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让语文流光溢彩——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静听花开的声音

<p>  语文教学最能体现教师丰富的个性,同课异构正是基于教师丰富的个性和知识结构,从而对文本进行多向度的解读。精心打造的同课异构,不仅是对学生定式思维的突破,也是老师教学模式的变革,它是对文本教学过程的一种重塑,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认知性阅读走向创新性阅读,从知识培养走向内在人格塑造。</p><p> 为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优势互补,构建多元高效的习作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10月29日,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在大会议室举行了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同课异构主题研讨活动。</p> <p>   两位老师均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解切入,展示了两堂精彩的习作课。学生活动充分,参与度高,课堂气氛热烈。异样的课堂,同样的精彩。</p> <p> 王玉梅老师执教的《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让课堂有的放矢。王老师先带着孩子们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开始先让大家默读《我家的小狗》,思考:从哪儿感受到“王子”淘气可爱?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王老师要求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关键词句,最后总结写法:抓突出的特点写事物,写不同场景中的不同表现。</p><p> 学了一篇习作例文,解决了两个主要困惑,接下来王老师便带着大家学习第二篇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让学生读课文完成课后表格,并适时总结出“多角度、有顺序、有变化”这一写法,告诉大家要从不同方面写事物,要写出变化来。</p><p> 统观单元编排,王老师将习作例文与习作指导融合贯通,勾联课文,使例文真正发挥解决学生习作困难的作用。</p> <p>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将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习作完成后进行交流,并分享观察的感受或心得,体会“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与魅力”。陈珍老师执教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主要抓住场景描写这一习作目标进行展开,提供了学生们拔河比赛的场景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分享观察的感受或心得,从而掌握写好这篇习作的技巧。</p> <p>  三位老师针对本节课都做了细致的点评,受益匪浅。</p> <p>  “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p> <p>  曾有人说: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我们的收获的又岂止是一种思想。</p> <p>  “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教研策略,持之以恒地将这种活动自然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将会让教师们在合作探究中得到共同提高,通过这种互助与合作,教师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与成功之处,也将会更深入的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群体性提高。正所谓同课异构让语文流光溢彩。</p>

习作

教学

同课

异构

教师

例文

语文

学生

王老师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