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月29日上午,我们依依不舍地、最后一次品尝完扬州点心。8点半在瘦西湖公交站乘上扬镇旅游专车,回到镇江火车站。然后入住附近的连锁酒店,准备游览镇江这所历史文化名城。</p> <p>镇江在江浙一带虽然是低调、毫不张扬的一座小城,但它历史悠久,有着许多传奇故事。镇江古称京口、润州、南徐,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p> <p>今天我们先去长江中四面环水的岛屿---焦山。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p> <p>登上摆渡船</p> <p>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焦山的神仙就是东汉隐士焦光。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和腐败朝廷同流合污,拒不应召。他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p> <p>“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中对焦山定慧寺景观特点的描述。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是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经过焦山时,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p> <p>进寺之前先在桥边留个影。</p> <p>庄严的寺庙</p> <p>漂亮的钟楼</p> <p>寺庙的西边广场上塑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群像。</p> <p>与一些名山大川相比,焦山并不显得高大突出,但它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艺术,使焦山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书法之山。焦山碑刻,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风格迥异,或苍古峭拔,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浑然厚重,真可谓汇千年古刻之隽美,融百家书法之精神。</p> <p>碑林在寺庙另一边。</p> <p>碑林中有“大字之祖”瘗鹤铭以及苏轼、黄庭坚、米芾、陆游的墨迹碑刻和摩崖石刻。</p> <p>绕道上山</p> <p>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七级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塔内设两套楼梯上下分流,外有栏杆相倚。每层回廊四通,八面有景,凭栏远眺,江天景色,尽收眼底。夜间天空中放射出八束光柱,为过往船人指引迷津。</p> <p>长江中的来往穿梭的船只</p> <p>吸江楼初创于宋代,与金山呑海楼相呼应,取“吸取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的诗意。登楼远眺,大江南北的风光尽收眼底。</p> <p>焦山东侧的山脚下,石块嶙峋,八个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长江的入海口,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1842年,英军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曾遭到金山和焦山炮台守军英勇地抵抗和沉重打击。焦山炮台守军,面对七十余艘敌舰,毫不示弱,猛然炮击,但是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岛军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捐躯。焦山抗英炮台是我国近代反帝斗争的重要遗址,也是镇江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见证。</p> <p>走进山脚下的桂花园,还能闻到一些桂花的余香,绝大部分桂花都谢了,这使我惊觉现在已是深秋季节了。</p> <p>看!满目的秋香色,层林尽染!</p> <p>这样浓重的秋景令人陶醉。</p> <p>风景这边独好。</p> <p>临回渡口前,再去走一走江边栈道。</p> <p>看一看新建的江苏佛学院。</p> <p>再来一张合影留念!</p> <p>从焦山出来,我们乘公交去西津渡古街。</p> <p>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p> <p>西津渡古街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最初的西津渡是一处长江沿岸军事要塞,因地势险要,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建筑也多依靠山势而建,墙壁高耸厚重,底层为石头垒砌而成,再往上为青砖垒砌,非常的坚固,同时易守难攻,看起来与城墙无异,之上还建有亭台楼阁。</p> <p>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 (100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至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元朝旅行家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镇江,就是由西津渡渡口登岸。</p> <p>从五十三坡拾阶而上到山顶。</p> <p>庄严的云台阁</p> <p>俯瞰整个街区,鳞次栉比的楼屋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p> <p>古街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所有建筑都保存完好,青石板路,灰墙,黑瓦,红灯笼,无不写满岁月的沧桑。</p> <p>昭关石塔是我国唯一一座过街石塔,石塔建于元朝,当时的元武宗海山皇帝命人建造而成。古时经商之人多信佛,但因无闲暇时间拜佛求平安,从塔下的券门经过就是礼佛,祈求保佑渡船平安。</p> <p>漫步西津渡古街,使人仿佛置身于民国题材的电影之中。</p> <p>巡捕房</p> <p>这里也有西洋雕塑,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欧洲花园中。</p> <p>英国领事馆</p> <p>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使西津渡逐渐淡化和削弱了作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活化石般的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p> <p>第二天早上,品尝镇江美食肴肉锅盖面。</p> <p>然后,我们在镇江火车站广场上乘上2路公交车去金山寺。2路公交是绕路去金山的,所以我们一路上可以观光这个江边小城的市容。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还有高大的梧桐行道树,但是车流和人流都很少。若是在苏州,这时候肯定是车水马龙,到处堵车了。这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适合老年人养老,不适合年轻人奋斗的场所。这个小城的人没有竞争意识,公交司机态度很差,怪不得GDP全省倒数第四。</p> <p>金山寺规模宏大,建筑依山就势,从山脚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把山体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远观近视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塔而不见山体,故有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寺裹山”的建筑特色在我国古典建筑中影响深远。</p> <p>金山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浓重的神话色彩。苏轼多次在金山吟诗作赋,金山寺名由康熙帝题写,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六次留连金山。历代传世文物和名人遗迹、民间传说数不胜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便发生在此。</p> <p>金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金山寺至2020年已有1600多年历史,总共有81位方丈。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清朝时期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1983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p> <p>一位老先生指点我看大雄宝殿屋顶上的二龙戏珠,那颗明亮的圆珠就是一个凸透镜,把身后的慈寿塔的倩影映照出来了。</p> <p>藏经楼</p> <p>爬上山顶</p> <p>山顶的慈寿塔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它是砖木结构,八角,七层,楼阁式,高40米,是镇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里可以望见三角的塔影湖。</p> <p>趁大批游客(主要是秋游的小学生)还没到来之际,我先支起三脚架来个自拍。</p> <p>塔边有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p> <p>等我先生爬上寺顶,我们再去七峰亭前留个影。</p> <p>藏于山上的各处洞穴,每一个都有一个神话传说。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法海和尚裴头陀苦修之处。那时山上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法海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然而,在《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中,却把法海说成是阻碍破坏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美满婚姻的罪魁祸首,深遭世人谴责。</p> <p>该故事出自于清代《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美丽的神话为金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p> <p>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骚客和游人。所以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p> <p>从山上下来,绕着塔影湖漫步, 湖水荡漾,水草青青,秋树红黄,令人流连忘返。</p> <p>山脚下也有许多有趣的景点。</p> <p>文宗阁</p> <p>御码头</p> <p>御碑亭</p> <p>短短的半天就在游兴未尽中结束了,我们要赶下午1点的火车回苏州了。再见,美丽的镇江,祝镇江人民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