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印象2:红安七里坪,赤色长胜街

懶人國%逍遥王

<p>红安县隶属于湖北黄冈市,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边际,由于近代的显赫革命史,由黄安改名为红安。红安从明朝起正式建县,历史上曾出过程颢、程颐、李贽等许多名臣学士。当代中国,红安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和223位将军,是中国第一将军县。而红安的七里坪镇就有郑位三、秦基伟等143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不仅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更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诞生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血雨腥风之中,国家危难之际,钢铁长城曾在这里炼成。</p> <p>七里坪镇距离红安县城22公里,长胜街是七里坪镇保存非常完好的一条古色古香的主街,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为杨殷街,全长400米,建国后又续建了290米。 南北有城门楼,花岗石条砌成。街道两边房屋清一色的青砖黑瓦、木格窗户、木板门扇,每间房屋山墙或隔火墙有龙蛇鸟兽造型装饰。 街道宽约7米,地面用花岗石条铺成。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里是红色旅游区,一定会深深陶醉在这一条安静祥和的古街上。</p> <p>↑长胜街北城门楼↓</p> <p>↑和平年代在街头棋盘上拼杀的闲人,在战争岁月说不定就是叱咤一方的豪杰。</p> <p>↑街边的免费茶水。旁边有一小牌,介绍了长胜街曾经命名为杨殷街的由来。杨殷(1892-1929)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军委主任兼中共江苏省委军事部长,1929年8月在上海被叛徒出卖,被捕6天后被蒋介石秘密杀害。</p> <p>↑不要小看挑拣花生,男人也能说出一番学问。</p> <p>↑既然没人来买,不如自己来玩。</p> <p>↑大手牵小手的一瞬间。</p> <p>↑发黄的缝纫机,与闲坐一旁的汉子。</p> <p>↑自打会走路就学会串门了,串门的第一步就是不停地向门里面张望。</p> <p>↑捧着饭碗,坐着竹椅,看着过往人们,不时打着招呼。</p> <p>↑本来东张西望,突然发现镜头,立刻严肃认真。</p> <p>↑既然生意不忙,正好切磋一下。</p> <p>↑老板娘忙着打牌,并不介意我对她的商品充满好奇,左拍右照。都是本地土产。</p> <p>↑天台山野生猕猴桃</p> <p>↑葫芦干↓,可以煨汤与红烧。</p> <p>↑桃胶</p> <p>↑红安板栗</p> <p>↑白果</p> <p>↑长胜街在民国时已经发展成为红安县北的重要集镇,商户林立,经贸繁荣,与民居相杂并列。</p> <p>↑积善人家</p> <p>↑张氏药铺</p> <p>↑江福盛杂货铺</p> <p>↑钟表修理</p> <p>↑潘复兴茂盛百货</p> <p>↑墨痴堂↓,一看门额就知道文人墨客的会所。</p> <p>↑新华书法屋↓</p> <p>↑一户很普通的民居,墙壁上也悬满了书法条幅。</p> <p>↑走在今日的长胜街,除了旧时的商铺,还可以看见当年革命年代留下的许多遗迹。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药局……古朴的街道两侧,静静地排列着这些革命的遗迹,见证着戎马倥偬与峥嵘岁月,展示着90多年前的人民共和国雏形。</p> <p>↑红安县赤色邮政局。</p> <p>↑列宁市经济公社↓,1930年春,为了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保障军民生产和生活物资供应,列宁市苏维埃经济公社建立,为根据地发展公营经济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p> <p>1930年春,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成为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它“一面可以控制平汉铁路,一面可以截据长江交通,有直接威胁武汉而与全国红色区域打成一片的前途”。而红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和早期中心,七里坪镇被命名为列宁市,战略地位可想而知。</p> <p>↑鄂豫皖苏维埃银行↓</p> <p>↑1930年7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在七里坪成立,10月建立了苏维埃银行,开始代理财政金库,发行货币。虽属于省级银行,但实际履行了总行职能,行长郑位三,当时有会计、出纳、保管员等9人,既是货币发行机关,又是财政拔款机关,下设一个区级银行和两个县级银行。</p> <p>↑1931年至1933年间,鄂豫皖苏维埃银行货币发行的总币值约80万元左右,发行的货币有纸币、银币、铜币、布币等约4种8个券别。</p> <p>↑郑位三革命事迹陈列馆↓,也是鄂豫皖中西药局旧址。1931-1932年间,为保障红军医药供给,提高苏区人民健康水平,苏维埃政府以郑位三父亲的“大生祥药铺”为基础,建立了鄂豫皖中西药局。</p> <p>↑郑位三(1902-1975)是红安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红二十五军、新四军第二师、第五师、前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郑位三自小聪敏用功,善于思考,在16岁那年,他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武汉科技大学前身),老师非常高兴,遂给他改名为“位三”。</p> <p>↑列宁市苏维埃合作饭堂↓,开设于1931-1932年间,主要是接待南来北往的革命同志,凡持有红军介绍信者,都可以得到免费招待。</p> <p>↑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建军,全军三万人,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与第二十五军整编而成。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等指挥员都居住于此处。</p> <p>↑七里坪工会旧址↓</p> <p>↑1926年冬在党的组织下,七里坪各商店的店员组织成立了店员工会,1927年春又成立了七里坪工会,工会建立工人纠察队,组织工人自制来福枪、撇把子枪、火药等各种武器。配合当地的农民自卫队的武装斗争,对黄麻起义的爆发起了重要作用。</p> <p>↑1925年五卅惨案后,中共领导组织游行示威活动。</p> <p>↑1926年10月北伐军挺进武汉。</p> <p>↑长胜街潘氏祠。1926年冬,中共党员郑行瑞在此成立“七里坪店员工会”,并当选为委员长。</p> <p>↑李先念。1926年冬至1927年春,红安县各区相继成立基层工会或者支部,李先念当选为高桥区工会主席。</p> <p>红色旅游纪念品,也是红色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是一种对记忆的回味。在长胜街,红色旅游纪念品商店随处可见。</p> <p>↑红安大布↓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又名“家机布”、“景庄布”、“老粗布”、“老土布”,是红安县几千年来民间世代使用的一种手工产品,也是一种纯棉纺织珍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传统纺织技艺含量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手织老粗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p> <p>↑长胜街南门↓</p> <p>任何一个和平年代都是来之不易的,一个不大的红安县在革命岁月中走出了两百多位将军,但是也牺牲了十四万英雄儿女,在他们背后更是难以其数的家庭。先烈们舍去的不止是热血与生命,还有亲情、友情和爱情。</p> 双城塔 <p>双城塔又名大圣寺塔、地藏王塔,位于七里坪镇的周家墩村。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的部将邹普胜率部驻扎此处,修建此塔。因为建于双城旧址之上,故名双城塔。</p> <p>↑红安双城塔为砖砌仿木阁楼式佛塔,为宋代建筑塔形,是我国砖仿木结构佛塔的代表性建筑平面六角,十三层,通高35.4米。形态美观,气势凝重。塔内有阶盘旋至顶,眺望四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p> <p>↑塔门位于东侧,底层边长4.5米。塔内设有阶梯可通塔顶,一至二层、四至七层为穿心式阶梯,其余均为旋转式阶梯。</p> <p>↑塔身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各层斗拱、檐角、勾栏、门窗、神龛均以特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密合缝,其上所有莲瓣、牡丹、双钱等装饰花纹,精巧玲珑,布局有致。通体比例均衡,收分圆和,形态健美,气势凝重。</p> <p>相传此塔原址原为一座寺庙,和尚众多,香火旺盛,寺庙周围常有猴群出没,顽猴经常盘绕于塔顶及各层沿壁之上。由于孙悟空与猴子的渊源,于是这座寺庙也被人称为“大圣寺”。几经战乱,寺毁僧散,猴群也散逸无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