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深思细研促教学——沧县旧州镇数学观课议课研讨活动纪实

爱莹

<p>  近期全县深入开展“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学习,我镇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践行“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在教学教研方面“深”字发力,深学、深思、深研。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努力开创旧州镇教育的新局面。</p> 深学––课例展示 <p>  为进一步促进全镇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老师间的深入学习,探讨高效课堂的新思路、新方法。2020年10月29日上午,旧州镇中心校在北关学校组织开展了数学学科观课、议课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沧县教研室教研员马红梅老师亲临指导,中心校张玲校长、主抓业务的孙元林校长和全镇共计14名青年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北关学校庞晓晨老师为大家呈现的课例是《圆的周长》。本节课晓晨老师通过知识迁移法,引出新知《圆的周长》,让学生自主交流,想出测量方法,在学生动手通过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时,适时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环节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分工明确,交流合作,效果良好。最后富有梯度的课堂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 <p>  在探求知识的同时,老师不忘爱国情感教育,通过课件演示和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让学生萌生民族自豪感。</p> 深思––评课议课 <p>  听课结束后,大家在会议室进行了评课、议课。老师们各抒己见,分别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学生学习状态及效果,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多维度进行了评价,既谈了自己的收获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研讨气氛热烈,达到了以评促教,以教促学的目的。</p> 深研——数学课标 <p>  孙校长在此次活动中对全镇老师提出殷切希望,打造高效课堂应从以下两点努力。</p><p> 一、提高学生兴趣。</p><p>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p><p> 二、掌握学情。</p><p> 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现有知识、知识需要、能力水平,只有对学生了然于胸才能更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p> <p>  中心校张玲校长对本节课做了点评,既提出了亮点也提出了今后努力方向。</p><p> 首先,课堂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课标中的四能,教师不要急于呈现自己想要的结果。有些东西需要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到。</p><p>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既要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成长”。</p><p> 再次、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获、有所得,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最后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p> <p>  教研室马洪梅老师对此次研讨的氛围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镇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p><p> 第一,深研课标,深钻教材。</p><p>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四基”训练,更要注重“四能”的培养。</p><p> 第二,善用“错误”资源,让课堂更精彩。</p><p> 不要怕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出错,要学会利用“错误”这一资源,问一问,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将错就错,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会知识。</p><p> 第三、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p><p>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p> 收获及努力方向 <p>  “宝剑锋从磨砺出”,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p><p> 此次活动,中心校张玲校长、孙元林校长及北关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全程参与,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分组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反复研讨,集思广益,深入到每一个细节。这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p> <p>  此次观课、议课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自身发展,教研探究、专业成长的平台,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利于提高全镇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达到深学、深思、深研的目的。</p><p>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活动结束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要认真思考梳理,结合这节课,反观自己的教学,用心撰写教学反思。</p>

学生

老师

教学

议课

教师

数学

知识

中心校

深研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