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960!

王丽萍

<p>作者:王莉</p><p>朗诵:喜莲</p> <p>2020年10月26日,随着“轰隆隆”的炮声响起,沉寂了三十多年的原北京960兵工厂旧址楼群开始爆破拆除,不日将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只是,即使被新的有格局、有规划的豪华别墅取而代之,几代人心里曾经最美好的高大上将会永远留在遥远的记忆深处。</p> <p>960兵工厂坐落在赤城县后城镇曹家窑村,因为村里曹姓居多,原名“曹家窑”。也因东距乡政府所在地仅1.5公里,本地人称之“东沟”。只是我自上学后填写各种表格的籍贯住址,都是“河北省赤城县后城乡工农村”。“工农村”的名称由来是有典故的,当时工厂选址的原则是“远离城市、扎根深山。”在全方位的权衡下,曹家窑村具备建厂的综合条件。于是1965年开始入驻建厂,1977年人数达到2039人,1977-1979年为发展最辉煌鼎盛的时期。当时厂子虽建有职工住宅楼多栋、家属平房若干(具体数字无从考证),仍有大批职工住宿问题难以解决,后就和当地百姓协商居住在老百姓家。在960厂职工最多的1977-1979年期间,老百姓家最破旧的东房、最低矮的西房、最简陋的南房,都有960厂职工租住,出现了最热闹的“工农一家亲”的温馨和谐场面。1966年春季后城大旱,当时的曹家窑村委会找到960厂党委,要求支援村子抗旱救灾。960厂党委便发动广大干部职工边生产,边帮着当地老百姓干活抗旱。最后,凭一铁锹黄土夯实,一编筐石头垒砌,一推车水泥浇筑的艰苦卓绝的人工劳作,建成了小水库一座,同时投放若干鱼苗(具体数字无从考证)。一来涵养水源,二来丰富厂子职工和当地人民物质生活。小水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旱情问题,同时也为小水库下游的农田建设、村子果园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曹家窑村为感念对960厂的深厚感情,同年,曹家窑村更名为工农村。</p> <p>工农村这个地方村子不大,二百来户人家,却因为有960厂的入驻身价也“倍增” 、形象也“光辉”起来。全乡唯一一条柏油路从村口一直通到厂区,厂区外有扛着枪的士兵站岗把门,厂区里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工人大舞台、篮球场、公共澡堂、(这个澡堂平时是不对外的,只有过年的几天才允许当地百姓进入。)职工医院、幼儿园、托儿所、学校、百货商店、露天电影院一应俱全。为了方便当地群众看病、购物以及丰富业余生活,也为了体现工农的鱼水关系,职工医院和百货商店、露天电影院都是对外开放的。职工医院的医生们医术高超,不知道医治挽救了多少危重病患。等兵工厂人员撤离后,据听说里面的医生大多回到北京就是各大医院的专家。百货商店是一幢二层小楼,里面商品铃铛满目,比后城乡的供销社要繁华前卫的多。兵工厂的工人们和当地村民长期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所以潜移默化中受工人的影响较大,无论从穿着还是见识,举止言谈还是待人接物上都比以前有了质的改变。工农村人也因此变得神气十足,操着半吊子京腔招摇过市,颇有几分优越感。</p> <p>最让人怀念的就是每周六、日晚上雷打不动的,工人轮休后十几天的放映电影。午后,大喇叭早早就开始循环播报:“今天晚上x点钟,在露天电影院放映彩色故事片xxx。”听到播报的大人们就赶紧早点做饭,饭后扶着老的、领着小的,带着马扎、小板凳,提前很长时间去占比较靠前的地方去坐,三里五村的乡亲们也得到消息络绎不绝的前往电影院。那时候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打雷闪电,人们依旧热情高涨,一块塑料布、一把断了柄的破雨伞足以津津有味的看完整个电影。电影放映之前,大喇叭响彻云霄的播放经典的电影插曲。做生意的小贩们更是瞅准了商机,卖瓜籽儿的,五分钱一小茶缸;卖冰棍儿的,三分钱一根橘子汁的,五分钱一根儿奶油的;还有不时传来的“嘭”、“嘭”的爆米花的声音,也是三五分钱一大缸。各种声音好像嘈杂听不清,但又好像各自独立,一时人头攒动、热闹喧嚣。待电影室的小窗口打出光束到白色的银幕上,各种声音才会迅速自觉的降了无数分贝,大家开始聚精会神的准备看电影。电影中,孩子们嘴馋了,一般这时候的大人们也慷慨解囊。热乎乎、香喷喷的瓜籽儿、爆米花吃的唇齿留香,而冰凉沁骨的冰棍儿味道至今难以忘怀。</p> <p>很多人可能记忆犹新的是,我们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都来源于兵工厂。当我们还一家人睡在一盘大土炕上的时候,第一次仰望楼房;当我们拥挤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班车时候,第一次看见一辆接着一辆车窗上还挂着窗帘、车座上套着洁白座套的大轿车鱼贯而出;当我们用扫帚扫得尘土飞扬的时候,第一次疑惑工人家属在水池里洗涮的“墩布”是什么东西;第一次买回莴笋,第一次认识墨斗鱼;第一次吃上瓶装的酱油,第一次换回了机制的馒头;第一次学着工人们在干净锃亮的油漆马路上“压马路”;第一次买了带着香味儿的橡皮;第一次看见了好几层的铅笔盒;第一次在百货商店穿上买的衣服;第一次在公共澡堂洗澡……这些往事像烙印一样深深的扎根在记忆里,永不褪去、永不泯灭。</p> <p>1985年,北京960兵工厂最后一批留守人员撤离,辉煌了二十年的兵工厂自从销声匿迹。现在随着它的改头换面,我们的960将永远成为历史。对于我们后城几代人来说,有几分失落,几分不舍,还有几分怀念。我只能说:别了!我亲爱的960!别了!我亲爱的青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