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明孝陵出来,直奔灵谷寺,深深感到明孝陵——灵谷寺——无樑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给了我深深的沉思。</p><p>灵谷寺,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山陵东面。</p><p>灵谷寺山门是灵谷公园的大门,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20世纪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p> 二00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红山门后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在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阵亡将士牌坊,牌坊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是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p> 大仁大义牌坊。 <p>无量殿(又称无樑殿)。</p> <p>明太祖朱元璋选定此处修建自己的陵墓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将原寺移到灵谷寺现址,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可谓山有灵气,谷有合水,故而命名为“灵谷禅寺”。用砖石砌成的无量殿(又称无樑殿),安置无量寿仏本尊,灵谷寺的寺匾额是朱元璋所赐,并敕封寺名“灵谷禅寺”。当时灵谷寺规模很大,占地500余亩。还有灵谷塔和三绝碑等胜境;玄奘纪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师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中有玄奘顶骨舍利。</p><p>清朝初年,遭受冰火打击,但次年很快地就复兴了,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虽接待过康熙帝与乾隆帝在这里逗留。但是,建筑大多毁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兵火,虽然同治年间寺院在曾国藩等人得以重建,规模已大不如明代灵谷寺的威容盛况。</p><p>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原址建设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原灵谷寺则迁至东侧同治六年所建的龙神庙。四方墙壁设置了110座石碑,刻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单。</p> <p>二00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无樑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p> 灵谷塔。 <p>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民国二十年~民国二十二年(1931~1933年)。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该塔高约60米,九层八面,全部用钢筋水泥建筑。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围以石栏杆的平台,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绕台可鸟瞰钟山景物。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三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底层外壁石刻 “精忠报国”为蒋中正题书。侧门分别是“成功”、“成仁”,后门为“有志竟成”。</p> <p>灵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中山陵以东约1.5千米处,始建于南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p><p>灵谷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又称无樑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公塔。灵谷寺玄奘纪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师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中有玄奘顶骨舍利。</p> <p>1980年,真慈大和尚住持灵谷寺后,对灵谷寺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建了山门、大雄宝殿、祖堂、客堂、志公殿、藏经楼,新建了观音宝阁、玄奘院等建筑。</p> <p>大雄宝殿东跨院的正厅为玄奘法师纪念堂,里面陈放着六面七级飞檐桃角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着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朝高僧,唯识宗的的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据文献记载,玄奘法师圆寂于西安,葬于兴教寺塔,黄巢起义时遭盗而捐残。后来,宋朝天禧寺和尚法政,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得玄奘法师顶骨,迁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建一座砖塔,埋藏顶骨,名为“三藏塔”。清未遭兵燹而毁。</p><p><br></p> 三洲感应殿。 <p>八功德水在紫霞洞东北的悟真庵后,由于僧人用竹管引水,故又名“竹递泉”。梁朝时,寺院僧人用泉水为人治病,八功德水因此闻名遐迩。</p> 八功德水。 灵谷寺小景。 灵谷寺小景。 灵谷寺小景。 大通觉堂。 灵谷寺龙戏珠花瓶。 <p>灵谷深松,位于灵谷寺景区内的龙池正北路边,是一座“灵谷深松”碑。这座碑原是谭延闿的墓碑,碑上原来刻的字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闿之墓”,碑的右上角刻一行小字“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四日”,左下角署“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敬献”。碑帽上有一枚红色的石印“荣典之玺”,印的上方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印下是“国葬之碑”四字。解放后,碑上的文字全部磨平,由当时的陵园管理处处长高艺林大书“灵谷深松”四字于碑上。墓碑之下有龟趺座,四周围有石栏。 </p> <p>参观完灵谷寺,感觉好沉重,为缓解压抑的心情,我们去古秦淮古街放飞心情。</p><p>“古秦淮”,其实是条古街,位于秦淮河岸之南,东西走向,街两头分别建有骑街牌坊, “古秦淮”之名就镌刻在牌坊上。别看这街小,可名气却不小。这里既有久负盛名的南京夫子庙,又有风情万种的秦淮河;既有儒林士子争跃龙门的江南贡院,又有“桃花扇底送南朝”的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居;还有“天下文枢”的古牌坊。六朝古都,金粉之地,温柔之乡,都能在这里找到注脚,寻得踪迹。</p>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p>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金黄色的灯光开始亮起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游人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南京夫子庙秦淮河街区立即变成了一片喧嚣的海洋。</p>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明远楼。 明远楼。 明远楼。 明远楼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处于江南贡院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复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虽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江南贡院陈列馆,又被称为江南贡院,是夫子地区的主要建筑群之一。在古代、江南贡院陈列馆是考场。在鼎盛时期,这里拥有考试的号舍高达20644间,再加上其他用处的房间,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它的视在全国的贡院之中占首位。<br>很多著名人物在此考试,如唐寅、施耐庵、郑板桥、陈独秀等。<br> 江南页院陈列馆仍然保留着当时江南贡院中的“明远楼”、“贡院碑刻”以及“至公堂”等。明远楼曾是江南贡院的中心,是贡院建筑物中最高的一个。楼里至今还保存着清朝康熙年间进士李笠翁所写的一副对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囂尽息;襟期同月朗、喜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在科举考试期官员会在这里巡视、用来防止考生作弊。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櫺星是祭祀天镇星,祈请降临贤才、为天下访求与培育人才。《龙鱼河图》“星辰之气,下为灵星之神,主得士。”“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div>櫺星门的寓意是辟门求贤,培育贤才。<br></div> 櫺星门后是夫子庙。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自北向南有照壁、泮池、天下文枢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南第一学、钟鼓楼、明德堂、尊经阁、卫山、敬一亭等。 位于南京夫子庙櫺星门前,临水端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坊顶置天楼,斗拱翘檐,青瓦压脊,坊柱丹红,坊额青底金字,曰“天下文枢”。牌坊巍峨壮美,十分引人注目。文枢坊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后毁于清代咸丰战火;同治年间重建,为柏木结构。 秦淮河夜色舞台。 秦淮河夜色舞台。 秦淮河夜色舞台。 秦淮人家。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夜色。 秦淮河夜色。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古秦淮”古街夜晚繁华景象。 <p>下午要坐飞机回家,但还是利用上午的空余时间去解开我多年的心结。</p><p>从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开始,心中有个愿望,一定亲身上南京大桥看看,这个愿望虽然迟了一点,但当我站在桥上时,心潮澎湃,终于看到你宏伟的身影,是我们这辈人永恒的记忆。</p><p>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p><p>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 </p>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也是著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 [4] 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使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先行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同时大桥的配套工程南京火车站也举行落成典礼。10月1日,上海铁路局正式接管铁路桥并开始运营,凌晨3时,从福州开往北京的46次快车成为铁路桥上通过的第一列客车。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雕像。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工、农、兵雕像。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也是著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 [4] 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使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