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2020年全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促进中心团队工作室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10月30日,滕州市小学语文“赢在新课堂”系列活动之中心团队走进校园活动在第二实验小学举行。<br> 本次中心团队进校园活动由我们校区党金菊语文名师工作组承办,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各年级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在多功能厅参加线上观摩课。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课例观摩,分别是宋乐敏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方法品悟课《桥》和徐珂珂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拓展运用课《在柏林》。 宋老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在回顾两篇文章的人物特点后,先了解小说这一独特文体的三要素,知道本单元要关注情节、环境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先借助情节图品读文中的情节描写,从而对文中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比如《桥》中“桥毁人亡”这一高潮部分,让孩子们在矛盾冲突中体会到了老汉好党员、好父亲的形象。使这个人物不再是书本中的人物,而是生活中的人物。又比如《穷人》这一课中桑娜抱回邻居孩子后的矛盾心理,让孩子们也通过情节描写知道她抱回孩子也是有顾虑的,也是有担心的,让这个善良的人物更加贴近生活。从而感受到小说中情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重要性。最后又品读了两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把两个不同的环境描写做了对比,让学生明白故事的背景不同、作用不同,环境描写的写法也就不相同。 徐老师以单元整合教学为理论指导,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构建了以一定主题为依托的小说群组阅读教学。课堂以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在柏林》所表现的“战争灾难”这一主题为基准点,另外选择了曹文轩的《火印》和法国作家都德的《柏林之围》,这三篇战争小说作为整堂课的教学素材,意图是改变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单元教学的这样一个框架,让学生在阅读方法习得的基础上,能真正运用到阅读中,最终,实现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真正落地。处理这三篇文章的时候,徐老师主要是以阅读活动的形式介入课堂,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能回归到读者的身份,去自由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抓住小说里的情节、环境以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体会小说中深刻的主旨。 第二环节:评课团队进行评课<br> 评课团队对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两位执教者也谈了在磨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小说单元整合教学的看法。 胡杨老师的精彩点评:<br> 《桥》这一课,在指导环境时一是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对身体的比对来进行环境描写;二是环境描写中短句的特点,三是通过环境描写的穿插体会其作用。如,老汉对小伙子有两次“吼”,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描写——“洪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和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揣摩这两次吼的意义有何不同。由此既可以理解环境描写营造出危机的形势,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也可以深入理解老汉的双重身份——他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的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这样在教中学,学生就会知道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同时也明白了环境描写不仅对情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人物形象也在环境的变化中逐渐彰显出人性的光辉。这样紧扣着教学目标,层层推进,深入思考,也达成了语文要素的落实。<div><div> </div><div> 赵艳秋主任精彩点评:<br> 在第一个理解战争灾难主题的目标落实中,老师基于对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说说你是从哪个角度感受到战争残酷的。接着,让学生默读三篇小说,给学生更多时间静心思考。这样,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和内容上。在本节课中,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在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后,老师让学生相互合作、充分交流,在同伴的互相影响下,学生的阅读思路会更开阔,阅读能力会更强,当然阅读的欲望也会更强烈,为学生的能力迁移搭建了平台和空间。这样,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阅读空间,以自学为主,以小组共学为载体,通过交流、汇报,推促重点研学,落实语文要素。(展示的时候,老师也是有方法指导的)<br><br></div></div> 第三环节:党金菊主任作了题为《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的专题讲座。<br> 党主任的讲座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她首先指出小学语文学科深度学习的特征:一是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二是变单篇课文教学为大单元整体教学,三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主导教学过程。接着她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整合教材资源、整合教学目标、整合学习活动、整合教学课型。党主任的讲座清晰而有条理,既有方向的指引,又有方法的指导,令人受益匪浅。 <div><div> </div></div> 第四环节:语文教研室王晓静主任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性发言。<div> 王主任的活动总结振聋发聩。她特别强调了要整体把握语文教学的课程。她指出目前单篇教学的弊端:语文课套路化、千课一面,缺乏神秘感,导致学生形成厌学情绪,课堂高效低耗。所以,我们需要探究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br></div> 学习篇 台下语文组的老师们认真听课,做笔记。两位老师的精彩呈现,也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有了许多感慨。可以说单元整合教学架起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为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元的探究机会,也给孩子们创造了自由生长,天性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