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硕果满枝,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十月,我们迎来了国庆中秋喜相逢,又迎来了老年朋友的九九重阳节。我的十月是忙碌、快乐,值得纪念的十月。</p> <p> 10月1日艳阳高照,秋高气爽。上午,我随扬中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的几位同志一起去参加“南湖人家”的开业典礼。装潢一新、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南湖人家”,张灯结彩,彩旗飘飘,宾客如云,一派生机勃勃、祥和欢乐景象吸引着所有来宾,此情此景,我欣然赋诗一首以示祝贺:</p><p> 中秋国庆喜相逢,</p><p> 开业南湖处处红。</p><p> 四面八方宾客至,</p><p> 佳肴味美碗中空。</p><p> </p> <p> 下午,我随扬中市老干部合唱团去武警扬中中队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军民联欢会”慰问演出。结束后,又匆匆赶去参加三茅街道新胜社区晚上举办的“中秋国庆喜相逢大型歌舞戏曲晚会”的现场。市老干部合唱团从团长、副团长到一群大妈、大爷“双节”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用文艺和潇洒拼接斑斓多姿的晚年生活,一天奔波两地为军民义演,我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回来后写下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的美篇,当《本地头条》转载后,引来了数千读者观看。</p> <p> 10月8日上午,我和我的老师孙富民一起去拜望了王步高教授的夫人刘淑珍女士,并参观即将完工的“王步高文苑“、王教授的书库及其生前曾经伏案学习、写作的书房,很受感动。书架上一排排分类摆放的书整整齐齐,好多书因为王教授生前数次反复翻看,书的封面都被磨烂了,还有好多书里面王教授用小白纸条做了标记,打开一本本教授曾经看过的书籍,里面有用红笔、黑笔、铅笔做的标注。王教授曾经说过:“物质损失精神补,我更把书当饭吃”,“生活上挨饿,精神上会餐,成了我的养生之道。”王教授不愧为是一位勤勉治学的学者,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p> <p> 10月8日下午,我依据之前的采访记录,写下了一篇退役老兵致富不忘村民,甘当领头羊的文章《退役军人的风采》。</p><p> 10月9号下午,我走进了原交通局副局长孙万和的家采访。孙老今年81岁,一生痴迷对《三字经》的研究,并依据《三字经》写作体系,创作了数百篇“新三字经”。他的执着与坚持深深地打动了我,具此我写下了《孙万和与他的“新三字经”》一文。我亦仿照《三字经》的三言形式,三个字一句,四句为一组,双句押韵,写下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扬中交通的变化,桥路变迁的新三字经《桥路赞》。</p> <p> 10月11日又是一个晴好天气,秋风送爽,我们扬中市绿岛传统文化服务社的文友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开经区福源村采风。我在3月份写过一篇《福源村的春天》,今天再来时已是面貌大改观、色彩斑斓的秋色美景,忍不住在曾留过影的地方再次打卡,作为永久的纪念。</p> <p> 在福源采风结束后,下午我又赶去三茅街道永勤村,参加晚上举办的《盛世法典,美好永勤》文化艺术节的演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演出的节目是根据扬子新村一户居民家故事改编的情景剧,讲述的是哥哥、嫂嫂26年如一日抚养、善待先天智障的弟弟,真实的故事、用心用情、惟妙惟肖的演出,打动了现场的观众,迎来了阵阵掌声。</p> <p>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12日下午,我走进了曾经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扬中市离休干部陈翠云家中,听他讲说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位今年91岁“战地军医”在朝鲜战场5年,救治了3000多名伤员,挽回了数百条生命,他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感人的故事。我写下了《“战地军医”陈醉云:用嘴吸出尿液救战友》的文章,后经孙富民老师和《扬子晚报》记者万凌云修改,文章先后刊登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扬子晚报》、《今日头条》、《本地头条》、《浪花文艺》、《扬中日报》、《健康扬中》上,10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也转载了此文。</p> <p> 10月17日上午,8位八旬老兵相聚在扬中市教育局老年协会,回望峥嵘岁月,畅谈幸福生活,喜迎九九重阳节。他们中最大的86岁,最小的83岁,其中有我父亲曾经的领导、同事、朋友,见到他们我感到分外的亲切。这几位老兵当兵时听从祖国的召唤,回来后服从组织的安排,顺境逆境,无怨无悔,可爱可亲可敬。于是,18日我写下了《八位八旬老兵,喜迎九九重阳》,文章先后被《本地头条》、《今日条头》、《浪花文艺》、《扬中日报》转载,10月19日《镇江日报》也有报道。</p> <p> 10月18日下午,在扬中市老年活动中心《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重阳节慰问活动拉开了帷幕。我担任了整场演出的主持,由于长时间没上台主持了,虽然为当天的活动之前做了好多准备,但刚上台还是有点紧张,好在我自我调节,很快进入了状态,代表市老干部合唱团圆满的完成了主持任务。</p> <p> 10月19日受同学、朋友相邀,忙里偷闲去苏州木渎镇游玩了一天。虽说是旧地重游,但它的园林美景、名胜古迹、老街小巷、各种小吃,“严家花园”的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宅院,依然让我流连忘返。苏州是苏式旗袍的发源地,也是丝绸的生产地。我对旗袍情有独钟,忍不住又在老街上购回了一条心爱的旗袍。</p> <p> 从10月21号至10月25号五天时间里,扬中市老干部合唱团共有6场下乡慰问演出活动,其中23日下午和晚上各有一场演出,这中间有三场演出是我担任主持。虽然那几天我的生活节奏是快了点,但心情是愉悦的。我作为市老干部合唱团、市绿岛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的一员,为丰富全市市民文化生活,为他们送上丰厚滋润的文化大餐,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p> <p> 10月23日下午,我在扬子社区演出结束后,随即参加了扬中市教育局老年协会为96岁的原联合中心校退休教师张家春与87岁的原省扬高中中学高级教师戚武子举办的“迎重阳,互赠佳作,共话人生”座谈会,这是两位耄耋老人平生第一次相聚。张家春老先生曾写出了扬中第一联:“万里长江呼日出,千年绿岛应潮生”。戚武子老师是我高三的班主任,一直以来对我关爱有加,对他们的这次相会,我写下了《重阳节,两位耄耋老人的一次传奇会晤》一文在《本地头条》发表了。</p> <p> 25日下午,我在威腾电气有限公司主持完慰问演出节目后,急忙赶回家卸了妆,赶去经开区福源村参加“孝和福源”2020年福沶村重阳节文艺晚会暨乡村旅游推介会。在那里,我见到了我曾经采访过的百岁老人魏巧云及他的三个儿子。老人有4个儿子,个个都孝顺无比,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家庭和睦。我开心地在活动现场九层蛋糕前与老人合影。</p> <p> 10月29日的上午,我去三茅街道水利站采访李建民站长,他向我介绍了近几年三茅街道水环境治理改造取得的成绩,在甘站长和施主任的带领下,我沿途参观了三墩港、友好村的宽新圩、兴阳村的永乐圩水环境整治后,真正的“水清岸绿,道畅景美”的农村新貌,感叹扬中人何须外出旅游寻景,如今的家乡处处是美景啊!</p> <p> </p> <p> 10月30日对我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是我重生的日子。去年的30日清晨,我曾坐在床上写过一篇《走过五年》的文章,感谢在我人生最低谷时,给我力量、给我鼓励的亲人、同学、同事、朋友们,感谢他们的关爱。昨晚我的干女婿为我订了一桌丰盛的晚宴,邀请了一帮文友为我走过6年庆祝。感谢文友们的可爱小礼物,感谢文友们的陪伴,与你们同行我会越来越好,越活越年轻。</p> <p> 我的十月是文心飞扬的十月,是歌唱伟大祖国的十月,是孝老爱老敬老与老人同乐的十月,是收获满满的十月,正如那田间丰收在望的稻谷:</p><p> 金粒盼朝晖,花香袭绿衣。</p><p> 门前嘉穗笑,颗颗谷仓归。</p><p> 周树新</p><p> 2020年10月30日上午</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