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11处保存相对完好的侵华日军罪证遗址

无酒也醉

<p>  1937年7月7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沿津浦铁路迅速南犯,于1938年6月4日侵占淮南大通煤矿、九龙岗煤矿和淮南铁路。日军占领淮南后,把淮南煤矿作为实行“以战养战”政策的重要战略资源区,对矿工进行残酷剥削和迫害,在淮南大通煤矿、九龙岗煤矿修建严密的区域性碉堡群和水牢等设施,实行法西斯统治。如今,这些设施遗址有些已不复存在,幸存下来的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保护。2013年3月,万人坑、秘密水牢等9处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2处因为发现较迟,也在积极申报中)</p> <p> 累累白骨</p> <p> 馆内泥塑</p> <p> 大通万人坑</p><p> 位于淮南市原大通煤矿南边,舜耕山北麓的南山脚下。日军侵占大通煤矿期间,疯狂掠夺煤炭资源,强迫矿工在技术落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采煤。仅在1942年秋至1943年春,就有一万多名矿工罹难,大量尸骨堆积在南山脚下。1943年春,日军逼迫矿工挖了三条长20米、宽5米、深3米的大坑,把漫山遍野的尸骨集中抛入坑内,形成了白骨累累的“万人坑”。</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站后碉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位于原大通火车站西面,建造于1939年的军事设施,砖石水泥结构,外表是圆柱形状,高14.1米,面积28.27平方米,内没4层,从2层到4层,每层设5个枪眼,是日本侵略者在大通修建的36座碉堡中,最高的一座,它是控制东西交通的制高点,主要是防止当时游击队的袭击和矿工们的造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感谢原淮南市委书记陈世礼同志,当年修建合徐连接线时,规划图中要拆除,陈书记力主保留才没有拆除)</span></p><p><br></p> <p> 水牢大门入口</p> <p> 入口</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秘密水牢:又名室内水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1939年冬与碉堡水牢同时建造,原位于大通煤矿南门外东侧,因矿区开采塌陷,1968年按原结构迁造于此。水牢长3.5米,宽2.5米,高3.2米。此水牢建立在一座办公室的地下,进入办公室靠墙有四个烟囱,这就是水牢的通气孔,室内地面装制铁板,上面摆着办公桌。如果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地下还有水牢,水牢口与地面是平的。</span>秘密水牢是日军审讯、关押抗日志士的场所。该水牢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发现,人们从水牢里打捞出多具遗骨和镣铐。</p> <p> 上面图片是碉堡水牢上部</p> <p> 碉堡水牢入口</p> <p> 碉堡水牢内景</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碉堡水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原位于大通矿区内,现在一座废弃的原大通第一小学西北角内。建造年代也是1939年冬,分上下二层,用条形方石砌成,上层为碉堡。碉堡的地平底下为水牢,直径7米,深2.2米,面积为44.18平方米。</span>碉堡水牢是当时日军为保护侵占大通煤矿时设置的“警备队”而建的,原有四座,现仅存一座。</p> <p> 窑神庙</p><p> 修建于1941年6月,是一座青瓦屋顶、斗拱飞檐的日式建筑,建筑面积约94平方米。1941年正月,大通煤矿发生井下透水事故,工人余月和、李富先被埋井下19天零3小时未死,日军借此大肆渲染封建迷信,说是窑神保佑,遂纠集各包工把头,扣除每个工人3个班的工钱,并于1941年6月建造了这座窑神庙。每逢年初年末或有工人遇险不死,均集会敬奉窑神,是日军利用封建迷信进行思想统治的场所。</p> <p> 日军司令部</p><p> 日军司令部旧址为一四合院,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建成于1938年,现位于九龙岗镇淮南十四中院内,是当年侵华日军在九龙岗的办公场所,俗称司令部。</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 日军司令部旧址,保存完好得益于本校校友程安东(陕西省原省长、淮南高皇人)筹款保护。</h3><p><br></p> <p> 弹药库旧貌</p> <p>  2019年5月,国家文物保护局拨款重新维修</p> <p> 日军弹药库</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日军弹药库为一层平房,建于1938年,建筑面积73平方米,亦位于十四中校园内。&nbsp;极为隐蔽的日军弹药库,当年绝对的军事禁区,驻扎一个加强宪兵班(没有伪军),配备重机枪一挺,警犬二条,边三轮(摩托车)二辆,人手一杆三八大盖枪。如今如果不是老榆树、竹林、菜园遮盖,可能早己荡然无存了。</h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弹药库遗址在全国都极为少见。</p><p><br></p> <p>  日军南宿舍碉堡建成于1939年,通高6米,上下两层,枪眼依然可见。后有人居住,枪眼被堵上了。此碉堡命名也不准确,原先是护矿炮楼(原东西南北各有一座,现仅存一座).方形构造,不似日式的为圆形。日军侵占九龙岗矿后,就地取材利用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九龙岗老火车站西碉堡(炮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个炮楼和大通站后炮楼是一一模一样的(一个图纸、同期建设),没想到短短几十年,竞成半截!从南面铁路线上根本看不见,己沉没视线。(文保部门命名碉堡不妥,应为炮楼,上部损毁后看似碉堡,实则底部结构不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个炮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机枪有效射程内的铁路涵桥,今天依然是通往洛河、曹店、淮南农场……的主要通道。</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4, 54, 54);"> 九龙岗老火车站碉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4, 54, 54);"> 碉堡为圆柱形结构,四周墙壁由条石砌成,柱顶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十分坚固。碉堡直径约4.4米,柱顶距地面高约1.8米,柱壁厚约0.6米,周长约15米,柱壁四周分布有大小不一的观察孔8处,机枪眼3处。</span></p><p class="ql-block">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侵华日军九龙岗矿矿长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保护牌已遗失,急待保护,摇摇欲坠。日本侵犯九龙岗煤矿时,为日本矿长(佐藤义魂大佐)居住,建筑风格就是放到现在,式样都不落伍。</p><p><br></p> <p>  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见证了日寇的罪行,也见证了中华民族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曾经的“国耻”,如今被定为“国保”,保存这些罪证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回顾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更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继承革命遗志,开启新的征程!</p><p>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每一位走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梦想,为了不变的追求,让我们牢记历史的教训,知耻而后勇,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让我们铭记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将浓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之志、精武动力;让我们牢记历史使命,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p><p><br></p> <p class="ql-block">  (作者在部分遗址前留影,作者同时任淮南新四军研究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