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p><p> 金秋十月,阳光璀璨。在这个到处都是黄澄澄、金灿灿的收获时节里,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如约而至。本次活动受到了我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秉承着“急人所急,送人所需”的理念,校领导与送课教师进行了反复的研课磨课。九名教师分别承担了佟家学区、土顶学区、石溪学区的送课任务,涉及数学、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四个学科。</p> <p> 10月27日,在刘淑芳副校长和池艳男主任的带领下,杨海洋、李继红、赵红梅三位教师来到佟家中心校进行送课。</p><p> 第一节课是杨海洋教师执教一年级数学《前后》,课上杨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用独特的人格魅力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创造的精神,整节课收放自如,效果显著。</p> <p> 第二节课由李继红教师执教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本节课上李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耐心倾听学生汇报,课堂节奏有条不紊,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p><p> </p> <p> 赵红梅老师执教的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教师语言极其精炼,精益求精,却“一石激起千层浪”,真正起着引领和点拨的作用,避免了传统文言文“越俎代庖”式教学和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真正的为教师们提供了文言文教学范例。</p> <p> 10月29日清晨,硕美的朝阳在氤氲雾气中冉冉初升。在程英伟校长和李海燕主任的暖心陪伴下,我们踏上了石溪方向的送课之路。落英缤纷,田野金黄,一切都在诠释着秋天的丰收与美好。</p><p> </p><p><br></p> <p> 在石溪校领导和教师的热情欢迎中,我们迎来了刘宇思老师的数学课《蚂蚁做操》。刘老师凭借着稳扎稳打的教学功底和重基础、重算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上了一堂朴素而又生动的数学课。课上刘老师针对学生学情又适时灵动的调整了教学设计,观课教师心无旁骛、聚精会神,用双眼捕捉这一堂回归自然而又不失精彩的课堂。 </p> <p> 《搭船的鸟》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姚飒老师在备课时紧扣语文要素,着眼“观察”做文章,执教过程中也充分落实教学目标。美读、引读、想象、音视频结合等方式更是让孩子在审美过程中学会了观察。会学的孩子欢欣雀跃,学会的孩子沉浸其中,这便是教育的乐趣。</p> <p> 李娜老师执教了一节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正确认识广告》,课上她幽默的语言、积极的鼓励让学生从羞于开口到敢于开口、乐于回答,并且适时给予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充分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魅力,也让在座的教师深感折服。</p><p> </p> <p> 与此同时,土顶学区的送课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冯丽敏副校长、金铁军主任亲自带队,三节课精彩纷呈,获得了在座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扬。</p><p> </p> <p> 曹丽波老师为了执教《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做了精心的教具准备,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圈画、小组探究、汇报交流,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也真正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节课下来,孩子体验到了自主习得的成就感。</p> <p> 尹秀娟老师的《长相思》几近完美,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老师深情范读,学生闭目凝听,在悠扬的古韵中想象诗歌情境。反复对比,多次引读,使学生深刻体会了诗歌的意境,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也是为执教古诗深感迷茫的老师们上了一节高效的示范课。</p> <p> 在《石磁铁的磁力》一课中,宋艳红老师设计了生动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授课过程中老师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重视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大胆预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理念。</p> <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送课不仅是为了上好一堂课,更是为了相互之间深度的学习与交流。各校老师们在课后针对自己的困惑进行了研讨,气氛热烈而又融洽。我校冯校长、刘校长和海燕主任在交流过程中介绍了我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各学区领导也真挚地表达了对此次送课活动的感谢、感动与期待之情,并且决定将本次交流所得有计划的纳入到日后的工作中。</p> <p>(土顶学区课后按照授课科目进行热烈研讨)</p> <p>(程校长与石溪学区领导倾情交流)</p> <p> 程校长对送课活动有另一番见解:“送课不光是送好课,送优质课,更是对各乡镇学校的一种回馈。我们要时刻记得,在各个乡镇,有最质朴的老师,有最纯粹的孩子。我们要急人所急,送人所需。”程校长还对青年教师给予厚望:“上好一堂课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要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反复推敲,见贤思齐。”</p><p> 此次活动在意犹未尽中迎来尾声。</p><p> 送课活动,是一场美丽的遇见;走进教育,每一天都生逢灿烂。</p><p> 归来,已是暖阳高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