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点亮“金庸”

米子杂记

<p>  2020年10月30日,是金庸先生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在他的家乡嘉兴,当地举办了两场纪念活动,以追思这位在中国文学、武学史上留下璀璨印记的侠之大者。今夜,嘉兴凌公塘,中国掼牛馆,以武会友,禾城的“金友”们以自己方式点亮“金庸”,以此纪念这位家乡的故人!、</p> <p>  今天白天,在他的家乡海宁,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文化大使蔡光復也为此和侠友们共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沧海一声笑”的纪念活动,以追思这位侠之大者。</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晚上,“永远的大侠——金庸先生仙逝两周年武林大会”在嘉兴市南湖区凌公塘公园举行,由全国首家武学特色孔子学堂嘉兴市海华武术馆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金学研究者、侠友汇聚一堂,共同缅怀“侠之大者”金庸先生。活动中,嘉宾代表追忆金庸,书画名家武侠题材现场创作、捐赠,当年到港拜会金庸先生的“江南七怪”重现江湖,现场演出金庸先生生前寄予厚望的武术舞台剧《江南武魂》。最后观众用蜡烛点燃巨幅“金庸”二字。</span></p> <p> 纪念仪式上,原嘉兴市副市长范巴陵介绍金庸对家乡文化事业、武术文化的支持以及对先生忌辰的缅怀。袁斐详细介绍金庸先生的生平,并阐述了研究金庸的意义与时代价值。袁斐,人称阿斐大侠,嘉兴孔子学堂公益志愿者讲师,全球金庸迷群英会名誉会长“金学”研究者。</p> <p>  书画翰墨情 ,在现场,嘉兴的书画家们还纷纷挥毫翰墨丹青,展现金庸文化。这是禾城著名书法家张春晓挥毫题词。嘉兴日报美术大师、青年漫画家李泽峰也现场向纪念活动主办单位赠送了当天创作的有金庸先生的漫画作品。</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今晚的纪念活动中,主办单位还演武论剑,现场演出了非遗武术舞台剧《江南武魂》,场面壮观热烈,充分展示7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和江南文化,以及嘉兴与金庸先生的文化源缘。</p><p><br></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出自浙江嘉兴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世居海宁县袁花镇,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出生于农历甲子年二月初六(公元1924年3月10日)。袁花镇,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位于海宁市治硖石镇东南14公里处,以镇人民政府驻地袁花得名。袁花历史上人文荟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僳和现代沙可夫、查济民、查良镛(金庸)等名人故里。</h3><p><br></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袁花旧作园花(又称花园),或作元化、袁化。别名花溪、百花溪。其名最早见于唐贞元元年(785年)《张希超墓志铭》,名"袁花里"。唐大中六年(852年)《戚氏沈夫人墓志铭》中作"袁花市"。"袁花"的得名,与南朝梁江州长史戚兖的夫人有关。据《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旧有崇教寺,"戚夫人利用龙山"莳花","莳"在《辞海》中解释为移栽。估计戚夫人的花园颇有规模,或有些灵花异草,所以便有"花园"之名。后不知何故称这个地方为园花,再逐渐演化而称袁花。</h3><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金庸与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有不解之缘。1992年12月3日,金庸来到嘉兴日报社,留下了“客观报道、独立思考、坚持正义、重视公益”的墨宝,与报社员工合影。后来,他又多次接受《嘉兴日报》和《南湖晚报》记者的采访,并留下了众多的亲笔题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 <p>  本次纪念活动得到了嘉兴市武术协会、嘉兴市南湖区武术协会、嘉兴浙大校友会、嘉兴市作协、嘉兴市图书馆、海宁市图书馆、嘉兴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嘉兴市山东商会、嘉兴学院图书馆、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图书馆、嘉兴东北师大南湖实验学校、上海师大嘉善附属学校等以及全国各地侠友的大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