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下一站

雪中石

<p> 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既模糊又清晰,既难忘又容易忘却。模糊的是儿童时的背影让我分不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清晰的是在声音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时而有一些寒喧。岁月就这样用密码箱紧锁着我的记忆,或许是一种凄凉,倒不如说是一种悲伤罢了。但每个人都长大了也必须长大了的时候,包括思想、见识、感受都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有一点我还是很幸运,儿童时的我生长的地方至今想来确是一块在《易经》中都找不到的风水之地。欧洲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认识自己很重要,但要摸索自己成长的环境固然也缺少不了。于是,我便写了这一篇圄囵吱语的挫文。</p> <p> 家乡桐木漯是宁远县北方的一个直属行政辖区,因为瑶族人口占据多数,故叫桐木漯瑶族乡。这里的瑶族在支系上定位为过山瑶,但人很纯朴,性格确较内敛憨厚。我在一次向领导专家汇报时表述,把这种过山瑶文化也叫大山文化,游耕文化。因为,它强调的是以山为生,以山为伴的生存方式。并且,桐木漯瑶族乡地处群山绵延的阳明山山脉东侧。而多山又高山,气候温润自然是它的主要特点。然而,纵观历史的发展,这里的瑶汉同胞为延续人类发展确默默无闻地做出了乡间应有的贡献。他们深刻的知道,自从人类出现在大地上,躬耕励俭始终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奋斗的基本起点。所以,这里的荒地沼泽植被几乎是开垦出来的方田碧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炊烟四起。</p> <p> 然而,桐木漯汉皇殿山与洛阳山是东西交映的两座主峰,它们孕育的文化价值贯穿着这里古今人文。特别是汉皇殿山的文化,至今为社会各界考古学家想一探究竟的选择之地,因为它代表着家乡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代表着艰苦奋斗的坚韧性格。这几年,由于海拔1500米高左右的汉皇殿山上,揭开了它万山红遍的神秘杜鹃花,引来了无数游客的观光。虽然徒步进行,但感受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底蕴,我先后两次登上山顶都有新的感觉。就像一条小溪沿岸的花开每年是不同的,轮船每次游过的憐波是不一样的。汉皇殿山上文化价值坐标是古墓的见证与再现,可惜古墓被盗后留下的躯壳支体是令人伤感与惆怅的,两行篆书对联和遗像的留世之作,诉说着心中无限的彷徨与迷惑。</p> <p> 儿时的记忆和好奇或许隐藏在这两座大山里面的故事很多,也很有特点。当思考着这样一座顶峰之墓被盗事件时,其丢失的文化价值与民国时期慈禧太后陵墓被盗后的性质一样,都丢掉了人的灵魂,丢掉了人最善良一面的生活态度。民国时期的军阀统治,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反思自身的弱点,一味地只求外来势力的扶持来进行统治和镇压,结果反而让国人更加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就像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自己没有努力发展壮大,求神求他扶助的方式最终被土耳其人轻松灭掉了。所以,汉皇殿山陵墓被盗事件是这座山标杆文化的一大损失,给后世人带来了一大创伤,其遥相呼应的洛阳山也为这座山的损毁与丢失感到叹惜。</p> <p>  洛阳山,与河南的洛阳城有一定的联系,据宁远文物史学家李治军老师介绍:它的名字由来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为祭祖舂陵侯刘买命名而来的。刘秀匡扶了汉皇室的统治,继续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加强了民族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使其出现了继“文景之治”后的第二次繁荣昌盛的局面之“光武中兴”,为后世统治者做出了榜样。当然,两山文化依依相邻数千年,其精神品质一直养育着桐木漯的古今人们。并且,上龙盘一带的人们在清朝和民国时期还出现一些挽救国民于危难的良谋贤臣,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的作用与效应。尽管,今天的我们没有理会到国难当头的困境,确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着不骄不躁的生活态度。</p> <p> 然而,当穿梭在历史的忧伤之时,我们不免惊讶的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与泪的斗争史。回顾近代中国人民的百年屈辱史实中,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强盗思想不能交融后所产生的毒瘤,倒是让日本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侵犯我大之中华,这其中的滋味是国民所不容忍的。因此,发现自己的短板很重要,学习他人的长处,永远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汉皇殿山与洛阳山这两座高峰文化也永远是桐木漯方圆几十里的人民,取之不尽的精神粮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