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袁公林

进jfmwsyy

<p>袁林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陵墓,位于安阳市洹水北岸。建于1916年—1918年,占地138亩,耗银73万余元。</p><p>袁林的牌楼用了六根代表等级和地位的柱子,文革期间当地老百姓在牌楼柱子上书写了主席语录,使得牌楼被完整保留了下来。关于袁林的去留,毛主席指示说,要做为反面教材教育子孙后代,所以也完整保留了下来</p> <p>北洋政府查河南旧俗,凡树木蓊郁之区取名为林,所以袁林未用陵字。也有人推测,古之文武圣人的陵墓一个叫孔林,一个叫关林,当时的人们可能觉得把袁公定义为圣人要比帝王更加契合他的身份</p><p>袁林是仿照美国总统格兰德濒河庐墓形式修建而成,它沿用了明清皇陵的建筑风格格局,同时采用了西洋的构筑手法,这种中西合璧的形式是陵墓修建上的一个创举</p> <p>参观完殷墟的路上买了袁林的电子门票,车到大门口,还没有出票,只好就近找了一家河南烩面馆。专门没有放油泼辣子和醋,想记住河南烩面的原汁原味。荷说,她就不打卡了,来个鱼香肉丝吧!</p> <p>从碑楼进入,两旁是由望柱、石马🐴、石虎、石狮、武官、文官两组对称的石像生。动物的造型是西式的,武官的模样神似袁世凯本人</p> <p>文官的模样是中国传统儒士的装扮。</p><p>从牌楼进入六对石像生的时候,是一个下坡路,而非台阶。因为地势的关系,人不自觉地就得低头弯腰屈膝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从入袁林开始,每个人就会先行一个跪拜之礼</p> <p>碑亭面宽和进深各为6.66米,龙头、龟身、鹰爪、蛇尾的龙之子赑屃身托石碑,碑文为袁世凯的好友徐世昌书</p> <p>辛亥革命以后若干年内的中国,就是一个以旧砖瓦搭起的新世界,掌权的是旧清廷走投无路求革新时,壮大起来的军事领袖,辅佐的文官是熟读经史子集,又敢睁眼看世界的前朝士人。</p><p>袁世凯成名于朝鲜,回国后从小站练兵到直隶总督、总理大臣、大总统、皇帝一路走来都是焦点人物。</p> <p>墓台铁门建成于1918年,为中大两小,呈“山”字型,镶嵌在古罗马青白石柱之间</p> <p>这扇德国锻造的铸铁门历经百年依然弥久如新。把墓台铁门的青白石石柱雕成西洋形式,而铁门上部栅栏镶嵌勋章图案,下部裙板镶嵌着嘉禾、勋章图案也是一个创举。</p><p><br></p> <p>袁世凯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病逝,终年57岁。去世时虽然时局混乱,举国尽是催其退位之声,但他终归死在大总统任上,北洋政府决定为他举行国葬。</p> <p>墓室前青白石雕成的供桌上分别为香炉、烛台和花瓶。丧礼北洋政府拨款50万银元,又由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八人联名募捐,得款25万余元</p> <p>墓室前檐镶石匾额“中华民国五年八月兴修越二年六月望告成”,墙顶安卧12座西式石狮子。</p><p>袁林目前正在扩建,现在能看到的也只是文中所述,但因为留下的是一百年前的原貌,所以还是非常的难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