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冬天里的春天</b></div>千里冰封<br>万里雪飘<br>在若大个冬天<br>我开辟一个小小的空间<br>放上一缕春风<br>放上一抹春光<br>放上一泓春水<br>这里便是<br>一片净土<br>一片乐土<br>一片沃土<br>当然<br>我不会叫它伊甸园<br>我要命名它为<br>“鸿缘未了”<br><br>这里的风很绿<br>这里的云很红<br>这里的水很蓝<br>这里有莺鸣和琴声<br>这里有缤纷和馨香<br>这里有翰墨和诗行<br>这里花好<br>这里月圆<br><br>这里有你我他<br>是你挟春光而来<br>是他乘春风而来<br>而我则静静地面对一池春水<br></h1><h1>调理金弦……</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秋吟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君一夜驾春辇,何处春风不染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雨纷纷春去也,枝头有望待秋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层林尽染水潺潺,红叶满山又几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题遍南山和北岭,翩跹都作水中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叶落清溪何处边?溯流未必得桃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思未了今生愿,卷帙丛中有玉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猎猎西风雪漫天,九天谁个寄云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冰封大地心犹暖,汩汩细流青石间。</div></h1> <h1> 有的人敢于露出屁股,却不敢袒露胸怀。</h1> <h1> 金钱是富翁的情人,但她们常常与高官偷情。</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公园散步随想</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早,还在梦中,被另一个房间里的电话铃声吵醒,光着脚跑过去接电话。是电视台的立秋主任,她说,“文学作品赏析”节目今晚7:30开播。这是一个新栏目,因为我帮助了策划,而且稿子有一多半是我写的,所以她通知我,让我看过后提些改进意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以往我都是睡到7、8点钟才起床。我一直习惯贪黑,不愿起早。昨晚上网,睡觉时已将近11点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撂下电话,再睡不着觉了,决定上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出了楼门走50步上了吊桥,过了80米吊桥,就到了南山公园,这是本市唯一的座公园。</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每天早晨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晨练。我虽然离南山这么近,可是从来不上山晨练。不过这座小山却与我有着不解之缘。我曾经做过园林处处长,南山公园是我的轄下。所以我曾自号“南山主人”,还自己刻了一枚印章。起这个名字还因为几十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是六几年,当时是经济困难时期,供应的粮食不够吃,苞米面里必须掺上糠什么的才能填饱肚子。初夏时,榆树结榆树钱了,一早我就去南山撸榆树钱。这东西和在苞米面里煮窝头,很甜,很滑,比掺了糠的窝头好吃,好嚥多了。那天,我正爬到树上撸榆钱,看山老头发现了,把我从树上喊下来,然后一把把我头上的帽子抢过去,问我哪个学校的,哪个班级的。我胆怯地如实的回答了。又问我的姓名,我脱口说出了一个同学的名字,看山老叫我的老师来取帽子。</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后来表哥去要帽子,人家问我的名字,因为没答对,经过了一番周折才把帽子要回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如今不要说看山护林的,就是公园主任都是由我任命的,自称“南山主人”还是名符其实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再后来,因为不满主管副市长蛮横无理的领导作风而同他吵了一架,结果被他给“挂职”了。(离开岗位,不任不免)这个人当时被大家称作“流氓市长”,他的两个儿子都是“黑社会”头目。后来,他因贪污、受贿,参与儿子的犯罪活动而被下狱。网上一篇《×氏父子的官匪之道》的文章,报道的就是他和他儿子的“事迹”。</div></div></h1> <h1> 无事可做,就退而吟诗作赋,学学柳永来个“奉旨填词”。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东篱”,诗友们称我为“东篱先生”。因为每日站在阳台上就可以很悠然地伫望南山,所以这东篱先生也还当得称职。我任内设计的架在小南河上通往小南山的吊桥桥头亭,就被我命名为“悠然亭”。我还请了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九川先生题了亭名。<br> 踩着晃晃悠悠的桥板,登上小南山,拾级而上。一群快步走、慢步跑的人群,擦身而过。<br> 远远传来胡琴和笛子的声音,循声而去。几个人在“听涛亭”里演奏。同学老秦在拉胡琴,打过招呼,抬头看亭子,亭子已经破败不堪,亭匾也没有了。我的那首五绝还挂在横额上。<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姿任妖媚,松韵自清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聊作烟霞客。登亭赏碧涛。</div></div><div><br> 这首诗表达了我疏离宦海,快意泉林的心境。<br></div></h1> <h1> 亭子四周围绕着青松,风来松涛阵阵,故取名听涛亭。亭有三层,登上顶层,向北可以俯看半个小城。可是扶梯已经腐朽,扶梯壁上用红油漆写着:“危险!请勿攀登!”<br> 索然而去,怅然而去。<br> 那座巨大的题作“醉翁”的石雕像,因底座被雨水洗刷而前倾,真的醉得不轻啊。记得那年春天,杏花开得特别繁盛,一些不守园规的游客,一把一把地折花。不知谁把一束杏花插到了石翁的怀里。激发灵感,吟成小诗:<b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嫣红姹紫闹园东,不辨桃红与杏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惹动石翁萌雅趣,讨来一束抱怀中。</div></div><div><br> 拐过去,往西是晨练时人们打太极拳的场地。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了一会儿,再往西走,那里原来曾辟为樱花园。2002年日本北海道樱花协会曾赠送公园1000株樱花,当时用水泥塑了一个园门,还用汉白玉刻了园记。第二年春天我筹备开一个樱花诗会,到了开花的季节,上山去查看,结果千株樱花无一成活。我想,当年日本鬼子在东北都站不住脚,那娇嫩的樱花哪能抵挡得了这里的严寒。园门已被刨掉,汉白玉碑也被砸得只剩下“2002年5月15日”的字样。<br> 越过甬道是一片草坪,草坪中还残存着几株老树。一株杨树半边没了皮,密密麻麻的虫眼,很是惨不忍睹,这些可恶的蛀虫!又一想,也没什么,自然界各有分工,虫子就该啃树。狼吃羊也是天经地义的,那个童话里狼为了吃羊找了好多借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吃就是了。谈不到狼的残忍,也说不上羊的可怜。人世间的那些蛀虫是不是也是这个理儿?既然他的社会角色是蛀虫,身边又刚好有棵大树,他能不蛀吗?<br> 那棵榆树有根干枯的断茬,那是主干。主干断了,侧枝变得粗大,形成了新的主干,原来的主干像断臂一样斜伸着。“残疾树”我想出了这样一个词儿,可它仍然生机盎然,仍然投下绿荫为你营造清冷。<br> 一股淡淡的花香传来,走过去,那是一片榆叶梅,是当年在这里修烈士碑砍伐后残存的,如今经过分孽长得密密实实,花开得层层叠叠像一面花墙,倒是那些松柏半绿半焦的。纪念碑是西洋式的,纪念堂像个庙,极不协调。我想那些烈士当年都是种地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枪,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还是农民的;如果让他们发表意见,他们一定不同意建那个洋式的石碑,也不会喜欢那片松柏树,他们可以希望种上高粱和大豆,当年他们就是在青纱帐里打的游击,他们的干粮袋装的也是这些粮食。<br> 离开园林工作已经八九年了,可是我还是喜欢园林绿化工作。我认为不仅要做大地的绿化美化工作,还要做大脑的绿化美化工作。大地不绿化要荒芜、沙化;人的大脑不绿化也要荒芜、沙化。该为自己的心田栽些花草,也该为别人绿化美化心灵。心灵的绿化美化靠的是文化、美育,那就要笔耕了。<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