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初中情

海纳百川

<p>  说起来,我的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都是在村小学度过的,到了初中三年级我是在监利县周嘴镇直荀中学读的。也许,这只是那个时代的一粒尘埃,早已被茫茫风雨淹没;也许,这只是那个年代的一朵浪花,早已被炎炎烈日蒸发,但它却真实地记录一个农家子弟在求学苦旅中的片片风景,从不同方位代表了那个时期农村少年、儿童生活的点点缩影。</p><p> ——题 记</p> <p> 我的小学、初中情</p><p> ●文/吴刚</p><p><br></p><p>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江汉平原的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现在改为市)周老嘴镇罗家村(现在改为飞虎队村)。村里有一所小学,叫罗家村小学。这所学校建于50年代,是由一座周姓人家的祠堂(庙)改建而成。我上学时,祠堂(庙)已面目全非,变成了村小学老师的办公室,学生上学的教室。</p><p> 我所在的村是个大村子(当时罗家村和七台村合并),是周老公社(现在叫周老嘴镇)规模最大的村办小学。我在小学读书期间,小学因为是监利县、荆州市的先进学校,经上级批准还增加了初中,就近的七台村、唐剅村的孩子们都在村小学读书,执行的是小学5年,初中2年的教育模式,每个年级一个班,共七个班,在校生大约300多人。</p><p> 那时候,学校有一定规模。教室也很简陋,没有玻璃窗,都是木制窗户,上晩自习使用的是煤油灯。学生使用的书桌和凳子都是学生从自家带的还算齐全,黑板也是木制的。</p><p> (下图为:罗家村小学,从1972年至1978年我在这所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读到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在监利县周老嘴镇直荀中学读的。)</p> <p>  尽管条件简陋, 但我们的精神都很饱满,开心学习,快乐成长。因为我们生在毛主席时代,长在毛主席时代,从小沐浴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一些在我身上、令自己终身难忘的读书记忆还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因为这些读书记忆实在是太令人珍惜与保存在脑海和心底里了。</p><p> 村小学的师资力量大多都是高中毕业回村的青年,也有几个下放到村里的武汉知识青年以及县、公社教育部门下派的公办教师在学校执教。学校校长是罗睦世、周承万等,语文老师罗必进、罗必典对我的写作帮助最大。参军到部队后能当上军、师、团新闻干事以及军报的记者,都得益于这两位老师在语文方面给予的良好教育,让我终身受益。</p><p><br></p><p>放风筝</p> <p>放牛看书</p> <p>  1979年,教育改制,初中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村里不再设初中,因此初中三年级我是在监利县周老嘴镇直荀中学读的。</p><p> 我的小学、初中时光,不在车水马龙,高楼耸立的城市,在插满绿色小秧苗、种满棉花、小麦、黄豆、蚕豆的田野间,在池塘边、河水中游泳抓鱼慢慢长大,在父母呼唤回家吃饭的声音中成长。</p><p> 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去过游乐场,没有什么玩具的我们,却能把任何地方都变成游乐场,将任何东西都变成玩具。</p><p> 女孩们都喜欢放学后三三两两在操场上跳橡皮筋、踢键子或翻花绳,而男孩们则热衷于来捣乱,惹得她们追着打。</p><p>(下图为:监利周老嘴镇直荀中学外景,直荀中学是以烈士柳直荀的名字命名的,因为柳直荀牺牲在周老嘴镇,为了纪念他,老区人民把周老中学改为直荀中学。另外毛主席有一句诗,我失骄杨君失柳,也是为杨开慧和柳直荀而作,杨开慧为毛主席夫人,柳直荀为李淑一丈夫。)</p> <p>玩弹弓</p> <p>  我们走在田埂上捉泥鳅;用树枝和晒干的稻草建“房子”;偷偷拿红薯玉米在空地搭好的小灶烤来吃;撕下草稿纸折纸飞机......那个时候多快乐呀!</p><p> 即使夏天闷热,没有空调,也不惧炎热,三三两两结伴去捉树上的知了,掏鸟窝,跑到河边游泳、抓鱼,拿着自制的长网去网好看的蜻蜓们,上蹿下跳东奔西跑的,哪里怕被晒黑哩!</p><p><br></p><p>到河里抓鱼</p> <p>斗鸡</p> <p>  记得每每到了星期天放假的那一天,我们三五成群去每家每户门前的垃圾坑里捡农户扔下的破衣破蝇等值钱的垃圾到废品站换零花钱,总会上河边抓鱼,上树掏鸟蛋,胆子大点的连蜂窝都敢捅,然后聚在一起玩弹珠,丢硬币,捉迷藏,直到太阳下山,晚霞将天空染成灿烂的金色,我们才各自小跑着回家——要是迟了回家免不得挨父母一顿带着担心的唠叨。</p> <p>  老树下,土胚房,古道边,小人书,插秧,打谷,放牛,割草……这就是我的童年、少年。</p><p> 我的童年、少年很快乐,快乐的时光就是没心没肺地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玩到傻,玩得有些忘我,只要想起能玩的花样,都会去试一下,却没能记住大人们教的三纲五常的教诲,孩提时的我好像也没什么大事,只对好玩的东西特有吸引力,我的童年就是一个字“玩”,玩得越疯越开心,这成为我童年里最快乐的事。</p><p> 每到署假、寒假时,母亲就把我放到离家十多里地远的阿爹(外公)、阿爸(外婆)所居住的施家村,一住就是几十天。炎炎夏日,我和表哥百周、胜该以及同村伙伴瑶娃子、和咪子等在外公家后面的河塘里游泳,爬到20多米高的树颠上掏鸟蛋。一次,鸟窝里盘着一条大蛇,尽管惊魂后怕,但是觉得非常过瘾。儿时的我就是这样调皮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p><p><br></p><p>翻本本</p> <p>背背战</p> <p>  作为农村娃,快乐伴随我茁壮成长。六七十年代家里的生活虽然没有现在富裕,但是过得好幸福。春天,南方老家田地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有花有草,我们在里面追逐、嬉戏,翻跟斗,放风筝。因为地里都是长势喜人的庄稼,损坏了经常惹来大人的责骂。地里有蚕豆,油菜苔等农作物,新鲜可口,我们就困在地里摘吃。我家不远处还有大队(村)里种的桑葚,那都是解馋的美味。喜欢在雨后的水沟中做小水车,放纸船。到湖田里采摘刚生长出来的莲藕,送到集镇可以换几毛零花钱。夏天,顶着烈日下河洗澡、摸鱼,晚上打着油灯在水稻田里抓鳝鱼、泥鳅。晚上搬张床到家门前乘凉,数星星,抓荧火虫,一家人还有右邻右舍边乘凉边聊天。</p><p> “双抢”时节,抢抓时机到田里劳动,以完成学校布置的勤工俭学任务,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成为每个学期的必修课。学校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门办学,边学习边劳动,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相反还培养了我们从小爱劳动的习惯。在读小学、初中阶段,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成绩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作文一直是范文。每个年级都是班干部。有次考试因为粗心没有得到好分,趴在课桌上偷偷哭了一场,这件事让同学们笑话了很多年。加入少先队后,我担任了少先大队长,一次次敬着队礼护卫国旗升起,当时是多么的令我自豪。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一群农村娃背着帆布书包一起上学,挤着小脑袋同看一本课外书,在学习中慢慢长大。</p><p> 遇到看不惯的事,我们还学习黄帅反潮流,时不时写大字报,斗私批修,向坏人坏事作斗争。记得叫强发的同学发现所在小学的校长行为不检,写了一张大字报,内容大致为:“……校长讲吃喝,吃起饭来像夹米机,喝起酒来像抽水机,抽起烟来像喷雾器……”就是这张大字报,引来全校师生围观,害得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作检查,再也不敢乱来。从此学校风气大为好转,好人好事蔚然成风,一举成为监利县、荊州市先进小学。</p> <p>  上初中一年级时,我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后一批加入的红卫兵。是在一个隆重的师生大会上,入选的红卫兵,听到主席台上点到你的名字,要立马走到台上,学校领导要亲自为你颁发带有“红卫兵”字样的长方形红色塑料胸章,新当选的红卫兵要在台上集体宣誓:“我们是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最高指示。我们宣誓:为保卫党中央,为保卫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坚决洒尽最后一滴血。”,那时,热血澎湃,深感责任重大。</p><p> 忆苦思甜是那个时代又一鲜明特色。为了不忘旧社会的苦难,知道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全国上下开展忆苦思甜教育,部队,工厂,农村,学校,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形式多样的忆苦教育。记得,那年学校聘请了本村的两名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全体师生痛说旧社会苦难史,我和另名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坐在主席台一角,前面摆放着一张课桌,老农在台前向师生控诉旧社会的黑暗,每当讲到痛哭流涕,失声泪下的时候,我和台上的另一同学就有节奏的领喊口号,“不忘阶级苦!”,台下接着喊,“不忘阶级苦!”台上喊,“牢记血泪仇!”,下面,“牢记血泪仇”,台上喊,“血债要用血来还”,下面,“血债要用血来还!”,老农诉说一段,紧接着口号响成一片。忆苦思甜大会结束,全体师生在一起吃忆苦饭,也就是现在人们想吃的窝笋叶、野菜和咸菜罢了。</p><p> 初中三年级,我是在镇中学读的,班主任是罗单轩老师,数学老师陈睦严、物理老师陈财民等,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成绩比较好,我是班长,同学有黄涛、费保银、熊建霞等,在镇中学读书,我第一次感受到城里孩子与农村孩子的差别。城里孩子吃早餐都是油条、包子,很丰富,农村孩子没有早餐,饿着上两堂课(2个多小时)名为早自习,等到9点回家到离镇3里多路的家吃早饭又返回镇里上学,早晚都是如此。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能吃苦,所以学习并不差,各方面表现优秀,因此在班上我独此一人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组织。这对我后来当兵入党打下了良好基础。</p><p><br></p> <p>写大字报</p> <p>  从1971年9月到1979年9月,我从小受的教育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雷锋、白求恩、张思德、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王杰、刘胡兰、潘冬子等英模是我们那个时代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榜样,破四旧、破旧立新,人民公社好, 大公无私,斗私批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胜利,愚公移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砸烂“封、资、修",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等,这些常挂在嘴边上的名词、口号,眼熟耳详,张口就来。“大呜、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成为人们和我们学生自由发表言论、向错误的人和事作斗争的阵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似乎变得更加清晰难忘。爱党、爱国、爱人民、爱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那个时代烙下的红色记忆。他坚定我一辈子跟党走的信念,永远无限忠于毛主席。逐使我奋发有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直至激励我后来入了团,加入了党的组织,并当上了一名级别不低的干部。</p> <p>  曾经,我们走过了四季,在交替的春夏秋冬里轮回着独一无二的童稚。在有限的青春岁月里流失了只属于我们的纯真。放风筝、打水仗、滚铁环、打弹珠、捉迷藏等游戏是童年、少年的象征,也是我今生今世永久的美好回忆。</p><p> 还记得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站在众人面前表演三句半,心里又激动又紧张。但是当登上舞台那一刹那,紧张的心放下了,同学们一起表演,我们四个你一句我一句敲锣打鼓,把三句半表演得淋漓尽致。热烈的掌声从舞台下传来,感觉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还感觉了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兴奋得一夜未眠。</p><p>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时光荏苒,唯有童年、少年的色彩永生铭记,唯有童年、少年趣事记忆深刻,童年、少年一去不复返,只有用回忆来怀念,童年是天真烂漫,趣事发生了一件一件,愿人生始终如童年、少年五彩斑斓。</p><p> 还记得跳房子(见下图)吗?这是我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少年儿童游戏,也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p> <p>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中,没有了田野的风光,知了叫的夏天也不一样。我们在空调房里吃着各种美食,却再也没有重温到童年、少年时的味道。</p><p> 放眼望去,学校里原本平凡的一切,在现在,都是那么值得怀念!啊,老师!您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路,记得在小学四年级刚开学的日子,班里同学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您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辛勤地教导我们,加倍工作,终于换来了卓越的成效,但您,却得了病!您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依然心甘情愿!忘不了您,老师,是您在迷雾中为我引航,您的教诲,我会一直牢记在心!</p><p> 忘不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你们就像是和我并肩成长的一排小树,共同经历风吹雨打,却始终靠在一起!记得在五年级的一次,我们一起锻炼,一不小心我的膝盖摔破了,流着血,至今我还记得几个同学送我去医务室的情景……忘不了和蔼可亲的校园,您把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教育成一个青春焕发的少年,如今虽说步入不惑之年,我将老当益壮,带着在母校的一点一滴,去创造新的记录!</p><p> 八年的时光,真的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如数家珍的宝藏,如:同窗情、团结情…… 村小学、初中的七年,镇初中一年,是我最纯真,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一幕幕美好的记忆,都停留在母校的八年之中,不会被时间的波浪冲刷褪色,我相信,我会带着这些收获一步一步,欣赏更高、更美丽的风景!</p><p><br></p><p>背背战</p> <p>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们总是在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小学、初中时代一去不返。花开花落,岁月匆匆,总是忘不了培养我成长进步的校园,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敬爱的老师。罗家村小学、直荀中学将是我永远的记忆!(——该文写于2020年10月17日家中书房)</p><p> (上小学的我)</p> <p> 作者简介:海纳百川,本名吴刚,军人出身,自由撰稿人,业余作家。闲暇时喜欢读书写字,舞文弄墨。常行走于文字间,掬一捧清泉,撷一朵浪花,品一壶茗茶,捧一卷好书。享受生活之淡美,感悟人生之真谛。用书的馨香来滋养孤寂的灵魂。喜欢写一些通讯,散文,诗歌,随感。数10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及微信平台。其中有百余篇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 著有 《海天壮歌》、《警营随谈》多部文集。</p>

小学

初中

我们

童年

周老

学校

同学

中学

监利县

少年