉转又合情理,他父亲十分感动,便打消了休妻的念头。</p><p> 后母听了闵子骞的话非常惭愧,从此痛改前非,对闵子骞兄弟三人一视同仁,都关心爱护。</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孝道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b></p> <p> 《鞭打芦花》的故事在孝故事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不仅在我的家乡山东几近妇孺皆知,长传不衰,流传深广,为平民百姓易懂好记,喜闻乐见。而且,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很多人也都对故事耳熟能详,并且还会讲。同时,各地由此衍生的戏曲种类也汗牛充栋。</p><p> 在社会转型时期许多人一切向钱看而忘了孝道的今天,社会上、网络上不孝之子、之女已并非个例,正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着我们华夏文明的传统文化!《鞭打芦花》的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涉及到当时的风土、人情、典章、礼仪等方面,这对于研究历史、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等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尤其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倡孝道,对现在、将来的青少年进行尊老孝亲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更具有巨大的意义。</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没有孝敬之心的人不会对国家忠诚,亦不会对同事、邻居真诚友爱!</b></p> <p> 另外,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它始终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孝被视为大逆不道,是家庭和社会都不能容忍的。然而,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孝敬之心反而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淡漠了。 </p><p> 孝敬之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它与对党和人民忠心并无矛盾。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孝敬之心的人怎会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同事、邻居真诚友爱。</p><p> 古往今来,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既有精忠报国之忠心,又有善待父母之孝心。岳飞牢记母亲教诲使岳飞成为爱国抗金英雄;陈毅元帅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可他也是一个大孝子,解放后他和夫人张茜回老家探母,亲手给母亲洗衣洗澡,表达多年来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歉疚和遗憾。许世友更是有名的孝子,但他也是出名的良将…………不说古代,仅就现代而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汗牛充栋,在他们身上,忠心和孝心得到了完美的统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秋风瑟瑟芦花旺,鸿雁南飞倍感伤!</b></p> <p class="ql-block"> 每年秋季芦花正旺时,大雁便开始陆续南迁,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而为此文备足美图深秋时节依然在寒冷的新疆奔波的我们拍摄团队,大家在大西北边境不辞辛劳已半年有余,归心似箭的情绪也与日俱增!</p><p class="ql-block"> 秋风瑟瑟,鸿雁南飞。古今中外的诗人们借鸿雁抒发乡思别情,而飞鸿也常常成为传送书信的使者,进入诗人们的作品中比如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读来令人倍感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们在今年的拍摄工作中,继去年走访边防哨卡后,再次踏访冰天雪地中的边境战地,“戍边战士的艰辛远超您想象”、“在祖国没有界碑的领土上,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真实的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艰辛,有美篇的朋友们可在平台内欣赏、教正,没美篇的朋友可百度搜索我的名字孙照广或上述文章题目去教正,谢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朴素,坚强而立!</b></p> <p class="ql-block"> 芦苇,柔情似水,坚韧如竹,即使历经寒冬,秆子枯黄了,叶子也枯萎了,微风吹过,发出一阵阵响声,那一穗穗洁白、轻盈的芦花依然在春寒中随风起舞。它们虽然没有花草的香气和靓丽,却比花草更素雅、动人。不日之后,一阵春风吹拂,又会长出新的芦苇,几场春雨之后,每一根芦苇,从秆到叶都又变得鲜绿鲜绿,嫩得似乎都要滴出水来。到了盛夏时节,一枝枝又是亭亭玉立,一簇簇又是生机勃勃,一片片又是繁茂昌盛。</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秋,芦苇花盛开的季节,不经意之间,芦花散了,那一望无际的、洁白的、轻盈的、柔美的芦苇花儿,随着风儿飞舞起来,在艳阳天下,飞舞出了它们各自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在大自然数不尽的植物中,芦苇最有个性。它们不择土壤,不惧风雨,洒脱里蕴涵着刚毅, 朴实中透着灵性;它们看上去很纤细,很单薄,却没有禾苗的娇宠与尊贵,浓缩了竹子的气节与骨影,不管是成片成片地长在一起,还是一蔸一蔸结伴而立,都是挺挺拔拔,坚强而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自古逢秋悲寂寥,便引诗情到碧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最后,再来欣赏几首与芦花有关的精典诗词,古人智慧下的芦花,读来真是妙不可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宋]·谢逸《青玉案·芦花飘雪迷洲渚》</p><p class="ql-block"> 芦花飘雪迷洲渚。送秋水、连天去。一叶小舟横别浦。数声鸿雁,两行鸥鹭。天淡潇湘暮。蓬窗醉梦惊箫鼓。回首青楼在何处。柳岸风轻吹残暑。菊开青蕊,叶飞红树。江上潇潇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雍裕之《芦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吴激《同儿曹赋芦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接苍苍渚,江涵袅袅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声风似雨,夜色月如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泽国几千里,渔村三两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翻思杏园路,鞭袅帽檐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许玠《菩萨蛮·西风又转芦花雪》</p><p class="ql-block">西风又转芦花雪。故人犹隔关山月。金雁一声悲。玉腮双泪垂。绣衾寒不暖。愁远天无岸。夜夜卜灯花。几时郎到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郑克已《芦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眇眇临窗思美人,荻花枫叶带鸡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钱易《芦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溪高岸罩秋烟,飒飒江风向暮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凝洁月华临静夜,一丛丛盖钓鱼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即将结束本文的此刻,呈上近三年来为准备此文奔波在新疆疏勒河、博斯腾湖沿岸、山东黄河滩故地、微山湖畔等在全国各地不同环境、不同光线、不同时节下拍摄到灿烂绽放、风格迥异的美丽芦苇和芦花,在请您欣赏的同时,并借此向朋友您道一声再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真诚感谢您移驾我的美篇,见字如面,展阅如晤,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于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认识您,虽隔屏,但我依然倍感荣幸和温暖!在祝您一切安好,万福吉祥,心想事成,金玉满堂的同时,请多扶持、多赐教、多提携,谢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本文图片、视频除自拍外,有的来自拍友,在此,特向原拍致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二O二O年十一月喀什初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二O二一年十月酒泉定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