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城旧事 感受研学之乐

moin0605

<h3>  10月30日,浚县新镇镇寄宿制小学举行了以“探究古城新旧事,传承文化入万家”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寄宿制小学五年级54名师生一起走出校园,走进千年古城浚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境内有300多处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br> 出发篇<br>  10月30日上午7:30五年级师生在教学楼前准时集合完毕,整装待发。</h3> <h3>  一路上,他们欢歌笑语,整个车上回荡着他们稚嫩甜美的歌声。在教官的引导下,他们在大巴上做起了“海草舞”手势舞蹈,将本次研学旅行的气氛推向了高潮。</h3> <h3> 研学篇<br>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抵达了浚县古城。以“探究古城新旧事,传承文化千万家”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开营仪式,在浚县西城门顺利举行。参加此次开营仪式的有各级领导、辅导员、教官以及寄宿制小学的学生们。领导致辞、授旗并宣读了纪律,开营仪式圆满结束,研学旅行正式启程。</h3> <h3>研学第一站:大运河<br>  大运河浚县段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建安年间,汉代称“白沟”,隋代称“永济渠”,宋、元时称“御河”,明代称“卫河”。大运河浚县段保存现状良好,文化遗产丰厚,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在河南的重要河段。浚县卫河上的云溪桥、古码头、古城墙保存完好,是凤毛麟角的地面运河遗迹。</h3> <h3>研学第二站:世袭翰林府<br>  世袭翰林府是浚县历史名人端木子贡后裔的宅院。始建于清末,重修于光绪年间。1995年8月,公布为浚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建筑群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又是历史名人的住宅,虽经历史变迁,原貌有所改观,但整体建筑结构仍完整如初,具有较高文物保护价值。</h3> <h3>研学第三站:文庙<br>  又称“孔庙”、“文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建于县衙东。座北向南,院落宏敞,布局紧凑。门前墙上嵌有“以应文武-至此下马”石碑,以示尊孔。院正中为&quot;大成殿&quot;,殿中供奉孔子、四配、十二贤诸牌位,东西廊房内供奉孔子72弟子牌位。同学们认真聆听着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拿笔记录下来,回去要讲给小伙伴们听。</h3> <h3>研学第四站:浚县县衙<br>  </h3> <h3>研学第五站:兵役局旧址<br>  兵役局旧址是两进院落,三门相照格局。进入第一进院落,一辆年代感十足的深绿色老式吉普车映入眼帘,引得同学们纷纷驻足观看。通讯室内有老桌椅板凳、资料柜、电话、打字设备;作战室内有军事沙盘、作战地图,让同学们近距离了解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h3> <h3>  孩子们认真听着导游们的讲解,边听边记录。他们低头做笔记的样子真美!</h3> <h3>研学第六站:泥塑——浚县泥咕咕<br>  憨态可掬的泥人儿,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让小朋友们不由自主的咧开了嘴,这就是泥咕咕的魅力。2006年,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 结束篇<br> 时间过得飞快,马上就要返程了, 在这次快乐的研学活动中,浚县新镇镇寄宿制小学五年级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入极富魅力的浚县古城,增长了见识,了解了传统文化,还收获了无与伦比的回忆。通过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增长了孩子们的历史知识,感受古城变迁,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教育引导学生在新时代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学习。最后,大家一起在城门前合影留念。研学活动圆满结束!</h3>

研学

浚县

古城

寄宿制

旅行

大运河

开营

五年级

同学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