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狮子峰》崂山之333

一粟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题刻“狮子峰”。狮子峰为崂山四大奇石之一,峰如昂首雄狮,狮口可容十余人。“狮子峰”三字为草书,字径3米。已故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余修书,1982年秋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题刻“狮子峰”。在狮子峰下南面,有小字二行,字径10厘米,刻有:“民国二二、六狮子峰陈介卿题。”陈介卿名陈兴亚,字介卿,1882年生于辽宁海城县腾鳌堡永安村。1917年曾任京师宪兵司令。1927年4月6日,陈兴亚亲自指挥军警宪特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致其被害,他则因此晋升为陆军中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名胜题刻“狮峰观日”。字镌于狮峰悬崖东侧高30米处,面对大海,游人在山下即可仰望。字为隶书,字径4.5米。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书,1981年冬刻。</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2px;">题刻“候仙石”。进寅宾洞,迎面便是候仙石,字为隶书,字径50厘米。</span><a href="https://www.laoshannews.com/qingda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22px;">青岛</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2px;">市杨北荣书。</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2px;">题刻“明明崖”。字为明代山东提学邹善于隆庆二年(1568年)冬率众游崂至此,其</span><a href="https://www.laoshannews.com/forum-2-1.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22px;">游记</a><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2px;">载:“题明明崖并赋诗”,明明崖宾日也。由于时代久远漫漶不清,1982年修复,草书,字径50厘米。(诗为:闲玩明明崖,日月递来往。沧波渺无涯,空明绝尘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诗刻,邹善七绝《狮子峰》: “群石如鳌镇巨瀛,坐看霞彩向东生。扶桑催湧朱轮出,八万山河一饷明。”“隆庆戊辰冬江右邹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题刻“永固河山 丁丑登高日”。楷书,字径25厘米,书者不详。丁丑年为1937年,登高日为农历九月九日,此时抗日战争已爆发,刻此四字,寓意深长。</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2px;">“山河永固”的上方,还有“海日东升”一处石刻。</span></p> <h3>再登狮子峰</h3> <h3>“华盖迎宾”,”辛酉唘雲“</h3><h3> 刻于上苑诗刻稍西之巨石上,路旁有古松二棵,状如华盖,俗称双松迎客,因太平宫为华盖真人刘若拙道场,故易今名。草书,自右向左横排,字径40厘米。原山东省副省长高启云书。<br></h3><h3>题刻“疑是幻境”,刻于近宫门华盖松前路南巨石阳面,字径20厘米,落款为丁丑冬孙文彬题,丁丑为公元1937年,孙文彬为当时的即墨县长。 </h3><h3><br></h3> <h3>  狮子峰 狮子峰为崂山四大奇石之一,峰如昂首雄狮,狮口可容十余人。“狮子峰”三字为草书,字径3米。已故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余修书,1982年秋刻。<br></h3> <h3>诗刻“登狮子峰诗”。诗为明代进士即墨人蓝田所作,文为: “高峰危坐临沧海,暮雨萧骚冷似秋。 潮落潮生天地老,月圆月缺古今愁。 金丹负我何时就,碧海娱人可暂留。 谁识远游轻举意,请从渔子买扁舟。” 诗镌于狮子峰前胸,草书,刻石面积达20平方米。书法家蒋维菘书(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br></h3> <h3>眠龙石诗</h3><h3> 明代山东提学邹善诗,诗为: “奇石寄海滨,时有潜龙卧。 鲸波几许深,马鬃一滴大。” “大”字读为哆,马鬃为东海一小岛名,登狮子峰可望见。该诗镌于眠龙石左下方,字径20厘米。青岛市王蕴华书。<br></h3> <h3>  狮子峰</h3><h3> 在狮子峰下南面,有小字二行,字径10厘米,刻有:“民国二二、六狮子峰陈介卿题”</h3><h3> 陈介卿名陈兴亚,字介卿,1882年生于辽宁海城县腾鳌堡永安村。1917年曾任京师宪兵司令。1927年4月6日,陈兴亚亲自指挥军警宪特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致其被害,他则因此晋升为陆军中将。 <br></h3> <h3> 山海奇观 刻石与明明崖并列,明隆庆二年(1568年)冬十月江右邹善题。1982年修复,字径40厘米。</h3> <h3>登山队合影留念</h3> <h3>仙山揽胜</h3><h3> 镌于狮子峰北面登山阶旁之崖壁上,草书,字径70厘米。1980年12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书。<br></h3> <h3>太平宫即事二首</h3><h3> 诗镌于眠龙石正中,为牛佥事献陈海波道人之作,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刻于此处,为崂山宫观中较古的刻石遗迹,风雨剥蚀,字迹漫漶,1982年重予修饰,字径5厘米。诗文为: “绿树依稀侣雁行,玉泉错落水淙淙。 乾坤此洞留其境,风雨危镌连巨松。 狮子口中浸石乳,仙人桥上竖霞幢。 合当不尽登临兴,露满松筠月满窗。” “门前呼客入云门,风雨岩陵势欲吞。 仙犬伏云行白日,山猿收果度黄昏。 樵人漫言餐霞术,道士常浇种玉园。 到此可偿廛市愿,便从何处问天孙。” “正德乙亥仲秋晦日奉敕巡察海道献陈海波道人,牛□□书,元中命刻石。” 诗作者为海防佥事牛鸣世,明正德年间奉敕巡察海道,途经崂山,留诗给太平宫的陈海波道人。  </h3> <h3>阴面诗刻一首,曰:“闻说仙方蛇化龙,昔人曾此得相逢。丹砂也是痴人梦,好听太平半夜钟。”清代进士韩梦周所作,韩梦周是潍县人,幼时家贫好学,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曾微服夜出,偶过茅屋闻其读书声,赞许之余,便经常用自己的薪俸资助他,后来,韩梦周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考中进士,任安徽来安县知县。 隶书,字径10厘米,青岛市曹和薂书。  </h3><h3><br></h3> <h3>诗刻“太平宫”</h3><h3>诗为:“最爱松长在,犹忆月华西。人间百事好,翘首太平时。”1982年镌于眠龙石右上方,字径15厘米。王集钦诗,青岛市杨慕唐书。 <br></h3> <h3>  候仙石</h3><h3> 进寅宾洞,迎面便是候仙石,字为隶书,字径50厘米。青岛市杨北荣书。  <br></h3> <h3>永固河山 丁丑登高日</h3><h3> 楷书,字径25厘米,书者不详。丁丑年为1937年,登高日为农历九月九日,此时抗日战争已爆发,刻此四字,寓意深长。 云淡风清 丁丑年春月</h3><h3> 刻于狮子峰顶东侧,字径20厘米,书者不详。 “山河永固”的上方,还有“海日东升”一处石刻。楷书,字径15厘米,传为明代大同人题。一说为秦都王题。<br></h3> <h3>寅宾洞</h3><h3> 地处登狮子峰必经之洞口,字镌于洞额,字径约25厘米,篆书,为明代进士陈沂所书,署名石亭,石亭乃其号,时在嘉靖癸巳(1533年明世宗朱厚熜(cong)十二年)九月廿有四日。(陈沂自胶来崂,与蓝田同游至此。游记中载:是日岩下题石门曰寅(yin)宾洞。寅时为凌晨3-5时,宾为莅临大地上的太阳,意为早上在这里恭敬地施赞礼,迎接贵宾太阳。“寅宾”源自《诗经》“寅宾出日”。) <br></h3> <h3>诗刻</h3><h3>诗为: “潮涌仙山下,楼台俯视深。 赤阑横海色,碧丸下峰阴。 片石千年迹,孤云万里心。 举杯清啸发,振叶欲空林。陈沂”。 诗刻于寅宾洞南侧,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陈沂与蓝田游山时所书。<br></h3> <h3>  别有洞天</h3><h3> 镌于自犹龙洞向西必经之洞额上,隶书,字径50厘米。青岛市曹和薂书。 </h3><h3><br></h3> <h3>  混元石</h3><h3> 犹龙洞顶上巨石即是著名的混元石,石大而坦,浑然天成。混元石上古老的星相石刻古朴神秘,透出崂山道教的博大精深。正是:犹龙洞上混元石,疑似女娲补天遗。 年代及书者不详,字径30厘米。<br></h3> <h3>  鳌老龙苍</h3><h3> 在犹龙洞石阶顶端之崖石上,凸刻双勾,字径50厘米。青岛市蔡省庐书。 </h3><h3><br></h3> <h3>赑屃</h3><h3>龙生九子,这是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br></h3> <h3>犹龙洞位于太平宫右,原名老君洞,首任住持刘真人命名。司马迁《史记》记载,孔圣人曾问礼于老子,归而语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后人遂有老子犹龙说。明代山东提学邹善至此,取司马公语,改为“犹龙洞”,至今。 题刻“犹龙洞”,刻于犹龙洞口,明代山东提学邹善游崂至此,应即墨知县杨方升所请而书,字径约30厘米,颇遒劲。<br></h3> <h3>犹龙洞内景</h3> <h3>顾炎武崂山歌</h3><h3>文为:“云是老子曾過此,后有济北黄石公”。明顾炎武语,黄石公张良之师。摘自顾炎武长诗《劳山歌》,镌于犹龙洞洞额,草书,4行,字径30~40厘米不等。1981年书法家沈鹏书。 <br></h3> <h3>摩崖“道德经”</h3><h3> 经文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德十一年赵孟兆页书。”经文镌于犹龙洞左之摩崖上,据元代赵孟兆页书帖投影放大而刻,字径40厘米,刻12行,每行字数不等。<br></h3> <h3>上苑仙境</h3><h3> 出犹龙洞西行,豁然开朗,字刻于空旷处巨石上,字径80厘米。青岛市王蕴华书。 诗刻“上苑诗”,诗为明代即墨文人杨泽所作,文为: “上苑盘松阵,半山宫殿森。 嶙峋深石洞,烂漫叠花簪。 峭壁文苔篆,巉岩曲鸟吟。 仙人桥下水,声响戛鸣琴。” 该诗与“疑是幻境”同石,面北,共9行,每行5字,字径20厘米,行草字体。青岛市杜颂琴书,1981年10月刻。<br></h3> <h3>  绵羊石</h3><h3> 在太平宫东门外,巨石状如绵羊,字径80厘米。青岛市杨慕唐书。。 绵羊石由几块天然巨石叠成,经亿万年风化剥蚀,仿佛是人工雕琢的一只绵羊,跪伏在山坡上,在特定的角度和光线条件下看去,不但外形酷似,而且口眼皆备,在崂山的象形石中,以此为最。<br></h3> <h3>太平宫初名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重修。正殿名三清殿,配殿为三官殿和真武殿,坐落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 据说,在崂山现存的寺观中,太平宫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的道观。据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和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太平宫的碑文记载,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立的道场,因落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与此同时,又兴建或重建了太清宫和上清宫,作为它的别院。 刘若拙生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他自四川来崂山建一茅庵,名驱虎庵,潜心修行。赵匡胤“陈桥兵变”称帝后,即召见了他,封为华盖真人,为崂山著名道士之一。宋淳化二年(992年),刘若拙逝于即墨,葬在城郊玄真宫,其墓至今犹存。 <br></h3> <h3>海上宫殿</h3><h3> 刻于太平宫迎门之石照壁正面,传为清代书法家华世奎所书。<br></h3> <h3>太平宫门前的把门石上刻有“清净无为”,道家思想的体现。 <br></h3> <h3> 太平宫记 上苑太平山之名,传始自汉代,五代唐纪同光二年甲申,道士刘若拙自蜀来崂潜修道玄。宋建隆元年庚申,太祖赵匡胤闻拙为前朝刘知远之后,诏京入觐,谈玄称旨,太祖大悦,敕封华盖真人,留京布教,且经准奏奉敕回崂。时太祖殁,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敕建太平兴国院,即今太平宫。金泰和戊辰,演道主教长春真人邱处机莅此,赋诗廿首,镌于宫北之白龙洞。明万历年间,太监边永清、杨绍慎替皇妃来宫出家,重修殿宇。金、元、明、清屡经修葺。名人硕士多履于此,题词刻石遗迹犹可扪视。一九七九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乃复旧观,谨撰此文以记之。 邓山 撰 蔡省庐 书<br></h3> <h3>狮子峰石刻</h3><h3>诗为清代山东巡抚崔应阶所作,文为:</h3><h3>“枕上初闻晓寺钟,</h3><h3>起来月色尚溶溶。</h3><h3>拿舟未探鲛人室,</h3><h3>拄杖即登狮子峰。</h3><h3>碧浪已浮沧海日,</h3><h3>白云犹锁万山松。</h3><h3>耽游千里谁言老,</h3><h3>选胜搜奇兴颇浓”。</h3><h3>诗镌于太平宫后石崮上,共为4行,56字,字径约6.7厘米。</h3><h3><br></h3> <h3>臧克家诗</h3><h3> 诗为:</h3><h3>“黄金足赤从来少,</h3><h3>白壁无瑕自古稀。</h3><h3>魔道分明浓划线,</h3><h3>是非不许半毫移。</h3><h3>臧克家辛酉初夏”。</h3><h3>1981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应邀为崂山题诗,他遂以粉碎“四人帮”时所写一诗相赠,该诗刻在太平宫东门外,石面高2米。<br></h3> <h3>仰口湾</h3> <h3>太平宫记</h3><h3> 文为:“上苑太平山之名,传始自汉代,五代唐纪同光二年甲申,道士刘若拙自蜀来崂潜修道玄。宋建隆元年庚申,太祖赵匡胤闻拙为前朝刘知远之后,诏京入觐,谈玄称旨,太祖大悦,敕封华盖真人,留京布教,后经准奏奉敕回崂。时太祖殁,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敕建太平兴国院,即今太平宫。金泰和戊辰,演道主教长春真人邱处机莅此,赋诗廿首,镌于宫北之白龙洞。明万历年间,太监边永清、杨绍慎替皇妃来宫出家,重修殿宇。金、元、明、清屡经修葺。名人硕士多履于此,题词刻石遗迹犹可扪视。一九七九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乃复旧观,谨撰此文以记之。胶东邓山撰,高密蔡省庐书。”字镌于太平宫迎壁之背面,刻石面积4平方米,正楷,字径5厘米,邓山即董海山,1982年2月刻。 </h3><h3><br></h3> <h3>碑刻“太平晓钟”,在太平宫东院钟亭旁,原碑已毁,只留石赑屃。1982年就地采碑石重新立之,碑的阳面刻此4字,字径40厘米。青岛市王梦凡书。 </h3><h3><br></h3> <h3>绵羊石下用餐偶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