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去岁无痕

<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于1931年。今年九十周岁。她是一个健康长寿的老人。头脑清晰,耳聪目明。喜欢书法,爱好绘画。能玩平板电脑,看新闻,听音乐,玩游戏,用微信聊天,语音视频都不在话下。</p><p class="ql-block">  母亲也是一个有福气的老人。步入老年后,她多次摔跤跌倒,都是有惊无险。2018年10月她又不慎摔倒,股骨头骨折(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经近半年的住院康复治疗,基本痊愈,现在扶着轮椅能走100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今年母亲年满九十周岁,特做此篇,回顾母亲的一生,收集整理她的书法绘画作品,打印成册送给她老人家。也给我们后人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我的外祖父是一个颇有才华的读书人,当过教师、小职员。但因为家中人口多,只靠他一人供养,在旧社会又经常失业。家中长期处于穷困潦倒状态。但外祖父毕竟是读书人,那个年代就有“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理念。而且他认为:让女儿受教育相当于今后送了一份很好的嫁妆。因此,尽管家中穷困,母亲在外祖父的坚持下,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得以上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这是母亲学生时代的一张照片。</p> 母亲上学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div>  母亲经常给我们讲述她小时候上学时的艰辛:中午放学回家,没有饭吃,只能喝点水,饿着肚子再去上学。为了缴纳几两米的班费,鼓足勇气去找亲戚借米.....。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读到初中后因为家中实在贫困,只得辍学回家,做些手工补贴家用。</div><div> 家乡解放后,母亲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当过民兵队长,(还配过手枪,只是没子弹。)配合工作队建立政权。</div> <p class="ql-block">  1950年初,解放军部队进驻家乡,母亲报名参军,经过考试,写了一篇感想后,她被录取。招兵人通知她第二天上午报到,由于语言不通,她只听懂了是第二天,当第二天中午她去报到时,这支部队已经离开了,她失去了第一次参军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1950年下半年,又有一支部队招兵,母亲抓紧机会重新报名,终于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5军(后改编为54军)135师的一名军人。</p><p class="ql-block"> 这张革命军人证明书被外祖父珍藏在一个相框底部得以保存,几十年后被家人发现,这是母亲光荣历史的见证。母亲的实际入伍时间是1950年底。部队计算军龄通常都是从第二年初算起。</p> 从此,母亲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活。并在部队与父亲相遇,组成了我们这个家庭。 <p class="ql-block">  因为母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到了部队后,她曾在135师后勤部军需科、54军后勤部军需处任会计。还在师医院任会计兼文书。</p><p class="ql-block">  母亲入伍后,在工作中感觉到需要写好字,她就开始刻苦练习,提高很快,字迹工整流利,曾被师政治部借去誊写档案,在师里她写字小有名气。这也为她今后学习书法打下了基础。</p> 母亲在新兵训练时获射击第一名,后来在师后勤射击考核名列前矛,曾受到表扬和奖励。 <div> 母亲非常热爱部队生活,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并且与战友们相处的很融洽。 </div> 后来,在部队领导的安排下,母亲与父亲组成家庭,他们的婚姻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每次看完这部电视剧都有同感。父母亲的结婚照也有那个年代的特色。 哥哥在广州出生时,父亲已随部队到朝鲜,参加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母亲与部分战友在广州留守处。 母亲与哥哥 随后母亲带着哥哥也到达朝鲜,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是父母亲与哥哥在朝鲜的合影。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朝鲜孕育了我,待产时,因为朝鲜前线条件有限,母亲独自回到国内,在天津的部队医院生下我后又返回朝鲜。这是母亲与我在朝鲜的合影。我和哥哥人生的第一次出国就是朝鲜,我们也算是间接的参加了抗美援朝。</p> <p class="ql-block">  后来因全军大裁军,只留下少数女兵,母亲退伍回到家乡,在石油管理局工作。这张是与她的姐妹们合影。</p> 母亲与小姨(大学毕业后也参军在军事院校工作) 母亲与在武汉读大学的小姨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回老家 <p class="ql-block">  母亲后来又回到部队与父亲团聚,承担起了养育儿女的家庭重任。父母所在的54军是第四野战军,参加过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从北打到南,从两广到朝鲜,从东北到津冀,直到川渝才扎下根。我们家中最初时期的4口人,曾经有一段时间分散在四个省市。这就是军人家庭的特点吧。</p> 母亲是父亲的好后勤,贤内助。父亲是军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和儿女。我们兄妹四人,分别在广州、天津、唐山、永川(重庆)出生,每次父亲都不在身边,都是母亲独自承受生育的艰辛,也因为产后没有人照顾,母亲留下了一身病痛。 为了辅助父亲,方便照顾家庭,母亲后来在军人服务社从事财会工作。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工作一直很忙,基本上没有时间顾及家庭。母亲承担了照顾和培育我们的家庭重任,对我们进行品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为了哥哥的懒散,我的毛躁,大弟的调皮捣蛋,小弟的体弱多病,母亲操碎了心。母亲身体不好,但为了照顾家庭,培育儿女付出了许多。</p> 所以说,父亲的军功章有母亲的一半。 母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都说严父慈母,但我的感受是严母慈父(父亲偏爱我)。我们很小就要参加家务劳动,因为贪玩,有时候难免犯错误。还记得有一次我因犯错被母亲教训:不要说只有一个女儿,就是半个也不行.....。所以说,我们的家庭条件虽然不错,但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娇生惯养。 <div>  我当兵后,母亲也从来没有给我寄过任何物品,每次来信都是要求我在部队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我练就了吃苦耐劳、坚韧独立的品质,不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一生都能独自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div> 母亲酷爱读书,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有空隙时间,她都手捧书籍。她言传身教的给我们示范了开卷有益......。还记得小时候母亲买了许多小说,当我们能认字时就开始看小说和各种书籍。在她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们的家风就是人人喜欢读书,家中经常都有各种文学刊物,全家人争着阅读。每逢生日和儿童节,母亲馈赠孙辈们的礼物也都是书籍。<div>  在书籍的熏陶滋养下,哥哥和大弟文学素养不错,写的文章和诗词有一定的水平。哥哥在野战部队当兵时就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和《资本论》等著作并写下论文,为他后来成为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打下基础。大弟的人生经历也从战士到工人再到企业管理人员。这些都是母亲言传身教,精心培育的结果。</div> 母亲心灵手巧,勤俭持家。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我们家的吃穿用度都是母亲亲手操持。全家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裁剪缝制,我还记得,母亲还经常热心的帮助大院里的阿姨们裁剪衣服。<div>  父亲是北方人,母亲是南方人,母亲学会了做南北方口味的饭菜。饺子、包子、馒头、汤圆、烙饼、馄饨、烧菜、炒菜......当兵前我也在母亲身边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在部队时成为包饺子和汤圆的主力军。</div> 出于对军队的热爱,母亲先后把我们兄妹三人送到部队锻炼。我和哥哥入伍时都没有成年,但母亲很放心,她认为部队是最锻炼人的地方。<div>  这张照片是我当兵第一年时,母亲带着小弟来部队看望我。</div> 我们原生家庭六口人,有五个人当过兵。这张照片母亲有点遗憾,因为她当时已经脱下了军装,照片里少了她这位老兵。 <p class="ql-block">  母亲对日寇和美国侵略者深恶痛绝。时常给我们讲述她小时候躲避日本鬼子飞机轰炸的亲身经历。讲述她熟悉的战友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场景。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p><p class="ql-block"> 母亲非常关心时事政治,她以九十高龄用电视和平板电脑看新闻,关心国际国内大事。还经常引导儿孙们的政治观点。我们的家风之一就是全家相聚时,大家在一起讨论时事政治。</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原本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3大阅兵的那一天,我们给母亲过84岁生日拍的。家族中来贺寿的22人中,共有三代8名曾经的军人,还有一人因故缺席。这些退役军人曾在野战部队、军事院校、野战医院、驻藏部队、驻港部队、工程兵、基建工程兵服役。 我们的军礼敬的很标准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张照片修饰成纪念建军90周年。母亲还埋怨我们照相时没有提醒他们老一辈军人敬军礼。</p> <p>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老兵们举杯庆祝!</p> 母亲八十大寿的生日宴 <p>全家人与特地赶来的老家亲人给母亲祝寿</p> 母亲喜欢唱歌,她会唱许多军歌和民歌。最爱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些是历年给母亲过生日的合影 母亲与孙辈们 <p class="ql-block">  母亲像喜欢读书一样喜欢旅游,年轻时随着部队走南闯北,年老后依然喜欢到处走走。我们没有时间陪伴她,她就自己参加夕阳红老年团或与小姨结伴同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体现在她身上。</p><p class="ql-block">  在深圳的世界之窗。</p> 中越交界的德天大瀑布 厦门植物园 <p class="ql-block">深圳东部华侨城的茶溪谷</p> 香港维多利亚港 洛阳牡丹园 洛阳龙门石窟 珠海新圆明园 2011年我陪伴母亲旅游,她以80岁高龄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好汉坡,母亲高兴的说:“我八十岁当上了好汉”。 我与母亲回到了我出生的天津254医院,母亲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的外祖父颇有才华,诗词书画都有功底。外祖母也心灵手巧,会用瓜果雕刻漂亮的艺术品。我当年曾经初学了一点皮毛,可惜现在这门手艺已经失传。母亲的书法绘画在这样的家庭里得到了传承。 这是我退伍回老家看望外祖父母时,请外祖父留给我的墨宝。岳飞的《满江红》 外祖父给母亲留下的墨宝: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p>  也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母亲特别喜欢书法,九十年代她在老年大学系统学习了好几年的书法和绘画。从普通班到提高班再到研究班,后来参加了老年书法协会。那时候我们都打趣说:老妈的文化水平是全家最高,已经是研究生了。</p><p>  母亲的行书书法作品: 秋瑾的《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p> 母亲最擅长的行草书法作品:鲁迅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墨海求索 <p class="ql-block">千流归大海 高路入云端</p> <p class="ql-block">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p>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div>这幅字没有保存完整,遗憾...<br></div> <p class="ql-block">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 地势坤 , 君子厚德以载物。</p> 龙, 腾云驾雾登玉府 , 翻江倒海卧晶宫。 鸡 , 昆仑山上鸣天鼓 , 王母宫中报晓音。 马 , 独游百川挂将帅, 日行千里显英雄。 虎 , 四顾千山有主, 一啸万里无声。 身为人表 礼是身基 无事在怀为极乐 有长可取不虚生 老子《道德经》节选 <p class="ql-block">紫燕嬉微雨 苍鹰击大风</p> 中华腾飞 毛主席诗词《采桑子 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隶书书法作品:读书众壑归沧海 下笔微云起泰山 隶书书法作品 小篆书法作品 小楷行书书法作品 岳阳楼记 这是母亲的“巨作”,多年前,应哥哥请求,母亲用行草书写的云南昆明大观楼的著名长对。这篇作品是她酝酿许久后一气呵成。至今挂在哥哥的书房里。 2017年母亲为了练笔和动脑,将她少年和青年时期所见所闻以及对身边的熟悉人物为题材,写了一篇3万余字的中篇小说《雅君》。大弟将其收集整理录入,编制成为一个美篇,供亲朋好友们浏览阅读。 母亲写的小说手稿 母亲的绘画作品:孔雀牡丹 竹 山水 芭蕉叶与虾 山水田园 松鹤图 山水 山水 葡萄 母亲喜欢画牡丹,刚开始她总觉得画的不如意,她在网上学习教程,反复练习,画的大有起色。 红梅 母亲学习书法绘画多年,本来有不少作品,因部分赠亲友,部分丢失,我深感遗憾和内疚,自己平时没有多关注,没有细心收集,整理翻拍。好在还有这些作品留存。给我们后辈留下纪念, <p class="ql-block">  年逾九十的母亲在家中练习书法,2020年国庆节母亲书写的祖国万岁。</p><p class="ql-block">  也许就是因为母亲所喜欢的书法绘画,使母亲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母亲最近的作品,为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而书写的:抗美援朝七十载 泣血史诗励后人。</p><p class="ql-block">  因为母亲年事已高,精气神都大不如从前,书法作品也差了一些。但在母亲的心里,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她对抗美援朝有一种情怀。她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时常给我们讲述在朝鲜的故事。在我们家有一幅朝鲜的《金刚山》油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搪瓷茶缸、铜碗铜盆,银筷子,都是当年祖国慰问团送的和朝鲜的生活用品,可惜因为多次搬家,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想想好可惜。家中只保存了一个朝鲜生铝制成的洗澡盆,我们家两代人的童年都在这个盆里洗过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0年母亲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章。这是一个抗美援朝老志愿军应得的荣誉。</p> 母亲特别珍爱这枚纪念章,它将陪伴母亲度过幸福的晚年。 <p class="ql-block">  平板电脑现在是母亲的最爱,它能陪伴母亲看新闻,听音乐,玩游戏,与亲友用微信语音视频聊天。</p><p class="ql-block">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家,培育我们长大成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母爱,感谢母亲!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