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河科大离退休处组织退休人员“感受河山”行动----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体悟山河之变,激发责任情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而又充满正能量的一次有益活动。退休人员对这次参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位于伊河、洛河之间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打造文脉传承新地标,向世界展示“最早中国”,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标注来路。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p><p class="ql-block"> 注:图上 字下</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我和我的祖国》</p> <p> 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p><p> 过去,在史记上对夏朝记载不多,一般是通过古籍上的一些记载来推定。</p><p> 但是,这次二里头夏都遗址被考古大师和工作者的考古发现,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充分的证据。</p> <p>二里头位于伊河与洛河之间</p> <p>体悟山河之变 激发责任情怀</p> <p> 离退休处的朱友锋等老师和志愿者,都非常辛苦,精心照顧参观的退休老人,大家从内心深处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p> <p>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到了!</p> <p>参观人员兴高采烈,纷纷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p> <p>参观人员热情高涨,和离退休处长杨绍雷(前排右二)合影留念!杨处长和马副处长平易近人,精细安排这次“感受河山”行动,亲临现场,热心为退休人员服务,值得赞扬!</p> <p>河南科技大学 河洛书院</p> <p> 这次和我们一起参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队伍整齐,有序进入博物馆。他们从小就接受华夏文明的教育,和我们一样体悟山河之变,激发责任情怀。</p> <p> 第一王朝 夏朝,是尧、舜部落时代的转承和发展。这次二里头夏都遗址的考古发现,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充分的证据。</p> <p> 展览大厅里,退休人员很有兴趣地聆听博物馆讲解员的详细介绍。</p> <p>大禹塑像</p> <p>大禹治水</p> <p>维禹之功九州攸同</p> <p>大禹治水浮雕</p> <p>维禹之功 大禹在二里头治水有功。</p> <p>在图片右边的第二个圆框中,留有二里头洪水遗迹</p> <p> 禹都阳城 据说,古华夏实行禅让制,即“天子”之位通过传贤方式,进行和平交替。</p> <p> 当时的竹简文字。</p> <p> 赫赫夏都 夏朝,国之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时,兴用猪祭祀和用酒祭祀。据说,杜康酒就是从夏朝开始的。</p> <p>“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p><p> 祭祀以通神人 战争以解决部族冲突,巩固政杈。</p> <p>用猪祭祀 套箱</p> <p> 鼎是史前时期最常见重要的饮器。到了夏代,青铜鼎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礼器,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这传统数千年延续不绝。二里头出土的鼎有青铜和陶两种质地。</p> <p>多种出土的饮器文物</p> <p>大家正在观赏二里头出土的多种形色各异的饮器文物</p> <p>“华夏第一爵”尺寸图 高26.5厘米 总长31.5厘米</p> <p>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爵”</p> <p>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p> <p><br></p><p>下面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重要考古文物:</p> <p> 七孔玉刀于1975年出土于二里头,属于二里头文化文物,长60.4-65厘米、宽9.5厘米,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刀形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各有两组对称的扉牙;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形;刀背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七个圆孔。这是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珍品。</p> <p>七孔玉刀 </p> <p> 绿松石龙形器出土于二里头遗址高等级贵族墓葬。龙长64.5、中部最宽处4厘米。它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连续分布于全身。龙身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若游动状。绿松石龙形器的龙首隆起于托座上,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绿松石质蒜头状鼻端硕大醒目。</p><p><br></p><p><br></p> <p>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龙形器是一个在红漆木板上粘嵌绿松石组合而成。石片形状各异,数量多片,体形很小,用功之巨,制作之精,在中国早期龙形之物中十分罕见,它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根源。</p> <p> 网格纹青铜鼎出土于二里头遗址,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二里头遗址青铜鼎的出现,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p> <p>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p><p>1984年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p> <p>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p><p>兽面纹铜牌饰是由许多绿松石镶嵌粘贴而成,历经数千年,却能保持完好无损,充分证明前人的工艺是如此的精良!</p> <p>绿松石串珠 </p> <p>绿松石串珠</p> <p>玉璋 </p> <p>二里头夏都遗址和公园指示平台</p> <p>二里头考古公园总导览图</p> <p> 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p> <p> 遗址公园大门</p> <p> 宫殿遗址一角</p> <p> 从宫殿遗址可见当年的恢弘大气。</p> <p> 二里头遗址发现者:史学家 徐旭生。</p><p>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与考证,离不开一位大师和考古工作者的贡献。</p> <p>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村,距今约3800年-3500年,1959年由史学家徐旭生发现,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经过60年的科学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有多项重要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王国的兴起、王都的规制、宫室制度等涉及中华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了,满满的文化收获,将激发人们的责任情怀!</p> <p>参观结束了,准备上车返校</p> <p>谢谢欣赏!</p><p>向提供图片的各位老师致谢!</p><p>ynzhu 2020.10.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