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山深处住着一位身残志坚的青年,他是一位脱贫攻坚的典范,叫折明明,大家亲切的叫他明明。关于明明的动人故事感动着身边每一位善良的公民。他的成长历程有好多媒体经常报道。但有谁知道他身后那位默默无闻,善良、坚强、有担当的母亲?</p><p> 明明的母亲叫爱玲,四十四岁。</p><p> 1996年金秋,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的季节,爱玲把她的第一个宝贝带到了平凡的人间,这个男孩子就是明明。明明圆圆的脸蛋惹人亲,花花的眼睛会传神,虎头虎脑,谁见了都想把他抱一抱。一周岁多一点的时候,他学会了走路,活泼可爱,总喜欢跑来跑去。邻居们都喜欢招呼他到自己家里吃饭。明明也很腼腆,走到哪里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乖乖的很听话。看着乖儿子,爱玲精神倍增,每天上山种地,回家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还说自己一点也不觉得累。</p><p><br></p><p> 不知不觉,明明已经 5岁,快要上幼儿园了,他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让妈妈给自己买一个带有喜羊羊的书包,整天屁颠屁颠背着书包满园子跑。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爱玲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她常盼望一年能有好收成,好给儿子吃好穿好,让娃快快长大成人。那年,爱玲和丈夫承包了一块责任田,种了一些落花生。到了秋天,收了几大包花生,准备晒干后拿出去卖钱。她高兴的天天到地里晒花生,一想到花生能卖不少钱,就不由的微微一笑。以前出去的时候,明明跟着奶奶乖乖的待在家里。可是自从奶奶去世后,爱玲要出去劳动,只能把儿子锁在家里。这天,她又要出去了,照样把大门栓关牢牢地关住,并且再三安顿明明不敢跑出去玩,就在家里等妈妈。明明闪了闪黑黑的眼睛,歪着小脑袋点了点头,看着妈妈的背影没说话。刚开始,明明乖乖的坐在家里,一会儿把书包抱在怀里,忽闪着圆圆的小眼睛,想象着上学的快乐。一会儿,又爬在窗口,双手托着下巴望着远方,看看妈妈回来了没有。从中午等到下午,明明越来越心急。他开始捣鼓着,怎么才能把门打开出去找妈妈。就先拿来一个小凳子,准备站着凳子从墙角翻过去,结果试来试去够不着。他又用拨火棍把门栓关拨开,这可高兴了,蹦蹦跳跳出去找妈妈,一边跑一边不停的喊: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当他刚跑出路口的一刹那,一辆机动三轮车急驶而来,一场悲剧瞬间发生,可怜的明明被三轮车压断了双腿,即刻昏迷不醒。从此,他的肚脐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成了高危残疾儿童。这突如其来的大难,让爱玲感觉天塌地裂,无所适从。爱玲听到邻居喊她的名字,说儿子出车祸了,刹那间,四肢瘫软,大脑一片混乱,跌跌撞撞,东倒西歪,在邻居们搀扶下,一边前行一边哭喊:孩子呀,可怜的孩子。老天呀,你为什么不让我替儿子受难?来到儿子身旁,看着昏迷不醒的宝贝,她“哇”的一声便失去了知觉,幸好村里卫生员及时抢救脱离危险。就在这时,三轮车师傅一看情况太危险,转身逃离现场,一走十几年都冥无踪影。</p><p><br></p><p> 作为母亲,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孩子遇难。母子连心,在医院的几个月时间里,爱玲从不离开明明半步,明明哭闹疼痛的时候,她强装笑颜,给儿子讲有趣的故事,逗儿子开心。等到明明睡着后,她却偷偷地一把鼻涕一把泪,有时哭到天亮。她哭着心里盘算着:这娃娃长大后怎么办?不能上学,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结婚生子……千不能万不能,这日子怎么过呢?越盘算越心烦,有时候甚至想到自己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想归想,一旦看到可怜的明明,母爱的本能还是有一线希望,希望儿子能康复起来。</p><p> 熬过了明明住院的三个多月时间。明明出院回家后,爱玲更是起早睡晚,精心照料,换尿布,洗衣服,端饭喂水。每天早晨,爱玲第一个起床,为明明洗脸,看着儿子圆圆的脸庞,心就像刀割一样,她不敢直视儿子的眼睛,好像孩子的眼睛里射出利剑要刺向她的心房。给儿子收拾大小便,从不嫌脏怕累,每天要换好几次尿布,要洗好几次衣服。早上起来,把儿子从炕上抱到床上,晚上洗漱后又从床上抱到炕上。无论多么疲惫,她从来不对儿子发火。无论多么心烦,在儿子面前始终露出笑脸。有时候自己很后悔,后悔自己不该为了一点花生把娃丢在家里。后悔、自责、愧疚,复杂的心情总是困扰着爱玲的心灵。</p><p><br></p> <p>二</p><p><br></p><p> 就在她身体极度疲惫的时候,没想到自己怀孕了第二个宝贝,这更让爱玲的身体多了一份煎熬。家添人口是一件大喜事,尽管爱玲整天疲惫不堪,但是内心却增加了一丝新的希望。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第二个宝贝出生的第四个月份,明明的爸爸突然骑车坠涯不幸身亡。又一次突如其来,又一次晴天霹雳,家里的顶梁柱尽然倒下了,这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呢?爱玲每天晚上失眠,他想着明明的不幸遭遇,想着丈夫的突然离去,想着婆婆的病逝,连续三年灾祸,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外柔内刚的爱玲,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常态的面孔。她咬紧牙关克服一切困难。为了让明明能够开心起来,她每天下午让明明坐在三轮车上,看着邻居孩子们快乐的玩游戏。当孩子们藏在三轮车下面的时候,明明总会咯咯咯地笑得很开心。爱玲也会开心的一笑。可地里的活儿只能靠明明的爷爷做了,生活费用可怜的要买一盒火柴都困难。</p><p> 度日如年,一年又一年,已经过去了四个年头。明明的爷爷身体无法支持,四口人的地要他一个人承担已经力不从心。怎么办?有人给爱玲介绍对象了,邻里亲戚们希望她能另找对象改变命运。可是爱玲说什么也不可能抛弃可怜的明明自找活路。一位她在明明住院时从医院认识的大姐,为了供儿子念书搬到城里租赁房子,丈夫靠蹬三轮车赚取一点费用维持生活。后来,这位大姐在跳广场舞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搞个体经商的男人,不久就离开了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另组了家庭。她劝爱玲,人生短暂,对自己好点才是应该的。爱玲心想,人生的价值观是有区别的,自己不可能那样做。她想:无论把明明带到哪里,无论让谁做他的养父,都会使明明抬不起头。儿子是妈妈的贴心肉,和儿子同甘苦共患难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想是这样想,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已经迫在眉睫。就在爱玲万般无奈,寸步难行的时候,明明的户家叔父来了,他叫诚信,为人老实厚道,一米七的个子,吃苦耐劳,在村子里威信很高。爱玲的生活他看在眼里,爱玲的命运令他同情,爱玲的人品令他产生爱慕。一天中午,他乘着孩子们熟睡,走进爱玲的家门,提出照顾她们母子及老人。爱玲却说:我家里拖累这么大,你进来会受委屈,我不想连累你,凭你的善良与勤劳,应该找一个单身女子做媳妇。可是,诚信已经铁了心。他的父母告诉他,一定要慎重考虑,既然成亲,必须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孩子们,做不到就想也不要想。诚信二话不说,扛着一卷铺盖正式进了爱玲的家门,从此,两位老人也同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恩爱的夫妻,经营着和睦的家庭。诚信外出劳动,爱玲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一年以后,爱玲和诚信生了一个千金,起名叫萌萌,意思是他们的生活萌生了新的征兆。萌萌圆脸,花眼,小嘴巴,刚出生两天就会咿呀啊哈地与大人对峙。家里多了个妹妹,两个哥哥好像一夜之间懂事了很多,特别是明明,他看到妈妈一个人要照顾他们姊妹三,还有三个老人,太辛苦,总想着自己能为妈妈减轻点负担。于是,他帮妈妈照看妹妹,给妹妹喂饭,替妹妹换尿布。一天,爱玲从地里回来,看到换下的满满一脸盆尿布,一把抱住明明,在他的背后泪如雨注。她想到自己出去后,可怜的明明自己不会自理还要照顾妹妹,心里七上八下,乱成一糟。明明忽闪着眼睛笑眯眯地对妈妈说:妈妈,妹妹真可爱,她还会对我笑呢。爱玲赶忙擦了眼泪转哭为笑。这时,叔父从城里回来了,他给明明买了一个轮椅。这下,明明可高兴了,他能坐着轮椅行动。他帮妈妈刮洋芋,帮妈妈扫地,总想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每次看到明明艰难的行动与笨拙的动作,爱玲总会皱一皱眉头,抽一抽嘴角,张开口又不知道怎么说好。因为她心疼儿子身体受累,又不愿意让儿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过了两年,爱玲又生了一个女儿,叫嘻嘻。四个孩子,家里嘻嘻哈哈好不热闹。日子开始红红火火,诚信更有信心了,干脆不种地了,靠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虽然比不上富裕人家的生活水平,但足以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爱玲的脸上终于绽开了久违的笑容。</p><p><br></p> <p>三</p><p><br></p><p> 六年以后,孩子们到了入学的年龄,除了明明,他们都上了村里的小学。看着明明一天天长大,爱玲更加自责与惆怅,对明明的关爱更加的细心了。明明十二岁了,但吃饭穿衣,接送大小便,全靠母亲。爱玲的操劳让儿子明明揪心,明明的处境让爱玲痛心。一次,爱玲看见邻居姐妹们都用毛线编制抽纸盒,先买来五彩毛线和方方的塑料盒,然后用钩针一针一针勾上去,一个五颜六色的精美抽纸盒成功了。买了加工两个盒子的材料,但做好一个以后爱玲又忙别的去了。明明有了心思,他学着妈妈的样子,一步一步开始做。看着容易,做起来可不一般,做了,拆了,拆了,再做,反反复复后,一个漂亮的抽纸盒也成功了。看着自己编制的抽纸盒,一种成就感是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感。明明看到妈妈看着他的作品笑得是那样的甜美,心里也好像是吃了蜜一样。明明在想,自己如果能不要妈妈照顾,给妈妈腾出时间该多好。从此,他开始学着起床,学着穿衣,学着自己处理大小便,自己洗衣服。起床是最艰难的事情。他先用双手支撑使尽全身力气,搬住床头慢慢直起身子,可还没稳住就倒下,再起来,再倒下,一次需要二十几分钟才能慢慢穿好衣服,挪动到轮椅上。看着明明一步一步的有序进行,满脸汗水都顾不得擦一把。爱玲拿着手帕一边替儿子擦汗,一边尽量抑制住自己的情绪,眨一眨眼睛不让泪水溢出眼眶,强装镇定的鼓励儿子:真棒!看妈妈的乖儿子多厉害!明明学会了自理,爱玲还是觉得不放心,一有空就坐在明明身旁,陪他看电视,和他一起识字。因为明明有一种学习的欲望,爱玲一个字也不识,只能听着演员说话,对着字幕,娘们两个慢慢的认真的学习。叔父打工回来了,给明明买来电脑让明明玩游戏,开心过好每一天。明明开始向弟弟妹妹们学拼音,对着键盘区分大小写字母,五分钟打成了一个我字,兴奋的半夜不睡觉。不多时,就学会了上网玩游戏。随着游戏的情节变化,他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哈哈大笑。看着儿子如此开心,爱玲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有一点踏实。小儿子看着叔父一个人维持家里开支太辛劳,说什么也不念书了,十一岁就开始学厨师手艺了。两个小女儿念完小学要去城里上初中,爱玲需要陪伴照顾她们姐妹两的生活。没想到,刚进城,做了一次体检,不料,由于长期劳累与郁闷,身心疲惫,积劳成疾,医生宣布爱玲得了宫颈癌。刚刚恢复了平静的生活,这可再度陷入困境。爱玲首先想到自己的明明不能没有妈妈啊,无论如何,都得坚持活下来。于是,她克制自己,不胡思乱想,调整心态,配合医生一心想着康复。明明知道妈妈的病情以后,不知道多少次钻进被窝偷偷的流泪,他觉得妈妈是给了他两次生命的人,也是他的全部,如果没有妈妈,他活着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懂事的明明,在妈妈出院养病的时候,他从来都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快,总是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为妈妈递水,学着做饭。第一次做饭时,火球把一个脚趾烧了也不知道,直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右脚大拇指有一个大大的水泡,他偷偷地从妈妈的针线包里拿出一根针小心翼翼地挑破。做饭的时候,不是糊了,就是炒菜着火了,每一次失败后自己总结教训,想象着下一次会成功。终于,成功的做出了蒸洋芋擦擦煮南瓜。看着儿子的细心与专注,吃着地道的陕北味道,爱玲感觉自己的身体硬朗了好多。明明是个聪明而孝顺的孩子,每天想着怎样才能替妈妈分担忧愁 。一天,他歪着小脑袋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去工地干一些递砖头之类的活呢?赚点钱好供两个妹妹上学。爱玲一听,又是惊喜,又是同情。惊喜的是儿子长大了,能替父母分担担子。同情的是,儿子的心思如此深沉,这对他的成长不利。他回答儿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想都别想。就在明明急需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家里解决经济负担的日子里,扶贫政策来了,党政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脱贫致富。一天,晴空万里,春风习习,杨柳依依,连同屋檐下的小燕子也叽叽叽格外开心。这时,年轻务实的第一书记刘新国来了。他打开门走到明明窗前,询问了明明的情况,并告诉爱玲,他是明明的帮扶责任人。</p> <p>四</p><p><br></p><p><br></p><p><br></p><p> 看着第一书记刘新国离去的背影,明明心想:不管来什么人,又能把我怎样?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爱玲也没报多大希望,总以为和以往的下乡干部一样,走一走,然后给拨一点救济款,解决一点燃眉之急。第二天,第三天,连着半个多月,刘书记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坚持和明明聊天交心。偶然间,他看到箱子盖上放着一对精致的花花的抽纸盒。一问,才知道是爱玲和儿子明明一人做了一个。他思维一闪,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笑眯眯的看着明明:你的手真巧,如果能在手工业方面有点突破,这将会对你的人生有所改变。爱玲和儿子一听,先是一愣,刹那间又恢复了平静,心想:现在的城里人根本看不起这些小玩意,农村人喜欢,但是没有钱。刘新国书记看出了他们母子的心思,便不慌不忙地说:先别着急,在网上查一查,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慢慢决定做什么。刘书记走后,明明有点迫不及待,赶快收拾了一下,坐上轮椅打开电脑,利用百度搜索手工制作,哗、哗,刹那间,满屏都是塑料串珠编制法。材料色彩斑斓,晶莹剔透,各种形状的珠子大小不一,他先买了一点细丝线和红黄小珠。跟着视频教程一步一步学起来。由于教程比较粗糙,他有时看不来一些细节怎么做,凭着感觉做,一做就会出错,拆了,再做,做了,又拆,给几个手指头都勒得直流血。最终,经过三天时间,一个小巧玲珑的灯笼成功了。爱玲看着儿子那种执着劲儿,又心疼又高兴。明明有了想法,他想以这个手艺自立起来,为家里增加一点经济收入,也是对父母的感恩与回报,同时也可以见证一种人生的价值。但他又很担心,害怕买了材料卖不出去产品会积压资金。爱玲知道儿子的心思后不假思索大力支持,给儿子买了上千元的材料。这下,明明全身心扑进去,一边学习一边制作,什么“发财树”“电台灯”“水果盘”“小老鼠”“抽纸盒”……品种繁多,样子逼真。爱玲请来木匠,加工了几个货架,把工艺品摆放的井然有序。刘书记外出开会刚回家就骑着电动车来到爱玲家。推开门一看,顿时眼前一亮,惊喜中带着几分感动。这时,他想:一切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他要帮忙销售了。接着,他引导明明成立了“明明手工艺品合作社”,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开通了电商专业户。这样,明明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懂得了价值观的重要性。周边邻村的小媳妇和年轻姑娘们知道了消息,纷纷来到明明房间学手艺。为了大家方便,明明决定每天走出去为大家辅导制作技巧。就在离他家半个小时行程的村子里,办起了一个集中学习的场所。尽管每天来回路途奔波一个多小时,但他觉得累并快乐着,整天脸上挂着甜蜜的笑容,幸福的好像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每次走进教室,那些姐妹们都亲切的叫他小老师。有了小老师这个称号,明明觉得自己成了文化人,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温文尔雅,礼貌待人,见了路人总会带着笑容打招呼。课余时间,姐妹们喜欢簇拥在明明身边聊天。有的问明明:你不怕把手艺教出去生意被我们抢走吗?明明总会笑着回答:我就是喜欢带上大家一起改变穷面貌嘛。钱,谁赚到都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自有回报。县上领导知道了这些事情,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登门看望明明,并给明明买了电动轮椅,给了现金,大力支持明明的事业。最终,明明被评为省级先进残疾创业新青年,他在市级脱贫路上的故事演讲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而后到全国各地巡讲。爱玲看着明明的变化,她的心结彻底打开了,明明每到一处演讲,爱玲总是陪伴身旁。当他们母子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一瞬间,爱玲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她仰望着毛主席的遗像,回想着习主席的扶贫政策,回忆着刘新国书记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中幸福的泪花滴答滴答……</p><p> 爱玲的付出,见证着一位母亲的无私、伟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