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兮

一尘

<p>  </p><p><br></p><p> 我家兄弟姐妹六人,我排行老二。家里亲戚不多,只有一个姨妈算是最亲的了。小时候父母亲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有一段时间曾长期双双在外工作,将我们姐弟仨托付给姨妈照顾,直到后来又添了三个弟弟妹妹,母亲才放弃工作回家亲自带我们。</p><p><br></p><p> 至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由于他们去世很早,我是一岁多时见过他们,至今一点印象也没有。我下面的弟弟妹妹们,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是只听其名,未见其人。</p> <p>  记得每年的清明节,父母亲总是早早的准备好香蜡纸烛交给我们兄妹,叫我们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坟。</p><p><br></p><p> 由于我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时间实在太短,小的几个弟弟妹妹甚至连他们的面都没见过,我们对他们都没有印象,缺乏感情,所以我们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坟时,根本感觉不到上坟是一种血脉亲情的延续,而是把上坟当成了一项例行公事,上坟变成了我们踏青的机会。</p> <p>  一转眼,我和老伴已不知不觉成了爷爷奶奶辈了。退休后身体无恙,有时间有精力含饴弄孙,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孙辈身上。对孙辈<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这种爱已远远超越当初对“独生子女”的爱。现在社会家家如此,大家将这种现象美其名曰“隔代亲”。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华文化,中国人爱子爱孙心切,管了一辈又一辈,乐此不疲,真可谓奋不顾身。</span></p><p><br></p><p><br></p><p> 现在的幼儿园、小学校、甚至中学校门口,每到放学上学时候是格外热闹,接送孙辈上学放学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打伞的打伞,背书包的背书包,忙得不亦乐乎。加上接送学生的私家车、的士车、维护秩序的学校保安、公安交警,学校门口真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p> <p>  回想我们小时候,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是上学时自己背起书包去学校,放学了自己背着书包回家,就这样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唯一的一次父母相送己是初中毕业上省城读书的时候了,而且也只是送出家门口。</p><p><br></p><p> 不是嫉妒现在的孙辈,因为现在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常常暗自思忖,我辈及我们的父辈所具有的这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宝贵品质,不正是得益于过去那些艰难困苦的磨练吗?一个人的成长,究竟需不需要历练呢?</p> <p>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他<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小时候常在“百草园”捕鸟、逗蟋蟀、寻蝉、喂蚂蚁。“百草园”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和“三味书屋”一样快乐,玩耍有玩耍的乐趣,学习更有学习的乐趣。</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而我们一个人在上学放学路上,不也曾偷偷的下河洗过澡、街边打过洋画、弹过玻璃珠子、跳过橡皮筋、跳过房子吗?我们虽说没人接送,但我们拥有了许多童年的乐趣,相比现在的孙辈享受的这种老辈全程接送,那种才是更幸福呢?</span></p> <p>  对于上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孙辈们上学送,放学接无可厚非,因为他她们太小,没有自理和照顾自己的能力,的确需要成人的呵护和照顾。</p><p><br></p><p> 但现在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对上中学的孙辈们也天天接送,对上高中、甚至上大学的孙辈们还去陪读。这样的关爱是否过了?是否画蛇添足?我在接孙女放学时,无意中看到有的学生见到接他的亲人时,不是面带喜悦,而是一脸的无可奈何。</p><p><br></p><p> 看到这一幕我忽有所悟,孙辈们一天天在长大,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他们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所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是否该考虑在给已经长大了的孙辈们关爱的同时,再给他们一些私人空间和自由呢?是否该换个方式去爱他们呢?是否该在孙辈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厢情愿的关爱,是否会成为孙辈们成长的桎梏?甚至起反作用呢?福兮?祸兮?</p><p><br></p><p><br></p><p> 注:图片/网络 </p><p><br></p><p> 2020/10/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