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或许你只关注人口数量最多的地方,并不一定关注版图面积最大的地方。还有,或许你了解山西省最富裕的县,但不一定了解山西省最贫穷的县,并且是近三十多年来一直是全省最穷的县。</p><p> 老纳亦不知其详,阅卷方知,兴县不仅是山西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而且是自1985年被列为“山老边贫”县以来,一直名列全省贫困县之首,直到今年二月份,终于脱贫摘帽,退出了贫困县序列。</p> <p> 参观完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我们在临县三交镇驶上呼北高速,于当天下午五点多到达兴县县城。没想到在盈尺之地的县城寻找住处颇费了一番工夫。要么是车马大店式的简易旅社,脏乱差,我们不想住;要么是富丽堂皇的星级宾馆,高大上,我们不愿住。开车在城区转了一大圈,也没找下理想的住处。最后,在城东郊区总算是找到一家比较满意的酒店。</p> <p>⏸牛家大院——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p> <p> 次日一大早,我们便来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距县城八公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和晋绥军区司令部就设在这里。</p><p> 纪念馆分老馆和新馆。我们到那里时,老馆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不过在老纳的一再追问下,纪念馆的一位负责同志还是热情地介绍了老馆的基本情况。他说,老馆建于1962年,主要保留了晋绥边区党政军机关旧址和领导人旧居,是全国文保单位。这个地方叫牛家大院,原来是晋绥开明绅士牛友兰的宅院和花园。抗日战争时期,牛友兰将大院全部捐献给抗日民主政府。这里就成了晋绥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办公地方。1940年2月,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来改名为晋绥行政公署在这里成立。1941年,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部和晋绥军区司令部进驻此院后,军区主要领导人贺龙、关向应、吕正操等长期工作和居住在这里,直至1948年下半年撤离南下。</p> <p>⏸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老馆</p> <p> 那位同志略带自豪地介绍到:1948年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准备迁往西柏坡时路过蔡家崖,就在牛家大院的窑洞内,毛主席主持召开了晋绥高级干部会议,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著名的《在晋绥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p> <p>⏸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p> <p> 新馆离老馆很近,相距约有三四百米。新馆庄严气派、气势恢宏,于2011年落成。展厅面积达到一千多平米,共分七个展室,举办有“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动纪念展览”、“贺龙同志生平事迹展”等展览。馆内珍藏文物四千三百件,主要为晋绥时期的重要文献和近现代实物及照片。</p><p>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全面反映晋绥党政军民十二年光辉斗争史的多功能、综合性的革命纪念馆。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纪念馆大厅“屏障之魂”雕像</p> <p> 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象征边区军民抗击敌寇、浴血奋战场面的大型雕塑。走进纪念馆,宽敞明亮的大厅中央是一尊以晋绥边区主要创始人贺龙元帅为主的群雕。纪念馆向人们展示了晋绥边区的概况及八路军一二零师的情况。</p><p> 晋绥边区,又称晋绥解放区、晋绥革命根据地,由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地区三大块组成。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共同创建的,是最早的敌后主要根据地之一。晋绥革命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的功勋。</p> <p> 晋绥边区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现属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它东至同蒲铁路,与晋察冀豫边区相接;西临黄河,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南达晋南三角地带风陵渡,北迄祖国北疆百灵庙、乌兰花一带,和蒙古国接壤。它地处黄土高原,南北纵长一千公里,东西横长二百五十公里。</p> <p> 晋绥边区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它阻敌西进、屏障陕甘、拱卫延安,是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前卫阵地,是延安党中央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以及北平、天津联系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延安与莫斯科联系的国际交通线。贺龙曾对干部战士说:“晋西北虽然条件最差,但离党中央最近,党中央和毛主席派我们来守延安大门,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又是中共中央(昆仑部队)和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的大后方。</p><p> 晋绥边区从1937年创建到1949年撤消建制,经历了十二年的战斗历程。其间,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根据地辖区也经常变化,幅员时大时小。1942年极端困难时期只能控制几个完整和不完整的县,人口不足百万。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共辖七十五个县(旗)市,面积约十六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六百多万。</p> <p>⏸贺龙和关向应(右)</p> <p>⏸珍贵文物——八路军缴获的日军炮车车轮。</p> <p>⏸珍贵文物——毛泽东在蔡家崖题词时用过的毛笔和砚台。当年,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土地改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对全国新老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工作,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过程:</p><p>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遵照党中央指示,由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后任师政治委员,甘泗淇任师政治部主任)率领的八路军一二零师从陕西富平县出发,经韩城市芝川镇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一二零师在给敌寇沉重打击的同时,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开展兵民结合的武装斗争。同年冬,一二零师创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p><p> ——1938年2月起,一二零师对同蒲铁路北段及太原、忻县间的公路展开破袭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日军调集万余人兵力分五路向晋西北发动围攻,妄图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一二零师与日军激战二十余天,歼敌一千五百余人,收复被日军侵占的七座县城,粉碎了日军的围攻,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一二零师一部和地方武装由李井泉率领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北部,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p> <p> ——1940年1月,晋绥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晋西北行政公署在蔡家崖成立。续范亭任行署主任。6月,成立晋西北军区司令部,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军区下设四个军分区。</p><p> ——1942年8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统一领导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三个地区的党政军民各项工作。关向应任书记,林枫任副书记(后代理书记)。晋西北军区亦改为晋绥军区。贺龙任司令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p> <p>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团结一致,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寇多次“扫荡”,击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为此,边区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五万多名八路军战士和十一万多名老百姓的鲜血,洒遍了晋绥边区的山野。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革命老区的光辉史篇。</p> <p> 晋绥抗日根据地,巍然屹立在黄河以东,在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上给敌人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并确保了党中央与敌后各根据地联系的交通线。</p> <p> 蔡家崖,一个偏僻的山村,一块神奇的圣地。新中国第一代领袖们从这里走过,共和国一颗颗将星在这里升起。这里的山山水水都与共和国有缘,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世人讲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