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黑白摄影技术性影调

汝州一沫

<p>  数码街头摄影运用黑白模式来记录,由于摒弃了五颜六色的视觉“干扰”,而使画面趋于简洁明朗,视点更集中,既有耐人寻味的视觉吸引力,似乎还有回归传统摄影的创作意趣。</p><p> 然而,除极少数码相机可以直接生成黑白影像原始数据外,几乎所有的黑白照片都是通过彩色转黑白的后期处理来获得的。由于不少爱好者并没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好黑白照片的技术要求,出来的照片黑白灰色阶不佳,细节丢失严重,影调过渡“断裂”,画面的灰度层次效果不好。</p><p> 小编这里拿几张本人用适马DP相机拍摄的黑片宽幅照片(不要当作品看哟),仅从黑白灰调子的技术性要求来作点提示。欢迎我市影友交流和“拍砖”。</p> <p>(例图一)</p> <p>(手机截图局部放大)</p> <p>  黑白照片的灰度控制,是黑白影调的核心要素,是评价黑白照片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参照指标。</p><p> 照片的最黑(暗)与最白(亮)之间的影调关系和层次过渡,都是以色阶中间灰来作参照把控的,拍摄和后期的控制程度决定了照片的影调对比和反差。从而有了高对比度高反差的低调子(包括剪影)或偏低调子的照片、中灰调子的照片和高调或偏高调子的照片。</p><p> 判断你的黑白照片属于何种亮度调子类型,可从PS中的色阶图中辩识出。当色阶波形主要集中在中间两侧,说明照片趋于中灰调子,波峰宽而高(像素多),片子灰度就越高;波形主要集中在色阶坐标左侧区域,片子就偏暗,反差逐渐增强,属低调或偏低调;波峰主要集中在右侧区域,片子就偏高调或高调。</p><p> 从以上这张宽幅片手机截图放大可判断,本片灰度控制还是不错的,出现了“高级灰”的效果。影调平滑,层次分明,细节丰富。整个片子的基调属于中灰调子。</p><p> 拍摄灰度基调的片子,以阴天或晴天散射光环境为宜。若以彩色片转换,相机色彩模式设置为中性,后期应适度降低饱和度和色彩反差,影调调整和明暗关系应按照相对柔和的思路去调整,片子才会有“肌肤”的顺滑感。黑白片非常讲究影调的柔润。安塞尔·亚当斯创立的“区域曝光”法,就可以证明这个技术要求。</p> <p>(例图二)</p> <p>(手机截图局部放大)</p> <p>  数码黑白片的黑白灰效果,一定要把住前期拍摄关,片子的曝光量要在相机可控的宽容度范围之内,尤其是在光比较大的环境下。否则,当高光大幅溢出而后期又无法补救时,整个片子的灰阶层次都将受损失。</p><p> 对明暗关系和黑白对比,业内有句行话,叫做“白,要白得上去;黑,要黑得下来”。如果拍摄时曝光没有得到有效把控(严重过曝或欠曝),若通过后期強行压低“高光”,则“白”变成了“灰”;或强行提亮“暗影”,则“黑”也会趋于“灰”,画面就会失去“影调之美”。反之,亮部和高光、暗部和阴影,又会因严重的曝光不到位不“准确”而失去影调层次和细节。</p><p> 例上面的图二照片,由于室外和车内光比较大,确保车内人物不因曝光不足而失去影调细节是关键,车身金属强烈反光造成的高光略有溢出实属正常,只要整体明暗影调有平滑的过渡,“黑”与“白”都会显得纯度比较高,明暗对比关系也会显得自然真实,影调就有美感。</p> <p>(例图三)</p> <p>(手机截图局部放大)</p> <p>  黑白片街拍创作中,在正确处理好主体人物的影调与细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空间环境所摄元素影调的处理,这样画面的明暗、影调、层次、细节、质感等就会形成和谐统一的风格,从而提升画面整体美感。</p><p> 例图三中,主体人物的衣物影调细节、纹理皱折等灰度信息有清晰的再现,而环境元素的明暗关系与质感也有很好的显现。在现场拍摄时,要在相机曝光宽容度范围内优先于主体人物,并综合考虑背景和人物亮度的平衡,为后期局部调整留有充分的可调余地。</p> <p>(例图四)</p> <p>(手机截图局部放大)</p> <p>  环境中的高光与暗部(包括阴影)和环境中影调的明(亮)与暗(黑),在黑白摄影处理中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p><p> 如例图四,除天空相对有高光外,景物环境亮度是一样的,但大楼墙壁属于明调,人狮雕塑由于反光率低而属于暗调。拍摄时应釆取确保墙体明调细节得到满足,并综合平衡暗调中人狮雕塑的曝光方法(这与例图三曝光参照点是不同的)。后期再对暗调景物的阴影与亮度作适量调整。从而确保亮部不过、暗部有细节,亮部白得起来,暗部黑得下去。</p> <p>(例图五)</p> <p>(手机截图局部放大)</p> <p>(例图六)</p> <p>(手机截图局部放大)</p> <p>  街头摄影不是简单的对人物状态的记录,环境信息和空间构成是街拍的一个重要且不能或缺的要素。也因此,当使用黑白摄影形式进行街头创作时,由于抽离了颜色,就需要对画面构成要素的平衡作正确评估,明确不同的颜色所对应的灰度关系,这其中还包括色彩的明度对黑白灰的亮度影响。</p><p> 尤其是在街头记录众多人物和采取复杂式构图时,若没有正确理解上述的要点,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画面主体的确立,混乱了画面的空间构成,画面视觉美感也会大打折扣。</p><p> 例图五、图六,拍摄所选择的主体人物其着装颜色应尽量为淡色调,因为偏淡色彩的明度相对高,反之明度低。在黑白摄影画面的视觉感受上,明度高的相对“显眼”,会成为视觉焦点;于构图和画面构成而言,明度高的视觉感觉会靠前,明度低的视觉感觉会靠后。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画面各元素的颜色、明度与黑白灰之间的关系,是描述主体与陪体、明暗对比与空间层次的重要一环。否则,既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也会弱化画面构图的美感。当然,如何选择和把握,要视现场和拍摄意图来决定。</p><p><br></p><p> 我们再来参考以下小编在台风来临之前拍摄的几张21:9宽画幅照片。</p> <p>  下面将上述有关黑白摄影的影调问题,作一个小结:</p><p> 1.黑白灰是黑白摄影的“三基色”,以灰度(28%)为参照,并以此来把控,可形成不同黑白灰色调风格的黑白照片。在黑白摄影中,灰度控制的越到位,影调层次越丰富。</p><p> 2.颜色与黑白灰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色彩的明度会影响黑白灰影调的明暗与细节。前期拍摄对场景的曝光,应控制在相机“宽容度”范围之内,为后期对黑白影调与细节的调整留有充足的余地。</p><p> 3.黑白摄影尤其是街拍对色彩转黑白的最终图片效果要有预期。由于黑白摄影抽离了色彩的干扰,但也同时摒弃了利用颜色构图的要素,因此对黑白摄影的构图和元素构成要作新的评估。</p><p><br></p><p> 从黑白摄影技术层面上来说,对黑白灰影调的技术处理是比较复杂的,远不止上面个人浅显的一点体会。在数码时代,对黑白摄影(包括后期)传统规律的突破抑或颠覆创新,都已经不足为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